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陌生人社交行业

1 评论 11636 浏览 62 收藏 20 分钟

编辑导语:社交一直都是持续不断的话题,如今人们更加喜欢陌生人社交的模式,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陌生人社交平台出现,由于行业的性质一度受到监管,但还是在不断的优化;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陌生人社交行业的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行业概况

1. 行业定义

互联网社交是以人为核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且是双向链接)进而沉淀关系链的行为。按照社交关系起点分类,可以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

陌生人社交与熟人社交相对,是弱关系链或无关系链用户之间从构建人设、匹配筛选、社交破冰到关系建立的社交行为链。

2. 行业发展历程(LBS技术出现后)

萌芽期:2011-2012

陌生人社交软件陌陌上线,主打基于LBS的陌生人社交。

微信基于LBS的摇一摇、附近的人功能,导入了陌生人社交链条,在早期用户增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2年,Tinder开创了“左滑右滑”的交友产品先河。

发展期:2013-2015

陌陌完成爆发式用户增长,2012年陌陌日活突破200万。

2014年,tinder的中国模仿者探探上线。颜值社交,左划无感右滑喜欢互相喜欢方可聊天的方式提高了筛选效率。

2014年,Bumble成立。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让女性率先行动。该应用的特点是需要女性首先采取行动,发出第一条信息。凭借独有的切入点,Bumble获得了大批女性用户的欢迎。

同年,在中国互联网公司扎堆出海的时期, MICO上线,第一站便是阿拉伯世界。针对不同地区和文化的深度本地化迎合了当地用户。

2015年,主打“灵魂社交”的Soul上线,引入算法改善配对方式,提升配对体验。

爆发期:2016-2018

直播兴起后,陌陌找到商业化突破点。将用户一对一的现实接触需求消解为多对一的线上观看需求。2016年直播应收超过50%,2018年陌陌收购探探,两大巨头合并。

同时期,出现了大批以直播等形式为主的场景化社交媒体,陌生人社交APP井喷式出现。

持续发力,监管趋严:2019-今

新品频现,大厂持续发力。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多元化,移动社交与新型载体结合(社交+语音,社交+视频等),触达更垂直的使用场景(社交+校园)。

陌生人社交领域亦存在着内容低俗化,社交体验差等行业痛点,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合规化、下沉化、场景化、垂直化是陌生人社交行业正在探索的发展方向。

3. 竞争格局

陌生人社交,匹配派软件历史悠久,社区派软件成为后起之秀。现如今,匹配派和社区派也在相互融合。同城社交、声音社交、颜值社交、灵魂社交、兴趣社交、虚拟形象社交等不同形态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不断涌现。

匹配派是基于介质和算法的进步。匹配派经历了纯随机-粗颗粒LBS-高精度LBS-图片+LBS+沉浸式体验-语音-视频几个阶段。单纯的同步语音/视频匹配,本质上相当于随机匹配,匹配效率并不高。目前来看,探探图片+LBS+沉浸式体验效率更高。

社区派提供了多样化场景,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互动体验。如陌陌融合了狼人杀、K歌、玩非诚勿扰、拍卖,以及各种小游戏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交场景。

Mob研究院《2019年陌生人社交行业洞察》数据显示,陌陌、探探在装量分列第一第二,在装量遥遥领先,积目有较多如嘻哈、滑板、二次元等垂直细分用户群体,日留存率高达71.2%。

4. 行业现状

移动互联网(除社交外)四条主赛道:工具、内容分发+媒体资讯(包括图文、视频、音频、PGC、UGC、PUGC、社区、搜索、门户等)、泛电商(实物电商+服务类电商+新零售)和游戏,几乎每条赛道里面都有一部分产品具有社交属性。社交领域是网络效应最强,护城河最深的互联网赛道,没有之一。

移动社交领域长尾效应明显。在熟人社交领域,QQ+微信构筑超强护城河。众多新入局者瞄准垂直社交领域抢占细分赛道,搭建社交入口寻求新的流量增长点,2019年移动社交行业新品爆发。而陌生人社交作为社交领域的一大赛道,战况激烈。自LBS技术兴起后使得陌生人社交软件高速发展,场景化社交加速了行业的商业化方向。

5. 商业模式

陌生人社交产品在社交过程中的多环节有多种变现方式,已经被验证的成熟模式有场景化社交,付费会员制,虚拟礼物等,其中,以直播为主的场景化社交因能沉淀关系链,提高留存率受到追捧。

