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到1,人脉理论的颠覆

0 评论 18980 浏览 2 收藏 16 分钟

Glen最近在了解有关互联网历程的东西,得到的答案莫不是:互联网颠覆社会、颠覆时代、颠覆思想。我们站在时代变换的风口上,很多传统的思想变了,我们能感受到,却说不出。

今天早上,Glen偶然看到了一篇关于6度人脉的文章,突然被灵感击中了。像这样(加特效):

Glen突然觉得6度人脉的理论已经过时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世界扁平得超乎你想象,真正适合移动互联时代的人脉理论应该是一度人脉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1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1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当然了,目前暂时先叫一度人脉理论,等Glen有名了,你可以叫它“Glen定律”。

一度人脉理论,这东西应该是原创的,因为Glen目前在网上还没有找到类似的理论,哈哈哈,难道是我第一个发现这个理论的人,我是中国人。这里我不进行考据和推论,先占坑。如果有人已经发现了这个理论,那也没关系,我并没有抄袭,而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1 传统的六度人脉理论

2 人脉观念的颠覆

3 互联网时代导致社会空前扁平

4 从6到1,互联网时代的人脉理论

【传统的六度人脉理论】

(1)著名的六度人脉实验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又称作小世界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提出的。他做了一个实验,他随机选了300多个人,要求他们尽自己可能将一封信寄给一名住在波士顿的股票经纪人,这300多人没人认识这个股票经纪人。最终,竟然有60多封信件到达了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手上,并且平均经过了5个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人脉实验,它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联系的规律。

(2)六度分隔理论的描述

简单的说,六度分隔理论是指“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即“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这个理论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它从实验上证实了哲学原理“任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公理在社会学上的适用性。当然,六度分隔理论并不是说任何人与其他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通过六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

(3)华丽丽的实例

卤煮一向喜欢举个栗子,让你明白:

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电影《教父1》主演)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4)这个理论过时啦

Glen在这里很有底气的、十分自信的跟你说:“六度人脉理论过时了”。

1967年5月,米尔格兰姆在《今日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实验结果,并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隔”假说。换句话说,这个理论来自20世纪60年代,对于我们21世纪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上古时代。那个时代并没有互联网,科学家也没有经历互联网重构世界的过程,所以,六度人脉理论很不幸的只能蜷缩在博物馆了。

那个时候适用的定律,在我们的时代,可能依然适用,但更大的可能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被淘汰。六度人脉理论很不幸地已经死亡,因为,互联网时代的降临,社会空前扁平,你我的联系,中间已经不再需要间隔5个人了

【人脉观念的颠覆】

(1)六度人脉的假设

先来简单做一个数学题,来看看六度人脉理论的影响力。

假如你有19个朋友,加上你一共20人。而每个人的朋友数量大致跟你相同。那么六度人脉覆盖的人数:

20的6次方=64,000,000=6400万。(比北京和上海人口之和还要多)

而社会学的研究指出“每个人与之保持社交关系人数的最大值是150人”,这就是著名的“150法则”。我们用150人这个峰值计算一下六度人脉覆盖的人数:

150的6次方=11,390,625,000,000

这个数字大得我都不会念,总之远远超过目前星球上的所有人类数量,即便再加上所有人类近亲,猴子、猩猩、狒狒,都远远达不到那么大的数字。

上面的简单计算,说明了六度人脉的适用性和科学性,看起来有相当高的bigger和正确性。但是,上面的实验存在一个先入为主的假设,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人来联系的,简单说就是人脉只是人在起作用

但是,在21世纪,我们明白,这样的假设并不正确,局限于时代的六度人脉理论注定不能在互联网时代继续适用,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还有机器和网络

(2)社交网络对于人脉传统观念的颠覆

卤煮不久前刚看过《Facebook效应》,这是一本讲述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的书。Facebook能成功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它创建了一个人们的关系网络,这个网络基于互联网,却又不同于互联网,这个网络被广泛称之为社交网络

互联网出现以前的世界,人脉确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并没有更多可说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出现,却在根本上颠覆了我们之前关于人脉的定义。

现在人与人之间,还要加入机器和互联网。我们的人脉关系看起来复杂了,因为人与人之间还有了别的东西,但实际上,机器和互联网的加入,将原本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限拉平,拉到几乎每个人一样平。互联网去中心化,让每个人都不是中心,却又都是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平等,六度人脉理论失去了作用

