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为什么所有网络流行语的尽头都是阴阳怪气?

9 评论 1952 浏览 1 收藏 21 分钟

编辑导语:没有梗可以逃脱反讽,就像没有宏大能逃脱解构。狗头表情包、“呵呵”及微信自带[微笑] emoji的含义变化,这便是最初的阴阳表情包或者网络流行语的雏形。为什么所有网络流行语的尽头都是阴阳怪气?本文将对此进行解读分析,值得一看。

经常泡在网上的朋友们,应该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社会热点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往往也是互联网语言井喷式丰富的时期。每到这个阶段,大家不仅打字手速突飞猛进,造梗、二创和吵架的热情也异常高涨。

比如现在,随便去哪个社交媒体上转一转,你都能找到网友们在最近几场冲浪混战里留下的智慧结晶。而这其中最精髓、最能体现当代人词汇量、也最能体现互联网生态环境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阴阳怪气”,或者说反讽。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2010)

在简中互联网,关于线上语言的解读方式的讨论,可以追溯到若干年前的狗头表情包,以及著名的“呵呵”和微信自带[微笑] emoji的含义变化。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社交媒体上的流行语和表情包,就逐渐脱离了“所见即所得”原则,开始逐渐走向万物皆可阴阳的反讽逻辑。

一、我无话可说,只能阴阳怪气

在讨论“为什么反讽体在网上这么普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界定,日常语境里说的反讽到底是什么。

一个比较浅显的解释是,反讽/阴阳怪气是一种以文字、emoji 和表情包为载体,以玩梗、反串和抖机灵为内容,以调侃、吐槽、自嘲和相互嘲讽为目的的表达方式。其讲究在最短篇幅内,做到“我表面上说的和我实际想说的完全不一样”的话中有话效果,通常来说以态度云淡风轻、讲话文明为佳。整个操作的关键在于使用者对讽刺这门艺术的把握程度。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人民公仆 第一季 Слуга Народа (2015)

反讽的盛行与我们上网时的情绪息息相关。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互联网并不是一个适合心平气和好好讲话的地方,观点、立场和情绪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线,即使是剩下的那一点可以被称为“事实”的部分,也很难得到它应有的待遇。

早在 2016 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对数百万条微博帖子进行了语言分析。他们发现,愤怒是社交媒体上最容易传播、最有影响力的情绪。想想每一次公共讨论最后的一地鸡毛,以及任何话题都能引发不同圈层之间对战,你大致也可以评估出日常冲浪的这些人,大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12把椅子 The Twelve Chairs (1970)

人类的愤怒是向外的、带有行动力的,它的攻击性催生了大声说话的欲望。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啊怎么所有人的戾气都这么大”,事实或许不止如此。情绪并不会凭空诞生或消失,那种“上网就是为了抬杠和看人抬杠”的现状,从来就不是单独某一方的原因,而是互联网用户、平台、现实生活和不可抗力一起造成的。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自由的幻影 Le fantôme de la liberté (1974)

如今互联网语言的最大矛盾,可能是网友们日益增长的阴阳怪气之情,跟流行语迭代的速度跟不上这种表达需求之间的矛盾。至于大家喊了很久的信息过载,不过只是这种矛盾得不到解决的一种代偿效应而已。

语言承载情绪,同时又进一步激发情绪,这就是在网上通常吵不出任何结果,最后只能删帖、拉黑或者不了了之的原因。但我们的语言本身又是严重枯竭和扁平化的,尤其是在这个流行词乏味得像复读机、敏感词和禁忌却又越来越多的时代,一个普通人希望在线上毫无顾虑地聊点什么,可能性其实相当渺茫。总之,在一个表达受限的环境里,反讽是普通人唯一还能用得上的语言暗器,只不过我们通常用它来互相攻击。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玩乐时间 Play Time (1967)

二、“我对你的无语,可以填满整个宇宙”

如果你不是那种精通互联网黑话的十级语言学者,就一定会在上网冲浪的过程中经历一些“这是在说什么”的心路历程:

同一个笑眯眯表情包,可以同时表达开心、呵呵,以及“好气哦但我还是得保持微笑”;一个问号或许是普通提问,但三个问号连用就变成了“你听听自己说得是人话吗”;“啊对”的意思是“没错”,然而“啊对对对”的意思却是“一个字都不对”……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为什么互联网反讽体越来越难懂、越来越绕?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当代语言博大精深,而小圈子和黑话又实在太多,但另一方面,还是来自于文字交流本身的缺陷。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我的舅舅Mon Oncle (1958)

