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的角度来浅谈知识付费

4 评论 6965 浏览 33 收藏 10 分钟

本文作者将从产品的角度来浅谈一下现在的知识付费平台,enjoy~

碎片化时间学习?

这半年来,我在各个知识付费平台上学了几个课程。认识到碎片化时间学习,其实是个伪命题。真正学习的时候,是没办法一心两用的。边开车边听课、边走路边听课?不存在的,你还要时刻留意周边的信息,没办法真正集中注意力获取知识。

现在所谓的知识付费的产品,只是更换了一种内容承载的形式而已。纸质书是一种形式,过渡到kindle之类的电子书,到现在的音频或视频教学,只是换了内容承载的一种形式,内容本身是没有变的。

而且用音频或视频的方式承载内容,信息量大,要求的获取知识的效率更高。碎片化时间,学到的碎片化知识,形成的碎片化的结构,这样学习到的内容,有多少能够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那就不一定了。

以《得到》上面的课程来说,内容比较系统化,老师解说内容也讲得挺好的,所以每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碎片化时间可能还是比较适合于听新闻类的内容,了解但是不需要真正的学习。

我的学习方式是,特意空出一段时间来集中精力学习上面的课程内容,每次控制听懂一节课的内容,再学下一节。而且第一遍听课程的时候我都还只是囫囵吞枣,所以基本上每节课程我都会听两遍,只是第二遍我会设置语速稍微比较快一点而已,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我还需要听三遍或以上才能消化得了。学习这样的知识点密集的内容,对我来说真的很难以碎片的闲暇时间串联起来学习了。

内容本质不变,载体不同

再从另外一种方式解读,优质的内容永远都会有市场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为服务买单,为优质内容买单。只是到现在科技化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内容的承载形式多样化。

kindle之类的平板或电子书软件,只是把纸质书转化为电子书的形式。书的内容有版权,以往基本上都是以书籍为主的电子化。现在是以课程内容为主的在线化发展,并且鼓吹起了知识焦虑、成长焦虑的社会问题。这个“知识付费”的赛道,就成了近期的一个风口。

其实听了几个得到上的课程,他们把内容整理成工具书出纸质书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内容不变,从书本的形式变为数据化的手机阅读形式,载体不同而已。最近得到以菜市场为经济学内容的载体,也是玩得非常溜了。

现在还有很多打着知识付费的平台,这个贩卖知识焦虑的时代,也衍生出了一种人人都可以开课分享的平台,内容质量也参差不齐。

但是这种平台在这个时代还是有需求的,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个赛道我依然也是看好的,只是看各大平台接下来的迭代方向怎么玩了。

知识付费平台=内容电商

那也从产品的角度来浅谈一下现在的知识付费平台。

在我看来,知识付费底层逻辑其实是内容电商,只是商品是虚拟商品,但是底层逻辑还是电商的逻辑,绕不过sku的品类陈列优化,以及根据用户角色的行为逻辑方向的优化,吸引用户购买,提升转化率。产品、流量、转化率,还是老三样。

对用户来说,知识付费是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成长服务。解决欠缺某些方面的知识所带来的成长焦虑。

知识付费的需求,其实是来源于围绕着”恐惧“作为痛点。”这个世代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每个世代都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只有不断奔跑才能向前,停止就是落后”等之类的鼓动焦虑的文案,激发了人们对自我成长的渴求及对落后的恐惧,主观能动的自主学习可能还比较少,更多的学习的动力需求其实是来源于恐惧。

从女性经济的角度来说,一部分的现代女性在职场、生活上,已经渐渐和男性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但是对于另一部分的女性,现在倡导的大部分针对女性群体的消费升级劝说,职场女性力量的崛起,职场上的女性,有些时候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才能在生活和职场上达到一个平衡。针对女性成长服务的消费,她们的需求在于解决自身问题情况,改善或突破现状。

如果我来做这个知识付费类型的产品的话,我会围绕着这个“成长”为核心做服务,首先要明确用户想要往哪个方向成长,解决生活问题或是职场问题,或者其他方向,提供解决他们带有“恐惧”的一个成长方向做内容服务。

成长目标化的内容服务方向

作为内容电商,用户是跟着内容跑的。

知识电商类,头部的平台例如得到、喜马拉雅的内容资源优势已形成足够的壁垒,但提供的音频+文稿的功能大同小异。其他中小型平台本身要有附加服务留住用户,打造“合适”的更贴近用户的成长服务。用“合适”差异化补充内容方面的优势。

知识付费,现在的方向都是提供内容,减少获取知识的时间,但是没有帮助用户真正提高学习这件事本身的效率。

所以我规划的知识付费平台的迭代的方向是强制学习时间,倒逼用户主动学习,提高效率,强化学习的目标感。提高学习这件事本身的效率。我也做了一个细化的版本迭代规划内容,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欢迎在公号[万象青年欢乐多]的后台找我讨论~

在这种类型的知识付费平台上,你不一定学到的内容是最头部优质的,但是是最适合你的,而且你能保证学完的,得到真正的成长。也跟《得到》走了一些差异化的路线,当然《得到》也可以做这种方向的迭代。

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有趣的产品,也是类似于我的这种想法的方向,是笔记侠推出的一个周边,让我眼前一亮。

这个产品售卖的其实只是一个笔记本,但是它帮你按时间段规划好了读书内容,“按主题阅读,每月两本书”,你只要跟着笔记规划的读书节奏走就可以了。

其实这个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付费,你扫码就可以进行阅读,你购买了这个笔记本的同时,其实也是对这些笔记本承载的内容的一次性付费。但同时它有规定你的学习时间点,成长时间点。虽然也是不强制的一种方式,但它呈现出来了这种给你目标化成长的形态。

我最近在思考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变与不变的方向,近期也会做一篇整理发布。其中也有对内容对知识付费方向的思考。

优质内容肯定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有市场的,个人成长的内容也是,虽然承载的内容形式有所改变,但是这个赛道我还是看好的。自己也很想加入知识付费领域,欢迎交流产品心得,或者有知识付费的产品岗位的橄榄枝也欢迎伸过来呀~

 

作者:万象青年,公众号:万象青年欢乐多(ID:wxqn-helloworld)。早上产品狗,晚上公号狗,时不时会分享一些产品心得和复盘总结。

本文由 @万象青年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强制用户学习时间这个不合理

    回复
    1. 这个另外一种目标化学习的方向,很多平台有这一种功能辅助,像英语流利说、得到上面也有一些,自己可以设定每天需要学习的内容量,然后平台一些机制提醒用户去完成。这个“强制”看平台怎么去辅助用户完成规定的内容量了

      回复
  2. 我也觉得了解和学习是两个场景消费

    回复
    1. 所以得到上面,免费专区的内容,更多的是“了解”这一类的内容;付费课程是“学习”类型的内容。两种用户类型和场景都抓到了,但是如果用户对学习类型的内容也用碎片时间去对待的话,可能效果不一定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