二、PEST宏观环境分析

1. 政策环境

2019年4月16日,针对即时通信工具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匿名注册、欺诈诱骗、为线下违法违规活动提供平台服务等行业乱象,国家网信办发布通知,已经启动小众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整治,首批清理关停“比邻”、“聊聊”等9款违法违规App。

2019年4月20日,音遇因内容审核问题下架处理。

2019年4月29日探探因内容违规下架。

中国移动社交领域监管事件密集,多款移动社交应用遭遇约谈、下架、关停服务等。

201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对未成年人使用游戏时段、时长等都进行严格规定;10月21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伴随未成年群体防沉迷问题受到巨大关注及净网行动的叠加,中国移动社交行业将面临更严峻的行业监管。

2. 经济环境

2019年多款面向年轻用户群体的社交产品备受资本青睐,它们以新技术、新玩法、新场景等要素为切入点,抢占移动社交细分赛道。移动社交行业新品闪现,2019年累计上线50+款社交新品,大厂纷纷入局。

3. 社会环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人,占网民整体规模的99.1%。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开发,即时通信应用使用率达到96.9%,即时通信所代表的移动社交应用已成为手机用户网络生活的重要部分;伴随移动社交用户的迭代,以95、00后为主的年轻新世代成为中国移动社交市场的主力军。

4. 技术环境

5G、人工智能、VR等技术的发展与变迁让音频、视频、直播等新型社交载体加速落地。

在新技术驱动的背景下,中国移动社交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契机,传统的图文社交方式将日益与视频、音频等融合发展,移动社交场景进一步拓宽。

5. 总结

三、行业典型产品分析

1. 陌陌——基于LBS起家,直播为主要商业化方式的泛娱乐帝国

基于LBS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异性交友软件陌陌,后找到直播业务作为其商业增长点,将用户一开始的一对一现实接触需求转化为多对一的网络观看需求。随着短视频直播业务的兴起,陌陌单一的秀场直播业务营收面临挑战。

陌陌还涵盖了陌生人社交包括匹配、群组、派对、游戏社交、视频社交等几乎所有玩法,成为陌生人社交下的泛娱乐帝国。

2. 探探——左滑右滑,双选互聊

Thinder的中国模仿者,图片+LBS+沉浸式体验,彼此通过筛选后才能开始聊天,是目前较为高效的匹配方式;这种匹配筛选方式保护了用户的使用感受,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陌生人信息骚扰,对女性用户体验更好,但是也提高了社交门槛。较容易刺激用户的付费欲望。沉浸式给了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积目同样采用左滑右滑的筛选方式,受众人群更加年轻化。积目App倡导以兴趣为基础,服务于青年文化,为艺术、音乐、潮流、时尚等圈子搭建平台。

在兴趣文化氛围打造方面,积目产品形式较为新潮,同时纳入主流、小众爱好;此外,积目App还在线上社交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线下社交场景。

吱呀则仿照探探,通过用户对声音的喜好进行左滑右滑筛选匹配。

3. Blued——特定人群社交

Blued是一个LGBTQ社区,且是一款专门针对男同的社交产品,创立于2013年,全球累计拥有4900万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MUA600多万;用户每日在产品中平均停留时长超过60分钟,次月留存率达71%。

Blued主要营收模式为直播,也发展了自己的会员服务以及电商、衍生服务产品(荷尔健康、蓝色宝贝)。

针对特定人群的十分垂直的产品定位除了为用户提供交友功能外,还提供了还能多围绕持续社交设计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有归属感的自由天地。许多用户即使在平台上找到另一半,还是会继续使用产品。

4. Soul——特定筛选机制的灵魂社交

主打通过基于性格、三观和性格测试的灵魂鉴定实现精准匹配,为用户找寻灵魂契合的soulmate。产品初心是为了降低用户的孤独感。包含广场、星球、聊天三个功能,其中广场和知乎、豆瓣类似,是一个UGC社区,鼓励用户分享动态,结交新朋友。

用户在破冰、社交拓展方面体验有待提高。且社区平台质量容易受用户、内容的影响。

5. 玩吧——社交娱乐化,娱乐社交化

玩吧发布于2015年,是一款聚焦于年轻用户群体,主打你画我猜、剧本杀等互动小游戏的娱乐类社交软件。

玩吧在如今娱乐社交化,社交娱乐化的大趋势下,针对年轻人群体搭建了丰富的娱乐社交场景与直观便捷的语音交流方式,契合90、00后年轻群体的开放性社交需求;多样游戏模式以及多种社区广场活动,并增添即时通讯、邀请陪玩等功能,帮助用户边玩边聊、轻松社交。