2005 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认为,文字型讽刺因为缺乏表情、语气和现场情境等线索,接受者经常会有理解偏差。为此,人们不得不用加粗、斜体、emoji、空格等等方式帮助传递。

而一项针对 Twitter 上标注了 #sarcasm(讽刺)标签的研究也提到,这类推文经常使用更为夸张的感叹词,或者“积极措辞搭配消极情况”的反差组合(这其实也是幽默的基本套路),久而久之就成了 meme 和梗。有些研究甚至认为,讽刺性推文会比其他内容的措辞更加“积极”。这就意味着,那些看上去毫无攻击性的 emoji 或虚拟角色越可爱,被做成阴阳怪气表情包的可能性反而越大,因为冒犯效果比单纯的辱骂更悠长。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一九八四 Nineteen Eighty-Four (1984)

最早提出“解构”一词的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认为,解构的本质和责任是“对抗非正当的教条、权威与霸权”。当你意识到个人的力量空前渺小,解构就有了意义,它可以带着我们的反对和轻蔑消解一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刺破那些宏大的,挑战那些不被允许的。

在这个共识之下,反讽作为一种结合了图文、解构和讽刺的高语境文体,不仅带着文字游戏般的机智,还能令使用者获得一种“暗号对上了”的趣味。如果你点开一条微博,能在五秒之内判断出整个转发链里谁是友军、谁在反讽、谁是跟风玩梗、谁又在假扮反串,恭喜你,你掌握的不仅仅是阴阳怪气学,同时也是整个中文虚拟世界里最形而上又最下沉的部分。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美丽人生 La vita è bella (1997)

三、简明阴阳怪气,基础词汇入门,送你

为了帮助加深大家对简中互联网语言的理解,我们在反讽文学里摘录了 12 条高频词汇,按照难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给出一些解读。需要提醒的是,它们只是互联网浩瀚文学海洋里极小的一部分,以下解读仅供参考。当然,我们也也欢迎各位野生讽刺文学家们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

1. 啊这

“啊,这个”的极度省事版,意思是“因为太惊讶/尴尬/错愕而一时语塞”。至于后面接的是“这什么玩意儿”还是“这我该怎么说”,全靠双方自由心证。关键在于言简意赅,在两个字以内达到无语之情无以言喻的效果,类似于“喷了”。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办公室的故事 Служебный Роман (1977)

2. 说得好,下次别说了

同样是标准的先扬后抑句式,重心在前半句的夸奖之后那突如其来的劝阻。句中的“说”可以替换成任意其他行为,比如“这首歌唱得好,下次别唱了”“这电影拍得不错,下次别拍了”,转折之优雅仅次于用法相似的“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了”。

3.(

最早来自二次元圈,现在的含义逐渐变成了“内心os”和“说话时的状态暗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边括号一起用,表示话里有话/欲言又止/开个玩笑/自黑一下等等,例如“我好快乐啊哈哈哈(”“打赌输了我就倒立洗头(不是”。因为趁手好用、灵活多变,现在已经是固定用法级别的日常语言。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奇爱博士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

4. 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一种绕着弯的提醒,潜台词其实是“你有没有搞错”,场景类似于已经过气的“xxx了解一下”,但比后者的发传单式口吻更戏谑一些,用途也相当广泛。至于在具体语境里到底是真心解释还是恶意调侃,基本完全取决于后半句接什么。

6. 你这种状况多久了?

“你是不是脑袋有问题”的委婉说法,多见于各种迷惑发言的评论区。相似用法的还有“你们那儿xxx判几年?”“今年的春晚没你我不看”等等,都可以分到“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那一类。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7. XX警告

由红牌警告演化而来,现在更接近“发现某人的言行可能会引来某些不友好言论的善意提示”,在光谱上差不多是中立偏友军那一挂。潜台词是“我同意你说的,但我也知道会有很多人要来反驳你了”,基本等同于“楼主/层主挺住”“XXX还有30秒到达战场”以及“别问,问就是XX”。

8. 地铁老人手机.jpg

“老人在地铁上眯眼盯着手机屏幕”的缩写梗。由于原型表情看上去很像嫌弃脸,经常用于表达无语、吐槽、无话可说等态度,但指向的通常不是对话双方之一,而是共同谈论的某个第三方。用同样原理创造出来的还有“这是蝴蝶吗.jpg”“女人 怒吼 猫.jpg”等等,一种寥寥数语就能达到“你为什么可以发图片”的视觉膝跳反应。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铁皮鼓 Die Blechtrommel (1979)

