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说服视觉设计师?

0 评论 6909 浏览 3 收藏 33 分钟

在创新工场某次和开复聚餐时,大家问到设计师通常面临的挑战,开复说,最大的问题是用户体验是一个人人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做好的工作,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对于这个说法我深以为然。

在这里我想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举三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分别发生在IBM和创新工场,分别是VS工程师/老板还有设计师同行:

1. 某次大老板(美国人,睿智的工程师,现在已经是VP)和我们开会,本来只是大概说一下我们新产品的设计,但是老板突然看到一个很细节的设计,只是几个图标在界面上的位置问题,一下子很感兴趣,非常非常执着的坚持要我们按照他的想法做。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按照他的想法做,会大大增加用户操作时犯错误的可能,于是我们拒绝了。从那天开始,每次我们一开会老板都要提出这个问题(当然我理解这是他作为工程师的个人爱好,他本人作为老板是非常开明的),每次我们都拒绝,如此往复。在IBM其实大家平时和他这个级别的老板交流的机会很有限,但是他那时看见我们就找过来…. 我们就想跑掉。有次老板开玩笑说:“你们至少要让你们的老板感到高兴吧…” 最终我提了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稍稍和以前的设计有所不同,但是规避了可能的风险,并且和老板探讨了一下我们的设计哲学,“和平”解决了本次争端。

在这件事里,我一直的想法是,作为一个设计师,一个本领域的专业人员,你的老板雇佣你不是为了在他没精力做设计时帮他分担工作,而是真正的发挥你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判断。要想找一个听话的员工很容易,你的价值恰恰在你的专业。

所以你首先要确保自己的专业素养,确定你在设计中有充分的考虑,并且完全理解反对者的立场,然后如果你确信这个设计还是正确的,就需要坚持。

2. 又一次,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设计,会影响到产品线其他产品的交互设计,但是我们整个产品集团的美国设计总监看后有不同的意见,他倾向于另外一种交互的思路。实际上同样作为设计师,我也很理解他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一方面当时我以最快的速度做了可用性测试,做了两个对照的原型广泛的收集意见,然后我得到的信息是用户还是会相对比较接受我原来的方案;另一方面如果此时改变设计会导致我们中国这边的工作延误很多。于是我坚持了….

开始的那段时间就像一场战争一样,一封邮件长过一封,和这个产品有关系的级别高一点的同事都在看着两边对垒,互不相让。然后我们的设计总监指派产品线的首席设计师——一位有二、三十年设计经验的设计师和另一个高级设计师,作为他的代表,而我和我们中国这边的开发经理(感谢她是支持我的)作为另一方,在一周的时间内,我们每天开一两个小时电话会议,互相表明立场,澄清分歧,散会后赶快做方案,做调查,每天都在讨价还价,既争锋相对,又互相开玩笑。每天老外同事先学一句中文给我们听,然后我们再开始“战斗” 🙂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很满意,因为我们彼此都非常充分的理解了对方,并且我们共同合作,将最早的设计方案里一些问题剔除出去,又将新的好的想法加入进来。一直到现在,我和这些设计师的关系都很好,设计的分歧让我们彼此更亲近而不是疏远。

建立在专业立场上的讨论/争论往往更容易得到最终皆大欢喜的结果,并且不要有职务高低的偏见。对于设计师来说,职位高低是浮云,你可以是总监,可以有几十年经验,但是另一个设计师天天对着这个系统就在想这一个问题,做这一个调查,身处一线往往更了解问题。最终的相互沟通会让大家都受益。

3. 徐毅斐和我刚去创新工场时(那时其实还没完全去,只是刚结束面试…),大家恰巧在讨论某个相对比较重要的设计,说实话由于没有参加之前的讨论,我们对设计的背景了解还不全面,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觉得这个设计可能会有问题。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开复立刻说:“看,这两个人有不同意见,我们应该给他们表达观点的机会…..”,“说出你们的理由,当然如果不能说服大家,我们就必须现在做出决定….” ,然后我们就参与到这个设计的讨论中。最后无论结果是什么,我们都非常认同开复做事的风格和对团队的态度。

任何设计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但是讨论和表达的过程却可以让所有人满意。

大家都能理解我们最终必须在有限的信息和时间内做出决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思路一定是100%正确的。

