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微探

5 评论 13115 浏览 123 收藏 10 分钟

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几年“数字化”绝对是高频词汇,这并非偶然,而是社会环境的发展使然。

尤其是“新基建”时代的来临,企业数字化转型肯定会向更深入的地方探索,IT从业者如何抓住机遇使得职业生涯更进一步非常关键。本文将剖析笔者近一年来深度的观察和思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最近几年,数字化出现的频率逐渐超过信息化。企业负责信息化的领导CIO( 首席信息官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也逐步被CDO(首席数字官Chief Digital Officer )取代。

其实名称不重要,但是名称背后含义很关键,因为一个新词汇的出现往往是为了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一、信息化VS数字化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大部分企业信息化相关联的高频词汇无非如下:OA、EAS、ERP、PDM、CRM、SCM、MES等,然后就是BI/商务智能的出现。

信息化比较注重把业务流程实现系统支撑,强调:业务提效、风险管控。

而数字化与ToC比较紧密,属于外向型的。体现在企业相关的流程和客户实现直接的对接,以此牵引、倒逼内部模式的变革。

数字化区别于传统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即使是在PC互联网时代,人只有坐在电脑旁,人才是在线的,互联网其实是电脑之间的互联网。

以iPhone的出现以及4G的普及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那就是互联网世界联网的个体从电脑变成了人。因为,手机和人是人机合一的,尤其是海量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功能,满足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

商业世界有个铁律,客户在哪,服务就要在哪。

现在客户都在线上,所以我们的服务和产品也要到线上。这就是美团和滴滴这几年成功的原因,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把传统线下的服务搬到线上提供给线上的客户。

有的人可能有疑问,我点外卖、打车不也是线下享受服务吗?是的,当你吃外卖和坐车时,这只是交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而交易的其他环节全部都在线上了。

任何交易的核心都是通过市场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交换,其核心本质在于匹配信息。就是买家知道在哪可以买,卖家知道可以在哪卖。很明显,现在这个信息交易市场就是数字化的平台。因此数字化的选择方式之一就是加入一个平台。

有一种企业,他们自建了对客的系统。比如一些零售行业,他们有自己的线上商城(小程序、微店等),同时又入住了天猫、京东等平台,这个时候,原来企业内部的库存系统,就需要和各个对客平台进行数据信息同步。而库存背后是一整套的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

当客户的各种需求从C端系统传输过来时,客户视角看到的仅仅是有货、没货、快递状态,但整个内部运作需要庞大的系统群来支撑。

这些系统群的打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数据通,背后更是流程通、业务通。所以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打破壁垒、优化组织流程,以适应这种快速响应C端需求的场景。

所以这里就可以发现,信息化(库存、生产管理系统等)一定是数字化(快速对客)的前提。如果没有做好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化无从谈起。

信息化是数字化的第一阶段。事实上,许多企业信息化过程还没有真正完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同于软件升级、六西格玛或是供应链完善项目,它是一个对企业流程的全面数字化变革,重新构建产品和服务。

企业需要先完成信息化过程,才能保证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展开。

所以这里我们给信息化和数字化下个定义:

  • 信息化:核心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属于供给侧内部的优化(To B 属性较重)。
  • 数字化: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客户需求场景的对接,属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打通。

所谓供给侧改革,核心就是供给侧快速识别响应需求侧的变化,以此来调整自己。这里不仅需要系统的支持,更需要企业内部流程的优化改造。

二、数字化转型(改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就是一句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古典经济学最大的弊端就是把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开研究,好像他们是两类人。其实生产者和消费者最后都要具体到一个个的人,一个个的企业,他们在整个市场中都是双重角色。

我们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从宏观拉到中观,生产关系=商业模式,再拉到微观,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你雇佣你自己,那你自己就是个体工商户,或者称之为自由职业者。

这些和数字化转型啥关系?

数字化转型讲了半天,其实就是一个目的,让客户和最终的生产者更近。降低客户和企业的交易成本,最终实现这个社会的交易成本降低。

数字化转型关键在“转型”,包括业务、组织、思想、工具等。

传统信息化关键是“线上”,所有的业务线上打通,“工具”属性比较重。

数字化是需要拉通客户端的需求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快速协作灵活变通,这个是最难的。

现在我们称之为互联网公司的那些企业,像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我们的核心业务一直都是在线上的,天生就有数字化的基因(生产关系、商业模式)。

传统企业(制造业、零售、房地产 等)他们的商业模式千差万别,但是,只要进入一个存量市场环境(生产大于消费),那么就要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快速触达给客户。之前是电商现在电商之上再加直播带货,这些目的都是快速匹配需求和服务。

所以回到数字化转型的话题,怎么去判断企业是不是在做数字化转型,核心就看以下三点:

  • 有没有快速的把产品和服务快速触达给客户(电商、自建线上渠道都是手段);
  • 企业内部的流程有没有为了适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而做好优化调整(内部生产关系调整);
  • ToC 和 ToB的流程、数据等有没有实现互通互用;

数字化区别于信息化最大不同就是,其以改造优化生产关系为目的。快速实现从需求到服务的结合,IT不仅仅是“工具”,而是成为业务的一部分。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生产力的转型也是生产关系的转型,之于企业就是业务流程、模式、甚至商业模式的变革,之于个人就是思想、技能等全面的升级。

至于数字化涉及的通过大数据、AI算法等,把数据变成核心生产要素,甚至变成企业数据资产(数据中台范畴),这个也可以作为数字化的一个标志。但是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就是头部的互联网公司和金融银行、保险等行业做的不错。这个话题后续详细讨论。

#专栏作家#

侠之大者,公众号:侠之大者(ID:xiazdz),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产品、架构、互联网金融和企业数字化化转型。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讲得太好了,很有帮助,谢谢。但是数字化应该不仅仅用于toC

    来自天津 回复
  2. 讲的太好了,我顿悟了

    来自上海 回复
  3. 回复
  4. 清晰明了,好文

    回复
  5. 对于这一现象颇有启发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