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小微贷款

2 评论 12870 浏览 8 收藏 23 分钟

本文为好贷网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李明顺2013年10月17日在互联网金融千人会IFC1000早餐会上的分享,以下是谈话的具体内容:

我今天与大家聊的话题是《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小微贷款以及小微贷款的文化特点和发展变迁》。

今天的话题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我先列一下,分别包括:第一,什么是小微贷款?为什么需要小微贷款,甚至小小微贷款?而不是中小企业贷款?第二,小微贷款以前靠什么渠道解决的?为什么小微贷款与家庭和血缘关系密切?为什么要反对亲友借贷?第三,小微贷款的主流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小微贷款与“高利贷”是什么样的关系?第四,小微贷款为什么需要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究竟解决了小微贷款的哪些问题?又对小微贷款的发展起什么深远的影响?

欢迎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随时就此进行各种探讨和指导。

第一,什么是小微贷款?关于这个问题,我做好贷网之前和之后是完全两个概念,我做这个行业之前,其实听到的更多是中小企业贷款,然后进入行业之后才真正听说小微贷款这个概念。据说小微贷款也是近两年才有的概念。在之前工作的十多年里,我一直听到各种渠道都在喊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帮助他们获得资金支持。我一直以为,我理解的中小企业,就是我印象中,在身边的那些随处可见的“小”企业们。事实上,当我真正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半个脚步跨入金融行当之后,才真正了解到这个行业所定义的中小企业的“小”是低于5亿人民币年收入规模原来都属于“小企业”,而“中”企业则是年收入在5-50亿人民币年收入规模的。由此,我彻底晕菜,原来我以往对于中小企业的理解与政府、金融行业真正对此的定义,是多么的天朗之别。

我看到很多银行做小微,比如,民生银行做小微,我看到他们做了大概100多万家,平均贷款额大概是160万左右;我看到建设银行也说做小微,发现做了才6万多家,居然每笔贷款是1000万以上。我彻底晕菜了。

后来我看平安做小微,他们每笔几十万,甚至十几万,我才觉得,这个与我理解中的小微贷款是比较接近的。所以,什么是小微贷款,是第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我后来自己定义了一个“小小微”贷款的概念,就是认为年收入规模500w以内的企业,这个才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状况,这个才塔基,这个才是霍书记说的蓝海,才是最需要我们去解决的。

我所定义的这些小微,即这些小小微企业贷款非常困难,基本上被今天的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和银行抛弃了,绝缘了。

我认为这些小小微企业的困难,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这批企业无法有银行所认可的抵押物,另一方面,则很多因为他们无法获知市场上最全面的贷款产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些年收入规模500万以下的小业主们,没有专业融资的CFO或财务总监,甚至连专职会计都没有。很多人根本上不知道有哪些机构可以为他们贷款,而选择了亲友借贷和一些不够正规的民间借贷,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这个就是我下一步要讲的借贷文化的问题。

对,这部分的企业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家庭,每个小小微企业背后都是自力更生的家庭,他们没有太多社会关系,主要靠劳动赚辛苦钱,而且,他们的钱大多数是干净的,而且会是这个社会活力的细胞。

现在可惜的是,由于现在的统计口径不完全,一直以来,我很想有人做一件事情,究竟如我所说的真正的小微贷款,国家各种正规贷款机构究竟每年放多少?

我几乎不能真正找到这个市场的规模和借贷的人数,非常困难。我认为,每年这个贷款的发生至少在几万亿,4-5万亿左右。

现在谈第二个问题,正因为这些小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等传统渠道获得贷款,而且,根据大多数我们获得的经验,如果你是一个小小微,你要去一些传统主流银行去贷款的话,你迎来的不但是不能成功的贷款,甚至还可能是一些白眼。在这个情况下,目前小小微贷款的渠道,大多数不是靠正规的社会金融机构,而是亲友借贷,以及民间借贷

在中国,至少有很多地方,依然今天把“贷款”当做是一个贬义词,所以,如果你与身边人提到你有贷款或正在贷款,那很可能被认为“实力不够”。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不愿意贷款,或透露自己有贷款或借款。所以,他们理由当然的认为,与亲近的人借款,总觉得更合适和方便,而往往这种带着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又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大多数小微贷款都发生在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之间。

在统计口径这块,目前银行的定义是非常的变态,针对小微贷款这块,他们是为了满足上头的要求才做这个的,所以,很多数字很牵强。

希望有人来以真正的小小微贷款这个定义来调查一下市场,有研究机构去做。

虽然亲友借贷看上去不错,效率很高,很有人情味,不需要抵押什么东西,但事实上,我看到身边大多数破碎的家庭关系,每个闹矛盾的亲戚之间,很多最亲密的朋友闹掰的关键点,都与借贷和金钱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句开玩笑的话,“你想毁掉一个朋友,你就给他借钱吧”,事实上,还真是如此的。

现在小小微贷款中,亲友借贷占着非常大的比例。为什么我反对它?因为亲友借贷看上去没有抵押,实际上抵押了血缘信任,抵押了那种看上见摸不着的感情的东西。让亲情和友情之间不再那么纯粹。我身边看的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借贷的问题,两个亲戚之间闹了矛盾,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所感触?

