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为什么迟迟不对订阅号分组?

as
4 评论 2029 浏览 20 收藏 8 分钟

基本上,大多数人都会关注大量的公众号,并产生阅读偏好。这时候,很多人都想到设置一个订阅号分组功能,让人们跟随偏好阅读。但是微信却始终没有进行这一动作,是它不够聪明,没有洞察到用户诉求吗?基于此,笔者给出了他的答案。

订阅号消息分组,这是一个被很多用户诟病已久的问题,用户想要从杂乱的消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订阅号或文章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变得失去了阅读的欲望。

面对这个问题,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分组,那么微信为什么迟迟不对订阅号分组呢?

文章接下来就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此次分析的目的不仅仅是分析微信产品本身,更多是希望从功能总结中挖掘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支撑自身的产品工作更好的发展。

一、定义需求场景

订阅号分组的需求源自观察到用户收藏的公众号类型和数量增多,公众号的推送量远大于用户自然阅读量。

二、拆解问题

分析需求场景内容以及“你为什么迟迟不对订阅号分组”,将问题中的名词or形容词找出,利用无穷尽法进行逐一拆解。

2.1 为什么是微信

首先,我认为微信不需要对订阅号分组。

微信定位是熟人社交。

可在通讯录,首页以及发现中跟好友聊天互动进行社交,对于订阅号来说更多是活跃留存,杀时间的内容模块;内容模块指标主要是浏览深度广度,以及浏览时间,所以内容模块仅仅是作为一个辅助功能。

2.2 为什么会收藏越来越多?

人性喜堆积收藏,以获安全感。

伴随收藏的操作成本低,各类公众号增加,用户易失去阅读目标,选择多,更混乱(推崇不让用户选择)。

对于内容浏览来说不同内容之间的穿插不易造成认知疲劳,若出现目标内容,可根据通讯录查看相对应的创作者。

而收藏目的是试图满足自身的认知焦虑。

2.3 为什么用户看不完

重点在订阅号过多,用户无法将每日推送看完,累计过多消息红点,易增加焦虑感以至于抗拒阅读,产生负罪感的恶性循环。

需求目的是让用户在分类的同时提高阅读量,但是从以上三点的拆解可以看出,用户对于需要订阅号进行分组真正需求程度很低。

三、数据支撑

根据网上的一些研究报告、企鹅智酷的研究、以及微信公开课提到的一些数据,我们了解到:

用户在微信上阅读文章的平均数量是5.68篇,其中80%来自朋友圈分享,20%来自公众号(包括订阅号和服务号)。用户真正意义上进入公众号主动摄取文章消息的较少,目的性比较低,只是随便看看的心理。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传播主要靠用户之间口碑推荐,在朋友圈(阅读优先级较高)的用户转发订阅号易让用户接受信息。
  2. 类型区别明显。朋友圈的日常个人文字分享与公众号文章分享区别较大
  3. 好奇心,满足人性窥探欲,转发的订阅号一般是符合学习生活传播。
  4. 群体具有相似性。朋友圈的好友在某些方面是有联系,转发文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用户

四、分析没有分组原因

总的来说微信没有做分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4.1 操作成本

(1)前期没有培养用户分类的习惯,现在出现分类的功能,等于要用户将之前所有的公众号都要整理一遍,加大用户操作成本。

(2)在添加分类的时候,用户要经过分组操作,让用户增加了思考(收藏订阅号,主要消遣,但是没有想要分类),大部分会选择跳过,人性是懒惰。后期订阅号堆积多了,出现2.3的情况。

4.2 心理上

(1)如果用户不想错过重要的订阅号,可置顶,不强迫用户分类。

(2)用户是贪心的,订阅号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即使是分组订阅号,也会产生分组内的内容优先级。那不然在订阅组里设置置顶功能?

回到最初,收藏的目的就是认为这个信息很重要,而不是为了分类去收藏,既然觉得很重要直接置顶就好,不需要再进行分类。

4.3 目的

微信本身应该是属于及时通讯,平台的消息流更多在增加用户粘性,提高平台的活跃度,包揽不同信息展示的功能,属附加功能,但不是本质核心。

核心是需要提高产品体验——即时通讯,微信不是微博,关注重点不需要分类信息,也不要打扰。

用户的使用操作,不需要因小失大,用户不会因此放弃聊天。

总结

在分析功能的时候,最好是基于产品本身的基调,在合适的时间段迭代合适的功能。

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的产品指标,要根据自身的最高指标去指导产品的发展方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我们很难做到将所有的功能做到尽善尽美,同时也没必要,因为这样容易失去产品的本身的特色 。

(很久没有静下心投入去写一篇分析,自己反思了一波,最终还是归结于人性的懒惰。最近提起笔重新对以往的零散认知进行复盘整理,不说多的,成长靠自己,好好努力分享自己的干货吧~~~)

 

作者:as,公众号:我是123的三儿

本文由@a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还有一个原因,微信已经有“标签”这样的分类功能了。

    来自江苏 回复
  2. 头像有毒,慎看
    短短二三十秒内,已经打了2个哈欠了…hhh

    来自福建 回复
    1. 那我换个?

      回复
    2. 不要啦,还挺萌的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