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家都在抢的水果生鲜,BAT还在抢AI农业版图

1 评论 3429 浏览 6 收藏 13 分钟

AI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机器的数据算法分析愈加精准,这能为现代农业提供精准度更高的养殖、培育方案。也正因如此,智慧农业领域的资本也逐渐火热。

有关人工智能的任何变化都能让人心潮澎湃。

从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诞生开始,虽然距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在某些细分领域还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比如说无人汽车、AI医疗、智能家居等行业,这些足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AI已经渗透到农业领域了。

2019年4月22日,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傅彤在“2019年经贸热点论坛”上提到企业“AI养猪”的最新成果,目前企业可以把生猪出栏时间缩短5-8天,把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80元,而若是将成果推广到整个中国的养猪业,每年可以节约行业成本至少500亿元,这仅是智慧农业中企业众多技术成果的其中一项。

另一组公开数据显示,发展AI技术的农业科技创业公司通过研发新技术,使得农作物用水量减少了95%,而农业用地上的产量增加了100倍。AI技术的不断发展,让机器的数据算法分析愈加精准,这能为现代农业提供精准度更高的养殖、培育方案。也正因如此,智慧农业领域的资本也逐渐火热。

点燃智慧农业的三把火:巨头、独角兽与政策

虽然现今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看起来一片繁荣,已经开始向农业领域发展,但这背后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且国内整个人工智能领域还有着“BAT为开荒者,独角兽企业为手工匠人”的特点。

先是由资本、技术相对强大的BAT对行业进行“降级”,他们以自身业务积攒的大量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并依靠强大的人才团队与丰厚的资本做燃料,推动AI在中国的平台化发展,大幅降低AI研发、使用的门槛。

然后,是如同旷视、商汤这样的独角兽企业为智慧农业“添砖加瓦”。他们与巨头们相比,在AI方面有更强的专注性,能在如机器人翻译、人脸识别领域方面领先巨头许多,并且通过对同源技术进行开发,企业能打造更多的版本,推动AI裂变,因此被称为智慧农业的“手工匠人”。

除此之外,政府对人工智能也是关怀备至。2016年,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在同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将与各行业融合创新,此中有关农业方面的有:

未来将研制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等,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大力发展智能农场、果园、加工车间等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这些都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国内智慧农业也因“百花齐放”的AI企业而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百度:智慧农业赋能者

作为国内最先发展人工智能的企业之一,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有着相当深厚的基础。并且,由于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较早,其在消费科技智能家庭方向的发展相当深入,在金融、物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其中,在国内无人驾驶领域的综合实力排名中更是一举夺冠。

此种背景的百度在AI农业领域的自我定位为“行业赋能者”,这主要也和企业发展战略有关。我们知道,百度走的是“开放平台”道路,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商业化进程,企业主要采取的是将自身AI能力向各行各业输送,推动传统行业改造,以收取服务费用的方式。

比如在17年开始,百度云就与云南佳叶合作,通过智能化设备端,来进行数字化农产品加工改造,与此同时积累相关数据,进而升级算法以便得出更优产品方案。并且已有可靠数据表明,农产品质量将与数据累计量成正比,届时农民收入将大幅提高。

再比如百度云在2018年与中化农业的合作,基本模式与前者相同,即通过各种物联网设备,以大量信息、数据为基础,借助传感器,实现“精准种植”,最终提高农产品产量,助力传统种植业重新焕发活力。

不难发现,百度在智慧农业领域虽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即利用自身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企业进行升级优化,从而获得服务费用。但企业在智慧农业中仍有一些问题。在现阶段农业数据成本着实高昂,虽然这是网络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对于仍需推动AI技术发展的百度来说,负担稍显沉重,即使它是互联网巨头之一。

阿里:财大气粗的农场主

财大气粗的阿里在智慧农业的布局相对全面,企业梦想建立一个“智慧农场”。

早在2018年2月时,阿里就与四川特驱合作,进行AI养猪计划。具体来说主要是借助阿里云的ET大脑来对猪进行人工智能识别,实行“一猪一档案”的数据管理机制,并且档案内容具体到品种、体重、运动等,这些内容都是企业进行行为分析、料肉对比的基础。

