创业公司请来大神,却为什么不见起色

2 评论 12757 浏览 21 收藏 18 分钟

时代发展的速度如此迅猛,新的产品、新的理念层出不穷。可以说,互联网行业创业者几乎没有不是在陌生的领域摸索的。当面对不熟悉的事和人,应该遵循哪些恒定的方法论,才能规避掉大多数的未知风险?如何爆破团队的小宇宙,让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相信,恒大的策略会给你一些启发。

广州恒大如今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

即使这样,网络上仍有许多对恒大模式嗤之以鼻的声音。

“这没有什么,给我一笔足够的钱,我也能打造一支广州恒大。”

其他球队也认为:

“只要比恒大投入更多,我就能超越它”。

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一个做地产的企业,勇探陌生的职业体育领域,取得成功真的靠单纯的砸钱就可以吗?

看到商业价值的企业趋之若鹜进军足球领域,只要肯花大价钱就能超越它吗?

而对于恒大来说,如果取消了高额的奖金,球员们还会奋勇战斗吗?

事件:取消赢球奖金

俱乐部创始之初,恒大制订了一系列对球队的奖励措施。

恒大首夺亚冠的2013年,恒大总奖金数是2.58亿人民币,大多数欧洲顶级球队的全年奖金,也到不了这个数。

但细心的球迷会洞察到,在去年的世界俱乐部杯,恒大取消了赢球奖金。

奖金1

很多人质疑,恒大这种朝令夕改,不能始终的法则制定真的符合商业和企业管理规律吗?

伊卜生对此的看法是:

恒大取消赢球奖励,是一件具有超前预见性的战略举措。

为了证明,人类潜能须要在刺激下,才会被激发。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让500名大学生逐个电击隔壁密室里的人。

电击实验
从最低电压5v开始,参与者需要不断提升电击的强度配合实验进度。

当被要求电击强度超过100v的时候,无论实验操作者如何命令,大部分的参与者都拒绝再增加强度。

“这样做是违法的”。

“抱歉,这超越了我的道德底线”。

接下来操作者把大家随机分成两组,

A组继续要求提升强度。结果依旧没什么改观,得到的答复几乎全部是拒绝。

B组参与者被告知,之后每提升一次强度,都会获得10美元的奖励。

电击实验1
虽然极不情愿,98%的B组参与者在奖励的刺激下,还是执行了增大了电击强度的指令。

实验还没有结束,

两周后,心理学家再次把大学生们召集起来,重复上次的电击实验。

这一次,实验声明不再给任何人奖励。

当强度提高到100V时,

猜一猜A、B两组的表现会有哪些变化,结果你能想见到吗?

做道选择题,检测一下自己的洞察力吧。

两周后 (1)

如果你选择C,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洞察能力。

第二次实验的真实结果正是:

上次没有得到奖励的人仍然拒绝高压强电击。

上次得到奖励的人,即便不再奖励,仍然会按要求提升强度。

许多人非常诧异:“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了找寻答案,

心理学家对被奖励者进行了两周的心理跟踪: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95%的B组参与者会开始自责。

仅仅为了钱
但是,这种自责很快就消失了。

因为人们不可能长久陷入自责情绪,让它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所以,

为了达到内心平衡,他们开始说服自己。

我不是唯一执行指令的:

这没什么

我是为了大局:

不给奖励也会

一不做,二不休:

本质分别
于是,在二次实验中为了证明自己,之前“不是为了钱”才加压的,即便不再获得奖励,人们仍会自愿的依从实验者的指令,加大压强。

电击实验2

适当的刺激能唤醒人性中“负性本能”,当然也能激发“积极的本能”。

每个人都有能量巨大的小宇宙,需要适当的刺激才会爆破。

当人的潜能被激发到一定程度,超常发挥=正常发挥。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到,曾经认为不可能的事。

这时候就算不再有特殊的刺激,人们依旧可以稳定的超常发挥。
中国足球在过去几十年,开了太多的动员会,希望改变球员的整体风貌。却依然难改人口大国,足球弱国的形象。

我们总要去接受打平即可出线,却总不能如愿的现实。

我们的球队总在关键的场次,关键的时刻犯低级的错误。

一位国际足坛名宿这样评价:“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球员,但他们总是很难聚成整体。

很难在90分钟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专注”。

这一切的根由,恰恰是球员们缺少强有力的赢球动机。

而有效的刺激球队的赢球动机,展现了恒大策略的高明。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球员们又因此受到了哪些影响呢?

阶段一:刺激唤醒

像执行电击指令一样,虽然很痛苦,但为了奖励,球员们不得不接受强化训练。

1.强化提升专注力的时间。

竞技比赛谁少犯错,谁更懂得利用对手的错误,就能获取胜利。

专注力是需要强化训练提升的。专注力提升了,自然就会减少失误,提高赢球几率。

但提升伊始必须要有相应的刺激。

为了获得丰厚的赢球奖金,避免输球被罚。球员们不得不强迫自己时刻保持高度集中,避免失误。每一场比赛都比之前提升一点点,直到随时的高度集中力成为一种惯性。

2.强化提升战术执行力

足球是一项整体运动,脱离集体战术,再强的个体都难以扭转乾坤。

因此,严格按照球队战术执行,并不断提升整体性是提升水平的关键一环。

每名球员,为了不再比赛中因为自己的失误被惩罚,不得不严格依从整体策略。

个人能力超强,但团队如同散沙,正是因为团队成员没有强有力执行的动机。

3.强化提升训练水平

为了获取更多奖金,避免惩罚。就要在比赛中发挥更好,球员不得不提升自己的训练水平。在力量、速度、体能、技巧训练上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奖金刺激