以前我接受的教育是,西方人不讲感情,18岁就把孩子扔出去,不管了,尤其是财务上就独立了,朋友之间也很少借钱之类。我现在想想,人家这种才是真正讲感情,因为感情关系更简单了,而不是错综复杂各种经济问题。让经济问题和感情问题彻底分开,才是人类理性的选择。所以,我非常希望推崇和宣传全新的借贷问题,向社会借贷,而不是向亲友借贷。让中国人之间的感情更纯粹。我看到,现在民间的家庭文化非常势利,很多家庭里面,不是以辈分和威望来互相之间尊敬,而是看谁更有钱更有权来定义一个人在家庭和家族的地位。这是一个非常变态的社会关系。

我觉得真正应该崇尚的文化是,或者真正希望看到的场景是,人们之间尤其是家庭家族成员在一起,不提钱,大家开开心心的就谈谈感情,那是多么好。所以我反对家庭借贷亲友借贷,反对各种感情把钱扯进去。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借贷关系发生在个人与社会之间,让借贷真正公众化社会化。

因为家庭和家族之间的借贷,没有任何稳定的契约约定,一般不会那么明确的定义什么时候还钱,也不好意思谈利息什么的,这种会滋生很多惰性,尤其是年轻人,如果在这个惰性下,会放弃本来在社会借贷中所承担的契约责任,一种约束。也会让他不那么的上进,觉得这个钱来的很容易,不需要什么代价。所以,我发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现在这种现象在减少,而很多二三线城市和农村,亲友借贷更普遍。所以,总结一下就是,越穷的地方现在家庭和亲友借贷越普遍,如果要致富改变穷困面貌,一个地方就要真正发展小微贷款,发展社会正规的小微贷款。

一个不正常的社会借贷关系,不但会毁掉一些和睦的家庭关系,也会毁掉一些年轻人的斗志,会毁掉一个地方的更上进的经济发展,于是会毁掉我们的未来,套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还会毁掉我们的中国梦。

现在,我反对的小微贷款文化说完了,我准备谈第三个问题,现在小微贷款的主流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小微贷款与“高利贷”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认为小微贷款的主流特点是经营,通俗讲就是”钱生钱“,也就是说,大家拿这个钱更多是赚钱去的,而不是去消费,去玩的。大多数家庭和个人都喜欢靠这个本钱去养活自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改变命运。

我看到身边很多开小公司小店铺的老板们都很辛苦,都靠一点点的本钱慢慢滚,想怎么样做好一点小生意,让自己的家人活得更好一点,让下一代不像自己这么辛苦,每次想到这些,和这些人聊起来,我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因为我就会想到我的父母……tmd,越说越酸了。

因为银行不给这些人贷款,这些人没办法,就会各种渠道想借款,不得不接受所谓的民间贷款,还有所谓的”高利贷“,我在做这行之前,对高利贷是一个非常贬义的看法,现在,我对这个词,更加以一个中性的词汇来看待,究竟什么是高,什么是低,不是以某一个数字来看待的,我认为是以经营的回报能力来看待的,如果我借10万块进货,2个月之后我能卖掉货,赚一倍最后卖20万,这个时候,我2个月内,我给1万块的利息都不算贵的,1万块针对10万的利息是多少?相当于月息5分了,你说这算不算高利贷?我觉得不一定,如果不能借这笔钱,我根本无法赚另外的9万。

我认为,消费性的小微贷款也有,但现在还比较少,一般都是信用卡解决了,因为这些人往往是白领,有银行正常流水,办信用卡比较简单。但经营性的人,往往流水不稳定或不在银行提现而是以现金体现。现在,我认为一般的二三线城市的老百姓,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在消费时进行贷款的习惯,如果不是经营能赚钱,仅仅是消费,他们绝对是不会贷款的。

所以目前的小微贷款主流是经营,而不是消费。至少我认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家是为了钱生钱,而不是借钱去happy,去消费。但是,我们看到,有些人消费贷款去装修去留学去结婚等,这些说实话我觉得也是变相的一种长期投资。当然,这些贷款,他们对承担利息的水平是更保守的。

建设这些小微贷款的毛细孔,就需要一个发达的金融体系,而且这些金融体系在商业的角度是可持续的,就是有利可图的,现在的传统银行体系认为做这个事情风险高又无利可图,所以做得很少。

因为目前的银行体系,还是以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特征而设置的,并非是以真正的市场经济建立的,大多数银行机构的设置还是以解决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融资为主要特征的,即使做一些小额的业务,也是以个人消费为目标的,以小微经营为目标的很少。而且内部很多的流程和KPI机制无法保证这些。

所以我马上要讲到第四个话题,小微贷款为什么需要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可以究竟解决小微贷款的哪些问题?又对小微贷款的发展起什么深远的影响?

