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各行业应当如何抓住机会点进行预判?

0 评论 2908 浏览 4 收藏 24 分钟

随着新冠疫情蔓延,黑天鹅事件频发,使得各行业在此次疫情下分别迎来不同的挑战。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在此期间得以催化;“宅”家战疫拉动用户对新零售的需求;在线旅游与移动出行虽备受冲击,但依然奋力破局自救。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居民生活将逐渐恢复正常,面对之后的消费反弹各行业该如何应对?

易观分析选取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新零售、在线旅游、移动出行五大行业进行研究。对疫情之后,行业应当抓住的机会点进行预判,与企业一同“战疫”,共克时艰。

一、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在迎来流量高峰的同时,竞争态势进一步升级,行业集中度将继续上升

(1)疫情期间,各大在线教育平台先后推出免费课程、开放线上教育平台,并积极投放广告。在这场流量争夺战中,知名教育平台依然是用户首选,行业马太效应更为显著。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作业帮长期位于活跃用户规模榜首,而此次疫情期间对于延期开学的快速反应使得其日活规模与后续梯队厂商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样的趋势也体现在语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教育平台领域中的腾讯课堂更是充分发挥B2B2C模式优势,实现了快速增长。

(2)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厂商的持续运营能力将面临更大考验,加速优胜劣汰

大量新增用户涌入,对厂商的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广告宣传和持续开放教育资源带来的成本也是中小型厂商所难以负担的。最终,具备教育资源和运营效率优势的头部厂商将在这一时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伴随着部分线下教育品牌在疫情期间对线上业务的加速布局,赛道拥挤程度提升,亦将加速行业洗牌。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行业的核心发展机遇如下:

(1)放大线上教育模式优势,提供差异化教学体验

未来,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用户将回归常规的教育和学习场景,当在线模式不再是唯一选择,互联网教育平台是否可以留存、转化用户,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教育体验和效果。

因此,在线教育厂商必须放大模式优势,突出在线教育的灵活性、资源配置效率和个性化教学等优势,提供区别于线下的教育服务和教学体验。例如,深耕AI学习推荐、智能互动教学、可视化知识图谱、智能陪练等功能,基于技术升级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智适应教育,增强用户的品牌认可度和使用粘性。

(2)发展ToB业务,赋能传统教育行业数字化升级

此次疫情期间,好未来、学霸君、洋葱学院等厂商依托自身技术能力为校园及线下培训机构提供了直播平台、技术服务、解决方案等支持,使得传统教育行业升级从硬件普及走向了资源互通和场景实践,实质性地推动了行业数字化升级的进展。

以此为契机,在线教育厂商的业务输出可以从内容继续向平台、技术层面扩展,将自身研发且应用成熟的能力,如教学管理平台、语音测评、学情数据收集与分析等,以解决方案的形式赋能传统教育进行数字化改革,进一步扩宽自身业务范围,在减负教育和行业数字化升级的背景下更好地迎合政策风向、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医疗

2020年初,爆发于湖北的新冠肺炎疫情向全国扩散,突发的疫情让普通民众、患者、医护人员、政府管理人员都面临压力挑战。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厂商设立平台上线免费在线义诊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也迅速搭建平台,开通线上问诊,助力医院缓解压力。部分城市迅速开通医保线上支付,加快医院的互联网化进程,扩大了整体的市场规模。

Analysys易观分析预测,在疫情的催化下,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960.9亿元,全年增速预计超过2014年的59.3%,达到2013年以来最高增速63.7%。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医疗行业在疫情结束后将迎来如下机遇:

(1)与医院协同合作能力成为医疗企业服务的重要机遇,新的或者更深层次的协同和共生模式将被创造出来,抓得住这个机遇的企业将有机会成为巨头

统计数字显示,至少超过一半的二级以上医院基本都完成了用户触点的建立, 11%的二级以上医院拥有自己的APP。患者的使用习惯也已逐渐养成。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9-2020年医院端APP的活跃用户增长达254%。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在2~3年里,以挂号、问诊为代表的医院数字化前台服务会完全形成,而互联网医院的搭建与运营将进入高潮。

根据《2019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超8成医院计划在2年内完成互联网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建设成本以及周期将逐步降低,伴随覆盖率的整体提升,将有效提高与院外医疗机构、医生、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整体互联互通,创造更多的院外服务模式。

(2)智能医疗器械走进更多家庭

疫情期间通过智能医疗器械联通的数据与线上医生服务的模式进一步试水并得到验证,大量的医疗健康数据将被采集和应用。伴随5G建设的发展和普及,智能家用医疗器械将成为以家庭为场景的新流量入口,头部制造厂商将成为重点合作对象。

(3)实体药店积极拥抱数字化,医药流通产业“智能+”升级正式启动

实体药店客流量受到冲击,推动实体药店与线上融合发展。而医药电商因物流紧张而导致货物配送延迟,影响用户体验,与线下药店加深合作、协同发展将成为主流。实体药店将创造和开展更多创新的零售模式和服务,医药O2O迎来合适的发展时机,成为主要发力方向。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会员运营、坪效提升、服务扩展等方向,将成为实体药店数字化升级的重点,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流通环节的“智能+”升级。医药流通企业连接药企和实体药房两端,将成为产业“智能+”升级的主力。

