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的真相:用户焦虑了,转化率就上去了

14 评论 22363 浏览 192 收藏 15 分钟

促销的真相是:用户焦虑了,转化率就上去了!不断出现的催促,不断积累的焦虑,不断上升的转化率。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焦虑感?本文作者教你10种方法。

先思考一个问题,也是电商人恒久关心的:

如何提高产品转化率?

这道题其实没那么好回答,因为话题比较大。

那么,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个简单的:

为什么促销期间的转化率一般都会比平时高?

估计很多人马上想到:因为降价带来了实惠。

嗯,价格是一个因素,不过也不一定是真的降价了。

很多运营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

  • 促销=降价;
  • 设计促销活动=要跟老板申请低价。

其实,想让用户感受到实惠可以有很多方法。

我之前写过的一篇这方面的文章:《价格的真相:用户嫌贵,并不是真的贵了》。

不过,小心别陷入另一个误区:价格实惠就一定能带来高转化率?

很显然,这里面是有问题的。那么,到底为何促销常常能提高转化率呢?

促销的真相:用户焦虑了,转化率就上去了!

在一份精心设计的高质量的促销方案里,价格绝对只是表面上的主角,背后隐藏着真正的大BOSS其实是:

如何设计出用户的焦虑感。

这份焦虑感会不停地催促着用户赶紧下单:

再不买就要等到明年双11了!

满200减100的优惠券还不赶紧抢?

还剩1分钟活动就要结束,来不及了!

超低价的iPhone快被抢完了,库存告急!

……

以上这些情景,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不断出现的催促,不断积累的焦虑,不断上升的转化率。

这才是促销的真相。

找对了切入口,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每做完一场促销活动,运营一般都要做分析和总结。

只是这些分析报告中,常常写的是:数据好不好、海报漂不漂亮、推广渠道用了多少、谁的价格更低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从焦虑感的角度来重新分析,是否能看出些不同呢?

就以京东“618”的活动页面为例吧。

主色调选择了代表着亢奋与冲动的红色;

使用“狂欢”、“疯抢”,以及大额返现这样的煽动字眼;

三个模特都是一副焦躁且充满感染力的夸张表情。

……

发现了没,换个角度后,我们才算是从海报中看出一点真正的门道:用多元素组合出一张暗藏着焦虑感的促销页面。

现在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你可以再琢磨琢磨这次天猫618的活动页面。留意一下四处飞舞的钱、放射状向外飞出的火箭和光线。

接下来,我们聊聊正题,可能你会更关心这个。

如何才能设计出焦虑感?

我总结出了9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时间紧迫

所剩无几的时间、飞速流逝的时间。

团购页面为什么要有倒计时?

而且为什么用秒,甚至是毫秒来计时,而不是分钟?

就是这个道理。

让消费者看到剩余时间不多了,而且流逝的非常快,于是产生了要赶紧买的冲动,再不下单的话就买不到了。

双十一当天0~1点,很多商家推出了秒杀产品:前11秒2折、前60秒折上折……时间都设置的非常短。

越短,用户就越焦虑。

因为什么都来不及想了,赶紧抢下来再说。

商家的这种玩法,不仅对自己店铺有拉动效果,还为整个淘宝双十一带起了气氛。

所以,真的是商家自己想到了吗?其实是淘宝鼓励的。对于商家来说,更大的好处是换取到了淘宝平台的流量倾斜。

第二种方法:数量有限

库存告急、限量发售、限购。

电视购物中,主持人总是会反复强调已有多少人打电话进来了,库存只剩下最后一百件,欲购从速。

被乔布斯玩得很溜的饥饿营销,也是这种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饥饿营销不仅能制造焦虑感,让人早点下手,而且还能提高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

事实上,不仅是库存告急有效果,限制购买数量也会有效果,比如每人限购2件。

国外有项研究就发现:限制顾客的购买数量往往能够增加50%的销量。

即使你写上限购20件,也会有效。

第三种方法:语气急促

赶紧、快、立刻、马上、火速……

这样的急促语气会催着用户赶紧行动起来,没时间思考了。

而且如果合适的话,加上几个感叹号!!!焦虑感又上升了!!!

第四种方法:文案短小精悍

抢!

马上抢!

很明显,短文案,会比长文案显得更急迫。

此外,它还有个好处,易读性很好,不会产生阅读障碍。

有时候写满一大堆的产品好处,用户根本就懒得看。所以短文案的读完率一般都会比长文案高。

更重要的是,排版做得好的话,吸引注意力的效果会非常不错。

不过,并不是说所有地方都必须只用短文案,这样子反而不一定好。让短文案出现在长文案中,能起到更醒目的效果。

第五种方法:强调损失

错过再等一年、优惠券1天后过期。

强调损失,往往能引起关注,也会唤醒焦虑感。

损失越大,焦虑感越强。

2012年的时候,很流行世界末日说——

玛雅人的历法中预言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当时这样的消息流传甚广,“吓坏”了不少人。

