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市场创业,这些误区和需求都看准了吗?

0 评论 26110 浏览 53 收藏 17 分钟

中国的儿童市场十分巨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企业纷纷加入,但是儿童市场也有极为容易迷惑创业者的问题,在这里,我们试图揭开这个领域的神秘面纱。

中国的儿童市场十分巨大,尤其是二孩政策以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儿童在家庭支出的比例和规模足以容纳大量的互联网巨头,所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企业纷纷加入到了这个市场当中,尤其是近年来,诞生了大量的案例。但是儿童市场有极为容易迷惑创业者的问题,那就是看似有需求的地方很可能没有市场,这点也是大量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容易判断失误的地方。

01 表面成功的模式泛滥和对儿童群体的心理定位的误区

大部分的儿童市场的创业者都号称最懂儿童,而且这些创业者往往都有自己的小孩,很多人表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加入到了这个市场中,都是十分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但是与互联网结合以后,很多的问题和矛盾都会出现,如果没有深厚的领悟能力,很容易在这个领域出现表面上成功的模式,造成发展缓慢。

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断定整个市场的发展,比如自己的孩子喜欢游戏,那么就认为游戏是一个突破口;有的创业者的孩子喜欢出去玩儿,于是认为市场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户外亲子活动;有的创业者发展,自己家的孩子对乐高等玩具十分喜欢,于是诞生出了玩具租赁服务O2O平台思路。还有很多模式都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进行的。

如果从儿童需求角度来讲,上述的模式都是可以的,都是可以成功的,因为这个需求确实存在。但是需求(即使是趋于痛点的需求)与市场是几乎不同的概念,市场的投资和创业意义在于一定是有较高的性价比的项目,也就是说:自己操盘的儿童项目必须是有爆发力和可复制性的,而不是为了糊口而进行的买卖,更不可依据自己孩子的需求而武断的推测市场前景。

1. 智能陪伴机器人模式

近两年,在儿童陪伴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智能机器人模式,这个模式也确实是抓住了家长消费者的一些痛点问题,比如:孩子太闹,需要一个玩伴;或者是,需要一种全新和有趣的模式来吸引孩子的关注。现在这些机器人有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有的还有云端存储能力,作为儿童智能硬件来切入市场。

从市场角度,这个模式的本质其实是“玩具”,也就说吸引孩子喜欢的模式很多,这个仅仅是其中一种模式。对孩子来说,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包装出来的一款新的模式而已。那么,孩子和家长就会有很多的“其他选择”。对于智能陪伴机器人来讲,就有严重的市场竞争问题。

总结:小孩本身天生具有好奇和心理变化发展的属性,虽然开始很喜欢,但是会随着时间发展很快失去了兴趣,机器人对于小孩来讲是偶发性的,是很难长期和保持一定时间的关注的。这样,也就很难持续的进行营销和发展。

2. 在线教育培训的模式

在线教育本身发展的不愠不火,现在移植到了儿童和家长身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儿童本身的教育与k12完全不同,k12有极强的提分需求和目标,但是儿童对于英语和其他学习本身就是没有规划性和目标性,即使是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对于儿童来讲也很难专注的去学习,更难以使得家长会下定付费的决定。

大量的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智能图书、智能玩具等等本身就是一种另类的“在线教育”,已经十分普及。对于家长来讲,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的“可见性”,是教育和玩具的结合产物,首先必须保证孩子是在玩儿的过程中尽量的进行知识的学习,而在线教育模式很难做到与孩子的“实景”互动。

这个模式更难以解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交往的本质硬需,没有家长参与的儿童教育显然是很难成功的。儿童与家长的共同学习的渴望极强,儿童的心理倾向于家长的直接辅导和讲解学习,这点是第三方的教育平台难以做到的。