邱晨,《阳光时务》视觉总监

简而言之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晓之以理:告知己方需求

──设计因需而变,这即是设计者自身的职业底线,也是双方需要达成的共识。在说服设计人员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强调和坚持己方的专业需要,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对对方的专业原则做不必要的挑战,例如:你是一位网站运营人员,你认为网站Background是黑色不好看,想要设计师修改,可以说,网站用户以18~27岁的女性用户为主,希望网站的视觉风格更加活泼一些。如果你只是说,黑色“不好看”,改成黄的,设计人员通常可以罗列无数黑色经典设计,并告诉你从色彩原理上来说黄色有多么不可取,双方容易闹得不欢而散。一定要说用户需求,切忌说“我觉得XXOO”,你可以说你觉得黑色不好看,设计人员会告诉你他觉得黑色就是好看,而他是专业人士,你就输了……

动之以情:以适当的方法,告知己方需求

──没有不好的设计,只有不适合的设计,这既是设计人员自我安慰的法宝,也是需求方引导设计人员的方法。在说服设计人员的过程当中,除尽量不挑战对方的专业原则之外,还可以适当先肯定那些“无需修改”的部分,以让对方明白你没有敌意,而且在提出建议的过程当中,抱着“寻求解决方案”的态度,而不是“要求执行命令”的态度,给设计人员留一定发挥空间。还是上面那个例子,你可以说,网站的布局和视觉风格都挺好的,只是配色上可能不符合用户需求,你还可以问,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哪些配色方案比较活泼呢?如对方说神马橙色配蓝白,你就可以顺势说下去了……

诱之以利:以适当的方法,告知己方需求,并讲明修改与否的利害关系

──大老板不签字,设计就无法出街;周期过长,影响部门评价;客户不满,影响合作关系;老子不爽告你的状或炒你的鱿鱼……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必须讲明厉害关系,注意,前提是沟通无效,设计就是赖皮噢。

末尾,身为一个从记者、编辑干到设计,从需求提出方转变为需求接纳方的设计人,我必须坦承双方的难处。

需求方的难处在于:

1. 需求实现只能通过设计。用咆哮体写出,大概就是:你以为老子愿意找你改啊!!!我会改我就不找你了啦!!!费尽口舌啊有木有!!!浪费时间啊有木有!!!挪个按钮要纠缠N久有木有!!!你有空跟我纠缠推诿,那点时间随便改一下不就完了吗!!!只要五分钟啊大哥!!!你跟我说了整整十五分钟!!!

2. 夹在大老板(or客户)以及设计人员之间,左右为难。咆哮体大概是:你要这,他要那,你们能不能自己对骂去啊!!!你当设计的怕面对客户是怎么回事!!!你这客户不敢跟专业人士打交道是怎么回事!!!说又说不清楚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你想神马!!!再说了又不是神马艺术品你们都纠结个P啊!!!

设计方的难处在于:

1. 产出压力大。咆哮体:以为眼睛看得到的都是我这里负责!!!所有看不顺眼的都找我!!!有些明明是文案的问题好不好!!!有些明明是策划的问题好不好!!!有些明明是客户脑子进水好不好!!!他们胡乱制造的垃圾丢来我这里我都要把他们变成你所谓“好看一点”的你以为这是神迹吗!!!

2. 设计,尤其是视觉设计,观察成本几乎为零,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对其指手画脚。咆哮体:做简洁了你可以说空!!!做丰满了你可以说挤!!!复古的你说土!!!现代的你说看不明白!!!实在没理由你还可以说“就是不好看”!!!神马叫做“就是不好看”啊你这种每天上新浪就觉得很满足的人知道神马是“好看”吗???????

──所以么……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吧……

张晶华,用户体验 产品经理 怪兽实验室 硅谷

用户测试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设计不是给自己做的, 也不是给PM做的. 如果用户不理解或者不买账, 自己再满意, 内部再争执, 也不会太管用, 反而会增大市场推广的投入, 或者浪费工程师的时间.

不同的设计切入点有不同的用户测试方法, 定量的定性的都有, 也有很多新的方法论正在被尝试. 如果引入的好, 设计师其实是会感谢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设计的.

当然, 不是说所有的设计都需要用户测试才能定夺, 大部分设计师对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有很好的理解, 能明白不同的意见的来源出处, 自己统筹策划. 好的设计师现在在硅谷是千金难求.

视觉设计也分场合以及要表达的感觉, 也需要考虑要吸引哪类观众, 要考虑观众的理解力, 这个层次上达成一致以后, 就比较好沟通了. 具体到Google的首席视觉设计师Douglas Bowman跳槽这个例子, 主要是Doug对那种微小的设计改进不感兴趣, 用户很难区分41种蓝影有什么不一样, 而且数据也不一定有说服力. 这类测试于他于GOOGLE的价值都不是很明显, 比较浪费精力和时间.

 woody,同学~~~

如果目的是让设计师修改设计,方法大概有四种:

命令:适合一锤子买卖;你的确比他更懂行;他的确很稚嫩或刚刚接手;

说服:你要证明你在美感这件事情上的确靠谱,所以当你想说服他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件事情上我靠谱吗?