四、行业用户画像分析

Mob研究院发布的《2019社交行业调查》显示社交行业用户画像几个主要特征。

陌生人社交应用以男性用户为主,且主流陌生人社交APP年轻人占比高,老年人占比极少。

从城市分布来看,积目的一二线用户超过60%,Soul的一二线用户超过50%,远高于同类型的陌陌、探探等应用。城市分布的纵向比较来看,各应用的下沉率都同比上升,下沉市场用户正在成为陌生人社交应用主要使用者。

陌陌与Soul、Uki的在装重合度均低于20%,针对不同人群与需求的陌生人社交App已走出差异化路线。

五、行业机会

1. 行业痛点

用户一般带有较为明确的社交需求,且需求数量/次数有限。

两性用户供需不均,导致用户体验差。

用户社交需求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社交效率不够高的情况下,用户唤醒、活跃、留存差,可替代产品多。

沉淀用户关系链难,弱社交关系转化为强社交关系,关系链很可能转移到微信上。

内容低俗化,社交体验差、商业化探索难、行业竞争激烈。

2. 行业机会

提到社交,必然绕不开微信+qq构筑了超强的社交护城河,微信依靠强大的社交关系网路形成了产品壁垒,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信的发展。

  • 微信功能设计基于巨大的用户体量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小众需求人群。
  • 微信复杂的社交网络导致用户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朋友圈等功能粘性降低。
  • 短视频产品用户使用时长增长迅速,积压了微信的使用时长,这也给陌生人社交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

Z世代人群:

Z世代又被称为网生一代,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于互联网新鲜事物接受程度快。

Soul《Z世代社交报告》指出,超70%的Z世代用户朋友圈狭窄,近90%的Z时代用户希望通过社交应用扩大自己的交友圈。

对Z世代来说,他们的社交需求更加旺盛,可接受的社交方式更加多样、可社交时间更长。并且没有强烈的线下结识诉求。他们更希望在高质量的社交场域,与同好进行有信息增量的互动。

Z世代人群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圈层且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他们的社交文化,就像是 一个又一个叠加的圈层:粉圈、剧圈、手账圈、cos圈……通过兴趣筛选聚合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内容留存在喜欢的社区平台。提供良好场景的兴趣社交能很好的沉淀关系链,这恰恰是微信等熟人社交平台不具备的。

Soul《Z世代社交报告》提到了新一代年轻人线上社交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线上社交,Z世代荷尔蒙社交倾向更弱,而是倾向于以内容为载体的信息交互与内容消费。

下沉社交市场:

小镇青年由于社交和娱乐活动相对匮乏,往往有更强烈的线上社交诉求,许多社交软件的准入门槛以及社交氛围使得他们并不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早期的快手正是为低线城市人群提供内容社区,沉淀了较好的关系链。

小众核心人群:

LGBT群体:LGBT群体由于群体的特殊性,更需要一个有归属感的社交空间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就是为什么用户在此类社交软件上完成社交需求后留存率仍然很高的原因。

老年人社交:老年人是互联网巨大的增量用户,且老年人退出社会和职场生活后,闲暇时间增加,孤独感也更为强烈,抖音和快手短视频平台可以说加速了老年人触网。快手抖音更像是老年人的兴趣社区,可以随心记录,互相关注建立关系。

多元化场景带来差异化的社交体验:

以玩吧APP为例,如今娱乐游戏与社交更深度融合,除游戏社交化以外,社交也呈现出游戏化的趋势。社交游戏化推动了社交场景娱乐化,通过小游戏、语音互动等方式为用户创造丰富和封闭的娱乐场景,释放社交压力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和沉浸感,更契合当下95、00后的新型社交需求。

多元化场景既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改善了玩家的破冰体验,建立了用户间的良好互动。陌陌转型成泛娱乐产品,大量内容可消费的“社交娱乐工具”,提升用户留存也是如此。

细分用户需求,垂直化运营:

同城社交、声音社交、颜值社交、灵魂社交、兴趣社交、虚拟形象社交等不同形态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不断涌现,通过细分用户需求,垂直化运营社区内容营造了不同的社交氛围,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打法,同时也让用户匹配过程更加高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文由@Dann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suol是语言半匿名社交,不是“灵魂社交”,灵魂是suol的Slogan,仅个人理解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