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构建开放式“直达”移动端轻应用联盟

1 评论 7006 浏览 10 收藏 13 分钟

本文从“直达”业务布局方向、未来可能的生态趋势演化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怎样能把“直达”做成。并提出“构建开放式‘直达’移动端轻应用联盟”的“合纵”构想;关键点包括“联盟伙伴的互推”、“账户互认”以及“支付与交易数据共享”。

小米直达服务是小米新近推出的应用服务分发生态平台,按照小米官方的说法——

直达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应用形态,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新的形态更易于服务的传播和留存,让服务秒开、一步即达。其优势是即点即用、多入口流量唤醒、服务直达;基本特点是无需安装、一步直达、秒开等等。

下面我从“直达”业务布局方向、未来可能的生态趋势演化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怎样能把“直达”做成。

首先,我把类似“小米直达”、“微信小程序”这样的移动端类APP的服务定义为“移动端轻应用”,其基本特点是:用户无需下载安装,随时使用,用完就走,“秒开”,“一键直达”,在功能上部分取代原生APP,在用户使用体验上与原生APP类似。

我的基本观点是:小米如果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直达”服务做出规模,就需要联合现有国内一线的手机企业,以一套通用的技术架构和标准,各参与手机企业和应用服务商共同推进“直达”服务生态平台的发展演化;而不仅仅是小米自己在单打独斗。简而言之,就是构建开放式“直达”移动端轻应用联盟的“合纵”策略

1、竞争态势

据媒体报道,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给“直达服务”设立的目标,是在两三年内汇集10000多开发者,亿级用户,以及全平台接入。小米目前约有2亿MIUI用户的规模,以上亿级的用户规模启动“直达”,搭建平台,小米够资格;但是如果完全自己做,要在短期内形成规模效应,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最后的市场结果究竟如何尚未可知。

退一步讲,即便小米可以达到“在两三年内汇集10000多开发者,亿级用户”的预期目标,对标微信小程序,还是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微信现有存量用户达到8个亿以上,日活6个亿左右,两年后,微信达到10亿用户规模,小程序已经成熟,按一半的用户规模计算,达到5个亿;那么“直达”与小程序的差距是4至5倍,按照“赢者通吃”的移动互联网规则,两年后由小米独自支撑的“直达”生态平台市场价值几何,是值得怀疑的。

Andriod手机市场,本身就是一个群雄逐鹿而非一家独大的格局。不要说小米以一己之力启动“小米直达”,就是象“华为”、“三星”这样的巨头企业,想以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生态平台的构建,即便有资源,仅从时间维度上看,也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

2、“合纵”策略

因此,不妨换个思路,把“小米直达”做成一个开发式的技术架构,邀请国内知名的手机品牌生产商进来,一同把“直达”这种服务模式做成一个统一的Andriod移动端轻应用开放的生态平台。从现在见诸媒体的报道来看,小米在推动“直达”服务平台时并非没有这个心思。

小米MIUI架构师蔡经伟曾表示: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小米用户的体验,当我们的生态平移到了安卓生态,理论上来说我们不控制他们的用户,我们要的是影响力,要的是在小米平台上进行生态探索,建立新的商业化模式,我们更关注是整个生态的信心。”

从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小米在“直达”服务的前景上是持开放心态的;不过,等小米自己把“直达”平台做起来后,再期待“小米直达”成为Andriod平台事实上的标准,其他品牌的手机厂商跟进,这个过程过于漫长,只怕市场不会给小米如此充裕的时间从容布局。

什么时候开放“直达”平台,这是一个需要马上回答的战略方向问题。上面谈了等小米自己把“直达”做起来的两年后,“直达”的用户量和市场影响力,与微信小程序相比,依然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现在,就应该把“直达”这种移动端的轻应用做成开放式平台的时机。

具体做法是,“小米”联合国内一线的手机品牌如“华为”、“OPPO”、“VIVO”、“魅族”、“金立”等等,共同制定“直达”框架和技术标准,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基于Andriod平台的移动端轻应用平台的联盟,这就是“合纵”策略

有媒体报道,“魅族”、“金立”也在做与“小米直达”同样的事情,既然大家有心做,与其各做各的,不如大家一起做,整合大家的资源、客户和市场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应用服务商和开发者加入“直达”移动端轻应用的行列,把蛋糕迅速做大。