提意见:你对设计稿有负面的感受,但不知道如何清楚表达,也没有好的建议。

协商:你能够很好表达你的负面感受,知道它产生的原因,甚至还能提出建议。作为设计师我最希望伙伴用这种方法跟我沟通,因为我心里有底: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一定会认真考虑他说的东西。

后两种方法不保证设计师会做出你希望的改动,但我觉得互联网公司应该给设计师更多尝试的机会。你们事前充分沟通过,产品发布后大家重新去感觉,

向若珲,勉强算是个设计师

这里讨论的前提是需要「说服」,也就是双方都无法直接命令对方。

以我来看,有两条路你可以说服我:

你本身是设计师(或你的看法比我更加专业),从专业角度指出我设计的不足(而不是从个人审美角度看这个美那个丑)

从需求或技术上,要我作出让步(为需求和技术实现难度让步是常有的事情,也是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和妥协的)

如果并非以上两点,那你就可以打消自己的念头了,因为你不可能说服我。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得出的结果就算再差也要比外行涉足靠谱。

但同时,这也正是个人主导设计的弊端,因为会代入过多的个人风格和情感,容易使产品偏向极端且不易妥协。若产品的设计工作由团队完成,那么所有的争论都会内部消化,互相「说服」的成本也较低,最终的设计方案也会比较中性和合理,避免了设计和开发或 PM 等直接交锋各持己见。

  翟思,无线互联广告有限公司

做过几年的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经常和PM和设计师沟通,自觉效果还可以,我非强硬派,所以让设计改东西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也有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

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什么不改扣钱啊,强令要求啊之类的我不提了,因为如果有足够的权威或者能量去要求设计修改,那么这个提问本身就没意义了。

我的原则是:

1,美的认识是主观的,美感也是积累和锻炼出来的。 基于设计修改,如果是纯美学的问题,我建议当然是听从设计师为主,作为一个PM或者客户经理而不是创意总监和美术指导,那对设计提出“你做的不漂亮”这样的话,完全是胡扯。(这里假设设计本身是称职的。)

2,首先区分需要修改的是哪类问题。基于设计稿件的修改,有几种可能性:偏离主旨,构图与体验,素材不当。下面一个一个说:

A,偏离主旨:由于认为设计师设计的稿件和最初双方的沟通结论或者简报不符。举例:色调问题,明明是一款科技感十足的笔记本,却采用粉色系装可爱,这就是不OK,可以尝试科技蓝或者金属灰之类的配合光效。

B,构图与体验:这个是比较实际的问题。也就是说设计的构图不利于浏览或者没有凸显主旨,或者在其他细节出现了影响阅读体验或者互动体验的问题。 比如,文字过小,识别困难。比如文字过多,让用户没有阅读的欲望。例如导航位置放置不便于点击,或者采用展开式菜单挡住其他的元素,影响阅读美感。这里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多,也就是为什么UE、UI很重要的原因。细节制胜吧。

C,素材不当:采用的产品元素不能体现设计初衷,或者不能体现卖点等。

3,看了上述“2”的简单分析,实际上告诉你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所有的要求设计修改的部分,应该是有理有据的。如果你仅仅是说“不漂亮”“客户让改”“领导说的”“我觉得就不应该这样”之类的话,那这样和设计沟通水平太二了。 这里有一个潜在逻辑是要时刻铭记的,无论是谁要改,他一定都有原因,这个原因是需要问清的。例如老板或者客户说,这个稿子看起来不够漂亮,拿去改改再。那千万不要很爽快的说,好吧!一定要本着学习和探讨的态度去进一步沟通,比如“恩,那您觉得主要是哪方面呢?”或者引导性的沟通“您觉得是不是颜色上不太合适?“等等。 如果他提出的理由是适当的,那么就会成为你和设计沟通依据,当然还是需要自己的加工和处理,才能让设计全面接受。如果客户和领导本身就提不出实际的修改意见,就是要改,那就自己提出一些意见给领导”我也觉得有一些小问题,我觉得主要问题在颜色以及导航的方式上,我们回去改一下再给您看。“如果领导说OK,那么修改的范围就被确定了。

