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众生相·说一说中国的网民

0 评论 13387 浏览 0 收藏 19 分钟

足球活动从来都不缺少观众和围观者,可惜我不是伪球迷,假装不出他们无节操地搞笑和欢乐,怪我咯。

真球迷自不必说,为了获得伪球迷的关注和滚滚钞票,球队和主办方也是落足了心机搞比赛预告片和大战海报,但是比起网民全心全力博你一笑也是相形见绌。

网民的实力如此强大和重要,站在商业角度来说运用得好也是一笔投资,收益却难以估量,没错,你不懂就别玩了,让最接近互联网的人去玩才是实战道理。又要讲到互联网的一些事,我不是想蹭红利,红利早就过了,我只想当个躲在远处的阻击手,说不定哪一天给我命中红心了呢?

这次说一说中国的网民

加了中国字眼不是要体现和外国的差异,而是根本就了解不到国外网民的情况,恕我无能为力。

根据网上资料,目前国内网民数达到6.49亿,用手机上网的有5.57亿,而其中农村网民占1.78亿,数据截止到2015年2月。

中国几乎有一半人用上了网络,可以接触到互联网上的东西,乍听之下好像还挺时代感,但不可忽略的是,互联网最不缺少的就是吹数据,之前某宝和某东在斗吹,现在手机行业也是,华为开个发布会也要吹数据,弄得数据很大很漂亮就特牛逼似的,很多不过是偷换了概念,要不就是省去了比较对象,不过我相信对大多屌丝们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实上最坏的情况是太过事不关己。

一个朋友介绍过一篇文章,叫做《互联网中下层》,说得十分贴切,国内虽然网民数量大,但很多仍然是网络文盲。

像一个农村小伙,没读到高学历,打着一份月薪2000不到的工作,平时无聊的时候上网打打游戏,聊下QQ,刷刷空间微博,浏览一下黄色网页,加上微信群呢也还是尽发些黄色段子和低俗视频,要不就是各种烟酒代理,下注代理,这些都基本上是常态,面对开放的网络状态很难避免。

但是这么一位小伙子却不懂得用百度去搜索一些能帮他解决问题的东西,比如家里路由器不懂设置,还是只懂得打电话给电信公司找客服,客服告诉他是坏了要维修费,就嫌太贵不弄了;冰箱因为长时间没关紧发出警报,他以为是坏了,赶紧跑去拔掉电源;逢过节放假听说买个车票很难买啊,凌晨摸黑跑到火车站排通宵队,排不到只能硬着头皮问黄牛要票,可是明明是可以用网上购票的。

诸如此类的情况不能说夸张,这一类人还是有的,他们仍然停留在网络1.0的阶段,互联网对他们来说依然只是正常工作之余的娱乐工具,网络带给他们的不是文明,而是带着他走向更文盲。

而另一种网民则完全相反,基本上他们只靠互联网在赚钱,相对网络文盲赚得更多钱,社会阶层也相对高点,他们最大的特征是断网等于断粮。

这类网民跨越范围很大,因为互联网时代零碎化、快餐化的特性,利用互联网赚钱可以很快很灵活,靠的不是成交额,而是成交量,所以无论是在职业上,年龄上,或者社会阶层,都有大范围的人在做这件事。其中一部分是当打一份兼职在做,而另一部分是全职在做,而且一次性做好几份。

像上面说到的烟酒代理,外围下注代理(现在是违法的了),服务代理,利用社交软件平台,可以像瘟疫一样传遍每一座城市角落,而且有趣的是你可以发现,除了真心真意做生意的人在这里之外,还有一批是标题党借势骗钱,他们以各种代理生意和强势广告植入让你相信他,达成交易后就封号断联系找不着人了,他们最好玩的特征是你告诉他要什么他们都有。

除了网上做生意的还有网上出卖色相的,我说可是网络主播,女性为主,一般她们都是全职在家做这个,在很多个主播平台上注册,一天轮流不停地上直播间刷人气博收花,而这里面都有分成。

