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产品,得一手抓模式,一手抓数据

0 评论 4495 浏览 10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读:模式和数据是一个好的产品的标准,也是一个创业项目的考察重点,两者缺一不可。本文作者立足C端产品,结合案例等对产品模式和数据建设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说明,与大家分享。

任何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最核心是模式和数据:模式不行,项目先天就有缺陷的;没有数据,就无法让产品从人工化走向智能化。

有人可能会说要抓住用户需求,当然这是最基础的,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这已经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了,这里就不做赘述。

01 模式

传统电商的模式,我们按照标品和非标品的思路来说。

标品,比如服饰、护肤品、婴幼儿用品等。

供应链这一层,是相对容易整合的;但是消费端这一层,当前的市场面临着红海化的竞争。

因为对任何做标品生意的人,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艺已经较为成熟、成本也比较透明。如果你想要对产品做创新、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预置资金来改造供应链;如果你想压缩生产成本,可操作空间又非常小。

所以这类创业者,唯一能做的只有如下几种方式:

1. 造概念

造概念的互联网式说法,叫营销,即通过讲故事和包装帮助产品建立品牌影响力,并促进产品销售。

比如一双墨镜,要是谁谁谁戴过的同款,那这双墨镜就能卖的既贵又好。

2. 打价格战

打价格战就不用说了,通过各种补贴、促销,完全用价格吸引用户,哪怕自己亏钱,也要把人气和销售额做起来,营造一种很火热的现象,最后通过一些利润型产品来赚钱。

3. 社群销售

社群销售,其实本质上也是微商的一种,因为绝大部分的线上社群关系都基于微信。社群销售从某种角度来说,它隔离了竞争,无需和别的卖家竞争流量,通过信任关系垄断了流量。另外社群销售由于隔离了竞争,因此用户在群里都变成了价格不敏感型

比如你加了500个好友,并维护在一个微信群里,通过在群内推荐好物,来完成销售。

这是一种到目前依然旺盛存在的形态,我朋友圈做这类微商的人都活得非常舒服。

非标品,比如玉石、古玩、定制、服务类产品等。

非标品一般来说要么直接是原生的,要么是需要非常定制化的供应链来制造完成。

非标品之所以难做,因为没有量产带来的边际成本的优势,所以生产成本非常高,这也就导致销售端的价格也很高,比如像西服定制,家具定制等。

很多互联网平台的思路是把非标品打造成标品,比如生鲜的标品化,这是非标品创业的最常用方式。

因为一旦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将非标品进行标准化,或者一定程度的标准化,那么势必能降低很大一部分成本,这样就能让销售端的价格趋于市场更可接受的区间。就像传统行业定制一件西服得花3,4千,但是标准化后的定制西服只需要花3,4百,用更便宜的价格享受到了更高级的个性化服务,这就是标品市场的魅力。

当然正因为标准化在不同类目下难度不同,所以有些行业开展的很好,有些行业则开展的很艰难。

之前做生鲜电商的一些创业者死伤无数。像有些服务行业,把一个服务当作一个商品来说,也属于一种非标品,因为每个人的服务细节和流程都有所不同,之前的 O2O 就属于这一类。

这里还有一些品类,属于纯天然的生成的,只需少许加工,比如一些原石、古玩、玉器等,这类产品基本没有复杂的供应链,更多需要广泛的资源渠道,比如发展一大批古玩商家,或者发展一大批分销商,来触达到足够多的产品供给端。

这种品类更多拼的是商品渠道整合能力,谁的整合能力强,商品种类更多,更接近源头,成本更低,那么谁的竞争力就越强。

所以,标品和非标品的打法模式是不一样的。只有打造适合自己赛道的模式,才能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02 数据

电商行业的个性化推荐,其实就是大数据能力之一。通过海量的数据,挖掘出海量标签,并基于算法形成精准化匹配,大幅提升成交率。

为什么智能化如此强大,以至于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推荐流,现在也改成了智能化推送了。

智能化的本质其实是,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

你想想,当你面对2个销售员,一个总是推荐给你内心深处想要的,一个需要你自己去找想要的东西,哪个更吸引你?

所以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未来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行业落地,像电商行业中的阿里、京东、拼多多等都已经高度智能化了,京东在物流上的智能化程度也是异常的高。从目前来看,很多领域的智能化程度还很低,这几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信息化办公,信息化作业。但是从信息化到智能化还需要很大的一段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智能化能带来哪些帮助?

  • 比如原来广告行业,都是靠经验选择你想投放的媒体渠道,但是智能化之后,你可以通过数据来分析哪些地区的哪些人群更喜欢来大幅提升广告投放的ROI;
  • 比如原来商家选品是凭经验,靠感觉,但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选品,完全可以知道哪些品类最好卖,哪些品类既好卖,竞争又不激烈;
  • 比如原来我们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用户,都是通过调研访问,现在我们通过详细的用户画像可以知道到底是一个个怎样的人在买我们的产品。

智能化的好处显而易见。所以如果有能力,任何企业都应该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为什么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办法真正发挥出智能化的能力?

因为从信息化收集数据,到最终发挥数据价值背后,首先需要海量的、完整的数据源,其次需要有一套从数据仓库到数据能力,包括算法、模型的技术体系,最后还要深度理解业务、找准结合点,才能最终发挥出智能化的价值。

这里最难的是长线的投入,无论是资金压力、还是时间压力,智能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件不太友好、甚至风险很高的事,他们更愿意多做一些业务先让自己活下去。

对于创业者来说,智能化产品的赛道是一条非常好的赛道,智能只有结合业务,助力业务,才能最大化发挥智能化这个能力。结合的好,让业务的能力上升好几个维度。

#专栏作家#

司马特小队,公众号:司马特小分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8年+互联网资深产品经验,多年B端产品管理经验。具有多个从0到1的大型B端产品的孵化、重构、迭代经验;主要教授产业互联网产品相关的硬核知识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