 

阶段二:刺激内化

如同第一次电击结束后一样,如果球员总是在抗拒提升的痛苦中徘徊,早晚会心力崩溃。

为了缓解痛苦,大多数人会内化初始的刺激。

这个过程类似化学反应:

内化1

1.提升自我:

“并不是因为有奖励和惩罚,我才这么努力,而是我自己主观的动机”。

一旦提升的效果展现出来,球员就会意识到,原来做到这些其实没有相信中那么困难。

把奖励内化成瘾:大家会逐渐爱上这种自我提升的体验。乐于投入激情,遇见更好的自己。

2.证明自我:

“我要证明自己可以在高水平的团队中占有一席之地”。

集体水平提高后,为了证明自己作为其中一员当之无愧。球员就会潜意识把奖励转化为主观动机。催化原本不得已的行为,让其变得轻松。

1外因导致内果 (1)

 

阶段三:无需刺激

2015年亚冠决赛、世俱杯无论输赢球队都没有奖惩球员。

因为俱乐部知道:

“在更高的舞台上驰骋,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

能够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不给奖励,自掏腰包也愿意去。

从前连想都不敢的事情成为现实,球员就会内化这种现实:“我就是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这时候,我要维持自己是高水平球员的形象。

1.展示自我的需求

展现的机会总是稍纵即逝,意识到机会出现,任何人都不愿放弃。

2.维持形象的需求

人们可以为了维持形象,付出超出想象的代价。

《水浒传》里的杨志,是一个终其一生,都在在维持家族及自我形象的典型。

作为杨令公的孙子,当时社会默认准则是忠烈之后,必须为官,否则就是件丢人的事。

所以,他可以为了获得官职,卖了宝刀、杀了牛二、贿赂高俅。即使千辛万苦打的玉瓶被砸,被陷害流放,仍不忘初心。

他可以为了出人头地主动申请押送生辰纲。即使任务失败后途径梁山,和林冲大战上百回合,仍不愿入伙。保留着为官的一丝幻影。

就算无奈落草,当朝廷招安梁山好汉时,最喜形于色的也正是他。

因此,一旦自我形象定位达到某个高度,就算赴汤蹈火也要维持。

阶段四   为荣誉和情怀而战

为荣誉而战展示自我和维持自我形象的阶段完成后,整个球队的凝聚力自然就增强了,球员也会自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而战。

“我有能力为整只球队做出贡献”。

“我有能力为了国家荣誉而比赛”。

“我有能力代表地区最高水平”。

热血沸腾,进入比赛状态大家会不自觉的亢奋。这种潜在的激励比任何形式的号召、奖励、乃至兴奋剂更好使。

QQ图片20160314105524

小集体荣誉:

“我身处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能为了它的荣誉奋斗,是我的荣幸”。

恒大海报6 国家荣誉:

我的球队在亚洲舞台的表现的机会多,我的付出能为国家争取荣誉。

恒大海报3 地区、民族、种族荣誉

“我们代表大洲最高水平,要证明亚洲人也能踢好足球”。

恒大海报5 (1)

PS:

陌生领域创业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

聘请大神,一切交给他就好了

很多项目,不惜重金外聘技术、运营和管理大神。可团队却没见什么起色。

中国足球历史上,没少聘请大牌教练,但带队成绩大多不尽人意。

管理者简单的直觉思维是:找到能力超强的个人,任务只要交给他,就能顺利成章的搞出声色。

这时候,绝大多数的人忽略了,即便决策者能力再强,原有团队成员潜能不能被有效激发,通常也不会达成好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企业聘请了空降强兵,却难以发挥功效。

有勇气陌生领域创业,却没勇气刺激团队

很多创始人,抵制在创业早期给予团队或用户太多奖励,担心总有一天会收不住。

其实,奖励首先未必非得是金钱。可以是一些用钱买不到的,有价值的事物。

比如:

a.公司鼓励员工相关领域创业,给予他们团队协作的帮助和资源的共享。这样有能力的团队成员感知到切身利益,才会发挥最大功效的主观能动。

b.自媒体平台对于原创的内容,该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分享流量,这样才能鼓励原创提供者积极发布高质量内容,平台价值才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c.产品对那些积极关注并参与的用户,给予免费的资源共享和支持。

以上,都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初始刺激。

其次,初始的刺激是必要的。只要大家把刺激元内化成自己主观意愿,小宇宙就爆发了。它就像真实的宇宙空间一样,爆炸后可以自行运转。就不再需要特别的刺激了。

高谈阔论自己情怀,可大家好像没什么反应

许多创始人喜欢谈情怀,

“我正在做的,是一件伟大的、颠覆的事”。

很多情况下,他们也是真实的情感流露。但这种情怀,好像并不能像感动自己那样,轻易感染他人。

在没有初始刺激之前,就高喊为荣誉、梦想而战的口号。

但可能遇到尴尬:

a.目标定太低,别人会觉得你过于保守,没有魄力。

b.目标定高了,别人会说你不切实际,天马行空。

从愿景到实现愿景 需要一些中间的方法、过程和策略。

中间策略可以很直接,但必须遵循“人性法则”。

只有先刺激初始本能 —— 再引导内化 —— 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理想才不再是奢望。

——情怀才终会落地

让情怀落地

请勿抄袭,盗版必究

作者:伊卜生,微信号:kangjian0705。微信公众号:Ibsen2020。

本文由 @伊卜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还是比较推崇从心里层面分析产品的文章,这样才能抓住本质

    来自浙江 回复
    1. 感谢阅读 我每周都会推这样的文章的 一起来玩吧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