一个当红女主播,在家直播能吸引一万多个粉丝围观,月收入可达10万以上,而她们一天也只不过工作8-9个小时,这种工作就像天上在掉钱。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又愿意去做,你要有颜值,有嗲嗲的口气和不错的歌喉,才可能有一万多粉丝,而且上了直播间说不定就被以前某个多嘴的老同学看到,那你就基本没有隐私了。

无论是网络文盲还是网络平民也好,我相信国内的网民有大部分都是,真正用得上互联网去做价值创造和提升的只占少数人。

但相对来说这部分人的网络初生环境,并不一定比网络平民好,甚至网龄还要低,他们会懂得更好利用网络为自己提供工作学习的机会,其实是网络外环境比较好,不用像网络文盲一样仅依赖网络产品打发时间,也不用像网络平民一样为钱发愁。所以国内网民的众生相,是源自社会的众生相,而现象级网络形态的产生逻辑是和社会形态完全两码事。

关注完这种现象级的网民形态之后,跟着关注网民意识形态的变化。

上面提到网络1.0,但只不过是概念,用一张图可以说明1.0到3.0的区别:

1.0时期网民意识呈孤岛效应,彼此并不交集;2.0时期是网民爆发期,也是意识爆发期,交流呈现类社交网络的网状分布,这个时期网民意识有很大的跃进变化;3.0时期在2.0的基础上加上数量较少的中央枢纽,越靠近枢纽的交流越频繁。

理解到这里应该就够了。重点关注一下2.0时期网民意识的变化,很有意思。

“文字 游戏 ”

10年前左右网络上有一个词叫“酷”,它和当时主流文化宣扬的热情友好、和善等对一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酷”是宣扬一种叛逆和冷峻的感觉。不知道最初将英文cool直译过来的人是否想表达英文的那种意思,但“酷”在进入了中国之后,在网络和社交上是进行了很多本土化的改造,比如刚出道的周杰伦形象;

同样10年前左右,年轻人表达惊叹的时候会说“哇塞”,表现一种对美的,高大上的东西的羡慕和憧憬。词语是表达人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很多人都流行用一个词的时候,就是一个社会群体特征的表现。

“酷”和“哇塞”是在当时社会主流文化下产生的亚文化词语,但是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对高大上的憧憬,对好形象的追求和喜爱,可见当时的网民意识受到主流文化的引导。

现在再也不缺什么高大上的事情,以前在电视上才看到的形象,现在身边随处可见。所以网民转而追求另一种形态,这种形态叫“屌”。

“你为何那么屌”下面配各种各样的,很夸张的,无厘头的图,这是在去年的时候几乎在网上随处可见的文章模式。

“屌”是一种反常规并且突兀的,甚至是超现实主义的与正常生活有错位的形容,但这只是站在正常人的角度,反过来说它又是一种戏谑的表达,而且看上去夸张又饱满,每每说出来都有种心理快感,所以这个时期的网民表达惊叹不会再用“哇塞”而是“卧槽”,对喜爱形象的追求不是“酷”而是“屌”。

“网络 亚文化”

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的社会呼声叫亚文化。每个时期内容都不同,在网络环境下亚文化的转变速度得到加快。

在网上查了资料做了简单的调查,在2009到2010,互联网亚文化的关键词叫反讽和恶搞。

其实这种文化可以说由周星驰电影开始,大概2005年那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电影上映之后,在网络上就大规模地掀起恶搞和反讽的风潮。这股风潮除了激发出很多网民UGC恶搞视频之外,还将矛头指向了普通群众的喜好。

典型的有黑超女李宇春,曾轶可,还有凤凰传奇,这些受普通大众追捧的公众人物。这类人物符合普通大众的口味,而对文艺青年是不买账的,他们戏称“拜春哥不挂科”,称曾轶可为“曾哥”,形容凤凰传奇为“农业重金属”组合。

他们为这些人物起花名起代号并不是想表达喜爱,其实是一种高级黑的手法,并不采取直接的抨击,而是采用讽刺的表达来对这类人物进行捧杀。

其背后的原因是这帮文艺青年对官方安排的或受普罗大众追捧的文化符号的不满,以捧杀的方式来宣泄情绪,而这样子的宣泄又给更多的网民带来了快感,从而能不断地促成网络群体事件。