这背后的原理是“损失规避效应”。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也就是说,人们对损失更敏感。

其实,降价、打折也属于强调损失——有便宜不占,就是损失。

第六种方法:设置未完成事项

“服务员效应”告诉我们:未完成的任务更容易被记住。

餐厅服务员的记忆往往很好,能够记住所有桌子点的菜,但是一旦客人结账完毕,你再去问服务员刚才他们点的什么菜,已经不记得了。

就这是“服务员效应”。

人们对于未完成的任务,往往惦记于心。这期间,想到的次数越多,焦虑感就越强,直到任务完成为止。

利用这种效应,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让用户无法一次性完成的任务。

比如预售活动,先付定金,等到活动当日再付尾款。

第七种方法:行为模仿

看到别人打呵欠,我们也会跟着打呵欠。

人有模仿的习惯,有些行为感染力强,比如打呵欠;有些行为感染力不明显,但不代表没有影响。

电影中有很多场面,仅仅依靠人物表情和动作,就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

电影里的演员紧张,观众也跟着紧张起来。

所以不仅是行为会被模仿,情绪也能被传染。

比如文章开头,我们看到京东618的那张海报中,模特做出了一副焦躁不已的表情,这种情绪就会传递给用户。

另外,我们所熟悉的“从众效应”也是一种行为模仿。

当你看到98077人已付款时,常常也会跟着一起下单,这就是从众效应。

第八种方法:速度加快

加速,可以调动起“高唤醒情绪”。

何为高唤醒情绪?

心理学上会把情绪分为高唤醒和低唤醒。

能让人心跳加速、血流加快的情绪,就称为高唤醒情绪。在这种情绪下,人们往往会产生做点什么动作的欲望,比如兴奋时会跳跃、紧张时会颤抖、愤怒时会用力挥拳。

低唤醒情绪则与之相反,它会让人变得什么都不想做,比如沮丧、满足。

事实上,高唤醒情绪是可以增加下单概率的。速度加快,可以调动起“高唤醒情绪”。

苹果就运用过这个方法。

2016年苹果7的发布会上,做了一个快闪文字的发布会视频。

视频中的文字快速闪现,节奏感很强,快速聚焦注意力,让观看者心跳也跟着紧张加速。

除了文字加速外,其他东西加速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比如:

  • 看一张4倍速奔跑的动图;
  • 放一首快节奏的动感音乐;
  • 海报中插入几个速度很快的火箭图案;
  • ……

第九种方法: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领域。

促销页面的配色,对营造焦虑感很有帮助。

不过我不擅长,就直接从千图网上选了一个搭配好的色系给你们看下。

第十种方法:制造麻烦

与直觉相反,制造麻烦有时也能提高转化率。

各种教程都告诉我们,购物流程一定要非常流畅,不能有卡壳,因为每一次卡壳都会造成用户流失。

但是实际上,麻烦也有正面作用。

它既能形成焦虑感,也能激发征服欲,让大脑进入一种紧急状态,注意力聚焦。

这一方法,被非常频繁地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每一个游戏关卡,都是制造了一种麻烦。

促销活动中也可以用到。

比如:加入会员才有资格购买活动商品。

这种设计,对会员来说,这是一种身份认可;对非会员来说,只能看、不能买,就是麻烦,于是有了焦虑感。为了消除这种不爽,只好加入会员买买买。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能看出这个方法有两个特点:

● 常常要搭配着其他方法一起使用(比如VIP特惠商品);

●  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效,有局限性。

天赋是少数人的,套路是所有人的。——康熙师爷

最后总结下今天的文章:

1.为什么促销期间的转化率一般都会比平时高?

促销的真相是:用户焦虑了,转化率就上去了!

不断出现的催促,不断积累的焦虑,不断上升的转化率。

2.如何才能设计出焦虑感?

教你10种方法。

#专栏作家#

康熙师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公众号:康熙师爷,专注于“有用、有趣、普适”的套路。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觉得写的很宽泛,就是随便拉了些别人的方案内容来说事, 希望能够提供具体的数据提供支持,比如说同一个商家,同一个时间段,同一种推广方式,采用XXXX文案 带来的XXX的消费,采用了XXXX的文案带来XXXX;提高了多少额度,损失了多少;采用科学理性的分析方法,文章内容很多偏于感性,经受不起仔细推敲

    来自上海 回复
  2. 学习了

    来自北京 回复
  3. 很好,很全面。

    回复
  4. 学习啦

    回复
  5. 感触良多

    回复
  6. 受教了,感谢

    回复
  7. 并不想为了提高转化而增加用户的焦虑

    回复
  8. 论据与实例结合,易懂有效

    回复
  9. 电商运营菜鸟,受教了!谢谢

    回复
  10. 文章结构紧凑,理论结合案例,非常具有易读性

    回复
  11. 一直以为付定金是让顾客产生“不能违约”的感觉,现在觉得服务员效应更贴切呀,谢谢分享。

    回复
  12. 随时翻一翻,感谢感谢

    来自广东 回复
  13. 😉 收益很大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