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一种文化资本,这是知乎赖以生存的根基

0 评论 932 浏览 6 收藏 8 分钟

网络自由的大环境,人人都可以是发言者,“互助文化”现象的形成助益着平台的发展。

01

又有关于知乎大V出走的报道出炉。

看这些所谓大V对媒体前后的回答,不乏自相矛盾的地方。

一方面他们认为应该投奔更有「钱途」的平台,但同时也表示不会放弃知乎阵地;一方面抱怨知乎在疑似软文嫌疑回答上的限流,另一方面也在吐槽知乎近两年快速的商业化影响了社区氛围。

看下来,感受到的是,一小部分在知乎上赚不到钱的答主,在找到同类以后,想抱团取暖,比如试试MCN机构。这其实无可厚非,但他们应该明白,所有内容平台其实都没有让所有内容贡献者赚到钱的义务。

去年,真·知乎大V张佳玮因私接广告被禁言7天。后来呢?被解禁之后的张佳玮依然是知乎的活跃答主,我们对张佳玮最显性的一个认知也还是知乎大V。

不管你仍旧欣赏,抑或吐槽,知乎已经建立起一套制度规范,让这座超过2亿人口的虚拟城市每天如常运转。有人可能看到的是混乱,但它的首要特征其实是运动,即便这个运转系统并不完美(又有什么东西是完美的呢)。

02

当我们在谈论大V这个群体时,应该认为他们起码具备以下特征:

在个体层面,拥有扎实专业知识、职业实践经验,并且具备积极的分享意识

在群体层面,大V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双向关注关系更能创造优势地位,即存在意见领袖中的“意见领袖”;

在知识交互层面,大V的存在具有成长性和流动性,其流动性取决于话题的专业性和读者的取向。

知乎大V经常被挖角,就在于本身其具备这三点特质,通俗来说就是含金量高。

知乎是一个知识交流与积累的空间,其信息传播基于人的关系网络,在社群中占据中心地位的节点,在信息收集和发布上具有优势,一定程度上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把关也意味着他们控制了信息的传播。

知乎大V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在于其知识背景,他们的影响力由“知识”赋予,这里的知识既指专业知识,也指经验性内容。在信息的二次传播过程中,知乎大V往往会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加入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态度。这些再创造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用户,进而扩大其内容影响力。

03

内容创作者从一个平台跳到另一个平台,实属正常。平台互相挖角,也司空见惯,难的是社区文化构建。

思想大师布尔迪厄认为,当代社会以文化实践及其不断再生产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运作动力,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文化在整个社会中的优先性以及文化的决定意义。

每个人都有“富余”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正所谓萧伯纳的苹果理论:交换苹果,则你我各得一只苹果;交换思想,则你我各有两种、甚至更多思想。

认知盈余和分享欲望,是供给方——也就是回答者行为成立的根本。知乎本身的问答结构,则给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入口。人的最高需求是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这是知乎的文化之一。

另一种文化是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去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来的,叫做「一种认真你就赢了的文化,一种互相帮助彼此进步追求新知的文化」

周源说,网络应该是一个大空间,而非大染缸。互联网上不仅仅是流量文化、粉丝文化和功利文化,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在发挥力量: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所擅长的知识,能够进行彼此的帮助,同时能够让网络空间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多。

去年,马化腾在知乎上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这个问题在知乎引发蝴蝶效应,一开始吸引了非常活跃的科普人士,包括知名的生物学家,还有航空领域的创业者等,他们围绕粒子物理、脑科学进行了自己的分析。

之后,这个问题又吸引到非常多的基础学科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来解答,量子计算、电池技术、DNA储存等变成了热门关键词。

最后,各个行业的人都参与进来了,有做汽车的,有做流行病学研究的,有做电商行业的,也有做环境保护的人,他们所讨论话题领域就开始拓展到农业升级、自动驾驶这样前沿的领域。

马化腾发问如此,普通发问也是如此。有一位网络文学的作者“一竹”,他的问题在知乎得到了1500多万次的阅读,关注度超过了21万,甚至超过了马化腾的提问。

这种知识传播的文化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建立。

04

不管你认为这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还是平台为王的时代,大V也即意见领袖都是知识共享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知识是意见领袖权力的来源,也是一种文化资本。

从布尔迪厄的观点来看,与市场环境中经济资本的竞争一样,文化场域中同样存在文化资本的竞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实践与文化产品成为稀有资源,占有这类资源可以获得一定物质和象征的利润,引发社会各阶级的人的争夺,这时,文化资源就成为文化资本。

文化的大众化发展与传播技术普及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几率,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成本,几乎所有用户都能参与到现代文化的浪潮中来。

不管是对知乎,还是其他内容平台来说,怎么样让创作者更体面赢得更匹配的回报,都是个任重道远的终极问题。

#专栏作家#

吴怼怼,微信公众号:吴怼怼(esnql52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专注互联网内容、品牌与公关领域个性解读。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