4,获得修改意见以后,在与设计师沟通时,会有2种情况。

A,有明确的修改意见:”我们觉得颜色上还不够明快,虽然你已经采用了一些亮色系,但是能否再明快和活跃一些,甚至增加一些小的元素来传递趣味和快乐的感受?“面对这种明确的修改意见,一般设计师都会同意的。

B,没有明确修改意见:例如“我们觉得构图有点乱,但是具体乱在哪里还需要和你沟通,就是感觉画面不够清晰”然后,引导设计师进入一个探讨的环节,这样你和设计师并不是对立的两面,而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而协作的同路人。可以抛砖引玉“你觉得会不会是由于右侧部分的人物太多,或者太密集了。”要知道很多时候是抛砖引玉,实际上的目的是设计师会否定你而提出他的意见。 或者是,“会不会留白稍微多一点会解决这个问题?”有的时候,设计会说“你甭管了,我改改看。”这其实是个好消息,说明他已经有一些思路。或者他们会说“我改改试试吧。”这说明他也没底,但是至少会尝试。很少有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会说“我觉得不乱,没问题。改不了”那么这是不称职的设计,因为关键的逻辑是,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没有任何设计是完美的。你可以说你做不了更好,只能做成这样,却不能说这稿子已经完美了,不能再好了。

5,总结一下吧。

A:不要做传话筒,要挖掘需求方不满的原因。若自己是需求方,就要主动思考,为何不满。

B:尽量对设计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设计也是人,他的时间也需要被尊重。除非特殊情况,不然没理由叫设计随便改着试试再说。

C:没有明确修改意见,那也有明确需要修改的大概范围,可以使一个,比如色调,也可以是多个,例如色调,构图,素材等。一般多个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然后进行探讨,共同解决。

D,平时多积累,要让设计师觉得和你作项目,自己能成长。其实很多优秀设计师的成长之路上,都是因为有严格的需求方或者经验老道的导师。

关键的核心是:设计的创作不是他个人的,你也有份需要尽力支持。你和设计不是对立的,而是为完成工作而在一起的团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如果自己够经验丰富,能够帮他们成长。

多余说几句,有人说怎么帮设计成长啊?我觉得业务人员实际上是可以帮助设计成长的,而且帮助很大。一般的设计,工作重心是在设计制作工作上的,如何成为大师呢?需要更多的积累,不仅仅是设计制作技巧,包括消费者洞察,客户需求分析等等,而这些的经验通常来自业务人员的沟通和指导。

赵阿萌,GQ赵小萌/014号小知鸟

我觉得做媒体也经常遇到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下美编/作者(摄影插画师)都会服从编辑的要求,但当他做出一个他自己非常满意的想法的时候,说服他绝对是无比难的。

如果是作者,因为毕竟是外约的,所以我就会告诉他: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不太适合我们杂志,我们杂志需要的是123,这个气质是456,它更适合其它一些杂志例如789。或者跟他说:你这个如果作为个人作品是非常赞的(着重赞),但我们毕竟是做杂志,还要考虑内容——这个时候他一般都会很开心但又很可惜地妥协了。个别时候我也会很强势地说:你这样做我是绝对不会让它登出来的。

对方一般还是会服从,因为毕竟他不是做自己的创作,而是为我们做一个拿薪酬的assignment。

如果是自己的美编,就麻烦一点了,因为他也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杂志,所以第一个方法就用不了了。但第二个方法有时候还是可以用的,比如我会说你这个如果作为一个设计作品,或者一个海报,是特别漂亮的。但放在杂志里会不会太跳甚至干扰阅读?

最难的是说服美术总监(恰巧我的大部分稿子都是美术总监做的),基本上如果这个设计他自己很满意,我是不可能说服他的。所以一般都是我妥协。如果我实在觉得这个设计不可以,我就去搬来主编,让主编说服他。——如果主编也觉得不用改,我就只能选择性地遗忘这个事然后飘走了。

补一句:非常同意杜潇说“不要用美丑来评判一个成熟的视觉设计师的作品”,鉴于美是一个很主观的事。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候会马上激发设计师的心理防御机制,然后严重阻碍你和他的沟通顺畅度。

  程志达,产品设计师@豌豆实验室

一切在于交流。

我觉得之所以出现一个方案他非常满意而你又觉得非改不可的时候,那么多半是在一开始沟通就没有做好才会发生。

否则如果你们在一开始已经有过足够的沟通,你只会觉得某个细节没有体现你的想法,或者某个细节你并不是十分喜欢但是对于大局来说并不是那么非改不可。那么对他来说,修改与否也不会让他的骄傲彻底崩溃。

