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人人网,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3 评论 17937 浏览 25 收藏 8 分钟

写这篇文章是由于一个人的提问,并且人人网我自己用过很久,有幸见证它曾经的兴盛,也看到它现在的衰败。

由于人人网最近经历了一次改版,无法看到早起的人人网UI和UE。我无法从功能的角度去分析人人网的衰败。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并非只有人人网出现这种衰败情况,国内的开心网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国外的facebook也同样很难在年轻人中激起兴趣。我想这不仅仅是界面和交互的问题,单纯是产品功能或者交互的问题应该出现的局面是:至少还会有保持增量的产品而并非整个产业的衰落。所以我从强弱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人人网的衰落:

强关系

强关系的系统内容的产生单一,内容局限性强,不利于深度思考的内容传播

以人人网为例,虽然我们知道人人网已经从“校内”变为“人人”,但是我们看到人人网聚合方式主要还是以大学校园为依托建立起一个校园文化的平台,这种方式产生的话题难以超越校园本身的属性,时间一长容易产生疲劳。新鲜感丧失了。其次,由于个人产生的内容具有圈子属性,很难维持生产较高数量的内容。久而久之,用户依赖感下降。另外,在人人网这种方式的聚合下,个体兴趣的差异产生深度思考内容不容易传播,不容易产生交流,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挫败感。举个例子,我喜欢象棋,当我进行深度思考并写成的一篇技巧方法放在人人网上时,由于聚合方式的局限,很难引发别人的共鸣。很难形成交流和探讨,挫败感产生了。并非圈子的问题,也并非人品为题,问题的原因在于聚合方式。当别人写一些关于足球的文章时,我也从来不打开的。

强关系内在思维方式是一个维持衡量的逻辑,弱关系内在思维方式是一个促发增量的逻辑

强关系平台内人与人的联接方式是依赖现实关系的,所以在现实关系固定的情况下,线上人人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流失。相比弱关系则不一样,他会因为某一两篇文章的内容产生联接,并且会继续保持。并随着新内容人与人之间产生新的联接。

强关系依赖现实社交关系,一旦现实社交关系出现重组,网络造就的强关系系统很难继续维系

人人网这种强关系平台没有很好的延展性,一旦线下关系发生重组,线上关系很难维护。举个例子,高中很好的一群玩伴,等到工作后,会因为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差异而产生隔阂,这种隔阂的产生体现在话题和关注点的不同。比如大学毕业后,在参加高中同学聚会时,由于大家从事的行业不同,接触的人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你会发现大家聊不到一起,你说的他们不一定理解,他们说的你却不感兴趣。这种线下已经重组的关系里,现实中懂很难维系,更何况转移到互联网上。人人网在强关系的延展上做的不好,应该再因为个人环境圈子发生改变的同时适应发展发生改变。

外界因素:

本文在此处对同一时期其他的几款产品的社交属性,媒体属性,关系强度进行比较。

社交属性 媒体属性 关系强度
微信朋友圈 ★★★ ★★★
人人网 ★★ ★★ ★★
微博 ★★★ ★★★

(强弱仅在本文涉及的三项进行比较)强 ★★★ 中 ★★ 弱 ★

同一时期具备媒体属性更强的微博的发展,是对强关系的人人网最好的补充,原因在于:一、弱关系更利于深度思考的内容的传播;二、弱关系更有利于聚集一个小圈子并且圈子内有兴趣聚集会产生优质的内容;三、微博弱关系的环境更利于企业的品牌宣传。微博一时间势不可挡,但是并不是微博一点问题没有。我们也可以看到,近些年微博的用户使用量,活跃度也在下降。微博中,我们很难形成优质的互动,用户的个人价值很难实现,慢慢的微博会沦为媒体广场。我会在以后继续分析微博热度下降的原因。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更开放的,兴趣为导向的弱关系环境,吸引了一大批用户。似乎对人人网的“人人”之路形成了阻碍。

对我们的启示

(1)要以兴趣为导向聚合人脉

我们看到很多新的平台比如豆瓣,糗百,猫扑,马蜂窝,唱吧等,聚合一大批有共同兴趣或者有共同理想的人,整个平台内UGC的质量和数量都是有目共睹。用户粘性更高。

(2)要以强关系人脉为基础,产生优质内容为目标

互联网上聚合人脉的价值不在于关系本省,而在于基于这种关系产生的内同。目前也有很多网站以论坛+博客形式,也同样产生了很多优质,富有见解内容,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满足个人深度思考的需求,又以兴趣和知识性为依托聚合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

(3)以强关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要有延展性

诚如之前所说,线下关系发生重组,线上关系也应该适当调整,整个平台应该造就这样的一个氛围。拿人人网举例,如果大学在校生毕业了,为什么不关注一下他们的去向?为什么不能利用用户的新环境,促进他们在新圈子内发生新的聚合呢?

 

强关系弱关系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更无法确定哪个是主导。只不过两种关系下,也都会因为自身的原因存在一定缺陷,只要避免陷阱,知道我们的价值增长方式在哪里,一定会做出有价值的产品,文中一直再唱衰强关系,那么微信为什么却这么火?微信火爆的原因有很多,但从关系的角度上讲,微信朋友圈文化超越了人人网的校园文化的局限性。它随着个人线下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本文为作者 @K.sir 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今天看到首页的一篇说Facebook发展势如破竹的文章进而想到我们的人人……然后就来搜搜看。

    目前在国外留学,在我所认识的圈子中——国外同学对Facebook的使用更像是大型“微信”,纯粹为了交流用的。
    而中国人用Facebook则是为了和国外同学能有一个统一的地方交流。

    我记得中国几年前开发的人人网是以发布内容为主打,更像是大型“QQ空间”,但是却逐日没落。

    所以我在想能不能定义为脸书之所以这么火爆是因为它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把全世界人民串联起来的通讯社交软件?
    而人人网可能不仅仅是自身的失败,还因为更多竞品的优秀而没落。

    来自法国 回复
    1. 我觉得文中一句话说的很对:强关系的链接是基于现实关系的。当年大学时我关系我周围同学的动态,因为我们是强关系。而毕业后他们和我的关系成了一种弱关系。试想我才不会关心我朋友圈中已经许久不联系的人的动态。他们存在在我朋友圈的唯一价值就是,我期望他们能发一些内容性的消息,排解我刷朋友圈的孤独。

      来自上海 回复
    2. 现在的学生还关心周围学生的动态么?时代在变化,学生的心态也在变化呀

      来自香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