说服国内Andriod手机市场的占有率80%、合计用户规模达到5~6亿的几个头部的手机企业共同支持“直达”框架体系,这样才能获得与微信小程序进行正面竞争的体量和资格。

随着小程序、“直达”这类轻应用的不断普及,势必会给应用服务商和开发者带来深远的影响。其即将出现的明显趋势是,可以帮助应用服务商筛选真正的用户,能够下载APP使用服务的,是高价值的重度用户;通过轻应用使用服务的是一般性用户,应用服务商可对其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服务品质,使应用服务商的运营更加聚相、更加有的放矢——这实际是提升了应用服务商的运营效率;只要开发轻应用的成本可以被新增商业价值cover掉,应用服务商是愿意支持轻应用的;这里的关键还是规模问题,有多少人真正去用“直达”式轻应用;就开发成本而言,目前公布的“小米直达”开发成本约为APP的三分之一,预期随着跟随者的增加,边际成本可望逐步递减;这也需要规模效应。显然,集合了多家一线手机厂商的规模优势要远大于小米的单打独斗。

3、打造开放式“直达”移动端轻应用联盟的关键点是什么?

1)需要参加联盟手机企业伙伴的互推

简而言之,就是在联盟手机的应用商店里实现“直达”服务图标的留驻,在各自的浏览器、手机搜索、短信以及微信公众号链接等入口实现“直达”服务的跳转;

2)实现账户互认

每个品牌的手机都会要求用户先成为注册用户,然后才能使用手机;现在,如果将“直达”这种轻应用在各个品牌手机之间打通,势必需要打通各品种手机之间的账户,从而让用户不论通过哪个账户使用某个“直达”服务,都能保持连贯性,从而减低用户使用“直达”服务的成本。

举例:假定某用户第一年使用小米手机,注册了小米MIUI账户A,使用了“直达”服务X,有相应的使用记录和使用偏好、使用习惯;第二年改用华为手机,注册了华为账户B,继续使用“直达”服务X;如果账户A和账户B没有打通,没有实现互认,则用户在通过B使用X是服务时,必须重新规划对X服务的使用偏好,以前通过A账户使用X服务的记录也无法在B账户中体现,会造成用户管理上的不便;如果账户A和账户B能够实现互认,则对用户而言就相应降低了使用“直达”服务X的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账户互认是个比较大的话题,这里不做重点展开。可以想象的落地方案有:各手机厂商运营各自的账户服务器,以区块链技术进行去中心化运作和迭代,账户的认证数据在联盟内共享,实现数据同步,账户身份在各手机品牌和应用服务商之间做交叉认证。或者联盟内部实行统一的不可重复的UID,比如手机设备序列号或者手机入网许可证号码,与用户的身份证号码或手机号绑定,放在联盟内统一的数据库中,有专门的账户运营主体负责管理和维护(如果再附加上社交属性并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就是再造一个支付宝或者微信式的账户体系——看来是个触手可及的、不错的创业项目,呵呵);通过必要的流程解决用户更换手机号码和更换手机时存在的账户延续性、继承性的问题。

3)支付与交易数据共享

使用“直达”服务,用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易行为和支付认证、验密的问题。既然要实现开放式的移动端轻应用联盟,这方面的数据势必需要开放共享,这涉及到联盟内部的手机厂商、应用服务商、结算平台、银行以及政府监管等各方的互动和博弈,需要单独的解决方案。

倘若真的能够实现主流手机厂商之间的账户互通和支付交易数据的共享,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之多,商业上的想象空间巨大,远不是一个“直达”所能涵盖得了。

小结

“小米直达”服务,不应该成为小米应对微信小程序的一种被动的防御性策略,而应该利用Andriod体系的“开放性”、“群雄逐鹿”、“无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的现实,推动各参与方尽快打造多维度、可演化、可自然生长的生态系统,把市场蛋糕整体做大。因此,构建开放式‘直达’移动端轻应用联盟的“合纵”策略应该成为小米优先考虑的战略选项。

活动详情

悬赏|小米联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寻找产品界“奇葩说”之王#大赛,正式开启!

 

作者:kevin.H.S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和小米共同举办的#寻找产品界“奇葩说”之王#大赛之参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两个月一直在研究用区块链打通各商业主体账户的问题;已经有了一点眉目,就是在以太坊平台上做联盟链,是一种多中心化的网络架构,其实是去中心化的一种折中和妥协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