所以到这一步已经是最坏情况,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在他做每一个关键决策的时候都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开始做足够多低成本的 prototype,来确认你们之间已经达成一致。如果非要有所说服的话,你最好有足够的理由,比如说,这个东西技术实现难度太大,这个东西用户数据不好,如果单纯说“我就是不喜欢”,那么他就算改了,也不会心甘的。

  keso,洪波

Google的做法是,对任何新的设计以及原有设计的改动,都做A/B测试,让数据说话。有些设计师很难接受这种工程师思维,比如Google的首席视觉设计师Douglas Bowman和界面设计师Leland Rechis,就先后从Google跳槽去了Twitter。

其实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最好的方式是,设计师本身就是工程师。

  钢蹦儿,奥美互动 IA

我觉得,得先让创意同学明白,做这件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比如一个活动网站的设计,对客户来讲,是要收集用户注册、积极参与的行为等,如果因为设计阻碍了这个量值,那么再牛B的设计也是无用功。

如果是一个平面设计,可能是为了传播品牌的message,那么,是不是大部分用户能够体验到这一点,其实多找几个身边的同学问一下就能发现问题。

可能还要告诉创意同学,最终受众人群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多大年纪、喜欢什么。这些也很重要。。。

  胡某某,伟光正的好少年

我要吐槽一下,做Html的时候有的设计师真的让我想死!!

有的设计师就是喜欢把设计用户界面当成自己在开画展,完全不去考虑可行性和成本。让我们很挠头。原因我觉得有几下几点

1.由平面转网页设计,不了解基础知识,缺乏规范化模块化的思维方式。

2.炫技

3.其实就是随便那么一画,她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

鉴于实现美和表现美的道路不止一条,尤其于美学一途更无定论,希望设计师在视觉表现的层面上能不要过分固执,因为真的没有道理。。我从来不会对设计师说什么“这个颜色不好看”这类主观的话,因为我尊重他们的专业。

////////////////开始咆哮的分割线啊/////////////////////////////////////////////////

可是一个矩形框一会上面两个是圆角,一会下面两个是圆角,一会斜对面的两个是圆角是为毛啊!!横着也要渐变,竖着也要渐变,连线条也要渐变,文字也要渐变!!渐变还不够!!还要加阴影!!!同样是列表一会前面是圆点子一会是方点子又是为毛啊!!!

我想创意同学也不希望自己最终辛苦做出来的设计,没有人懂,没有人想要参与吧。

所以,一个项目方案,不应该是上来就出设计的,得要由前期的策划同学做很多的功课,并且在Brief创意同学时,就要和他们讲清楚,让他们明白这些。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东西,不会让自己人、客户以及用户有太大差度的质疑!

 米立方朱天博,大学二年级时设计中标了北京市政一卡通

【视觉评价模型】:(可惜发不了图啊)

一、信息承载和文化认同(1感动 2命中要害 3有点意思 4有点看明白了 5说了啥 6还不明白)

二、定位和差异化表现(1上辈子都没见过 2不错很特别 3有点意思 4让我想想有类似的么 5好像有类似的 6抄的我担保见过)

三、构成的美学高度(1牛作全新视觉体验 2蛮好看的 3有点意思 4你看是不是字再大点 5这是个饼么还叫人咬了一口 6劳驾先把圆画好了吧)

鉴于美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更需要相对科学的量化评价模型

韦冠星,搞产品的

一、充分沟通,充分尊重对方的专业技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在一整条产品线上,交互和视觉虽然分工是比较明确的,但是交互和视觉也必须要对对方环节的技能有所掌握才可以更好沟通。

在交互和视觉有冲突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互尊重对方的专业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对对方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确定对方了解了自己的真正想法之后,讨论出一致的方案来。

在这里,最重要的不是要视觉听你的,而是大家要达成统一。如果双方都能平心静气的聆听对方的想法,并去改善方案,我觉得最终的产品不会太差。

当然,对于互联网产品,能够快速修改是他很重要的特点,如果是有不同意见的方案,那针对问题点设计好数据统计方案,上线后快速的拿出数据来,再根据数据去分析问题,去改善你的方案。

二、保持共同的目标,是为了有好的产品,而不是谁听谁的

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交互跟视觉不是敌人,大家是共同的伙伴,大家有共同的目标是拿出好的产品,基于这个基础,争议只会是暂时的,而且是为了结果更好的,而不会是问题。

面对作品,按照模型,根据大家的选择进行科学评价,设计师自然容易接受。

来源:知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