此外,阿里还利用红外线测温技术,结合声学特征,对猪的体温、叫声、咳嗽等进行检测,这对疫情预警来说具有极大意义。通过以上措施,养殖业将会有更多产出。据阿里云官网宣称,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每头母猪的年产量都会有所提高,同时死淘率也会降低。这对国内养殖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毕竟猪肉是中国消费量最大的肉类食品。

再看企业自身,虽然在AI养猪之前阿里云ET大脑已在城市、航空、交通等领域有着不错的进展,但将AI与农业结合实属第一次。同时,在企业初步探索之后,阿里在2018年6月上海云栖大会上推出ET农业大脑计划,正式全面进军AI农业领域。之后,企业开始向种植业推进。

据企业透露,ET大脑已经开始应用于苹果、甜瓜等的种植,数字档案已经构建完毕,企业可以进行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农事分析、全链路溯源等服务。不仅如此,在去年双十一期间阿里云还与盒马鲜生联手推出了“loT智能蔬菜基地”,据悉该基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种植出的有机蔬菜,售价是市场普通有机蔬菜的一半,这从侧面说明了AI对种植业的升级优化效果。

至此,阿里种植业养殖业齐抓,在云技术的加持下“农场主的装备栏”日趋完善。而阿里与百度在盈利模式方面的对比,除了基本的依靠数据服务获取服务费,阿里还多了条电商销售渠道,即企业凭借AI技术与农业企业合作产出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通过农村淘宝和盒马鲜生等渠道进行销售。

腾讯:试试水的看台客

再说腾讯,腾讯在智慧农业领域相对阿里与百度而言显得有些保守,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布局,在AI农业领域的盈利模式也不够明显、清晰。

其实,与阿里相比腾讯的AI养殖计划布局更早。2018年4月时,腾讯宣布筹备两年之久的AI养鹅项目正式启动。与前两者相同,腾讯也对每只鹅进行了数据档案建立,通过“人”脸识别来对每只鹅进行个性化管理。

不同的是,腾讯别出心裁的进行了“鹅语翻译”项目开发,或将打破鹅与人的沟通壁垒,而在其宣传资料中也显示,未来也许会向用户开放“云养鹅”功能。联想到腾讯在社交方面的强大,企业未来难道会开发“以宠会友”的新模式?但这是否能成为盈利项目还是未知数。

诚然,腾讯在智慧农业领域一直处于试试水心态,但其前不久于国际人工智能温室种植大赛取得的好成绩,可是实实在在让大家惊艳了一把。不过,这些也只能说明企业在技术方面尚且够看,其他方面如盈利、变现、未来发展方向等都不够清晰,这对吸引资本投资来说不是很有利。

小结

综上,BAT三巨头于行业内布局各有千秋,而市场上除了这三家外,仍有不少企业在布局智慧农业。比如:麦飞科技,通过AI、遥感等手段,帮助农民科学施肥、灌溉、喷药,企业发展目标是识别病虫害、精准施药,帮助农民省农药钱。

再比如翔创科技,这家全球首家通过人工智能网络对牲畜身份进行识别的企业,希望建设一个以动物身份识别系统为点,连接养殖企业、保险公司、监管层和消费者的平台,借此提供相关的食品安全、动物理赔、食品溯源等服务。

虽然行业里有众多企业在推动农业发展,但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大。这主要是因为,在现阶段我们看到的一些人工智能成功应用于农业的例子,大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或者特定的种植养殖模式。但是当外界环境变换后呢?这些企业又该如何?

因此,对算法和模型进行挑战是这些AI公司的重要任务,这需要来自行业间以及农学家之间更多的协作。此外,现阶段行业里的企业过于分散,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的专业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出现不兼容、不适配的情况,不利于农企提高生产效率。

不过,不管现实困难如何,无法忽视的一个现状是: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新的阶段,人们固然可以继续采用传统方法从事农业生产,但是未来的农业一定是向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向发展的。

 

本文由 @旷创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还有猪脸识别技术!那个会议可把我乐坏了

    来自湖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