在线教育是有一定的目标的,也就是课程的安排和大致的学习结果是有一定的量化的,但是对于儿童来讲,第一没有学校的成绩要求,第二没有具体的学习范畴,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给家长进行简单而深度的解答。另外,即使在线教育的师资十分优秀,对于儿童来讲很难要求一定学懂,对于家长来讲,也没有对自己的孩子一定太学会的硬性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培养性的过程,所以可选余地极大,这样儿童的在线教育与其他面向儿童的市场面临巨大的竞争关系。

总结:儿童的在线教育表面确实是十分巨大的市场,家长当中有大量的关于文化知识学习的需求,比如古诗背诵,数数游戏,地理知识,英文学习等等。但是,实际上,这种学习有太多的可选项,对于家长的心理很难形成聚焦效应。比如,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教小孩是更好的选择。现在大量的儿童益智教育培训机构,更多的是采取吸引家长到现场的模式,采取专家宣讲,然后销售课程或者学习资料的模式,这些机构的手法极为娴熟和商业化,善于捕捉家长的心态进行对应的推销。首先在线教育的招生与这些传统的机构就无法相比,其次在营销能力和线下说服的力度,靠互联网都是难以实现的,有些打着互联网的名义,其实做的还是传统的生意。但是因为这个领域的可选余地太大,即使是传统生意,也很难做大。

3. 儿童智能硬件的模式

儿童牙刷、儿童手表等等智能硬件现在发展较为迅速,有些家长确实需要这些产品给自己的孩子购买。现在的创业者的思路较为禁锢,更多的是把儿童可能使用的各种产品进行智能化,从而占据这个群体的市场,但是对于儿童,这些产品的使用时间明显不高,即使是儿童手表,对于家长和儿童来讲,也很难形成真正的市场。

1)儿童智能化产品难以形成品牌

在这个领域进行创业和投资,最为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品牌,但是智能设备的同质化极为严重,大部分为拼装型产品,很难给家长和儿童有太多的心理感知和不可替代性,未来一定出现价格上的竞争和营销力度的加大,势必很难形成营收规模和品牌的深度。

2)儿童智能化产品使用场景不多

儿童安全手表,对于家长和儿童来讲,很难有太多的实际使用场景,一般儿童带上这个手表后,可能很长时间,甚至多年也难以有用武之地,很快会被消费者遗忘其具体的使用目的。这些偶发性的场景明显不是具有市场价值的。儿童大部分与家长待在一起,即使出现类似的危险场景,也有很多更为靠谱的解决方案。对于家长,也很难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下为孩子购买这样的产品。

总结:智能硬件,即使是把儿童可能用到的各种物品进行的智能化升级,但是这个于消费升级还有很大的距离,最为关键的是场景严重缺失,不是有需求就有市场的。

4. 儿童玩具租赁的模式

因为乐高的玩具租赁市场火爆,所以大量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开始进军这个市场,甚至认为这个市场会成为儿童市场中最为重要和极为落地的模式。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有些线下的儿童玩具租赁确实获得了营收规模,但是通过互联网创业有如下的问题:

1)微信大号难以发展

微信的流量是靠转发和粉丝的关注,而儿童玩具的租赁模式是难以进行微信的运作的,家长一般也不会乐意转发玩具类的微信文章。如果为了获取流量而过多的转载儿童教育类的文章,也难以与微信大号本身的定位匹配,这样的微信是很难运营的,所以直接丧失了重要的流量和客户来源。

从家长心理分析,家长的微信朋友圈不希望出现“租赁”两字,更多的是孩子的表现和亲子过程,所以大大的限制了微信大号的传播。

2)儿童玩具的实体性

儿童玩具与其他的儿童市场一样,都是阶段性的,无论是APP还是微信都会面临粉丝的大量流失问题,玩具本身的适用时间较短,需要大量的营销成本。目前,线下的儿童玩具租赁店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但是依靠互联网有很大的难度,最为关键的是:家长希望见到实际的玩具,而且自己的孩子必须先体验,然后才可以做决策。

