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臆测你的用户,知道谁是用户比什么都重要!

0 评论 11643 浏览 5 收藏 7 分钟

不要把自己当用户,而是去勾勒出真实用户的综合原型。不再说“用户”,而是直呼其名。

在Bang Camp的培训课上,Bang Camp导师、曾任腾讯高级战略发展经理、资深运营经理的刘官华分享了他朋友的一个故事:

我曾经在跟一个创业的同学聊,那个创业的同学年纪稍微大一点,70后,他做了一个面向90后的产品,他跟我聊了一晚上,每次都说“我认为,我觉得,我的体验是什么……”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我跟他提了一个醒,我说你说这个可能有一点问题,你太把自己当用户了,他说我就是我的用户,我是我们的首席产品体验官,天天在体验产品,每出一个新产品,我用得最多。但恰恰是这样,体验越多离得越远,为什么?他不是用户,他心里怎么能体会到90后的心思呢,这一定是有代沟的,这样的产品很难有好的体验。

那创始人怎么走出这样的局限?

用户画像是一个很不错的途径。用户画像是针对产品/服务目标群体真实特征的勾勒,是真实用户的综合原型。

做产品怎么做用户画像,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首先它是基于真实的,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另外一个是根据目标的行为观点的差异区分为不同类型,迅速组织在一起,然后把新得出的类型提炼出来,形成一个类型的用户画像。一个产品大概需要4-8种类型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的PERSONA七要素

P 代表基本性(Primary)指该用户角色是否基于对真实用户的情景访谈;

E 代表同理性(Empathy)指用户角色中包含姓名、照片和产品相关的描述,该用户角色是否引同理心;

R 代表真实性(Realistic)指对那些每天与顾客打交道的人来说,用户角色是否看起来像真实人物;

S 代表独特性(Singular)每个用户是否是独特的,彼此很少有相似性;

O 代表目标性(Objectives)该用户角色是否包含与产品相关的高层次目标,是否包含关键词来描述该目标;

N 代表数量性(Number)用户角色的数量是否足够少,以便设计团队能记住每个用户角色的姓名,以及其中的一个主要用户角色;

A 代表应用性(Applicable)设计团队是否能使用用户角色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进行设计决策。

这个画像出来之后,要有代入感,要有同理性、真实性,画像的用户不是虚拟出来的,要真实地去访谈。

另外一个就是独特性,这个A用户和B用户一定是区别开的,不能有大规模的覆盖,否则就没有区别出来,要有独特性。在某个场景下的痛点一定是跟你的产品目标相关的,别调查出一大堆都是你的产品解决不了的,这根本没用;然后还要有数量性,保证这个样本足够多,也要有典型的代表性。

另外是应用性,调查出来的用户画像一定要对产品能写出User Story。典型的一个用户画像就是这样,他叫强哥,但是注意“他”不是他,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头像,他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还有他的社会属性,有特别多的内容,尤其是人性动态,这是打动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不单把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划分出来,我们还洞察他的人性,这是一个典型的。

yonghu1.webp

把这些用户头像画出来以后,你的产品经理的脑子里除了这些人,其他人都不认识才行,这样就避免了很多杂音和干扰,这样你做出来的产品才准。

然后你反过头来再看你属于这些用户吗,我们的创始人、产品经理属于这些吗?80%是不属于的,除非你自己做了一款属于自己这一年龄层、收入阶层的这个产品,那有可能高度重叠,但是基本上大部分不重叠,所以创始人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用户。

总结一下,PERSONA能清晰地揭示用户目标,帮助我们把握关键需求、关键任务、关键流程,看到产品必须做的事,也知道产品不该做什么。PERSONA是很好的一种决策、设计、沟通的可视化的交流工具。

PERSONA怎么用?

1.知道谁是用户比什么都重要

2.不再说“用户”,而是直呼其名

3.将Persona展示给销售、技术、运营、市场人员

4.找到周围符合Persona特征的人,与他交朋友

5.融入他的生活,观察他的生活,了解他的需求

6.不断邀请他来使用你的产品,反馈他的想法

本文根据Bang Camp “产品与商业模式”培训中刘官华老师的部分分享内容综合整理。

 

来源:创业邦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