2011到2012,是由话题性主导的网络亚文化,有几个特征:屌丝文化出现,同性恋亚文化发展,涉性亚文化发展。

首先,屌丝文化的出现其实是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受到了大众的关注,这群人在网络上飞速壮大开来,为自己争取权益,争取发言权,他们时常在网络上抱团来对群体外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采取的也是上面提到的一些捧杀或讽刺的方式,他们这么做最正当的理由就是:“屌丝是这样的啦”。

然而这种降维打击同时也为他们自己争取到社会的关注和利益的倾斜,比如小米正好在这一年开售,打的就是屌丝牌,以便宜的价格和较好性价比让屌丝们狂欢了一时。

而同性恋亚文化的发展源自国际上同性恋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到了国内往往都会被本土化,和主流面对同性恋的态度不一样,同性恋亚文化其实也是利己行为,因为当人们说“relax,you  gays”的时候是可以产生愉悦感的,归根到底还是同性恋文化在国内是在主流文化中被认同,但社会潜意识里依然被歧视的独特意识。

涉性文化同样也在这一年被摆上台面来讨论,网民逐渐将个人欲望直接地表达出来。

围绕2013年的是一个直白揭露事情真相的一年,关键词叫“毒舌”,最火的当然是留几手这喷子,专门和做作臭美的人对抗;还有14年凭《罗辑思维》脱口秀逐渐火爆起来的罗辑,也是在2013年开始崛起的,同样直接揭露事件真相。

这一年直白地不只是为揭露真相,还有直白地表达欲望,“土豪请跟我做朋友”,网民已经开始直接表达对金钱对性的欲望。典型的句型是“对于喝酸奶只舔酸奶盖的人请跟我做朋友”,“有些女孩不要脸,整天和各种各样的男生出去,对于这样的女生,我只想说,你的电话是多少”等等。

另外这一年还有个特征是心灵鸡汤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叫心灵硫酸,也就是比如“你很丑不过你很温柔,但你没钱”,“是石头到哪里都不会发光的”等等。围绕一个“毒舌”文化其实是宣扬对虚伪、做作、骗自己、绕弯子等惯性思维的宣战。

2014年传承下来的是恶搞和欲望表达的风潮,比如庞麦郎乡村hiphop风《我的滑板鞋》,“萌萌哒”“醉了”等原生网络热词,其实亚文化不会仅仅爆发于某一年或突然刹车止步,相应的社会群体依然存在,就会不断地迸发出新的内容。

以上列举的例子,只是想说明网络亚文化的发展其实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壮大史,过去在社会中不受主流关注的一群人,在网络上他们找到话语权,争取到关注度,草根文化被追捧,就像找到了适合他发酵的天堂,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

而网络形态的转变其实是网民心理意识的转变,从弱势地反讽恶搞文化开始,再到强势地向惯性思维直面宣战,网民由被主流文化引导到个人欲望主导,自我表达追求三观感受得到刺激,这时期的网民基本抛弃了主流文化的约束,为了平衡在主流文化下不受待见的遭遇,他们宁愿自降身位来获取更大的社交自由。

另外网络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小众群体,因为根据长尾理论,一个群体有被划分成多个群体的可能,网民个人欲望追求的轻重缓急不同,群体就会被划分,原生网络内容也会随之有更多分支。像屌丝文化和二次元文化这两个分支,各自有庞大的信众并有血有肉,但他们互不理解,互不交集,甚至互相攻击。

所以要我说未来网络意识形态将会变得很细碎、相对狭窄而且自我,但能互相理解的人走到一起,将会迅速对外界筑起高思维壁垒加强版,会让外界更难理解和进入。

当然,对国内网民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详谈,毕竟网民民情缤纷多彩,而国内本土色彩又古灵精怪,但也只是对中国网民而言。互联网起飞在国外,世界还是很大,真的要去看看。

 

本文为作者@环城记(微信号:roundshin)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特邀作者
北冥乘海生,公众号“计算广告”(ID:Comp_Ad)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