线下体验是极为重要的,不同于电商文化,玩具的租赁除非是很大的成熟品牌,否则都会面临体验的难关。另外,即使是成熟的品牌,单一的品牌也很难进行电商建设,否则会陷入价格竞争的泥潭。

总结:乐高有特殊性,包括乐高的微信大号和O2O,这个案例不可以直接仿制;乐高的产品质量和玩具的精确性,是国内厂家目前很难模仿的。无论是自建玩具商城,还是自营自己独立品牌的玩具租赁,都很难引起家长的关注。儿童玩具的特殊性造成这个领域还没有形成互联网的模式。

02 家长的痛点需求和儿童群体心理规律的描述

家长和儿童有特殊的互联网心态,传统的模式直接搬到互联网上会有极大的不同,对成年人网民来讲,互联网产品一定要“简单”,“容易理解”和“准确的唯一定位”,否则会产生思维意识的障碍,从而难以产生下载决策。对于家长和儿童来讲,这个定义仍然适用,但是有更为特殊的一面:

1. 儿童的迷茫特性:

儿童对于各类的游戏和活动,自己参与,难以形成长时间的互动快乐,很容易让儿童陷入盲目的追求或者直接放弃的两大极端。儿童的天性是与家长的互动,才能增进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单独的把孩子置于一种独立的活动中,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心理抵触。

家长更加期望能够与孩子共享活动的内容,甚至是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所以目前的亲子游戏十分火爆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儿童本身的判断能力较差,也不适合独立的进行活动。互联网的成功依靠的是“网民的天性直觉”,必须顺应儿童与家长互动的天性,否则就直接失去了这个市场。

建议,最好在面向儿童的产品中加入家长的参与环节,因为最后的买单者一定要记住是“家长”,否则舍本求末,妄图靠产品吸引儿童,结果由于儿童的心理的特殊性是很难靠产品形成绝对吸引,结果造成家长不会买单。

2. 儿童的不定特性:

学习对于儿童来讲是很难完成的,如果简单容易就不可能出现“点读书”之类的产品,成功的产品一定是“趣味”,“便捷”,和“保证一定的学习效果”。这样的组合十分艰难,即使在非互联网模式中,也很难创新,因为这三点很多都是互有矛盾,很难统一的。

儿童学习在传统项目中都是很难解决的矛盾,互联网不是万能的,自然也很难解决,现在大部分的创业者都采取视频或者直播模式的幼儿园类型的学习教材,但是其实很难真正吸引儿童的关注。

儿童自有的天性十分特殊,必须去顺应规律去引导,而不是强制的推出学习教材,建议:不要违背儿童的学习心理,如果不能策划出顺应儿童培训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就要立即放弃这个市场,转向其他的儿童领域。

3. 儿童的排斥特性:

智能化设备和机器人的模式对于儿童来讲都是玩具类型的产品,对于儿童来讲有极大的变数,对于儿童来讲,更多的是玩具本身的天然感受,而不会关心是否是高科技,比如:有很多儿童对于拼图和组装玩具汽车会更有吸引力,但是这些明显不属于高科技。

高科技创业误区极为常见,在很多领域都大量存在,很多创业者为了提升竞争门槛和对投资人表达是高科技企业,故而以高科技创新为追求,但是不考虑实际的消费者和最终的使用者感受,会造成大量的资金白白浪费。我国的创业者目前对于高科技的定义也较为模糊,认智能硬件就是高科技,殊不知玩具的高级材料创新,拼装玩具的精确性和生产流程的工艺创新才是真正的高科技,才是直接决定市场的本质,这些才是真正的竞争门槛,而现在的大量的高科技创新,其实都是开源代码的重新编译或者是一种组装而已。

建议创业者一定要认真对待“高科技”这个定义,否则直接陷入了目前广泛的创新误区而不能自拔,这些创新不仅不能帮助创业者打开市场,更是白白失去了不断出现的市场领域,一定要引以为戒。


本文由 @高手帮(微信公众号: gaoshoubang_666)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