互联网天生就是解决那种长尾问题的最好办法。

我做了13年互联网,在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公司都做过,包括网易、腾讯等这样的大公司,也包括一直以来的创业。

互联网我非常熟悉,金融行业刚刚接触,对我来说,如果我对比的话,我认为互联网非常讲究高效、透明和扁平,很多东西都希望简单化,而金融行业很多东西都故意搞得比较复杂,比如银行的一个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就会把很多老百姓糊弄了,比如前者,如果你从银行贷款100万,分20年还,哪怕最后一个月,你所还的银行利息都是100万本金的利息,对老百姓来说就很亏,会比等额本金多还不少利息,很多老百姓不知道以为这样算起来方便,每个月都还一个数字的款,实际上,还是被金融行业的各种算法给糊弄了。互联网在追求越来越简单的文化的时候,我发现金融行业还在玩文字游戏。

所以,今天的金融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一个通俗易懂的东西,不那么让人亲近。互联网今天已经在深深在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变得越来越好,需求解决更简单,体验更舒服,相应地,互联网是不是也可以让金融业更亲近呢,让借贷关系更简单更美好呢?

建设这种毛细孔,互联网其实一个无规则的多对多体系,它不是直线型的,也不是树状型,其实它是立体的无规则的,类似细胞运动。我看现在每个p2p就有点那种各种细胞都在动的感觉。

互联网重构金融,首先将重新建立信任的问题。信任不是靠强制,不是靠牌照,不是靠钱多,而是靠自主选择、靠体验、靠满意度。我一直喜欢打个比方,你现在去吃饭,你用大众点评,你去买机票,去携程,你住个酒店去7天如家什么的,这是卫生部、交通部的要求吗?是因为他们有牌照么?是他们钱多吗?我看都不是,都是靠自然选择的满意度,靠体验。互联网时代,体验是这个时代最tmd要命关注的东西。我做好贷网之后,发现金融行业的人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好,理性强,但大多数对体验都没啥感觉,做很多布局和所谓的产品,更强调逻辑是不是对,功能是不是全,而不是考虑人们是不是要,体验是不是足够爽。

关于体验究竟是什么,我在霍书记的金融局开会汇报的时候,做了一个比方,我现在再说一下,我觉得体验就像男人找女人希望找美女,女人找男人希望找帅哥一样,大家互相找不是为了”功能正常“这个逻辑,而是真正为了双方是不是感觉爽,生育等性别功能不是最重要的,每天看上去爽还有其他爽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体验,这就是人性。

然后,再基于此,重新谈信任谈体验,然后再到小微贷款如何依赖互联网谈价值,我觉得才行。这个理念首先得先转弯。

互联网就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力量,它既是一个技术手段,更是一个思维模式。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有更强的覆盖用户的能力,无地域限制成本更低;从思维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公司更强调用户体验,通过体验去留住用户,哪怕是免费的用户互联网公司也会全心全意服务得特别好。反之你看银行,如果你没钱,就给你白眼,如果你有钱,你就VIP,你就去私人银行服务吧。

同样,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愿意自主选择,以自己的体验来决定信任的取舍,效率更高体验更好的金融企业才会更受欢迎。然而,目前而言,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还没完全从过去的以自身感觉很ok的状态扭转过来,还是以自己为中心,不是以用户为中心,加上传统银行接触客户的效率还比较低,反之互联网接触用户的频率可以更高,所以,互联网可以改变很多。

关于效率的问题,现在的银行,接触客户大多数还是靠在城市最豪华的闹市区建立网点,有敞亮的大厅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帮助用户加强对银行的信任度。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大多数用户已经不再去银行网点办业务,小微企业更少去的,所以银行本来的这些优势将逐渐降低的,所以,从覆盖用户角度,互联网比传统金融体系更容易。成本也低很多。而且,小微企业什么时候需要钱,往往是一个很急的过程,它往往希望第一时间的响应就被满足,互联网就带来了这样的机会,第一时间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的响应。

事实上,银行就是一个媒介和中介,也不是真正有钱的,它的钱也是储户的,也是老百姓的,而不是属于哪个银行自己的,既然以前传统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小小微企业,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小微一定是可以抛弃他们的,所以才有了P2P,因为互联网成为了比传统银行更好的一个中介和媒介。

当然,如果银行认为小微有价值,就应该去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做小微贷款,所以,互联网不是仅仅属于互联网企业,也可以被传统的金融行业所利用。今天,互联网金融将让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有机会重新在一个新的业态下展开竞争。我认为,互联网仅仅是一个传统金融行业的鲶鱼,搅动传统金融行业的玩法,一方面重新打破规则,给更多人带来小微金融的创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在帮助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提升用户体验,最终,谁的体验好,谁就会在这个市场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探索到一条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之路。

今天的话题因为主要谈互联网金融与小微贷款的关系,以及小微贷款的文化变迁和发展。所以,我没有就互联网如何在具体操作层面做小微贷款业务展开讨论,请大家谅解。谢谢大家给我发言主持的机会。

via:新浪创事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很浅显的道理 写了这么长一篇 建议别看

    来自陕西 回复
  2. 都往里挤啊,挤死算球了,互联网金融,呵呵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