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知乎时我们在谈什么?——知乎2.3产品体验报告(长文)

7 评论 9191 浏览 71 收藏 19 分钟

作为高质量的UGC社区,知乎连接了人与人的分享和交流,并提供了简洁、友好的用户体验。但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同时,知乎也面临着“劣币驱逐良币”等一系列的问题,社区运营及产品功能上都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这篇报告主要从功能分析和关于知乎的思考两个方面来讨论知乎的使用体验。

一、体验环境

时间:2015.6.28

APP版本号:Android 2.3.1

体验人:黄小白

手机信息:

手机型号 手机系统 主屏尺寸 RAM
Vivo Y17T Android 4.4 4.7英寸 1G

二、产品简介

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帮助你寻找答案,分享知识。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Android版功能:

  • 集阅读、搜索、问答于一身,功能完整
  • 私信,新回答,评论都可及时收到推送通知
  • 支持系统层分享,可抵达手机里任意应用
  • 「随机看」发现惊喜内容,总有你不懂的事
  • 更舒适的「收藏」,轻松实现「稍后阅读」

三、需求分析

快速并有效地提问,找到满意的高质量答案

闲暇时间用于学习、消遣的工具

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并延展至线上、线下的讨论或社交活动

分享个人知识与间接,获得他人的赞同,达到自我实现的情感目的

四、产品分析

(一)产品结构图

图片1

(二)功能分析

(这部分没有严格按照知乎APP中的功能板块进行讨论,而是按照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功能分类进行讨论。)

浏览

知乎采用时间为轴线的信息流呈现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首页、发现和直接搜索的方式浏览各类问答或文章。

1.1 首页

首页推荐热门回答推荐、关注的用户、专栏、话题的推荐与动态。有别于其他社区类或信息类产品的首页内容设置,知乎更加注重用户关注的“圈子”的动态及展示,增加了关注的粘性,也提高了更多发现优质内容的可能。而热门回答则收取自各类话题的高票回答,避免了首页内容类型单一或更新缓慢的情况,同时将用户导向更多的话题与互动。

图片2

改进建议:

  • 在首页可增加对热门专栏或知乎圆桌活动的推荐;
  • 暂时不清楚热门回答的具体推荐机制,但是出现热门回答几乎占据首页大部分内容的情况,影响了对原关注者动态的浏览。可以考虑重新安排热门回答推荐数量。

1.2 发现

发现分为热门推荐、热门收藏、本月热榜、今日热榜。同时顶部栏提供随机查看一个问题的入口。

图片3

热门推荐页面以关注度及相关回答情况(如赞数)为主要推荐标准,侧重于新问题或话题的展示,增加其曝光度,也在于将用户导向更广泛且更具时效的话题讨论。

改进建议:

  • 顶部推荐栏增加页数的提示(见下图)。用户在没有页数提示的情况下,有时会没有兴趣翻看所有推荐(比如翻看了3个而遗漏了第4个)。另外,建议放慢推荐页切换速度,如将5S提高至8S;

图片4

  •  知乎圆桌活动页面为网页跳转页面,与移动端界面不一致,建议尽早完成后台对接并保持一致(见下图);
  • 一般在某一知乎圆桌活动结束后,热门推荐将不再提供圆桌入口,仅能通过搜索—活动页面—进入的方式进行浏览。建议特设一个长期的知乎圆桌入口于热门推荐页面,增加曝光度;

图片5

  • 目前无法通过话题搜索进入圆桌,建议将知乎圆桌话题纳入搜索引擎。

热门收藏主要以关注度、收录问答数为推荐标准,进行个人收藏夹的相关推荐。话题、内容不同的高质量收藏夹成为用户发现、关注高质量内容的入口。

图片6

改进建议:

  • 收藏夹讨论区往往内容较少甚至为0,且内容往往是玩笑或围绕收藏夹名字的讨论,建议可以取消讨论区更改为私信收藏主的入口;

本月热榜和今日热榜以问题关注度及回答赞数为推荐标准进行问答推荐,其中某一问题下的2-3个高票问题可能被同时推荐。

1.3搜索

搜索可以分别对内容及用户进行搜索,支持模糊搜索。内容搜索优先展示某一话题(导向话题资料、话题动态等),其次是相关问题。用户搜索围绕昵称及签名进行搜索及展示。

图片7

改进建议:

  • 将专栏名称、知乎圆桌纳入搜索范围(上面已提过,见下图)

