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0 评论 7544 浏览 51 收藏 13 分钟

微信究竟是怎么去做B端运营的?都用了哪些技巧?我们能不能实现复用?

微信又开公开课了,这次是线上课。微信的公开课,对于业内而言,已经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必读必学。

想到这里,我想带着大家一窥究竟:微信究竟是怎么去做B端运营的?都用了哪些技巧?我们能不能实现复用?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一、建设“有用”平台 — 活跃社区,高质内容

我们先回忆一下:通常意义上的官网平台长什么样?

官网平台作为连接用户的桥梁,主流的思路是:产品要有一个高大上的官网,通常包含产品说明与教程、线上售卖、客户服务、历史沿革、团队/公司介绍等几大模块,配上滚动的高大上banner,给人以高级感。

但在金装的门面背后,是市面上有超过70%的官网长期处于无人维护、缺少索引,除了看介绍没有别的用处等问题,这样反而拉低了客户观感。与“有用”形成了巨大的鸿沟。

而微信,则把“有用”发挥到了极致。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这就是小程序“官网”的主页面。很多开发者都是在这个页面上学习小程序的知识和流程,简洁、直接、高效。涵盖小程序的方方面面,能让开发者参照步骤学习。

这仅仅是有用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则是社区的活跃和内容产出。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上面分别是微信端和PC端的微信开放社区。就不为大家一一分析都有什么模块和每个模块都代表什么了,但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大特性:

特性一:不做单纯的输出,而是与用户交流。

许多平台,只负责发内容,完全不与用户交流,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那篇《建议企业别做两微一端》其实也反映了这种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社区问答、还是问题反馈,都表现出微信与用户交流的开放心态。

特型二:社区发掘核心用户,沉淀优质内容。

对于B端的运营而言,核心用户的意义不像C端是能够带动其它用户。

虽然B端也有一点,但是核心是“分忧”,分的是没有人力回答那么多问题,分的是没有时间不断的宣贯产品,分的是没有精力不断的打造案例的忧。

通过“精选文章”“突出贡献者”等等方式,引导用户源源不断产出内容、回答问题。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得出“有用”的定义: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持续引导用户成长官网平台,称之为有用。

如果硬要有一个反例来对比的话,推荐大家可以去看某十二家手机厂商联盟打造的合作产品的官网。

二、输出“有效”案例 — 紧随战略,打透玩法

在案例的打造上,几乎每个B端产品都能有一番说道。不过我们今天来看看,微信是怎么去输出案例的。

为什么说他们的案例就“有效”?

研究案例最好的地方还是微信公开课,于是我翻了下微信过去的案例集锦,发现了一些规律。

先通过一组图为大家展示这些案例:第一季+第二季,时间2014年,主题O2O。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第三季:时间2015年上半年,主题城市服务。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第四季:时间2015年下半年,微信链接一切。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第五季:时间2016年,微信的矩阵协同体系。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第六季:时间2017年,小程序。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从这六季的案例打造,我们可以发现两个规律:

  • 第一:微信每一次的案例打造,都紧紧贴合当年热点和风向,通过与B端合作,打造爆款,强化影响力,让微信逐渐从一个仅有公众号生态的单一环境中走了出来。
  • 第二:每一季的案例打造,都无比聚焦,全方位的打透行业、场景的玩法。

截图中只展示了一小部分,但我们也能看到,微信每一季的案例,都涵盖多个角度、多种场景,包含上中下各层级。比如一个“扫码支付+会员”的体系,就通过了六七个案例来讲透。

通过上面的两个规律,微信既能够讲透每一个功能,让客户们都认可并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帮助长尾的中小客户们提升思路,获得成长,真正实现了有效。

分享一段他们打磨案例的故事:

“在微信支付走向实体商业的过程中,“蹲”成为一个标准动作。

过去一年,微信支付团队在商场帮商户拆收银台、在超市研究动线、在面包店研究面包的特点、在工厂打磨设备——做了许多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事。

要深入到场景里去,这也是微信支付与腾讯此前做互联网产品方案最大的区别。

这个“蹲”不仅仅是产品经理、产品策划、运营、设计,甚至研发人员也要去“蹲”,作为一个用户,只有真正到了那个场景里,才会感受到里面存在哪些不痛快、不爽的地方,“有时候一蹲就要蹲一天,才能看到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人群会碰到什么问题”。

对比之下,很多B端产品的案例,往往大而杂,仅仅只是简单的客户数据罗列和拼凑。

举个例子,某家的大数据产品,上来就标榜自己十大特色功能,为了匹配这一特性,对外输出案例时,产品和运营绞尽脑汁的挖掘这十大功能分别都有什么代表性案例。

倒不是说不能这么做,但是每个功能点在这样的思维下,仅能分到1~2个案例。无法讲深,也无法涵盖各个角度。

最终导致无法有效刺激到客户欲望,也无法引导已经购买的用户获得提升,用户无法成长,收益无法明朗,他们的产品至今仍处在泥潭中苦苦挣扎。

我们能得出“有效”的定义:案例不仅仅只是一个展示作用,而是能够深入的帮助客户理解透产品的内核,也能够帮助客户实现能力的提升和收益的增长,谓之有效。

三、提供“有钱”服务 — 匹配插件,链接服务

我们把眼光放回到微信开放平台,微信在今年3月底的时候,正式把原有的插件tab+服务商tab整合在了一起,统称为“服务平台”。这其实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更开放的态度。

做过平台的都知道,当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涌现出一大批第三方服务体系,他们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做插件的,一类是做服务商的。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插件往往只提供一个或多个功能,意在帮助B端从某个环节或流程上提升效率,拓展玩法,B端可以选择自己需求的插件应用到自己的公众号或小程序里。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插件

而服务商,则可以分为定制服务和代运营两类。定制服务的往往是打包售卖一整套解决方案,并会有专人跟进指导,帮助B端获得收益。

代运营则常见于很多较为初级的B端,他们不仅售卖方案,还会提供人力,全方位接管B端的运营,B端只需要提供产品,他们会对销售额、转化率这些负责。当然,代运营鱼龙混杂,风险很大。

一窥究竟:微信B端运营的“三有”策略

服务商

介绍完基本信息,就会发现,无论是插件还是服务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核心都是帮助B端客户更好的入驻平台,并在平台生态中获得更多收益。

从这一点上,服务商和微信的利益诉求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虽然从很多方面来看,第三方的东西,无论是工具、还是服务,都存在着巨大的不可控风险,如盗号、数据监控、财产流失等等。

在过去,平台往往选择自研服务,尽可能满足B端需求,打压第三方。平台就算不挣钱,也不让你们第三方挣钱。

但微信最终选择了开放的态度去接纳第三方,他们深谙力有时穷的道理,通过让渡利益给第三方,激发了他们的热情。甚至在刚刚内测小程序的时候,就邀请了服务商参与内测。这家服务商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类比的还有淘宝的千牛卖家服务市场,他们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让渡利益给第三方,甚至让插件成为了用户成长的一部分,平台做好引导和把控。

所有“有钱”:就是让第三方也能赚到钱,互惠互利,他们的获利,能够大幅度促进平台的高速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B端生态闭环。

其实总结微信的玩法,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核心都在于如何让B端能够更高速、有质量的成长,我们做B端运营,虽然平台总体指标的提升非常重要,但是仍要记得,只有多数客户的成长和收益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平台指标的增长,长期价值正在于此。

 

作者:木山,活力型运营/坚决不丧/努力不加班一起来学习运营方法,升级打怪,现在开始,学习当一个会赚钱的运营。公众号:运营方法(ID:yunyingfangfa)

本文由 @木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