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眼中的教育:特点、本质和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4 评论 4247 浏览 36 收藏 14 分钟

编辑导读: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教育也顺应时势的与互联网结合,演化出了多种不同的在线教育场景。互联网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会产生哪些新的场景?本文作者依据自身在教育行业的工作实践,从什么是教育出发,对教育特点和本质展开了深入探讨,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加深你对教育的认识。

热播剧《平凡的荣耀》中,吴恪之在阐述农业项目说个这样一句话:”农业将永远不会被市场淘汰!“ 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教育。

原因很简单,教育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从人类诞生时,教育就一并出现了。人类的进化史就是教育的发展史,只有人类存在,教育就不会消失。

本人从事教育行业近十年,对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篇就聊一聊我眼中的教育,不一定正确,欢迎一起探讨。

一、什么是教育?

《说文解字》中说:“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做善也。”翻译过来即:教,即老师把自己会的东西做一遍,弟子模仿着跟着做。而育,则是让后代从事有益之事。

可以说已经非常清晰的为教育给出了定义!教是手段,育才是目的。

这个老祖宗其实都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只可惜现在的教育都逐渐退化为重教轻育甚者只教不育了(这里另外一个维度,本文就不展开讨论了)。

单从”教“的这个层面来讲,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 教育,是知识、经验的传递

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的书本内容,比如微积分、万有引力、洋流、电路、Java等等,都是属于知识,这些都是前人们经过反复实践总结下来的知识。我们不需要再走前人的一边路,就可以获取到。

这就是教育在知识传递层面上的体现。

当然,你可以对知识进行怀疑甚者挑战,以便促进新的知识的形成。

森林里,小马想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这个时候小松鼠说:”千万不要过河,河水很深“,而大犀牛却说”可以过河,河水浅得很“。

这就是著名的”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其实故事里的小松鼠和大犀牛进行的都是经验的传递。

这是教育在经验传递层面上的体现。

当然,其它人的经验未必适用自己,这只能靠自己躬身入局——绝知此事要躬行!

2. 教育,是技能、认知的提升

人民习得了知识和经验后,本身是没有用的,还需要在技能或者认知层面进行提升。

比如NBA的休赛期,姚明、霍华德、詹姆斯、科比等众人都曾拜师大梦奥拉朱旺门下,学习篮下技巧,他们提升的是篮球技能。而轮滑班,很多学员跟着教练学习轮滑,如何起步,如何转弯,如何停下,他们学习的是轮滑技能。

这是教育在技能提升层面上的体现。

现在都在讲”降维打击“,那么如何实现降维打击呢?首先得把维度提升上去,这就涉及到认知层面的提升了。比如以前人们致富的认知就是辛勤劳动,劳动致富。现在很多人对致富的认知提升到了投资理财。前十年,投资一套房带来的财富,比辛勤工作一辈子带来的财富都可能多。

这是教育在认知提升层面上的体现。

二、教育的特点

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特点,教育也不例外,我认为教育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性化,二是以效果为导向,效果大于效率。

1. 个性化

教育其实和医疗有些类似,都属于“个性化”的行业,每个人受教育者的情况都不相同(正如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一样),所以不存在标准的解决方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但因为生产力严重不足(主要是优秀的教师),无法满足为每个学生逐个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所以只能用“标准方案”来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统一的教材、同一的学习进度、同一的考试选拔标准等等。

2. 效果>效率

在教育行业,效率不是用户的第一诉求,效果才是第一诉求。试想一位庸师,效率越高,误人子弟的速度也就越快。

效果和效率的背后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往往是通过去除中间环节,形成标准化。这是典型的生产关系的重塑。重塑后会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效率。

但教育行业的核心诉求不是改造生产关系,而是释放生产力。

从这个观点我们再来看今年受疫情影响爆发的在线教育,就会清晰了不少。在线教育只是改变了生产关系(上课形式发生了变化),效率确实得到了提升,但其本质上的生成力(教师资源)没有发生变化,其教学效果也就不会提升(甚者由于在线形式的某种弊端反而会下降),所以疫情过后,在线教育也会逐渐回归平淡的。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个优质资源稀缺的行业,好老师在行业中占比很低,因此互联网+应该更多思考如何释放他们的生产力,而不是企图去破坏生产关系。

只有生成力充足了,个性化教育才能实现,其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三、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影响

我们再来聊聊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影响。

这里的互联网泛指互联网技术,包括在线,AI、云计算等等一切形式。

说到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影响是什么?就需要看影响的是教育的哪一部分了?

