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下架140天,出行的战争远未结束!

7 评论 4537 浏览 1 收藏 14 分钟

编辑导读:距离滴滴被下架已经过去了140天,曹操出行、T3出行、美团打车等多个打车平台纷纷瞄准这一空隙努力生长,打车赛道硝烟再起。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距离滴滴7月4日下架已经过了140天,将近5个月的时间。

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8月31日,月订单超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有18家。

紧接着,曹操出行在9月宣布完成总额38亿元的B轮融资,T3出行在10月完成77亿元的A轮融资。

打车硝烟再起。出行的战斗似乎远未结束,大家弹药充足整装待发的迎接着下一轮的激战正酣。但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一场商业战争的流程审视这场打车之战:机会点、入场券、决胜点。

一、下架带来的机会点

下架是新一轮战争的起点,那么下架必然带来了新的机会。但聊机会之前,我们先看看回归到出行的生意本身。

1. 出行的核心是用户

出行是一个什么生意?司机将乘客运送到指定地点的生意。

出行生意的MVP(最简化可行产品)是什么?站在出行的层面看是用户流量和司机获取。但两者最不能缺少的是哪个?是用户。

打车的核心是用户,谁掌握了流量,谁就有了做生意的条件。

出行生意没有车也可以做,外包或者分发给别的公司就可以。高德地图就一直在做打车聚合入口的拓展。

分发用户打车流量,拿到平台分佣抽成,用第三方的服务加合约做好安全出行体验。这个模式简单的省去了招募和管理司机的成本。

所以只有流量就能做的出行生意,是高德非常适合且愿意尝试的发展路径。

另外,所有的机会都是针对消费者的机会,因为商业的逻辑就是让买单的人在我这里下单。

2. 下架带来的机会是增量

最近一轮融资的起点是滴滴下架,那么下架带来了什么利好?

要知道老用户的体验短期内基本不受影响,用户该打车打车,司机该出活出活,仍保持着生态平衡。

下架带来的直接机会就是——新用户无法下载滴滴打车,出行市场出现了缺口。

竞争者们之前的缺口需要用红包敲门,用低价吸引用户下载使用。现在这些新的无法使用滴滴的流量,只能“自发”的使用其他平台了。

即新平台的拉新成本快速降下来了,对苦于红包拉新仍旧艰难获客的平台来说,天赐良机。

这个机会更大的契机是用户的换机周期,一般用户会在2-3年换手机,也就是说,如果滴滴3年不上架,那么用户可能将批量流失。

现在站在下架5个月的时间点来看,已经有近1/6的用户换了手机无法下载滴滴。这就是新平台的机会。

3. 用户只需要能到达的平台

只站在平台的角度聊打车很片面,还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看打车生意。即用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打车平台呢?

答案一定是滴滴打车吗?肯定不是。这跟可乐不一样,不同公司的口味不一样,对应着口味的就是公司的不可替代。

但打车呢?用户在意的是公司吗?用户根本不在乎谁家的车,只在乎从A到B。滴滴快的曹操T3不重要,重要的是到达。

出行的服务和体验是建立在能如约按时到达前提下的附加值。不按时准点,服务再好都是白搭。

只要给用户提供稳定的从A到B的出行服务,就能介入出行的战斗,即使拓展了个别群体/个别城市,也能成为一方诸侯。

但换句话说,这既是其他人的机会,也是滴滴归来的机会。只要滴滴回归上架,也能通过多种手段将用户争取回来。这是出行生意永远的机会点。

二、出行之战的入场券

出行产品不是一款简单的工具类App,靠着程序员的996就能快速搭建上线。除了产品运营本身,还需要至少三方面的准备。

1. 不菲的启动资金

有钱,才能踏入出行行业。

出行是一个行业问题,出行的MVP至少得一个城市的覆盖度。这跟单车不太一样,单车是近距离的蜂窝运营。出行一旦开城就必须是全城覆盖。

要保证覆盖度就必须要保证两方面:足够的司机应单保证打车呼叫体验,足够的用户打车降低运营成本。

因此,出行要想开张至少得具备一个城市作为样本。这就包含了至少三方面的成本:运营成本、司机招募成本、用户教育成本。

这三个成本对应着的都是钱。第一期产品按时流畅的上线是钱,用户被教育的在上线后在平台打车的补贴是钱,司机初始的收入是钱。

在开城时,技术运营的边际成本基本为0,1个城市的平台和10个城市的平台除了云服务可能没多少区别。

但司机招募和用户教育的成本则得再来一遍。

2. 有预期收入的司机

什么决定了出行平台的MVP验证成功?用户的打车体验。

但正如刚才说的关键——上线第一天就必须满城覆盖,这就必须要求司机作为服务者必须要ready,才能保证用户的打车体验。

那么作为一个专车/快车司机,多几个听单平台有成本吗?没有,越多越好,越多才能挑到更好的订单。

作为一个新平台,如何保证司机的稳定服务呢?必须保证司机入驻后的预期收入——预期不是每月能赚多少钱,而是最低能赚多少钱。

即司机的收入要有兜底机制,服务的越多赚的越多,服务的少平台也能保证司机拿到正常的钱。

收入预期是司机能一心一意为平台服务的保证,保证司机能完全听从平台的调度。

到了这一步,司机已经跟平台是契约雇佣制,兜底的收入相当于平台自己雇佣的司机工资,做的是B2C的出行生意。

这也是现在参与出行战争的公司基本全是B2C模式的原因。

3. 有声量的重点城市

作为一个拿融资的公司,总要做出一抹亮色给自己喝彩,来提升团队的士气和资本的下一轮认可。

这个关键就是:在重点城市获得一定的市占率(20%↑),在其他城市有复制的经验。

前者代表能成功验证模式,后者能把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城市。

这是美团外卖的开城逻辑,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定位和打法不同,关注和追求的结果也不同。

