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持久战:农业种养殖大商业模式分析

7 评论 6835 浏览 64 收藏 13 分钟

农业就是场持久战,想要通吃,需要很多的人力财力脑力和政府关系支持。

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大公司开始涉足到农业行业,包括阿里、腾讯、华为、海康威视、大华、华三等与农业看似不相干的企业,开始与海吉星、中化、地利、中农批等农业老手争抢地盘。

农业和工业中的某些细分行业将是未来的蓝海,IT企业也势必一拥而上,期望改造和变革。但对于农业,这些企业最好的策略还是并购,毕竟不熟悉的行业还是让专业的熟悉的人来突破。

然而这些新贵,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依靠线上的信息化和物联网设备进行赋能,而不是利用自身的管理理念、销售渠道、品牌意识来真正为农业服务,这也导致他们只能挣政府和国企的钱,中小企业就被无情忽略。连云计算、大数据等IT技术提供商都在往中小企业拥挤,农业又大部分产能来自中小企业、个体户、合作社。

因此,我提出以下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将充分发挥即将涉入农业的上市企业的全面价值,这部分上市企业无外乎硬件设备企业和IT企业。具体理论框架按照养殖业和种植业区分,且涉及多个对象,后续会按照每个对象输出其理论框架。最终还是期望这些理论框架,能够在有识之士处变成实践框架。

一、养殖业商业模式理论框架

养殖业商业模式如下图所示,具体的首要核心是贸易,我将农业商业模式的根本问题定义为贸易,这也是我对订单农业情有独钟的原因,也是美菜、宋小菜、盒马生鲜等线上平台存在的意义。

次要核心是政府,中国政府无论是在贸易侧、生产侧还是产业服务侧均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政府的支持,很多工作会容易的多,既有政绩又有资金出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主营业务会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概念相结合。

最后的重心是上市硬件或软件公司自己的能力,该能力是促进贸易和政府发挥角色价值的基础。

养殖业商业模式,按照下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起始点

起始点是作为商务主体的上市硬件和软件公司,依托自身的能力,构建起整个生态体系,其能力不乏监控设备、RFID标签设备、物联网设备等硬件技术,软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时监控管理等软件技术,还包括方案规划、战略咨询、管理体系等管理技术的输出。

一个农业大商业模式

2. 第一层

起始点优先服务的对象是县域养殖龙头企业。并为生产龙头企业提供生产过程监控、销端视频查看、生产决策分析、全程追溯、品牌增值和数据融资服务。具体如何实现以上内容,我不就展开了,欢迎和我讨论交流。

除了从生产、品牌、融资之外,还能够在销售侧服务养殖龙头企业,帮助其建立强大的销售渠道。同时为其下游买方提供全程追溯服务,养殖类的追溯至生产厂家及部分的生产过程,具有可行性。

并在渠道扩展、厂商直销和物流配送方面为养殖龙头企业赋能,当养殖龙头企业具备市场销售部门时还能为其部门提供品牌营销、会员服务的等增长营销策略,提供信息化软件为支撑。当企业有信息化支撑后还可直接对接盒马鲜生等生鲜新零售。

扶持完县域的龙头企业后,就需要将经验赋能给合作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合作社及农民生产共同体。龙头企业拿到农业补贴,将自身经验经验赋能给和合作社;在产能不足时可向合作社进行养殖托管,托管过程中需要应用软件和硬件做监管;养殖托管降低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解决合作社的销路问题并出具品牌。

农民依托合作社的形式,与龙头取得联系,农民不直接与龙头企业相关联,养殖大户除外。

第一层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县域龙头企业的塑造,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形成养殖生产共同体,并全程软硬件可控,最终带动县域经济及乡村振兴的经济振兴。

3. 第二层

第二层是其政府为主导的。切入点的是政府的农业补贴、监管以及对农民/合作社/生产龙头企业的政府服务,并能够形成当地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的三产统筹县域发展。以补贴、监管和服务首先驱动生产龙头,再者促进当地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与生产龙头企业的互动,当地出品当地优先消化,共同对外输出,共同维持构建的县域品牌。

第二,以政府为主导,将本县域的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与生产龙头企业的往外推,以政府进行政府背书,上市企业提供软硬件的技术背书,与外地的加工企业、中高端市场、生鲜新零售平台形成跨地区的产销联盟。县域政府甚至还可以为生鲜新零售平台提供土地资源,以便引其入驻,拉动当地品级,并由这些上市企业提供全面的软硬件支撑。

第三,政府针对当地的六项业务中也可以发挥上市企业价值:

  • 产业规划结构调整可以发挥企业的产业规划能力,并引入合适的合作伙伴;
  • 以软硬件支撑产业规划结构过程发展,进行规划实施进程管控
  • 服务龙头企业,是以资金+技术+管理形式,全面为当地龙头企业输入补贴、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物联网硬件技术、管理技术,打造高科技技术和管理理念武装的新型养殖龙头,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拔升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 服务农民,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为农民的服务必须是带销售后援性质的农业服务反哺,在提供一系列信息化服务的同时,必须切实帮农民解决销路问题,可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解决,无法直接与销售侧的产销联盟发生联系;
  • 农业监管,是农委和农业局的主要关心之处,需要依托构建产销联盟、服务龙头企业和服务农民过程中获取数据资源,以便成为农业监管的可视化展示基础,并将县域农业资源一张图展示,充分涵盖农业资源、养殖过程、贸易流向、产业数据等细分领域的大屏展示,既有宣传意义,悠悠成果展示鼓励价值;
  • 招商引资人才引流,是县域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可利用上市企业背景进行融资合办,养殖、加工、贸易、电商、服务等商务资源的导入,并引入相应的人才,同时进行有效的内部挖掘,如使龙头企业的员工更多接触外界商业模式,逐渐成长。

从第二层到第三层之间,上市企业主要需要帮助政府与第三层的个体取得深入合作,以便以县域为统筹与销地形成跨地区产销联盟,并由上市企业提供真实全链路数据

4. 第三层

第三层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含加工企业、中高端市场、生鲜新零售,以及2B和2C市场,上市企业不需要直接插手消费侧的贸易,只需要为他们撮合产销联盟并适当提供软硬件,为产销联盟做监管之用,同时针对2B和2C市场上的互联网企业,还能够提供配送监管服务。

服务服务以服务收费,或者是服务免费,硬件收费方式,绝不能踏入交易,在合作过程中强塞入合作伙伴还是可行的。

二、种植业商业模式理论框架

种植业的商业模式类似与养殖业,不同之处是,种植业龙头企业因为种植产品价格普遍较低的原因是很少会有营销部门的,当然这个也需要跟种植的品类相关,因此将本地贸易企业作为服务主体,上市公司可以为本地贸易企业提供损耗计算、市场情报、标准作业监控、财务可视化、冷库仓储、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使其成为贸易龙头企业,为县域经济争光。同时为养殖龙头企业提供的物流配送改成冷链物流,全国范围内的跨幅更大。

一个农业大商业模式

  • 第一层中,同样是以生产龙头基地为出发点,上市企业为其可提供生产过程监控,病虫害防治,合理作业降成本,渠道和资金支持等服务。
  • 种植业的本地贸易企业与政府同处于第二层级,并进行扩大化,其实第二层次还需要包括种植业的加工企业。
  • 第三层中,较之养殖业,新增外围服务企业,如冷库商,冰瓶厂商、泡沫箱厂商、农业植保厂商、农资农药农机厂商等。养殖业的外围服务企业则会少一些。

三、结论

要做养殖业和种植业方面的上市企业,大的商业模式只有他们能做,因为除了需要技术资源外,还需要资金资源、人际资源、管理资源,投入大时间久。后续文字介绍小的商业模式,一些是个人能做的,一些也是传统的软件和硬件企业能做的。

农业就是场持久战,想要通吃,需要很多的人力财力脑力和政府关系支持。

农业是不能打一枪就跑的项目制,是需要去探索思考的运营制,不但要线上软硬件服务,更渴望线下渠道、管理技术、资金、政府补贴、品牌运营。

 

作者:清河落河清,一个农业产业产品经理,公众号:农业一二事

本文由 @清河落河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您好,您应该描述的是龙头企业+农户的这种模式,那或多或少的会与政府打交道,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而今后的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智慧农业,比如华为、腾讯等大企业的入场,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农业赋能,从而解放劳动力,两种模式还是有很大的不一样

    来自广东 回复
    1. 未必是龙头企业,因为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是没有管理思维的,也没有适合应用管理思维的大面积农田或农地(个别农产品如土豆、猪还是能应用一点),因此需要的是龙头企业+IT企业/互联网企业形成的合作企业来解决,用技术实现思维转变,先塑造销售管理思维。当然个人啊,合作社啊,或者你自己回去,可能效果都会好。农业就是解决销路,而所谓的智慧农业是降低成本,这个我国农业成本暂时不需要降低,也没有办法通过智慧农业的规模经济去降低边际成本(国情所限)。我国很多农业的子行业,受地域和产业发展限制根本不适合也不需要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只不过是IT厂商为了赚钱,多加一个行业解决方案而已。你也可以把智慧农业理解为罗斯福新政里的造路和挖路。好久没来,很多问题没及时回答,抱歉。

      来自浙江 回复
    2. 对于“我国农业暂时不需要降低”这点比较困惑,为什么不可通过智慧农业实现集约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实现降低成本?

      来自广东 回复
    3. 就养殖或种植行业来说,我国国情决定因素太多,比如分布分散、种养殖规模化低,种养户成本敏感,数字化改造成本相对较高,除非ZF或企业支持,个人很难接受,其次,小规模也从根本上无法实现集约化;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来自北京 回复
    4. 赞同

      来自北京 回复
  2. 您好,怎么联系您 😉

    来自北京 回复
    1. 微信号18966469267。好久没来,很多问题没及时回答,抱歉。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