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要裁员,你那有好的产品机会吗?”

12 评论 14369 浏览 76 收藏 9 分钟

面对寒冬中的“裁员”,我们真的就只能叹息了吗?作者有些建议要提供给你。

刚过去的这一周里,和三位朋友聊天,话题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裁员”。

都说资本寒冬来了,我们到底是在迎接寒冬,还是已经处于寒冬里了?又或者说,冬天来了,下一个冬天还会远吗?

身边事Y

上周知乎爆出裁员消息,我的好友Y同学在知乎商业化部门,看到新闻后我第一时间表示慰问。

没想到,年初才入职的她,也被卷入了这场裁员风波中。

她所在的商业化部门,整体被裁30%,当然还包括其他部门。

Y说,当天被通知开会,直接拿文件说明赔偿条款,愿意就签字拿赔偿走人。

条件是N+1的赔偿金,再加按时间折算的13薪。Y说她没有犹豫,很爽快的答应并签字了。在她来看,这样也挺好。

“今年业绩不好,加上可能是投资方提要求”,Y很淡定、又好像是一种解脱的回答。

身边事J

“上午还在写代码,下午就要求签字走人”,J在微信上很无奈地告诉我这个消息。

J在一家零售电商公司做技术,在那任劳任怨干了一年半,平均每天加班4小时。

“今年公司融资不顺利,人员结构需要优化,只保留核心部门”,J在解释公司给他的理由时,还是不免表现出一丝愤怒。

消息来的很突然,J所在部门的领导也没有幸免于难,整个创新技术部整个被端掉,遣散员工全部按N+3赔偿,另外补发当月工资。

在J看来,虽然很残酷,但公司还算有情义,赔偿款让大家没有过多抱怨(还是钱管用)。

身边事L

“我们这要裁员,你那有好机会吗?”,有一天,L突然给我发微信说。

相比之下,L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创业公司做产品,公司在去年拿到一轮融资后,就再也没有新的融资进入,公司整体业务也没有起色。

到今年,公司账上资金已经所剩无几,加上市场和业务都不景气,公司危在旦夕。

为此,公司从写字楼搬进了居民区,人员上,整体裁员50%,环境巨变、人员折半,对公司和大家的士气都是一次大的打击。

L同学也在这批被裁人员中,“公司就补发了当月工资,其余啥也没有”,L同学说。

今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大厂都停止了招聘计划,有的已经开始进行“内部优化”,对个人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

经济周期又来了

时间回到2014年,那一年的互联网战场可谓是风生水起,各种新项目层出不穷,资本市场更是蠢蠢欲动。

只要故事完整,PPT做得不错,团队靠谱,就有人投资。这基本上是那一年市场的疯狂。

随后两年,市场开始陆续冷静,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一大批浑水摸鱼者悉数退场,背后金主们也进入沉静期。

有的公司在前两年市场景气时,没有大肆扩张,而是养兵积蓄,筹备过冬的弹药,而有的,则肆意激进,到难以为继时,才发现为时已晚。

“融资没那么容易了,之后会越来越难”,在2017年年底时,一位前辈如是说。

到今年,也就是2018年,沪深港美,股市跳水,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少,资方都开始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小米、美团等一大批公司在今年扎堆上市,希望赶上凛冬前的最后一趟快车。这不是巧合,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凛冬时节,我们应该干什么?

媒体和舆论们每年都会宣称当年是最困难的一年,而实际上,每年的困难确实有,只不过感受程度不同而已。

今年的困难,确实反映在我们身边,企业缩编了,结构调整了,烧钱谨慎了,这些都是冬天的信号。

对个人而言,该做的就是“保值和增值”,市场在发展,人也在发展,如果现在的你和去年没有什么变化,那你就是在贬值的。

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成长了,确实,这种习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感觉,让我们自认为提高了,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保值。

而增值,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而是能用新的认知体系去解决问题。

  • 对技术人员而言,做过并发10万的系统和并发1000万的系统,这是两个不同认知维度的事情。
  • 对产品经理而言,操盘过100万用户的产品和过亿用户的产品,这也是两个不同认知体系的经历。

实现这种认知体系的升级,才是增值。所以,如果你现在有可以保值的环境,那先在这个环境里实现个人的线性成长。

如果你现在有机会增值,那请一定抓住,不要放弃。

“你当前遇到的困难,不会因为你换了一个环境而消失”。这句话是我的一位前领导跟我说的,在理。

很多人会因为当前的公司或者团队让自己不满意,或者所负责的事情比较困难或者复杂而产生退意。

认为换一家公司或者一个环境,能让自己从这种窘境里逃离。而大部分事实是,他们还是会在新环境里遇到老问题。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是废铁,在哪里都会生锈。

越是寒冬,越是提升个人价值的好时机,我们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收住性子,走出第一步。来年开春,再挥舞你手执的长剑,拼杀属于你的江湖。

凛冬时节,有这么几个个人建议,供你参考:

个人保值建议:

  1. 看书(扩充思维边界);
  2. 写作(训练结构化思维);
  3. 认真工作(实践、实践、实践)。

个人增值的建议:

  1. 直面困境、接受挑战(做那些你认为自己做不好的事);
  2. 拥抱变化和不确定性(跳出舒适区);
  3. 寻找非连续成长曲线(5年后,你在哪、做什么)。

机会永远有,就怕到时你没准备好。

#专栏作家#

唐韧(Ryan),微信公众号:唐韧,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Juliye Care产品总监,《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在创业公司负责过多款从0到1产品,目前在某电商巨头负责产品工作 。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的很好,受益匪浅

    来自北京 回复
  2. 兄弟,买了你在起点学院的教学视频”产品经理的技术必修课”
    讲的真的很差 😥

    来自浙江 回复
  3. 我们公司裁员,直接很机智的说要搬家,然后问我们去不去,半毛钱补偿金也没有,只说为公司考虑,为大局考虑,呵呵

    回复
    1. 这是公司劝退员工最好用的办法

      回复
  4. 刚做产品几个月,项目刚上线,赶上公司裁员了…最近也想找个产品的岗位,请问有什么建议吗?谢谢。

    回复
  5. 跳出舒适区,一起来行动

    回复
  6. 恩,例子举得很生动,文章中的总结也非常到位。说实话,大部分人真的很难知道自己5年后干什么,能干什么,只能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所以坚持自己目前喜欢的,或者改变自己目前不喜欢的,就是一种提升,找到自己想干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按照作者说的做,才是正确的提升之路。

    来自北京 回复
  7.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来自山东 回复
  8. 1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