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平台的搭建,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0 评论 6994 浏览 21 收藏 8 分钟

本文作者为大家梳理了纯作业平台搭建的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性能管理、冲突管理、资料管理、数据管理、履历管理以及自动化。

好像比较少看到纯作业平台搭建的一些交流分享,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作业平台,记录一些心得,权当自己成长的过程了。

前端产品往往在功能、交互、用户满意度方面考虑较多,因为往往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使用的满意度,带来的才是DAU的上涨,收益的提升;后端产品考虑的更多的是对全流程及细节的把控,只有对这两方面都理解到位,才能想到切实可行的一些流程优化方案。

而对于作业平台的搭建,不仅需要同时考虑到前后端,同时还有一些由于作业平台本身性质决定的一些要求。

基于以上,大概梳理了在设计作品平台必须考虑的一些因素。

(PS:在这里得说个背景,大部分作业平台还是属于内部使用的,所以对于展示效果往往没有面向普通用户的要求高,毕竟作为作业平台,最重要的指标还是效率与准确率,并且用户人数一般不会随着你在产品体验方面的优化而增加)

并发、性能——保证稳定

既然是作业平台,那对于并发请求以及性能也必然是有要求的,性能往往会决定作业效率。假设你自己作为一个作业员,作业过程中平台老是崩溃,可想而知,这样的效率必然不高。

其实,对于任何平台,稳定性是极其重要也是极其基础的一环,只有保证了稳定性,才能考虑之后的使用以及优化。

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研发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作为产品,你需要能够提前预估出平台的大概使用频次及各种极端情况。基于这些数据,研发才能更好地做资源评估,保证既不至于浪费过多资源,也不至于使平台长期处于难以使用的状态。

冲突管理——降低甚至消灭冲突

但凡涉及到作业过程,除非是单人作业,只要存在多人同时作业的情况,如果未做限制,有极大可能性会出现多人同时对一个作业目标进行修改的情况。而这样会导致判断标准不明确,容易使作业履历混乱,难以判断作业目标流向及结果。

基于此,必然有冲突管理这一步,由此会引入作业领取,提交以及最终结果判定的标准。

冲突管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每个作业集加上状态标注,当处于正在作业的状态则其他人员无法领取该作业集。但有可能因为特殊情况,比如:状态改变可能有千分之一秒的延迟;或者由于管理员操作失误等情况导致的导致了两人同时领取到了同一个作业集,这时候提交规则该如何确定,这都是冲突管理需要考虑到的。

资料的集中管理——降低作业的时间成本

既然是作业平台,则必然有相应的作业规范以及作业所需的参考资料。当资料过于分散的时候,往往会导致作业员作业复杂度增加,对作业员要求也会更高,相应的,作业员会花费更多时间在寻找所需的参考资料上,这必然导致效率大打折扣。

这就好比集齐七龙珠许愿一样,七龙珠为什么难集齐,除了对手太强大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太分散了,光定位就要花太多时间了。

所以,一个好的作品平台必然是让作业员能够快速找到其所需的资料或作业工具的,当然,就是能够直接展示出作业员需要的就更好了,这个就属于进阶之路了。

履历管理——完整的作业链路

一般来讲,任何一个作业平台,都需要记录每条作业开始到结束的履历,这样的数据既是以后做效率及准确率提升的参考,也是问题回溯的依据。

配合冲突管理,能够更好地监控整个作业数据流的流向。

其实履历管理就是打印出作业相关的日志,当然,如何展示就是产品自己确定的了,可能在平台里不需要体现,但是要保证需要的时候能及时获取到这部分数据就行了。

数据管理

所有作业数据需要保证其唯一性,这其实与之前说的冲突管理有些类似,一般不允许对于同一份作业集,最终出现两种作业结果。同时需要考虑增量数据的添加与数据的继承性,继承性说的是往往当版本迭代或者是作业本身存在继承关系时,也需要保证继承数据的唯一性(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冲突管理)。

自动化

作业平台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效率与准确率,但是人工作业在这两个指标上往往存在瓶颈,到了一个值以后就难以继续提升。所以,自动化是作业平台的必经之路,要做自动化需要有大量前期数据的积累,才能够明确哪些步骤、哪些环节是可以自动化的。

而自动化的占比也是衡量平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有需要大量人工作业的地方,产品的存在便是为了抽象人工作业的步骤、将其流程化并最终固化至产品上,人工固然是不可以被完全取代的,但是作为互联网产品需要明白的是:对于部分作业岗位而言,需要人工的存在并不是因为那个环节不可取代,而只是还未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法,或者不断获取相关数据做产品调优。

就像机器学习,不断需要新的样本来做训练。

也许这样说有些冰冷了,但是产品存在的意义除了解决痛点以外,便是将人们从简单枯燥的事情中解放出来做更能让用户满意(也许并不一定更有意义)的事情。

以上,差不多就是总结搭建作品平台需要考虑的几点了吧。

差不多一年前做的了,有些细节记不太清楚了,欢迎补充~

以后应该很少有机会再负责作业平台了,做一个总结同时也反思一下哪些经验可以复用到现在在死磕的后端。

 

本文由@一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