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区O2O的轻重模式

0 评论 7003 浏览 3 收藏 10 分钟

小编推荐:小编最近在做餐饮行业的o2o,所以关于各种行业o2o模式的轻重选择很感兴趣,这篇文章给轻重模式的o2o提供了一些建议,值得一读~

最近一系列新闻将社区O2O再一次推到话题焦点:先是传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以官方辟谣,但确认暂时退出北京市场终结;然后是传社区001获得新一轮融资,其CEO邵元元回应表示B轮融资尚在进行中;紧接着,是小区无忧获得A轮2000万美金融资,这次是真的。从这几家社区O2O企业的近期消息中,多少也能窥见其各自经过前一轮舆论聚焦后的发展近况。其中叮咚小区模式较轻,以线上为主,而小区无忧和社区001都偏重线下运营,各自代表了社区O2O轻模式与重模式两个方向,这也是企业战略方向选择时不得不纠结的问题。对于社区O2O,求轻还是求重?

轻模式:人力投资小,易快速复制

叮咚小区采用社区黄页的模式,将大量社区服务信息集成至APP中,同时侧重社区社交,可以看出,叮咚小区是轻模式的代表企业之一。偏向线上的模式,主要在于解决传统社区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方便用户获取信息,对于服务的具体对接与执行,平台把控力则显得弱得多。在获得天使投资后,叮咚小区加大了其推广力度,地铁、分众传媒上做了大量广告,轻模式的平台砸钱进行快速区域扩张确实相对重模式来的容易,不过问题也容易随之而来。在北京市场大力推广后,后续的服务对接与执行并没能迅速跟上,导致出现了大量负面反馈,在区域把控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进一步恶化不得以暂时退出北京市场。限于篇幅,对于叮咚小区的失误这里不做大量展开,此前品途发表的文章《社区O2O咋了?详解“叮咚”病因》有详细分析,可供大伙参考。

还有比叮咚小区模式更轻的,之前笔者参加活动了解到的好邻居智慧社区平台就属于这种。好邻居没有自身的APP,而是内嵌在微信公众平台里的微网站,相比独立开发APP这种方式又更轻一步,栖身于微信,主要是考虑到微信的打开率比独立APP更高,用户粘性更强,不过用户是否有在微信中寻求社区服务的使用习惯也很难讲。同样,好邻居平台也是将用户对接到第三方服务商,为用户提供快递、家政、就业、缴费、维修等社区服务,替商家提供引流服务。另外使其模式更轻的一点在于,其地推并不像一般平台由自身团队负责,而是主要依靠区域代理商来实现区域扩张。区域代理商负责平台某个区域若干社区的资源整合,涉及小区物业和各类社区服务的商家,还有商家持续的维护和运营工作,平台也会为代理商提供部分物业资源。地推一般是平台投入最多人力的环节,这一环节都被最大程度地简化,可想而知平台模式多轻。模式越轻,不可避免服务的把控力就越弱,面对笔者的担忧,好邻居表示为保证服务质量,后续将会与服务品质较好的细分服务APP进行合作。

重模式:亲力亲为,稳打稳扎

刚刚获得A轮2000万美元融资的小区无忧则是重模式的代表之一,它的重体现在花费两年多时间建立起多点对多点的即时物流调配体系。通过核心物流自建、局部容纳兼职队伍的方式,目前覆盖上海外环内80%区域,人均单量与效率为业内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用户月度重复下单率在30%以上。小区无忧创始人唐皓认为,这是公司目前所拥有的核心资产之一。而在品途网此前发表的《社区O2O:无法言“轻”》中也提及小区无忧的自营物流:比如配送外卖,小区无忧的做法是自营物流+商家自主配送。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仅有10%的外卖服务是自营物流配送,面向用户多为较高收入群体或居家家庭,余下90%的外卖服务由商家自主配送。由于涉及覆盖上海众多社区,其驻点比较灵活:物流配送人员是居住在当地小区的住户,以这个驻点向周边辐射8-13个小区。配送人员手机上都安装有内部调度APP,比如哪家餐厅出单了,需要配送到哪个用户家里,都是通过这个内部APP实现信息传递并记录配送员的工作量。

无独有偶,社区001极其相似地选择了短途物流作为重模式运营的切入点,不同于小区无忧的是,社区001物流专注社区电商而不是外卖配送,而其大本营正是另一个一线城市北京。目前覆盖16个城市,员工规模达到3000人(其中北京1000多人)。正如品途网此前《独家解析社区001的运作模式》所说:要实现16个城市用户下单购物的需求,就需要从物流驻点和快递员送货时效上突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一方面物流驻点配备快递及货物分拣工作人员,物流覆盖周边5公里商圈;另一方面提升快递员送货服务质量,不以计件考核送货员绩效,将单次送货服务分为若干等级评定,由用户评价的积累数据(时间、服务、态度等)考核快递员当月绩效。为了减少重复时间的投入,发挥各自在可控范围的优势,一个订单的处理流程是:订单产生–社区001后台订单信息送达–商超接到订单信息,开始配货–商超将货物送抵社区001物流驻点–社区001快递员送货上门。

客观地讲,轻重模式势必各有优劣,轻者人力物力压力相对小,易于快速复制圈地圈人,但是服务把控弱,体验难以做好;重者相反,容易从单点提升体验,解决问题,但是每扩张新的区域,所有东西都要亲力亲为重来一遍,严重阻碍规模发展。每个模式自然有其正反两面,但是我们需要将其置于行业格局加以审视。纯平台模式虽然轻,但是与几大玩转平台的巨头相比,后起社区平台流量优势在哪,用户粘性在哪,再者巨头都或多或少正在发力社区服务,玩轻模式胜算几何?相反扎根线下的重模式是处于天上的互联网巨头不可及的,前景美好,但是路途注定艰难。交流中笔者也发现一个共识是:以单点作为重模式切入点,满足用户强需求,以此建立使用粘性,再区域扩张与服务横向延伸。事实上,一些公司已经在这条路上摸索。

相关阅读:社区O2O:无法言“轻”

来源:品途网  作者:杜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