9. 中肯

原本是粉丝和受众对著名网评文体“老胡体”的评价,现在被反向用于内涵那些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左右互搏、像小编体一样车轱辘话来回说的诡辩式论述,有时也可以拿来夸赞那些模仿中肯体的段子。同理还有“谢邀”“理客中”“格局打开”“不吹不黑”“ 背后的原因令人暖心”等等,都属于赞美用得太多了让人反感、最后反而沦落成了批评。

微博常用 emoji 之一,表情名称是“[太开心]”。遗憾的是这个长得像黄豆的笑容看上去实在可疑,很快就被善于发散的微博网友用成了阴阳怪气标配表情,类似“脸上笑嘻嘻心里mmp”。用法传开之后,像“[可爱]”“[憧憬]”“[打call]”这样含义相似的 emoji,也全都跟着画风跑偏。不仅如此,那些经典款的卖萌/生气/讶异表情们,现在也都荣升成了万物皆可反讽的一份子。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鸟类变形记 A metamorfose dos pássaros (2020)

10. 集美

“姐妹”的谐音,原本是年轻女性网友间的常用称呼,后来逐渐被用来指代这个群体,同时发展出了某种微妙的嘲讽意味。同理还有“芋泥波波芝芝桃桃”“绝绝子”“暴风吸入”“美美躺平了”“yyds”等等,本质上都属于“把某个群体经常说的话拿来复读、造句就成了玩梗”的大型cos现场。

11. 宁

众所周知,网络梗里的谐音和形近字越多,反讽成分越高。本来是敬称的“您”,在一些亚文化圈子里变形为读音相近的“宁”之后,原本的严肃性荡然无存。文字替换梗在中文 meme 里占比很高,从轻度的卖萌调侃(东雅、秃然、恰饭)到人身攻击级别的抽象话(彳亍口巴)都有,危险系数当然也是逐级提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点进来感受血压升高

摩登时代 Modern Times (1936)

12. 空格、《》、#

前两个来自日本蒸汽波时期的全角输入法,可以看作对日式轻小说“什么句子都能拿来当书名”风气的调侃,后者则是社交媒体上的话题符号。它们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带上了反讽属性。举个例子,同样的文字,对比一下“这是在干什么”、《这 是 在 干 什 么》和#这是在干什么#,很明显,后两者更有那种“虽然想吐槽的只有一句话,但这句话里的千言万语足以写一本书”的一言难尽感。

最后,在坏消息不断的当下,我们祝大家能在看懂所有阴阳怪气的同时,也保有好好说话的意愿和能力。

参考资料:

https://www.fastcompany.com/3017596/anger-spreads-faster-on-social-media-than-any-other-emotion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03358623_Figurative_Messages_and_Affect_in_Twitter_Differences_Between_irony_sarcasm_and_not

www.qdaily.com/articles/51423.html

 

作者:猫三只;编辑:华夫;公众号:NOWNESS现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fdNth2-d6igtEZRKLZiBg

本文由 @NOWNESS现在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看来我已经掌握了整个中文虚拟世界里最形而上又最下沉的部分。阴阳怪气学真是博大精深。

    来自浙江 回复
  2. 阴阳怪气的也许不止是网络词语,还有社交软件的各个系统表情,我现在看什么都觉得奇奇怪怪的

    来自中国 回复
  3. 时代变了,说话的方式也变了,就像唐朝流行诗宋朝流行词,顺应时代吧

    来自河南 回复
  4. 这可能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虽然说这相反的话,但大家都能听懂。

    来自河南 回复
  5. 可能是大家都把自己的阴阳怪气的心情都化作了这些流行语。毕竟有些话不能当面说。

    来自山东 回复
  6. 这些阴阳怪气的词语真的蛮好玩的,被网友玩出了花,也经常会和朋友用这些词,增加点生活乐趣哈哈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7. 哈哈哈哈我看到绝绝子、yyds、一整个。。。、咱就说、我真的会谢、之类的话不反感,但是反感天天把他挂嘴边

    来自湖北 回复
  8. 互联网上没有线下约束,都有点放飞自我的感觉所以才会有这种情况吧

    来自河北 回复
  9. 这么一说还真的,可能是网络上大家都不认识彼此,每个人在发言的同时也在释放自己的情绪。

    来自河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