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营人的处境和出路,来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做运营

21 评论 13763 浏览 33 收藏 14 分钟

一直在运营之路上奋斗的你,是否曾问过自己:我为什么选择做运营?

如果从1990年,中国出现第一家以“电脑网络”命名的企业开始算,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也就二十多个年头。

这二十多年来,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从模仿美国互联网到基于本土化的创新,从门户为王到应用型app大行于世,从web1.0到web2.0,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在一次次的变迁和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慢慢走过野蛮生长的时代,“微微的晨光虽还照不亮太远的路”,但至少让互联网人已经知道了大致的前进方向,基于过往的教训总结出了一条能循着这晨光前行的路。

鲁迅的《孔乙己》中有这么一句话:“读书人窃书不算偷”。笔者一直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其实换个角度或许也可以理解成:聪明人在模仿(窃取他人思想)的基础上,会加上自己的理解,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融进自己原先的知识体系之中,创新出新的东西。

中国的互联网人应该就是这种聪明人吧。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美国互联网的发展之路,而这都是因为中国与众不同的本土文化所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模仿国外模式诞生的互联网企业能在国内生根发芽,但那些被模仿者在中国市场却总是不敌中国的本土企业。

而在众多的创新改变之中,互联网运营这一职业的出现应该是中国互联网与国外最大的不同之一吧。要知道国外的互联网企业,只有产品和开发,并没有运营这一岗位。当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运营,只不过他们的运营工作是由产品和开发所承担的,还有一种更厉害的角色叫“增长黑客”,这类人懂产品、懂技术也懂运营,他们的一切技能只为用户增长这一最终目的而服务。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或许是由于国内市场与国外不同的缘故,在产品和开发之外,另设了专门的“运营”岗。

1. 互联网运营的处境

与其他两个岗位相比,运营人员的处境却显得并不乐观。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职业地位,还是薪资待遇,运营人员都要远远低于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而运营之所以会面临如此尴尬的处境,笔者觉得需要从客观的行业情况和主观的个人能力这两个维度借势。

1.1 客观的行业情况

大家都知道,产品和开发负责的是产品的从0-1的过程。而从无到有,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产品,后面的市场、用户什么的就都是空谈。这也导致了:对很多初创企业来说,产品和开发的价值,要远远高于运营人员,至少在产品初期是这样的。

那么按这个道理,从0-1的时候,产品和开发待遇比运营高,理所当然,我们没意见;那等产品上线了,我们运营介入了,总该轮到我们逆袭了吧。实则不然,一款产品即使最终上线了,其从1到无穷的过程,也是分为好几个阶段的。

一般来说,当一款产品刚进入一个空白且刚需的市场的时候,这时候还是产品为王。这个应该不难理解,毕竟这个市场就你一家,你提供的服务又是刚需。只要功能到位了,用户自然会蜂拥而至,什么活动刺激、金钱补贴、内容优化、用户激励机制什么的,都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去考虑。独你一家,用户不用你用谁。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奶酪被他人所盯上,慢慢有其他玩家入局的时候,就到了渠道为王的时候了。这时候,谁能最先触达用户,最快让用户产生放弃成本,谁就能占有更大的市场。

等到了市场变成一片红海,同质化产品泛滥的时候,才真正到了运营为王的时候了。这时候各家的产品功能和产品层面的用户体验都相差无几了,渠道也已经能利用上的都利用了,就得拼运营了。看谁的内容最能get到用户的点,谁做的活动最有吸引力,谁设计的用户成长体系和激励机制最合理,那么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赢家了。

从这个发展过程,大家其实已经能很明显的看到,越到市场发展的后期,运营的作用越是突显。但是很不幸的是,在现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有太多的互联网产品还没等到需要我们运营人员撑起一片天的时候,就被市场所淘汰了。而同时,每年又有数以千计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重复一次次从0-1的过程,这也就不用再解释为什么产品和开发的地位总是在我们运营之上了。

1.2 主观的个人能力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产品和开发作为排头兵,自然是最先积累起一线经验的那部分人。可以说中国互联网经历了多少年,产品和开发就在这个战场摸爬滚打了多少年。而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在没有现成的方法指导他们前行的情况下,大家唯一快速成长的捷径就是互相学习借鉴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这也直接催生了各式各样的同行交流模式,包括分享会、培训机构、资料整理出版等。

