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的2018,平台经济的沧海桑田

9 评论 4726 浏览 56 收藏 13 分钟

2018即将过去,来看一下作者为我们盘点的那些2017年底我们不曾预料到的“黑天鹅”事件……

2018,在风起云涌的中国经济形势下,各大互联网平台也都在经历着自己的沧海桑田。

2018,发生了哪些2017年底我们不曾预料到的“黑天鹅”事件呢?

出行平台滴滴令人惋惜的顺风车事件和猝不及防的年终奖减半;电商平台京东股价从年初开始“稳健”下跌直至市值腰斩;我17年1月毕业时,火爆中国的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卖身美团,其“相爱相杀”的ofo正面临着挤兑风波濒临破产;房屋出租平台自如的甲醛房事件令无数国人痛心、其后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辉事件让我们更深地领略到了资本的冷漠;2018,各大内容平台也在不断地被约谈着,内涵段子永久关停、今日头条/快手在应用市场被下架整改。

2019年关将至,可知乎/美团/网易/华为/京东等知名企业的裁员风波却让我们惶恐不安,我想今年很难像过去那样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各家互联网公司的“超豪华年终奖大礼包”。

这也让我陷入了一整年的思考和迷惘,平台经济到底怎么了?

一、伟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以技术为驱动的互联网平台

自从伟大的经济学家在1937年发表重要论文《企业的性质》以来,我个人认为“以技术为驱动的互联网平台”是商业和经济史上第二个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明,平台以其庞大的网络效应丰富的数据快速发展的技术为武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社会总成本、增加了总产值(GDP)……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组有意思的数据:

  • 2017年,“天猫+淘宝”平台交易总额:4.6万亿 > 瑞士 = 世界国家排名的第19;
  • 2017年,“京东”平台交易总额:1.3万亿 > 希腊 = 世界国家排名的第47;
  • 2017年,“滴滴”提供了74.3亿次出行服务 ≈ 全国每人打车5次;
  • 2017年,“美团外卖”交易额3570亿元 = 67%的中国餐饮全年营业额;
  • 2017年,“美团点评”在线商家数量550万 = 10倍的中国住宿和餐营业法人企业总和。

以技术为驱动的平台企业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引擎,在自身体量迅速壮大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消费者、生产者、社会的整体福祉。

相信大多数人在2018年以前的想法都和我一样,认为平台经济在未来定将所向披靡,继续增长壮大,引领中国经济。

然而,2018年相继发生的“黑天鹅事件”却给了乐观的我们当头一棒。

仔细想来,平台经济在2018不仅发生了上面这些“黑天鹅事件”,很多平台都面临增长停滞的尴尬局面。

这不得不让我们去好好思考到底是为什么?

二、高速增长的背后危机

自1999年阿里巴巴上线至今,中国产生了无数的大小平台,它们互相厮杀彼此竞争,也诞生了阿里、京东、美团、腾讯、滴滴、字节跳动、百度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型经济体。

纵观历史,平台奉行的竞争武器只有一条——增长,他们疯狂地追求交易总额的增长、追求生产者数量的增长、追求消费者的增长、追求商品或服务数量的增长……

  • 就是这种逻辑,我们看到了城市“横尸遍野”的共享单车和各大平台动辄几十亿的现金补贴;
  • 就是这种逻辑,我们看到了自如超标的甲醛房和滴滴的安全事故,最终都以人命作为警醒的代价;
  • 就是这种逻辑,我们看到了拼多多屡屡出现的山寨侵权。

我们仿佛被困在了“增长”的陷阱里,在这里,要么增长,要么死亡。然而,这种增长是健康的吗?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吗?

从上面的这些案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答案,这种没有质量的增长是极不稳定的,一个黑天鹅事件就足以让之前花费了无数心血和钞票带来的增长停滞,18年以来,滴滴顺风车业务的全国范围下线、今日头条/快手/天天快报内容平台暂停下载接受整改、内涵段子永久关停、拼多多被国家监管部门的点名、京东和六六之间的假货风波……这些活生生的案例便是最好的警示。

我认为,各大平台过去一味追求的低层次的高速度增长是如今最大的危机,虽然不可否认的是,高速增长是帮助平台跨越低水平阶段,快速建立竞争壁垒的重要手段。没有高速增长,一个平台就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小型经济单元阶段,很难形成经济体,甚至会被其他经济单元吞并。

最近,大家都在说一件事:流量枯竭,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我觉得这也标志着中国的平台经济已经跨越低水平阶段,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如果说在低水平阶段,资本、速度、技术是获得竞争优势和快速增长的武器;那么,进入高水平阶段后,什么才是一个平台获得可持续增长的竞争武器呢?

