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下半场,摩拜与ofo谁会更胜一筹?

5 评论 8335 浏览 25 收藏 16 分钟

打造新的商业版图,共享单车行业任重而道远。不能很肯定的说像滴滴优步那样合并的结果,但长期,马太效应终会出现,也许,会在资本支持弱化过后。

从上半场共享单车的市场争夺开始,可以说,很多人就一直看好摩拜,因为相信技术和质量带来的用户体验,但是从前一个月的数据来看,ofo似乎在市场份额上更胜一筹。

截止目前,摩拜单车app下载量1.63亿,各个应用市场评分加权平均4.92分,ofo下载量1.83亿,各个应用市场评分加权平均4.1分。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摩拜下载量每日新增趋势逊于ofo,在前不久推出月卡时增速较猛,而ofo则呈现周期性的日下载量新增情况,并且,ofo的总下载趋势遥遥领先,且增速相对摩拜较快。在地域分布上,ofo也占有绝对优势,用户年龄画像两家未能看出较大差异。但是,在用户评分方面,ofo落后于摩拜0.82分。

由此,不难猜测,摩拜在单车技术与用户体验上有较多的投入,比起最早一批自产的实心轮胎,无链条单车,现在改进的摩拜单车在骑行体验上确实有很大提升。而ofo则走规模化扩张的道路,ofo创始人也也曾在采访中透露,将在今年年底达到2000万的市场投放量。

那么,以技术为核心的摩拜和走扩张道路的ofo,在下半场的竞争中,谁将会更胜一筹?

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各自的优劣势:

从近况来看,ofo依然坚持走增量路线,从用户需求来看,能更方便的找到车依然是核心需求,用户关注的是有车骑,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依然共享单车市场依然有进入者。

按14亿总人口来算,城市人口有8亿人,而16到60周岁的人口占65.6%,移动支付渗透率64.7%,预算有通过移动端骑行单车能力的人占约3.4亿,假设每20人需要一辆单车,则需要1700万辆单车,而目前两大巨头的单车投放量仅有130万辆,加上其他单车也不足150万辆,由此,戴维说年底要到达2000万辆的投放量也不无道理。

个人认为,ofo持续走增量路线不仅是用户的骑行需求,还有一个很大原因是ofo自身硬件与成本问题,ofo造价低,损耗大,一辆车成本只有200到300元,再加上,ofo并没有在技术与质量上多做升级,车辆损坏程度远超摩拜,除了增加运营成本,也直接导致了更大投放量的需要。

从对戴维的采访中猜测,ofo要搭建一个共享单车的大平台,即以第三方的角色,为车找人,为人找车。(个人猜测,愿意提供自己的单车投入平台的个人用户很少,所以需要平台本身投放大规模扩张,像淘宝一样承担第三方平台角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短期内仍将是B2C模式)

而摩拜看起来似乎并不怎么激进,大概是摩拜创始人深谙市场之道的缘故吧,循序渐进, 打好技术基础,提升硬件质量。当然,以摩拜单车2000左右一辆的成本,大规模扩张也不现实,相对较弱的成本控制力制约了扩张速度。

采取半开放式供应链的ofo给规模扩张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支撑,而摩拜则采取封闭式供应链。保证技术的同时也限制了产能。

ofo的背后有飞鸽和凤凰,它的模式是与全国各自行车厂战略合作并联合生产。摩拜的背后有富士康,采用的是定向制造模式。硬件的生产,涉及到物流供应链运营效率以及产业链之争,供应链与资金实力的掌控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竞争力。

规模扩张在短期需求上,对市场份额的提升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共享单车又与其他的互联网行业有所不同,网络经济学中强调的网络效应并没有在共享单车中显现,于是传统的规模效应也不能得到充分显现。

信息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如果网络中只有少数用户,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数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此时,网络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

而在单车行业中,网络的增值并没有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简单来说,用户都各用各的。

于是,不自觉的又想到了社交,但不得不说,社交大法好啊,不然蚂蚁也不会对社交永不言弃了,个人看来,不追求网络效应的互联网企业不是好企业。所以,共享单车会不会在社交上发力,如何发力是个值得探寻的方向。

由此,我觉得,规模扩张在短期内能够占有很大优势,但长期并不可取。

摩拜既然在增量上受到自身限制,那么就用提升用户存留量来提升市场地位,一是抢夺用户,培养忠诚用户,发售会员月卡,二是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有资本的支持,让利消费者,打持久战。(这熟悉的操作,参见滴滴和优步)

摩拜深耕运营,但从近期ofo的动作来看,在运营和营销上也不甘示弱

最近“我们黄在一起”的slogan燃爆了各大新闻,没错,没有最黄,只有更黄,一是与黄小铭的合作,当然用户最买账还是与《神偷奶爸3》合作的营销,借用小黄人深入人心的形象来打造品牌化的形象,7月8日的大眼萌小黄车、小黄人共同搭建的“香蕉趴”拉来了大批粉丝。

同时,最新版的ofo app把单车的定位也换成了香蕉,首页下方小黄人头像不仅可以点击来扫码,还可以转动手机,小黄人的眼睛会随着重力的作用而转动。

这对最黄CP组合,新奇创意,增加娱乐性,在升级用户体验上,显然比前段时间oFo推出的公主车,肌肉车更受用户欢迎。

也许,不久后,小黄车也会出个大电影。向品牌化,娱乐化方向延伸商业模式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能搞个小黄人个人定制版单车,同时区分出普通用户和高端用户,还可以提升用户的ARPU值,也许,最后就能巧妙的搭上娱乐化社交的大船。