【互联网时代导致社会空前扁平】

一切技术都是人体的肉体和神经系统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

互联网的出现,让每一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着。也许是互联网的基因决定了互联网的平等属性,在互联网诞生时,科学家们经过讨论,决定互联网建设采取分布式,让每一个连入的计算机个体都是中心,又都不是中心。

(1)互联网里的信息

在互联网里,信息的传播没有绝对的中心,信息的传递是扁平的,每个人都可以传递,中心的数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受众数量也不可能固定。

同时,信息的传播也没有了边界,信息并不在特定的组织内传播,其开放性注定了其传播组织可以不断扩张。

(2)互联网里的人

在互联网里,人人平等。互联网时代,将传统社会里存在的一切阶级全部忽略,只要你接入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那么,不管你富有还是贫穷、高雅还是低俗,不管你是总统还是乞丐、教授还是文盲,互联网并不区分你是谁,在互联网的眼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个体

(3)扁平的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的创造,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让原本冷冰冰的互联网变得十分有人情味,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前所未有的近。诞生于平等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将平等这一理念带到了社交关系中。在社交网络里,你结识别人的成本大大降低。

社交网络继承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精髓,它让每个个体都是社交网络的中心,让每个人都能无差别的与别人建立关系。社交网络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六度人脉理论,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六度人脉理论的基础,六度人脉理论假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人来维持的,而在社交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机器和网络拉平了,人脉进入了扁平化时代

【从6到1,互联网时代的人脉理论】

给你一个任务,让你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系。在以前,你想方设法,请300个人给奥巴马写信,中间通过4~5个人,也许最后能有一两封到他手上,你很满足,洗洗睡了。在今天,事情哪有那么复杂?你在Twitter上申请一个账户,关注一下奥巴马即可,然后你在下面评论“你长得好丑”,说不定他还会来跟你探讨一下人生。

互联网,社交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那么简单,六度人脉理论注定过时。我们的时代,是一度人脉时代

(1)社交APP如此火爆

各国用户手机中平均安装了37个APP,其中社交类占比12.15%,由此我们可以大致计算出每个人日常使用的社交类APP为4个(数据来自《APUS 全球移动应用分析报告》2014)。因为社交行为正日趋分化,人们登录不同的平台以满足不同方面的社交需求,而几乎每一个社交类APP都是一个社交网络。

尼尔森网联近日发布的《移动社交用户需求与行为调研报告》也显示,超过九成的移动社交用户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移动社交APP,且人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七成以上的用户会在空闲时间使用社交应用。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交时代!

(2)一度人脉时代

最开始,我甚至极端的认为互联网时代是零度人脉时代,后来觉得这个太极端了,毕竟现在世界上还有几十亿人没有连上互联网。所以,Glen就保守地将这个社交时代定义为“一度人脉时代”,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1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1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世界上存在很多扁平的社交网络,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交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你可以无差别的跟任何人建立联系,并且中间间隔的人不会超过1个。你在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站上可以随时随地地跟你喜欢的明星交流;在Facebook上,你可以认识全球各地的不同种族的人;在Twitter上,你能快速关注各国政要,跟奥巴马、希拉里讨论世界局势。一切都是无差别的,你不用通过各种中间人来结识你想结识的人,因为互联网将中间人全部剔除了

如此多的社交网络,能够让你跟世界上任何人快速建立联系。我为什么保守地说这个时代是一度人脉时代?因为信息的传递必定是有损耗的,你想联系名人,也许他被骚扰得太烦了,就会聘请一个人专门为他管理社交网络,但这时你跟这个名人的间隔从原来的5人变成了1人,这是人脉世界的极大进步。当然了,最理想状态下,这个世界是零度人脉世界,我们正在朝着零度的世界前进,请保持乐观、淡定,因为你,也是时代的创造者!

 #专栏作家#

Glen,微信公众号:JiGl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名来自中山大学的产品经理。爱看书、喜欢码字、愿意走出去看世界。产品路上刚起步的新人,不喜欢严肃、高冷的氛围,喜欢在幽默中完成任务,力图成为史上最幽默产品经理,欢迎交流。

转载请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