三、有质量的增长——可持续增长的保障

我认为,在新时代下,“有质量的增长”将成为平台的重要竞争战略,也是实现稳定增长的重要武器。过去那种依靠资本、人口红利、砌烟囱式的技术复用获得的高速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

那么,什么是“有质量的增长”以及如何实现它呢?我相信,即使用一本书也说不完具体的实践方法,我将在今后继续这一块的研究,本文想先从几个理论方面分析一下什么样的情况不利于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1. 自营思维不利于长期增长

什么是“自营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家经济的例子:

为什么有的国家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却贫穷?除了地理论、文化论等主要观点外,对于这个旷世难题,经济学家们认为:人为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朝鲜与韩国、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诺加利斯(Nogales)和墨西哥索诺拉州的诺加利斯具有差不多的人口、文化和地理位置,为什么一个富裕一个贫困?正是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不同带来,有的经济学家将这些制度总结为如下四种组合:

包容和汲取最大的区别为“是否把国家财富和权利当做贵族阶层汲取的对象“,亦即国家是否”与民争利“。这也是最为典型的”自营思维“,把平台上的各种利益当做汲取的对象,出了问题让平台参与者承担,这是做不好平台的。

2. 缺乏政府的治理思维

如果平台经营者依旧把自身当做”科斯式企业“来经营,依靠差异化/规模经济/传统营销等手段,平台经济是难以获得长期稳定增长的,纵使短期获得增长也形成不了生态。

3. 缺乏产权的清晰界定和保护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为何能在过去获得长足发展,依靠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界定清晰的产权和私有产权不容侵犯的神圣制度“。试想一下,如果你的财产得不到政府的保护,甚至面临随时被征缴的风险,你会怎么做?我想一定都会变得非常短视,利用各种手段在平台“捞一笔走人”,激发不了商家/用户/服务商长期经营和创新的积极性。如果理论不够具象,大家可以去看看《历代经济得失》这本书,看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代经济变得的效果,看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4. 一味地高赤字补贴,不尊重内在经济规律

过去几年间,我们看到太多的平台依靠“撒钱”战略在短期获得大规模增长,通过“平台的高赤字”(收入<支出)去运营,最后落得粉身碎骨,比如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

当然,在特殊时期的赤字不见得是坏事,可以刺激平台增长,但从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尊重平台经济的内在规律,如果只能通过不断地融资来刺激增长,那么,最后的下场要么是破产、要么是被其他平台收购失去自主权,想想当年希腊的破产吧。

5. 不能激发平台参与者(商家/消费者/员工)的创新

这里其实在说的是平台边界问题,或者叫“平台应该做什么”?一个“有质量增长的平台”绝不是什么都依靠自己,而是善于并且能够激发平台上各方力量。

善于”指的是制度,平台是否能够设计一套激发微观个体创新动力的制度;“能够”指的是系统/组织能力。

结语

2018,在风起云涌的中国经济形势下,各大互联网平台也都在经历着自己的沧海桑田。过去的高速增长现象不再、国家的监管接二连三、黑天鹅事件不时爆发,这说明了依靠资本和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增长正在逐渐消失。

我认为,摒弃过去粗犷式增长方法,多思考自身平台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才是平台经济的下半场。

本文旨在通过个人18年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抛出这个问题和一些宽泛的理论分析,限于篇幅原因,并未就具体的实践方法展开探讨。当然,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本文仅是抛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仍需长期研究。

2019即将到来,也许形式依旧不好,但我相信一个道理“经济增长具有自己的周期,技术和制度上的创新将带来下一次腾飞”。

#专栏作家#

平章大人,本名“方磊”,公众号:『平章大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就职京东商城-平台生态部。专注无界零售、平台生态、行为经济和营销科学化领域研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17年才毕业,还这么有料。我等自叹不如。

    回复
    1. 谢谢

      回复
  2. 17年才毕业?

    回复
    1. 是哒

      回复
  3. 同学,按照你的理论,第四象限应该是汲取性经济!

    回复
    1. 感谢指出,写反了

      回复
  4. 平台型公司是以技术为驱动的吗?个人认为平台是通过供需两方的资源整合从而追求规模经济~

    来自湖北 回复
    1. 一定是技术驱动的,特别是到了互联网的下半场。

      回复
    2. c端用户的体验(千人千面……),b端产业的效率提升(组织效能,供应链效能……)都依托于技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