SaaS系统成本低,快捷易用,将成为主要抓手,其在实体药店中的推广普及度将快速提升。占据大部分市场主体的中小型单体药店将成为医药B2B/B2C厂商的主要目标,降低采购成本、精准选择品类、降低库存率是其主要方向。头部连锁药店将着重其门店的数字化改造,互联网大厂或将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连锁药店的数字化改造。

(4)针对年轻用户的服务将成为医疗企业服务面临的新考验,表现优异的企业会成为疫情爆发期间的赢家

年轻用户成为此次互联网医疗新增流量的主流群体。医生以流媒体、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医学科普教育,扩大医生个人IP效应,打造明星医生或将成为各家内容推广的重点。

三、新零售

易观千帆数据揭示综合电商月活变化趋势,皆因受疫情、复工、运力等因素影响。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从易观千帆显示的数据来看,疫情已经对新零售中最有代表性的综合电商领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并且预计其后续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2020年1月,因为疫情来临,用户对防疫商品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所以将当月的月活跃人数明显推高,且明显高于正常情况下春节当月的月活跃人数。

而在2020年1月以后,同样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物流、仓库、工厂的大面积复工日期一再被推迟,致使用户购买的大部分商品始终处于发不出货或快递延误状态,影响了用户的后续购物欲望,使其活跃度降低。

因此,预计从2月开始,月活跃人数将会低于正常水平。但在2月中旬以后,因为全国的疫情形势明显好转,物流、仓库、工厂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电商的交易流程也将逐步回归正轨。

美妆、服饰、生鲜等品类将迎来消费趋势的上扬,值得关注

虽然疫情对于新零售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某些品类预计将会迎来明显的消费反弹机会:

(1)美妆美容类商品和服饰类商品

除物流因素外,全民宅在家的环境,失去了社交的场景,使此类商品暂时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同样也抑制了用户的消费需求。而当一切恢复正常之时,社交的需求伴随着报复性消费心理的影响,美妆美容类、服饰类商品将会产生明显的销售拐点。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2)生鲜食品类商品

尽管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各主要生鲜电商在疫情期间的日活跃人数都有大幅度的上涨,但这些生鲜电商大多布局于大中城市,且网点有限,因此绝大部分的用户并没有享受到生鲜电商带来的便利,其需求也未得到充分满足。而在电商行业恢复正常以后,基于对生鲜食品的基础性需求,特别是对海产品、水果等具有强地域性商品的需求,用户的购物欲望将明显提升。

机遇来临,但充分的准备不容忽视

面对即将到来的机会,相关企业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不至于错失增长的良机:

(1)对于美妆美容类新零售企业来说

需要充分利用好数字化运营工具,在细分用户群的基础上跟踪用户在疫情期间的行为轨迹,分析出对目标用户影响力较大的因素和渠道。据此,一方面主动触达老用户,以个性化的活动促成其复购;另一方面,加强与品牌调性相符的KOL之间的合作,以此作为对新用户的营销重点。

(2)对于服饰类新零售企业来说

除了上述准备工作以外,还应该加强对库存清理的准备,以及对新品的规划。因为服饰是季节性非常强的商品,在疫情影响期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库存。而在夏装即将全面上市之时,春装销售的利润不仅大幅缩水,其销售难度更是成倍增加,如果不注意对过季和即将过季的商品进行清理,产生的大量库存将会空耗大量的现金流,继而影响到后续的生产和运营。

同时,因为正处于换季的时间点,夏装新品的生产上市或已经受到部分影响,因此利用大数据快速推出低设计成本的夏装新品,并提前对秋装新品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在确保现金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可能把握服饰消费高涨的机遇。

(3)对于生鲜食品类新零售企业来说

在这个时期更应尤其注重对物流的准备工作。因为虽然各大物流企业在逐步恢复正常运营,但因为优先保障防疫物资的运送、工作人员短时间内还不能全员到岗等因素,距离恢复到节前的正常物流状态,还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对于运输要求较高的生鲜食品来说,要重新预估物流途中所需时间,想方设法创造低温保鲜的物流环境,必要时选择冷链运输的方式,并对内外包装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同时,用户对跨地区的生鲜食品恢复交易可能不了解,针对这一情况,各企业还需要加大精准营销力度,并做好食品安全防范、承诺和展示,以消除用户的不安全心理因素。

四、在线旅游

旅游行业在疫情结束后将迎来如下机遇:

(1)营销升级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1月在线旅游市场活跃用户达到26045万人,同比增长10.33%。春节作为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不少旅游用户在今年第一个长假中做了出游计划,“春节过大年”的概念已然成为越来越过国人乐见的过年方式。尽管这场突来疫情打乱了大家的步调,但居家多日不能出门的无奈及“云旅游”迅速攀升的浏览量均显示了国人蓄积的出游需求亟待释放。

