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中国城市商业格局

0 评论 7129 浏览 19 收藏 10 分钟

前阵子第一财经发布了《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区分了不同城市的等级。有的城市从二线城市跃居新一线城市,有的成为商业资源度榜单的翘楚。每份报告都有自己的衡量准则,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份报告呢?笔者从城市数据模型来分析城市上榜的原因。

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榜单:

一、城市数据模型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0.22*商业资源集聚度+0.2*城市枢纽性+0.18*城市人活跃度+0.18*生活方式多样性+0.22*未来可塑性

商业资源集聚度=0.3*大品牌青睐指数+0.36*商业核心指数+0.34*基础商业指数

城市枢纽性=0.32*城际交通基础设施指数+0.28*交通联系度指数+0.25*物流通达度指数+0.15*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

城市人活跃度=0.34*消费活跃度指数+0.3*社交活跃度指数+0.36*夜间活跃度指数

生活方式多样性=0.39*出门新鲜度指数+0.3*消费多样性指数+0.31*休闲丰富度指数

未来可塑性=0.23*创新氛围指数+0.28*人才吸引力指数+0.19*消费潜力指数+0.3*城市规模与增长指数

二、商业资源集聚度

今天我们先讨论“商业资源集聚度”这一块。

从城市数据模型来看,各项相关因子的权重系数差距不大。而商业资源集聚度和未来可塑性对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影响权重相对较高,并列第一。

影响商业资源集聚度的有三个相关因子,分别是大品牌青睐指数、商业核心指数和基础商业指数。

简单一句话就是:越受大品牌青睐、商圈实力越强、线上线下门店越多的城市,它的商业资源聚集度越高。

注:该榜单的统计对象为新一线城市

1. 大品牌青睐指数

大品牌青睐指数=品牌门店总数+入驻品牌数量+品牌门店增长数

15个新一线城市当中,有8个城中的主流消费品牌门店净增数量高于全国排名首位的上海,越来越多的大品牌入驻新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中,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西安最受大品牌青睐,其中得益于这几座城市都具备比较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商业氛围。合肥今年首次进入新一线城市榜单,得益于商业资源集聚度的提升。海底捞、星巴克、under armour等多个消费品牌入驻合肥,使其商业资源集聚度的排名提升到了TOP20。

二线城市中,厦门、泉州、惠州的主流消费品牌门店净增数量领先于其他的二线城市,因此它们的商业资源集聚度的表现也不错。

大品牌越来越喜欢人文气息和商业氛围相结合的宜居城市。

2. 商业核心指数

商业核心指数=商业区实力+核心商圈实力+商圈日均客流总量

商圈日均客流总量最高的10个新一线城市商圈分别是成都的春熙路、长沙的五一广场、沈阳的太原街、郑州的二七广场、南京的新街口、西安的钟楼、重庆的观音桥和解放碑、昆明的三市街、天津的营口道。

有没有发现,基本是中西部的大城市?

得益于人口规模,以及部分城市属于单中心城市,因此日均客流总量TOP的商圈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大城市里,包括日均超过100万人流量商圈的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其中重庆、成都商圈的日均客流总量已高于广州和深圳,沈阳太原街商圈的日均客流量也比北京东单商圈要高。

而苏州、佛山、泉州等属于多中心城市,商圈资源分布较散,因此商圈的日均客流量远低于前文提到的这几个中西部大城市。

中西部大城市在商业核心指数的得分较高。

3. 基础商业指数

基础商业指数=淘宝店铺数量+餐饮门店数量+服装店数量+超市数量+便利店数量

在基础商业指数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保持着绝对的优势。

广东的餐饮、服务业等从改革开放一来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东莞是全国便利店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美宜佳就出自东莞,位居全国TOP3的地位。

从如下榜单可见,北方的城市是便利店荒漠。

长三角中,杭州因为阿里巴巴被称为电商之都,涌现出一大批创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珠三角城市和长三角城市在基础商业指数的得分较高。

三、总结

由于人口规模优势,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在商业核心指数该相关因子的得分较高。

由于人文历史气息和商业氛围浓厚,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南京在大品牌青睐指数该相关因子的得分较高。

由于东莞在餐饮、服装、超市、便利店的人均门店数量都位居前列,因此东莞在基础商业指数的得分较高。

不过排名只是一个表象。

当报告出来时候,最热门的讨论点之一就是“昆明、宁波的新一线城市地位被合肥、佛山取代,跌落成二线城市”。

当我看到这条消息时,我研究后发现,今年和往年的城市数据模型是不一样的,相关因子及其权重系数也有所差别,因此才会出现城市等级分类震动。

2020年的城市数据模型: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0.22*商业资源集聚度+0.2*城市枢纽性+0.18*城市人活跃度+0.18*生活方式多样性+0.22*未来可塑性

商业资源集聚度=0.3*大品牌青睐指数+0.36*商业核心指数+0.34*基础商业指数

大品牌青睐指数=品牌门店总数+入驻品牌数量+品牌门店增长数

商业核心指数=商业区实力+核心商圈实力+商圈日均客流总量

基础商业指数=淘宝店铺数量+餐饮门店数量+服装店数量+超市数量+便利店数量

2019年的城市数据模型: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0.23*商业资源集聚度+0.17*城市枢纽性+0.21*城市人活跃度+0.19*生活方式多样性+0.2*未来可塑性

商业资源集聚度=0.35*大品牌青睐指数+0.34*商业核心指数+0.31*基础商业指数

大品牌青睐指数=品牌门店总数+入驻品牌数量+品牌门店增长数

商业核心指数=商业区实力+核心商圈实力

基础商业指数=线上店铺数量+餐饮门店数量+服装店数量+超市数量+便利店数量

一级维度的相关因子一样,但是2020年提升了城市枢纽性和未来可塑性两个相关因子的权重,弱化了另外三个相关因子的权重。

商业资源集聚度下的二级维度的相关因子也一样,但是2020年提升了商业核心指数和基础商业指数的权重,弱化了大品牌青睐指数的权重。

三级维度的中,新增了“商圈日均客流总量”该相关因子。

从城市数据模型的变化可知,我们越来越关注一座城市的想象空间和成长天花板。只有人口流动、线下实业、成熟的互联网和金融体系,以及城市本身的人文沉淀等,一座城市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只是表象,关注数据背后的原因才是根本。

 

本文由 @诺将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