图片8

提问

提问页面按流程分为添加问题、描述(可配图)、话题,可勾选匿名提问,发布后可邀请他人作答。提问功能流程清晰、规范,便于用户操作,同时也保持了问题格式的统一性。

图片9

改进建议:

  • 偶尔可见某一问题及其描述非常之长(情感类居多),建议限定问题及描述字数及图片数目,缓解答题者阅读压力,并提高提问质量;
  • 添加话题时后台自动检索问题关键词并提供话题标签,用户可直接勾选推荐话题;
  • 邀请回答的目的在于找到合适的人进行高质量的回答,目前邀请时主要出现的问题在于用户有时不清楚应该邀请谁或邀请了大V但没有获得回复。建议邀请时系统自动推荐相关话题下各位优秀回答者,便于用户选择(关于如何邀请大V并一定获得回复的机制将在“关于知乎”的部分进行讨论);
  • 目前提问时没有草稿箱,不便于问题的考虑和长篇问题的编辑,建议在草稿箱系统内引入提问草稿;
  • 目前用户无法看到自己的匿名提问,不便于关注和管理,建议修改为用户可在自己的个人主页看到匿名提问,其他用户无法查看到该问题。

回答

用户可在某问题下选择添加回答。回答时可选择添加图片并存草稿,可满足用户的基本操作需求。

图片10

改进建议:

  • 回答页面建议增加简单的自动排版功能(如编号、加粗、首行缩进),提高用户回答体验;
  • 编辑回答草稿需要先进入原问题页面,再重新进入回答页面,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成本。建议修改为点击回答草稿可直接进入回答页面。

收藏与关注

用户可通过收藏功能将某一答案收藏至编辑好的收藏夹中并进行管理。关注则分为关注的问题、收藏、话题、专栏。两者满足了用户收集、整理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便于操作,学习成本低。

图片11

改进建议:

  • 收藏夹编辑需进入该收藏夹后通过菜单键打开编辑按钮,功能较为隐蔽且操作繁琐,建议修改为长按某一收藏夹可直接进行编辑;
  • 收藏较多时用户查找某一回答的成本较大,建议增加收藏夹内搜索功能,可根据关键词搜索已收藏的某一问题的回答;
  • 关注的专栏页面有显示BUG,建议尽早修复(见下图);

图片12

  • 建议增加关注知乎圆桌功能。

互动

知乎的用户互动围绕私信、评论、回答展开(这里私信功能不做赘述)。

回答页面,包括了赞同与反对、没有帮助、感谢,且均设置为一键点亮,便于操作,用户体验较好。举报功能则隐藏在页面底部(用过菜单键喊出),依据不同情况进行举报。其中通过举报原因排序可以看出知乎对社区内容的运营重点及雷区。

评论区用户可进行相关讨论,优质评论可获赞,进一步引导了用户互动,增加了用户粘性。

图片13

其他功能细节

关于和登出。这两个功能可以通过菜单栏喊出并显示在界面底部,而非安置在“设置”页面里。

改进建议:

  • 这一点或许与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不一致,建议将这两个功能纳入设置页面中。(如下图)(因为如此隐蔽的功能,导致我曾经一度以为知乎移动端没有反馈入口。另外,摇一摇反馈或许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反馈入口了)

图片14

切换主题。即进行“白天模式”“黑夜模式”的切换。

改进建议:

  • 修改为“白天模式”“黑夜模式”,便于用户理解。

五、关于知乎

引用周源大大在知乎上一个回答,知乎的初心在于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上互联网,让彼此更好的连接。但是作为发展到超过1700万用户量的平台,知乎也在面临一些特有的问题。以下是个人对知乎的一点思考和反馈,希望能对知乎团队有些许参考价值。

劣币驱逐良币:

一如每个社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都会面临的问题,知乎部分话题问答的质量确实在下降(个人感觉)。“抖机灵”但是“然并卵”的段子往往能获得高票并排名靠前(大V自带300赞),而真正客观、认真回答的一些答案由于作者知名度低、回答专业性太强等原因被冷落。即某种程度上,回答效果依附于个人知名度的“马太效应”。这本身即挫伤了新用户或非致命的老用户回答的积极性,并形成了“抖机灵”骗赞的隐性引导。因此加强问答质量的管理、增进用户激励、改进回答的排序或推荐算法显得较为重要。

问答管理:

目前问答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知乎团队对回答的审核,一一查阅所有问答对于目前的团队规模来说并不现实。因此可以考虑系统检测并抓取一定时间内高关注度问题下的高票回答,后台私信相关答主进行说明,并对回答排序进行调整。举例:12小时内关注度增加1k的问题下,得赞数超过300的回答将被抓取并呈现给审核团队。如某回答为“抖机灵”等没有实质帮助的问题,则审核团队将私信答主修改答案并通知将下调回答排序至前10%以后。

用户激励:

知乎的核心是人,那么社区运营的过程中对用户的盘活主要集中在维护、激励、社交三个方面。维护指维护现有高质量问答水平、友好认真的环境及KOL的留存;激励在于鼓励新用户或“小透明”进行输出和对KOL们的激励升级;社交则是引导用户进行更广泛、深刻的互动和弱关系到强关系转化。其中用户激励是目前稍显疲软的一环(个人觉得)。

对于“小透明”中潜在的“高质量输出者”来说,其回答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答案关注度及曝光度低,得不到反馈和个人实现的心理体验。因此可以考虑改进推荐算法并引入积分系统。比如:

对每个回答进行综合评分(得分=赞同数×1+感谢数×2+收藏数×0.5-反对数×1-没有帮助×2-举报数×2),各答案依据综合评分由高到低排列。当然这里还可以引入单位时间内评分增长速度、用户积分水平等变量完成二次排列,增加新答案的曝光度。

(之前的回答排序按照获赞数进行,很容易产生“滚雪球”的效应;目前回答的排序貌似按照获赞数和时间的综合排序进行,排序规则不明显,给用户造成一种混乱感)

用户个人积分=个人回答数×10+个人提问数×5+被关注数×0.2+回答累计评分×1-花费积分。用户可通过花费一定积分邀请某一用户回答某问题(该用户同意后则必须回答)。同时该积分可用于搜索某一话题时的用户推荐。

(由于没有详细数据,这里不便构建更为具体的算法模型,请见谅)

对KOL们来说,或许来自知乎的赞、感谢等已经不能给其创造惊喜并完成激励。那么引导更多相似水平的KOL进行互动并增加其他平台的曝光度或许可以完成进一步激励。这一点可以在“知乎圆桌”和“知乎日报”上完成

关于知乎圆桌

相对于各类碎片化的问答,知乎圆桌则是围绕某一专题的集中讨论。个人理解的圆桌本应是由各业内资深人士引导,面向各类话题相关用户积极提问、交流。但目前的多数圆桌活动均围绕着互联网、经济金融两大话题,人文社科、生活类的专题较少,非相关行业的用户参与讨论的能力及兴致或许就相对不高,也导致了开展的过程中却多少显得活跃度不足(关注者很多,参与讨论者很少,且多数为相关专业人士)。

圆桌活动的运营和活跃度的推动有待加强,选题则可考虑以对知乎内容体系的补充为主。此外,用户既无法关注、收藏圆桌、也不能进行直接搜索,其中的内容很难系统地沉淀下来。围绕圆桌进行专题式、系统性的内容沉淀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地方。

六、总结

产品功能较为完善、用户体验良好,但在功能细节方面方面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在保持知乎初心的同时,其也面临着“劣币驱逐良币”等一系列的问题,相信知乎团队能够解决它们,打造出更为广泛、高质量的社区。

 

本文由 @黄小白(微信号:hzx_dream) 原创投稿,并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编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实在,不是做这个软件的人很难深层次分析,只能从表面上出一份体验报告,说服力不足

    来自广东 回复
  2. 只有我觉得点个home键再点进来就一切从头来过超级头痛吗?我上一篇文章看到一半。。。

    来自广东 回复
  3. 因为我对知乎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你这文章写得弱爆了,知乎强大的答案排序机制有了解?首页内容的推荐机制?知乎的话题结构?公共编辑功能?等等,多想想吧

    来自四川 回复
    1. 一个前端的体验,你写后端,,

      来自重庆 回复
    2. 您好!我是本文作者。没太理解您的意思,麻烦能具体说下么?
      另外,本文还有什么不足也欢迎您批评~

      来自辽宁 回复
    3. 您好我是本文作者。
      目前还是学生没有行业经验,对产品确实没太深入的想法,写的不好请您见谅!
      请问您之前对知乎的研究主要在哪方面,是否有时间交流一下?希望能向您请教学习。

      来自辽宁 回复
    4. 您好我是本文作者。
      目前还是学生没有行业经验,对产品确实没太深入的想法,写的不好请您见谅!
      请问您之前对知乎的研究主要在哪方面,是否有时间交流一下?希望能向您请教学习。

      来自辽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