因此,当下的停摆期正是旅游企业梳理渠道、优化产品内容的最好时机,营销意识更不能放松。不论在疫情期间维护退改预订的已有出游意愿的用户,还是密切布局疫情结束后旅游需求爆发的潜在出行用户,引导并发掘用户的细分化旅游需求,以独特的行程内容和专业的呈现方式保障营销质量从而持续维护用户活跃度,是旅游行业在营销端的重要抓手。

(2)产品升级

随着旅游消费愈发朝向个性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旅游行业整体已进入了产品品质化升级的竞争阶段。独特的旅游行程规划与价格机制合理是未来旅游产品品质化发展的发力点;旅游硬件设施、专业的服务团队等内容成为厂商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服务价值链升级的范本与蓝图。

因此,未来旅游企业在旅游品质化方向上的探索,是实现以优质供应链整合能力为核心,结合平台运营能力和服务效率的综合性竞争。

(3)产业智能+

多种类型的智能设施投入成为改进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推动力。目前的智能化投入已覆盖到用户行前咨询预订、行中游玩、消费、问答等场景,对于优化用户自主游玩体验有一定帮助。而未来,如何深入旅游应用场景、建立多维数字触点,运用运营智能化手段实现旅游产品差异化创新,满足用户在行程中即时产生的个性化新需求,是智能化应用的持续开发方向。

五、移动出行

2020年农历新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患者确诊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在此防疫关键时期,政府执行居家隔离、延迟复工开学、交通管制等防疫措施,较大抑制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网约车业态短期内遭遇重创,呈现断崖式下降。

Analysys易观认为,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网约车市场每日直接订单损失超5.8亿元。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此外,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2月10日-2月24日,伴随政府组织企业有序复工以及各地逐步解除疫情期城市网约车禁运规定,中国网约车市场活跃用户规模在波动中呈现回暖态势。因此,Analysys易观认为,新冠疫情虽短期内扰乱网约车市场节奏,但疫情稳定后,在庞大共享出行需求推动下,中国网约车市场有望迎来较快增长。

教育、医疗、新零售等五大行业,面对疫情后可能出现的反弹,需要做哪些准备?

Analysys易观认为,新冠战役,将对中国移动出行市场造成以下四方面长期影响:

(1)网约车供应端洗牌,头部网约车平台及主机厂等高门槛玩家加速渗透

新冠疫情蔓延下,延期复工开学、网约车司机退车潮在内的诸多因素,将导致部分资金实力弱,过度依赖金融机构借贷的区域性中小型汽车租赁公司企业,遭受资产停滞的生存打击,从而加速离场。

Analysys易观认为,疫情之后的网约车供应侧,将更多地向资金实力强、风险抵御能力大、司机管控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中。此外,针对网约车业务的汽车租赁市场具备利润可观、回报周期短等特点。

近年来,不少主机厂及网约车平台纷纷尝试在此领域进行布局,如比亚迪、一汽分别与滴滴出行成立合资公司,为网约车司机提供汽车租赁服务。预计疫情过后,网约车供应端竞争门槛逐步提高,头部网约车平台和主机厂将成为该领域的竞争焦点。

(2)2020年主机厂网约车市场进军计划,将按下“减速键”

过去两年间超9家主机厂跨界进入网约车市场,在探索出行服务转型之路上“边烧钱边扩张”。这些主机厂背景网约车企业,作为市场新入者,对用户及司机端持续投入大额用户补贴,并采取较快城市扩张策略,以实现平台用户规模化拉新。而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使得主机厂背景网约车企业的止亏盈利之路更加漫长。

基于网约车市场具有市场进入门槛较高、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等特点,Analysys易观认为,2020年主机厂将重新审视网约车业务,在整体经济环境下行情况下,采取休养生息,维护原有出行业务,暂缓扩张策略。

(3)定制公交或将成为下一个新兴移动出行领域

定制公交模式早已出现,从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等行业巨头,到小猪巴士等互联网初创企业都曾在此领域布局试水。但受限于城市居民新型消费习惯尚在养成中,定制公交发展一直处于市场启动阶段。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北京和浩特等城市为复工企业推出定制公交,将成为定制公交领域市场扫盲、用户培育的良好机会。

(4)交通产业智慧化,将上升至国家安全层级,政府投入力度有望加大

经此“新冠疫情”一战,交通产业智能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安全层级。疫情期间,深圳、南京等十余城市以率先实行公交、地铁、出租车实名制方式,实现乘客信息可追溯,有效提高疫情防控效率,降低防控成本。此外,山东、湖南等地在疫情期间,利用互联网化手段,将高速公路设卡检查转为在线数据联网查询,提高高速公路通畅性,提高疫情期间物流畅通性。

Analysys易观认为,预计新冠疫情结束后,政府将大力推进包括公交、地铁、传统线下巡游出租车、以及高速公路等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智慧化转型进程。

 

作者:易观分析,微信公众号:yiguanguoji

本文由 @易观分析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