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博显示内容阅读量,而微信朋友圈却没有?

4 评论 9428 浏览 30 收藏 7 分钟

看别人家的产品,思考“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从分析中理解产品背后的东西。而不是只是单纯的表面判断。

阅读量的功能背景

阅读量本质也是社交中用户的一种互动行为,最早的最基础的社交互动就是发送消息(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等),这些是用户与用户之间最直接的互动行为之一。当社交网络世界不断扩大化之后,就需要一个分享窗口,就像现实世界,你买了件漂亮的衣服,不能只穿给老公看,你要穿给好朋友好姐妹,甚至路人看,你恨不得穿给每个人看,想获得大家的认同和赞赏。

那么这个虚拟世界的窗口可以是微信的朋友圈或者是微博。基于这样一个窗口,用户在上面产生内容,好比现实世界,你把漂亮衣服挂在自家阳台,供过往的人们欣赏一样。再这样一个窗口,用户与用户之间需要不一样的社交行为,保持互动。评论功能应运而生,用户可以对你的内容进行评价讨论,(嗯,这件衣服确实不错,有眼光,哪买哒~)。评论功能之后出现了更加简单低成本的互动方式,点赞。(点赞的由来据说蛮有趣的,不知道哪位大牛设计出来的~)在现实世界,人们对于自己赞赏认同的东西不一定会说上两句,或许他会比个大拇指或许说一个赞字。(心里独白是:嗯!衣服真心不错,给你点个赞)。用户不需要思考,不用打字评论,点一下赞,就能表示认可赞赏,降低互动成本,更轻松的活跃了社交关系。

说了那么多,为什么说内容的阅读量也是社交互动行为方式的一种呢?那又为什么微博有,微信没有呢?

生人与熟人社交的互动差异!开放与封闭的内容的互动差异!归根为人的本性!

有的用户会想:咦,我想知道多少人看了我的内容,哪些人看了我的内容,我更想知道哪些人看了之后不给点赞评论!我有这样的需求!快做这样的功能满足我的成就感和虚荣心!

那么,好!我们来想象下有了这样功能之后,微博和朋友圈的用户会有怎样的变化。

微博用户:

哇,我刚买的衣服,拍了几张照片到微博,已经有几百人阅读了,虽然我不知道都是谁看了,但是大家都有留意我的衣服,引起了这多人的围观耶!

朋友圈用户:

刚买的衣服发到朋友圈,有几十人阅读了(基本知道谁看了、谁没看,至于为什么脑补下吧~)。但是只有5个人点赞,3个人评论,剩下的那些人看了不说话,我的好姐妹都看了,但是看看没反应,是不是和我关系不好了,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是不是有点看不惯我炫耀,是不是嫉妒我老公买给我的……(拜托,考虑下对方的客观因素啊~)

首先,千万不要去考验人性!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解别人的本性,更不要猜疑人性。在朋友圈这样一个熟人社交社交以及内容封闭的窗口,就像现实世界中,你把衣服穿给邻里看,他们看完什么也不说,漠视之后离开了。这样的社交互动行为不利于社交关系的发展,用户之间需要这样的空间和距离,为什么我看了之后一定要评论点赞?你以为我们是怎样的社交关系?仅仅只是点赞之交?人性是复杂多变的,适当空间和距离,往往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尴尬。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无论是虚拟世界还是现实世界,这一点都是社交关系中的潜规则。

其次,用户不在意陌生人对我的点评论道,但是会在意熟人的三言两语,就像我不关心不羡慕马云多有钱,但是我嫉妒小刘小张比我工资多500。熟人社交互动的行为方式竟具有如此的蝴蝶效应,稍有不慎,玻璃心啊,绝交啊,老死不相往来啊…

这就是为什么微博有内容阅读量,而微信朋友圈却没有的原因。

总结两点∶

用户定位不同,前者生人及部分熟人社交+内容,后者熟人+半熟人社交+内容;前者开放的内容窗口,后者封闭的内容窗口。出于对人性的保护,都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对不起,扯了半天人性,其实讲什么人性都是忽悠人的。不过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任何生意,只要摸透人的心理,就能做成。哈哈~~不过人性是什么?人性是不被科学化的,是不被具象化的,是没有规律的。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复杂,多变。然而所有一切对于人性的研究,都是片面的扯淡。

备注:以上仅仅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分析,毕竟微博是具有媒体属性的社交工具。(买方,你懂的)

 

本文由 @林IA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回复
  2. 人性才是最大的商机

    来自江苏 回复
  3. 然后给你点了个赞

    来自上海 回复
  4.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