1. 影响生产关系

正如前面所说,如果影响的是生成关系,那我的看法是互联网是无法颠覆教育行业的。

教育行业中间的很多环节是为了保证学习质量,线下的教育提供的不止是知识,它还保证了整个环节的链条。

教育包括了“教”和“育”,线上只能“教”,“育”是无法线上化的,“育”只能在线下更好的完成。所以教育行业科学的模式必然是线上线下深度的融合,线上提供可循环复用的且结构化的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服务,线下提供基于线上的内容和服务的个性化教学管理和延伸服务。

互联网无法颠覆教育行业,也不应该去改变教育行业的生产关系。教育是深度个性化的行业,与互联网的其实关系是:有你,我更好,很多时候,没有你,我也行。

2. 影响生产力

如果互联网影响的是生产力部分,也意味着极大解放了教师资源,那么是有可能把教育行业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

解放教师资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低价值的重复劳动和高价值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而这两方面,正是互联网(AI技术)的擅长之处。

(1)低价值的重复劳动

典型的就如批改试卷,这里难点在于主观题批改,比如英文中的口语、写作批改判分,语文中的作为批改判分。

老师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批改试卷中,而随着互联网和AI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

把题目的答案结构、得分点、批改逻辑都可以固化为算法,用技术去判卷出分,不仅节省人力,还能有效的避免人的主观因素,提高判卷准确率。这样教师节省出时间来,就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了。

(2)高价值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前面提过,教育是个性化的,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同。同样都是考60分的学生,其知识的薄弱点可能截然不同,这需要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而这也是真正考验教师能力的地方,而这点也是AI技术的强项。

AI的本质不就是基于大数据,用特定的算法加上超强的计算力,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吗?试想一下,AI技术基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计算出该学生的薄弱点,然后自动生成提升计划推送给学生,这场景,多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教育,未来还是可期的!

四、教育的本质

文章最后,想聊聊教育的本质问题。

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也咨询请教过很多人的。但总也找不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

直到我有一天我从一篇文章中得到了灵感,像是触电般的击中我一样,感觉自己找到了那个答案: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类的善意,使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

我们现在在讨论教育时,都通常认为教育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是为了获取某个证书或者某项知识技能的。

但仔细想想,这些其实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学校是社会发展中,为了进行知识更好的传递而产生的固定场所。而现在各种校外的培训机构或者企业,也是市场经济下的逐利机构。

这些都是手段,都是表象!

我们细想想,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是进行信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从远古石器时代,当祖先通过各种机缘巧合习得某些知识或者技能,就会告知身边的人,进而逐渐传递开。而后人又在前人传递的基础上,逐渐迭代,产生更为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整个社会就是这样发展下来的,直到今天!

这种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在教育的不断作用下,人类的善意被不断的唤醒,人类社会也越来越先进,整个世界也变的越来越美好!虽然期间也有战争,也有剥削,会出现短暂的倒退,但整体趋势是向好的,不可否认,世界一直再进步!

这就是我认为的——教育的本质!

写在最后

教育,每个人都离不开,从生到死贯穿始终。

教育行业,一个不会消失的行业,从古到今不断发展。

教育,教为手段,育为目的,人类从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到如今的探索宇宙。从古代的祭祀求雨,到现代的人工降雨。一切都是教育带来的结果。

教育是伟大的,也是朴实和普世的,你我皆是教育的既得利益者。无论教育如何发展,最终都离不开其最初的起源——”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做善也“!

愿世界越来越美好!

#专栏作家#

产品老吴,微信公众号:产品老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10年教育行业老兵,专注B端产品方向,擅长CRM系统 智能学习系统的规划、设计、搭建。目前负责在线智能学习系统的规划设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将教师资源当作生产力,将教学方式当作生产关系,理解很独到,感谢作者。
    好的教师永远是稀缺的,提升生产力的方法,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从培养优秀教师入手,优秀教师多了,自然而然生产力也就提升了,可以搭建一套教师成长的体系,专门培养优秀教师。第二种,增加教师的辐射范围,原来只能教50个学生,通过直播,或录播课程的形式,加大辐射范围,影响到更多的人。

    来自北京 回复
    1. 第二种方式是建立在第一种的基础上的,只有好的教师,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影响到更多人,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生成力。

      回复
  2. 感谢作者的精彩见解,对教育的思考让人看完后受益良多~ 这里针对文中生产力的部分提出我自己的观点。文中写到“在线教育只是改变了生产关系(上课形式发生了变化),效率确实得到了提升,但其本质上的生成力(教师资源)没有发生变化”,而我认为在线教育其实提升了生产力。按照作者对生产力的理解,原本生产力不够是因为教师资源是稀缺的,线下教育一个老师最多能同时给几十个或者一百多个学生上课,但有教学需求的学生数量依然远大于所有老师能授课的学生人数总和。但在线教育正是突破了线下的教学人数限制,极大的提升了教师产能,使每个老师能同时给成百上千的学生授课,从而在整体上扩大的教学覆盖面,这就是生产力的提升。当然,无论线上教育是一对多的精品课,还是及时上百人的大班课,效果上都不如面对面的线下教育更有保障

    来自四川 回复
    1. 是的,互联网确实使教师教授的学生范围大大提高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提高了教师的生产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是一个水平差的老师,受影响的学生范围也会大大提高。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