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早餐O2O 倒闭教训 —— 失败从来没有偶然

2 评论 9820 浏览 13 收藏 6 分钟

最近,广州本土的一家早餐O2O企业(董氏早餐)即将关闭。笔者曾经在一次路演中见过负责人Jim,当时早餐O2O的市场看起来还是一片美好,他也还在为项目融资四处奔走。如今早餐O2O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董氏却要无奈退出历史舞台。

仅在离别之际,笔者联系了Jim。在问及对未来的打算时,Jim只回答”未来的事情还不好说”。对于公司员工的安排,他表示学生们都已通知到位,其他工作人员站好最后一周岗,下周工作结束后再做安排。Jim将董氏早餐此次创业的七大失败教训总结成文,希望能为后来者做出参考。

以下是董氏早餐谢幕一文,有删改:

2014年8月,董氏早餐自烧一百万,从食材供应商、厨房、配送团队到供应链都自己筹备,把风险与责任都控制在自己手中。然而,在这个全民创业的互联网年代,各种重资产显得”不合时宜”。细数董氏的七大失败教训,给创业大潮的其他弄潮儿稍作参考:

1.早期资金预算不足

2014年8月份,董氏早餐开始筹集的100万自有资金,是依据”厨房、设备、人员都已就绪后保证运营6-8个月”计算出的资金量。

而Richard Brandson 的《维珍创业经》提及,创业所需要的资金至少要比计算的翻一倍,才能勉强去应付过程中永远不断出现的意外资金需求,尤其当你需要去经营一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端的消费品牌时,持续的品牌经营推广费用是必须的;

2.融资的意识薄弱

直到2015年6月份,当董氏早餐的资金开始出现问题时,我们才开始考虑融资事宜,可惜为时已晚。尤其对融资没有多少经验的我们而言,过去的两个多月里跑路演,跑投资人,感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交学费,然而这些学费也消耗了我们最宝贵的时间!

3.忽视市场推广

董氏没有专门从事市场营销的合伙人,我们本以为好的产品会说话,相信口口相传在现在的移动网络时代应该会很快打出名堂。事实上,我们靠口口相传换来的成长速度和数据,在很多投资人眼中是缺乏吸引力的;

Ben的《创业维坚,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这本书中有提及,这个世界上就算再好的产品,都需要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将其推广出去。

4.跨行业之殇

董氏团队的主要创始人来自猎头,医药销售行业,跨行业让我们的确走了不少的弯路。这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年代,任何一个行业催生出的企业都需要有信服力的产品。而董氏团队在创业的黄金阶段,由于对行业不熟悉,一直都没有一位称职的产品经理来做这件事。

5.前期投入过多,成本控制力度不足

初次创业,董氏的团队把每一步都理想化了,接近40%的资金投入在中央厨房。徒有装修规格和大量的产能富余,在后期成为了公司不小的负担。这也让我们在日常运营和学生配送团队的成本控制上比较被动,显得力不从心。

6.招聘配送团队消耗大量时间

董氏早餐的配送团队从300多名在校大学生中选出,总共有近80名兼职配送员同学;从安排的培训和日常工作的反馈来看,学生团队的表现值得夸赞!但是在稳定性上而言,董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招聘配送团队,完善配送工作,无疑浪费了大量初创期间最宝贵的时间!

7.缺乏与美团、饿了么早餐的竞争力

早餐O2O市场之庞大,绝对容得下专业经营平台的供应商,也有足够的空间给用心做品牌的早餐供应商。但是到最后,回到餐饮和互联网的基础,早餐O2O企业需要有信服力的产品,还需要适宜的推广。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掌柜攻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请问这个高保真原型从调研到文档设计,整个过程花了多少时间呀?

    回复
  2. 😆 总结一下别人失败的教训,也挺好。
    关键是如果在别人失败之前能预估到,并提醒别人,那就更OK了。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