这就有形中抬高了进入门槛,不仅要开城,还要必然成功。

4. 出行生意的价值

既然出行的入场券有三座大山,那前仆后继的竞争者们追求的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打仗的多种打法。

商业的战争有很多种打法——打死、打残、捣乱、伪装。身处赛道的玩家们,竞争的价值也许不是为了超越滴滴。

对于投资的车企来说,出行是自家商务出行车市场的供给侧,保证自己研发车源的销量,保证自己的技术经过试验后迭代。

每开的一辆车也是行驶在路上的移动广告,尤其是新能源车的推广曝光。也许对于车企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出行的战争,可能是一场新能源车的试炼。

对于其他领投方,有的是为了扰乱滴滴的节奏,有的是想加持新的变量。但不管资方有多少小心思,对于出行公司来说有契机发展、有钱做大就好了。至于其他的,发展之后再看也不晚。

三、出行战争的胜负手

战争远未结束,那么什么时候战争能结束,或者说什么才会影响最终的胜负呢?

1. 不是价格足够低

价格战、补贴是出行大战的常规打法,但价格低是制胜的胜负手吗?不是。

现在已经很难通过价格战将竞争对手的打崩溃,资方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存在。

那补贴的意义是什么 ?是唤醒。唤醒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新出了打车平台下来体验一下,新开了打车业务价格便宜试一试。

价格低能吸引的用户,但没有粘性。他们就像潮汐一样,哪里补贴去哪里。

一个稳定健康的出行行业,肯定是各方巨头联合定价,保持价格稳定,就跟欧佩克石油组织一样。但现在出行未进化到这个阶段。

价格低打不死竞争对手,能使用户唤醒的补贴力度就够了。因此价格低不是胜负手。何况价格补贴模式的发展不长久。

2. 不是用户服务好

打车服务除了刚需的A到B,还有用户在路上的行驶过程体验。

可以是行驶之前的预约等待、飞机晚点免费,也可以是行驶中的豪车、免费纯净水等等。但这些服务是胜负的关键吗?未必。

出行服务的核心是行,即保证A到B的前提下,这些服务才有意义。

如果为了服务,而让用户延长了A到B的时间,就舍本逐末。

用户服务对出行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是能提升公司客单价的服务,是能提升赢利的服务,核心是用户分层。

但这不是出行行业的核心。先送到再送好,核心还是送到。

3. 是稳定的预期

出行行业的胜负手是什么?有且仅有是预期。

只有预期明确,才能让用户的打车行为发生变化,从而使用一款打车产品。

出行战争的决胜点,不是在打车当时和打车之后,而在打车之前。包含用户和司机两个群体的打车之前。

用户的打车预期是保证能打到车,不用等待两个小时。司机对应的是收入预期,他能赚到一份体面的收入。这两者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良好运转,司机不被剥削,乘客不被霸凌。

但出行行业有订单高峰和低谷,核心是早晚高峰节假日的高峰订单预期,这就需要平台在时间段内调动大量的车辆。

也许,出行公司应该主动的通过数据去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这样才能降低订单的服务时长,提高周转。

这个背后是效率之争、责任之争,是真正让出行变美好的初心,而不是一个赚差价的中间商。

其实很难,但难才是关键。

四、最后

出行战争,我们身处其中。对于用户来说,竞争越激烈福利就越多。对于司机来说,竞争越激烈待遇就越好。

在滴滴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司机被剥削的问题、乘客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但在竞争的促进下,这个行业会变得更好。

出行战争也许永远不会结束了,可能跟可乐一样,相爱相杀的成为常态。

但我们的可选项变多了,挺好~

#专栏作家#

王海,公众号:产品经理大百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易产品专家,对产品增长和商业模式有深入研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所以滴滴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

    来自上海 回复
  2. 看到胜负手说不是用户服务足够好,我就关闭了。

    回复
  3. 话说,滴滴什么时候能重新上架,如果他重新上架了,还能抢回这些用户吗?

    来自湖北 回复
  4. 原来滴滴下架已经这么久了…

    来自江苏 回复
  5. 就像文章中所说的,其实我们都生处在“出行竞争”中。

    来自江西 回复
  6. 现在真是什么行业都存在很强的竞争力呀,出行都有“战争”了。

    来自江西 回复
  7. “对于司机来说,竞争越激烈待遇就越好。”
    这是只所有司机还是部分司机?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