就像在技术开发领域,2009年,靳岩和姚尚朗出版了中国大陆第一本Android开发教程《Google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践》,还于2013年12月创办了专注IT职业在线教育的极客学员;而产品经理们也有苏洁于2010年出版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类专业的书籍。反观运营,现在运营圈比较火的书籍,张亮的《从零开始学运营》出版于2015年底,张仲荣和金濮合著的《互联网运营之道》出版于2016年初,这已经算是圈内比较早的出版书籍了,但也比开发和产品类的专业书籍晚了五年之久。在以快为王的互联网行业,五年可以发生多少事情,我想已经不用我多说了吧。

而相关培训学习机会的匮乏,直接导致了运营人员这么多年一直是各自为战、野蛮生长,缺少体系化的学习成长,没有过硬的技术傍身,在竞争力上自然也就相对薄弱了很多。

再加上运营能力的强弱,本来就不像产品和开发那样容易通过某项技能作为评判标准。比如说,一个技术他可以说自己会Python、Java、PHP,产品经理可以说自己会Axure、Xmind,甚至会ps,来显示自己的专业性。我们运营人员呢?我们总不能说,我们文案写得好、我们会策划活动、我知道用户需要什么这些吧。确实,这些能力都非常重要,但却太虚、难以量化,我们最多只能通过过往的项目来说话,但说服力也远远低于产品和技术人员的一技之长。

这种难以宣之于口的能力,又导致了领导难以发觉我们的特长,误会我们就是个打杂的,做着一份准入门槛低而且谁都能做的工作。工作的琐碎加上没有系统化的学习机会,进一步使我们个人的能力成长受限,如此恶性循环,运营人的出头之日更是显得遥不可及。

这两个客观上的行业情况和我们主观能力的不足,便是导致我们运营人处境尴尬的主要原因。那么难道我们运营就注定是个打杂的,注定要矮产品和开发一头吗?当然不是。退一步讲,就算是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2. 互联网运营的出路

2.1 风向已开始变

虽说很多互联网企业还没等到运营一展拳脚便折戟成沙,新兴的创业公司们又是一次次的重复从0到1;但时至今日,运营的作用已经开始日益的凸显出来,逐渐受到行业重视,可以说风向已经开始变了。

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三:

  1. 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发展了将近30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们开始认识到运营对一个产品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2. 当下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资本的火热和技术的成熟,复制一款产品的成本和难度都越来越低,两款功能和体验相近的产品,最终要想留住用户抢占市场靠的只能是运营。
  3. 内容时代的来临,内容运营其实可以追溯到纸媒时代。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王者新浪、搜狐、网易做的便是门户网站,说白了其实就是将传统印刷在纸媒上的内容搬到了互联网上。而这类门户资讯类产品,本就是最考验运营功底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这类企业经常会出现运营的待遇优于产品的情况。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有惊人的相似性。90年代初,第一代互联网人以门户网站的形式在新世界占有了一席之地,现在内容创业的火热,又再次给了我们运营人证明自己的机会。

2.2 共享经济的来临

如果要说2016年什么最火?我想共享经济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在行也好,摩拜也罢,他们所倡导的都是“共享”的概念。而事关我们运营人员出路的,当然就是如“在行”这类的知识共享类产品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接收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方便。而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认知盈余并向外分享到渠道。所谓认知盈余,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

知乎可以说是对“认知盈余”充分利用的成功案例。但因为其过于碎片化的特性,并不足以对我们知识架构丰富和能力提升产生足够大的帮助。

而近两年在线教育的火热,可以说是带来了运营人员的春天。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去这类企业工作更能让我们运营有所用武之地。而是说这种知识共享模式的崛起,让我们有更多的渠道去获得更加系统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现在,有太多针对互联网从业者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供我们选择,像起点学员等。我们再也不用像过往的数十年那样孤军奋战。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向老司机们取经,在前进的路上避免踩到没必要的坑,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运营人,一起成长。有了先辈的指引和同伴的相助,我们在知识储备上落后产品和开发的那5年,必然能迅速赶上。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做公众号甚至希望通过写书,输出我运营相关感悟的初衷,借用运营研究社的slogon:

不让运营人孤寂地成长。

如果以后在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做运营,我希望大家可以自信的和他说:因为运营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专栏作家#

糖涩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弈呓(ID:YiYi_TANG7980)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是机缘巧合从产品经理转运营的,当时还有点激动终于可以扛枪上阵了。因为我是在同一家公司转型的,所以待遇上并没有比产品经理差,反而升职加薪比做产品的时候更高频。因为运营都是拿数据说话,更容易展现自己的成绩,简单直接,老板当然也没话说。
    但说实话,运营的压力确实更大,要考虑的事情杂而多,对软实力的要求也会更高。

    来自浙江 回复
  2. 感觉我的运营之路很漫长

    来自广东 回复
    1. 哈哈,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来自上海 回复
  3. 作为一名苦逼运营,感觉出头之日好遥远啊

    来自上海 回复
    1. 我觉得只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有意识的去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各种培训平台,既能get技能又能认识同行,这是练内功,接下来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外功修行了,我了解的是这么几种:1,和当下的工作结合,2.上兼职平台接项目,3.做平台讲师或者作者输出内容。个人品牌做起来了,自然出头就快了。

      来自上海 回复
    2. 一步一步经营吧

      来自上海 回复
    3. 路还很长,一起加油

      来自上海 回复
    4. 谢谢,加油!

      来自上海 回复
    5. 上兼职平台接项目 有哪些兼职平台呀 方便交流下么?~

      来自山东 回复
    6. 猪八戒网、58同城、斗米兼职等吧,了解并不是很多,也买开始做呢

      来自上海 回复
    7. 谢谢 了解一下 现在不小心进了体制内 总觉得时间不饱和 怕落伍 也增加一份儿收入

      来自山东 回复
    8. 对,乔安同学说的这些都是,还有广州那边的自客也有类似的功能,现在做“时间出租”的app挺多的,像在行、厅客、空格之类

      来自上海 回复
    9. O(∩_∩)O谢谢 回头我去了解下

      来自山东 回复
    10. 个人认为运营主要就是留住用户,产品从生到死他们都是有期限的,其实我们很重要,我们可以延长一个产品的使用周期,阶段性的运营,最大化提高使用效率,运营人员其实才是万金油,因为你什么都要懂一些,这是件好事,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结构思维是站在全局看待一个产品,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技术和架构理念,我们才是那个真正让产品落地走出去的人,你自己想一想真正的好产品很多吗?如同笔者说的一样同质化产品太多了,谁能抢占市场用户谁就牛逼,去看看为什么阿里为什么最后留了下来而不是ebay,马云是个创业大牛但他自己就是个很牛逼的运营,所以业界有句话讲玩运营与阿里,想想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不要觉得自己路途遥远只能说还是能力有限,多提升自己多接触新事物,在不同的角度和渠道去看待产品,总之一句话:格局要大一点。

      来自广东 回复
    11. 做运营去阿里,做产品去腾讯,玩技术去百度,想想这句话不假。运营之路任重道远,但一定乘风破浪。共勉

      来自广东 回复
    12. 听君一席话,感觉信心满满,做一个运营人,很骄傲。以后要好好提升自己,期待自己能够越来越厉害。

      来自上海 回复
    13. 但是现在运营分类太多,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数据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电商运营和类目运营,在选择上面也是比较纠结,但其实很多种类都是相通的

      来自上海 回复
    14. 分类多工作杂的确是运营的一大困境,虽说后期高阶的运营是要往全栈发展,但一开始还是应该单点突破,像我就是从网站和活动运营切入,到数据和用户运营,因为各类目虽在具体操作上有所区别,但大致的思维逻辑和指导方针其实是相通的,单点吃透,再全面开花上手就很快了。所以第一步还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找个自己目前最擅长的方向做切入点

      来自上海 回复
    15. 确实,运营人的格局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产品能走多远,共勉!

      回复
    16. 共勉,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本人愿和各位一起成长学习交流。若可以在这茫茫江湖交个志同道合的的伙伴,那就一起认识VX:760972676

      来自广东 回复
    17. 加V:760972676 一起study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