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前教育产品,该如何发展?

5 评论 11744 浏览 67 收藏 9 分钟

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广阔,本文简述一下职前教育产品该如何切入突围。

关于大学生职业教育,我从15年就开始写相关的思考,交流过很多家业内公司,也深入了解过学生,以及企业招聘需求,虽无奈还未找到突破之处,但我如今更加肯定这个市场的存在。

一、两个方法

1.通过培训,间接切入到校园招聘

整个招聘市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求职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在进行对调,尤其是以大学生人群为主的青年人群,该现象凸显。

以前企业为强势方,招聘平台服务好企业即可,不需要太顾及求职者体验,通过足够强的销售能力,拿到企业的优质岗位,求职者就会源源不断的前来。

而如今,求职者逐步更加强势,绝大部分公司都有职位长期悬挂于各类招聘平台上,可这类平台如今由于公司整体的B端企业营收导向,即使不断加大对C端求职者体验的投入,也难以达到用户的认可度。

在整个校园招聘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企业对于名校学生的看重,从之前的985、211高校筛选机制,在去年又加上了“双一流”高校的标签。

这个一刀切的筛选机制,看起来对于普通高校优秀学生的不公平,但对于企业而言为最低成本的招聘模式。

学生简历的大量同质化,初筛阶段,除了学校、专业,几乎没有什么可用的字段,这是事实。但同样除了极少数企业要名校学生为充门面之举,大部分企业挑人的原则,还是可用之人,能够给予企业创造足够的价值。

因此,好的职前培训,如果让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足够多的项目经历,有切实的能力提升,能够超过大多数学生,这部分学生必将受到企业的喜爱,从这个角度切入校园招聘,进行B端企业收费的模型完全成立。

2.通过校园,间接切入到职场培训

这几年谈学习焦虑,更多是职场人的焦虑。尤其是职场新人,进入职场后,才发现各种实操技能的欠缺,于是涌现强烈的学习动力。

仅说PPT培训的这类课程,在许多线上课程平台都可以看到,销量还算不错。

分析主要的学员,大多是那些曾在简历里写着精通办公软件的求职者,他们在进入公司之后,对比同事做工作汇报时的PPT呈现,才发现自己做的根本拿不出手,于是急着赶快去学习。

我国的职场人士很多,但是对于培训的接受者而言,更多还是职场新人为主,工作0-5年时间段的学习需求最为强烈,但这部分人群则是一个明显的存量市场,而且分布的较为分散。

相比之下,切入到大学生市场里,无疑可以每年获取大量新增用户。即使用户大学期间未付费,有了一定品牌感知后,可能一年半载后,乃至进入工作后,仍可进行相关学习。这一点,非常好的解决了学生毕业则用户流失的弊端。

以上两点,为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背后的延展,当然这个市场本身也是极具价值,2018年820万的毕业生,这个市场空间可以大胆设想。

如今超过半数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选择考个驾照,而进行过系统职前教育相关课程的少之又少,则充分说明存在一个认知问题。

二、一个难点

在从事大学生职前教育的相关公司里,大部分都仅针对留学生以及重点高校学生,一方面这部分学生的学历背景不错,方便更好推荐给企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已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具备了这个认知。

让学生有进行职前教育学习的认知,在我看来为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的最大难点。

相比新东方,我更欣赏这几年快速崛起的好未来。除了培训模式,一个是依靠名师,一个是依靠教研体系外;还有在获客体系上,相比新东方的各种广告,好未来则采取提取提前给学生家长灌输孩子学习之重要性的认知。

对于国内的大学教育制度,我曾专门写文谈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名校的老师,他们其实也想尽办法让培养的学生适应企业、市场的需求。

但无奈的是,当下的教育制度,始终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学生就类似于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已经跟不上企业的需求。

于是大部分学生感到无比的迷茫,而临近毕业时,迷茫则变成了焦虑和恐慌。

我们说当下的学习,一定程度是解决学习者的焦虑;而面对迷茫的学生,我常给出的建议是,少想多做,找一件事参与其中,而目前看来一个典型的对应状态就是实习了。

三、教育产品的目的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这家企业、这个岗位,以及知道自己的欠缺之处,从而知道自己需要去学习某一部分的内容,拥有自己需要职前教育学习的认知。

当下有公司用传统服务B端企业的思维去捎带做C端学生培训,其实是为了获取简历;也有公司把职前教育当作一门生意,甚至涉及一些灰色的地带,推出一些包offer的项目;但真正做内容、做培训的公司,其实少之又少。

关于职前教育,或许无法保证一个二三本学校的学生进入名企,但是让其超过原来的自己,有真正的能力提升,在我看来这才是教育的初心,才是真正的教育。

求职成功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本末倒置,将得不偿失。

通过模拟实习场景,让大学生切身去感受自己适合、想要从事的工作,并在其认知到需要学习之后,给予相应的培训体系,帮助学生自身能力的真实提升,并让其在大学期间拥有较好的项目经验,可供求职时进行呈现,我相信终能得到一些企业的认可。

教育、培训的本质,还是内容,口碑是最好的营销。

个性化的内容服务,1对1的服务模式,线上教育,将为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

​#专栏作家#

孙凌,微信公众号:创业者孙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连续创业者,资深校园市场专家,关注创新与创业。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1

    回复
  2. 人才需求企业、招聘网站企业与学校及校内学生是存在信息不对等的。传统学生档案和学习成绩很难直观的展示学生的真正能力,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机构切入学校,建立新型学生能力档案,掌握这些数据,再通过这些数据进行猎头服务。

    来自广西 回复
  3. 从招聘,校招上切入

    来自广东 回复
    1. 招聘?招转的意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