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IP时代,饭团和小密圈是下一个爆发点吗?

1 评论 12940 浏览 24 收藏 7 分钟

小密圈,饭团是验证粉丝付费粘性的社群产品,更是KK理论的实践版本。

豆瓣、知乎、果壳自上线以来,社区互动的形式吸纳并塑造了各式各样的极具平台属性的个人IP。从豆瓣四美到获得金马奖的剧本创作者,从知乎大V到轰动全国引发亿万人民爆发讨论的争议性事件。数千万的用户基数证明了这种能够满足兴趣,爱好,知识的产品拥有极大的用户需求,而后出现的分答上线一个月就融资的奇迹,让人感慨这些都是是时代造就的火热产品。不得不承认粉丝经济经历数年,已经从散兵走向了整体市场化的时代。

最近几日,知识付费市场打得更加火热,知乎公布知识市场,千聊完成新一轮融资,得到开了向终身学习者致敬的知识发布会,小密圈和饭团进入市场推广快速节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认知逻辑,这个逻辑是由网民个性决定的。经济发展下促进了生存多样性,生存的多样性决定了兴趣的多样化,不同的兴趣决定了你追随什么样的人。小密圈,饭团是验证粉丝付费粘性的社群产品,更是KK理论的实践版本。

解读IP时代下小密圈和饭团的优势和用户

小密圈也好,饭团也好,本质就是一个微论坛,无非谁开通,谁就是这个论坛的版主。小密圈和饭团的优势是:

  1. 不需要彼此关注,就可以加
  2. 不限制人数
  3. 有门槛,通过收费提高门槛
  4. 可邀请主持,发展有权限的版主。
  5. 在关注话题下互相交流讨论
  6. 和微信捆绑,公众号实时发消息提醒

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规模,就只是松散的饭粒不是饭团,什么样的人值得开饭团。

第一种:明星

  • 给粉丝什么内容?
  • 窥私及新鲜话题

第二种:教育

  • 给订阅者什么内容?
  • 深度交流

第三种:畅销书作者

  • 给订阅者什么内容?
  • 与自己喜欢的作者互动的机会。

适合群架,不宜单挑,产品门槛高

付费的人参与意愿度当然会高一些,但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因为钱没有多到让自己非要参与下去。消息通知的机制现在并不合理,极度打扰用户。因为服务号每次提醒都会导致公号掉粉,由此推理要是一个饭团人多达几万人,消息通知机制定要改进。自媒体开饭团自己运营并不合理。因为一开始觉得好玩,后来就发现耗费时间精力却没有足够的回报,有这时间不如好好打磨一篇广告软文,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运营饭团的回报。收粉丝的钱,给自己挖个要服务一年的坑。钱一旦一次性收了,后续努力输出的动力会持续减弱。有持续输出,包括碎片化输出的习惯,而且输出类型多元化,内容多元化的团长才是最有竞争力的。

互联网产品的核心永远是产品逻辑

微信群500人,饭团5万人。500人和5万人的管理机制是不同的。

没有几个人有真正的产品思维。做一个产品之前,做过用户需求分析吗?做市场竞品调研吗?做原型系统测试吗?做潜在风险评估吗?做运营成本测算吗?这些就是产品经理要思考的事情。做内容IP不止是写文章,拍视频,玩直播,然后就红——正常的思维应该是商业应该是先算钱,再做事。科学预估投入产出比,果断决策断舍离。公众号和微信群都没法维持每天都有好内容。没有收到足够的钱,更难去维持微信以外的东西。收到钱,也没太好太多的东西,重点是长期坚持输出,真的比较难。

小密圈你还要另外开个软件去看,产品经理在这一点似乎没有深度思考。但是产品处于初级阶段,用过于苛刻的眼光来看也并不公平,相信经过更新迭代,产品会越来越好。

内容驱动的未来,“你是谁”根本不重要

小密圈和饭团的粉丝多数来源于微博和公众号。而当下公众号运营,增粉比爆文要难很多。爆文有迹可循,深谙套路的人获利丰厚。增粉要回答的是,你凭什么值得被关注,凭什么被需要,凭什么值得我们付费。你能给他特定的内容,不断迎合粉丝的口味这是差异化问题,也是一个抢占粉丝心智的问题。目前朋友圈活跃度下滑,公众号打开率降低,大部分定位已经被瓜分得干干净净,剩余有特色的也处于缓慢小众阶段,除非与其他品牌捆绑做刷爆朋友圈的讨论,否则涨粉极其有难度。用户会觉得即使是爆文,也能在朋友圈看到,为何要关注?小密圈和饭团未来应该会更加重视内容的沉淀和传播,这些比现在的话题讨论更有含金量。

世界上所有新奇的互联网产品新玩法都有迹可循,新内容+新结构+经典玩法会碰撞出很多创意。真正的成功来自于不断钻研和能力的积累,来自于敏锐度和探索,以及分享精神。真正成功的产品也许不是第一个出现在市场上的那个,但是我们始终要记得第一个发明它的人。感谢创新的智慧和敢于人先的勇气,这是引导人们在大潮中航行的永恒灯塔。

 

作者:崔书馨,分答前公关总监。著有长篇小说《瑾年秀时》《未来之夏》

本文由 @崔书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支持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