这一战,却是打的摩拜猝不及防

而摩拜商业模式的延伸,似乎并不顺利,最先试水的是雨衣,售价268元,一直为人所诟病,据说是联合独立设计师品牌exciTING共同设计出品。设计了可以伸缩的背包,帽檐全透明,衣身上设计有反光条。然而,268元的价格远超目前市面上雨衣的价格,把普通用户推得远远的。

更尖锐一点的说,下雨天谁会跑去骑车,就算骑车,能不能解决骑车泥点四溅的问题都不能解决,谁还会去关心雨衣质量怎样,好不好。

从摩拜官方店铺上来看,摩拜一共上线了300件雨衣,一天只卖掉了60多件。和摩拜的注册用户量与活跃用户量相比好似九牛一毛,并且现在正值雨水较多的季节,这样的销售业绩不免太过寒酸。

在商业版图的拓展上,似乎Ofo又胜了一筹。

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未来,会更看好摩拜。

几周前,经营仅半年的悟空单车,成为全中国第一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业者,不久后,另一家小型共享单车业者3V Bike也传出已从上月21日停运的消息,这家公司寿命更短,从上线到倒闭,只有四个月。

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曾解释,公司的共享单车折损率特别高,大部分单车找不回来了,严重缺乏技术含量。

有业内投资人表示,这两家公司都只是在单车上装了个锁,就说自己是共享单车。很大原因在于公司没有能力安装“锁车+定位”智能锁,反映出小型业者对技术要求的低估。

无法争取到高素质的供应链资源,沦得只能和小厂商合作,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而为什么小蓝单车却能够在巨头的夹缝中生存,甚至还预言今年7月份和明年一月份将实现弯道超车,靠的是什么?

3月份,小蓝推出bluegogo Pro 单车,内置禧玛诺三倍变速器。这也是与其他共享单车相比有着较大升级的地方。

不久推出的bluegogo Pro2,也在技术结构上作了较大改进, 采用轻量级、强度大、可回收的高分子碳纤维框架。舒适也是该车型设计追求的目的, bluegogo Pro2 升级座垫为意大利 SelleRoyal 3D 人体模拟座垫。

3月的发布会现场停放的小蓝车也吸引了不少骑着共享单车经过的行人,大部分用户表示:小蓝单车结合了摩拜的结实与 ofo 的好骑。

而最近,搭载一个7.9寸的显示屏bluegogo pro2的升级版将开始规模化投放。这就像是给共享单车装上了“大脑”,以这个智能大脑为向导,给用户提供骑行数据和吃喝玩乐的入口,这块智能显示屏则主要是靠车带的太阳能电池发电。

小蓝单车将自己类比成了可移动版的“分众传媒”和“今日头条”的模式。在骑车之前以及骑行暂停时的推送,则避免用户骑行过程中推送广告引起分心或者意外的发生。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技术的升级以及带来的新商业模式的变现。

全中国目前估计有超过30家共享单车企业,数量之多,想必一般公众对价格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所以,在共享单车下半场中,技术升级将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ofo的品牌拓展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短暂的热度过后呢?

再次回到产品核心,ofo的定位精准性,不能自动停止计费始终是硬伤,戴维也透露,要搭平台,然而,没有精准的数据来支撑,恐怕后期问题会层出不穷吧。

而摩拜,深耕技术领域,也许短期内看不到很大优势,但从长期来看,技术和可视化的数据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领域拓展的可能性,无论是骑行生态圈,还是跨界融合,摩拜也会通过长期的积累更有优势。

打造新的商业版图,共享单车行业任重而道远。不能很肯定的说像滴滴优步那样合并的结果,但长期,马太效应终会出现,也许,会在资本支持弱化过后。

 

作者:EC饺子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65abf7aa1f86

本文由 @EC饺子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个人觉得ofo的运营手段不得不佩服,但很多用户慢慢的从ofo跳转到摩拜是因为安全骑行才是更重要的出行方式,ofo不可能永远不停的一直投放新的车吧,而对于摩拜,虽然之前有过一两款车因为重量重,不好骑而受到了用户的嫌弃,但是后面出的几款车真的很不错,期待小蓝的大展宏图

    回复
  2. 我看好ofo,作为一个用户来说,2个我都体验过,摩拜车子不好骑,我就开了个锁,就扣了1块钱,还要交押金,充值的额度也高,ofo搭上支付宝的车,免押金,信用消费,让我们这种用户更愿意接受,并且我们这种小短腿好骑,他的品牌营销做得也大,我只想说用户下了个APP,冲了299,在需要车子的时候连车子都找不到,不是分分钟退钱卸载的份,又不是买来的车,管他质量好不好,只要在当时解决了我骑行的需求就行了。

    来自浙江 回复
  3. 期待小兰逆袭,希望成为第二,但南京的投入还是太少了,ofo的这种为了抢占市场的打法,若在短期内干不掉摩拜,后期会受伤的,虽然背后投资者很强大,但最后实现不了投资者的梦想,应该会挂的比较惨

    来自江苏 回复
  4. 被上私锁,破损的大部分都是ofo,我扫过的摩拜10辆可能也就1辆是故障车。但是小蓝的势头不可小视,期待它的导航!

    来自北京 回复
  5. 往长远来看ofo有种顾头不顾尾的感觉,在初始和末尾没有形成闭合环,后期运营成本远超出想象,单车损毁,丢失率也是较摩拜来说很高的。想象占领市场再考虑改革运营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而摩拜在用户用车闭合环做的很好,后期运营成本低规模相较ofo更是小,大量资金用在车辆本身相对损毁率也很低。总而言之单车的霸主之争离不开这3个综合数据:1.市场占有率2.运营模式3.单车损毁率。但看市场占有率说明不了实质问题!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