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考:为什么微信语音消息播放不加进度条?

36 评论 17446 浏览 79 收藏 18 分钟

给微信语音加上进度条,这是很许多微信用户的痛点所在,用户想要从长长的语音中更快地听到重要信息,而不是重复一遍又一遍。但是微信却一直没有添加上这个功能,为什么呢?这么设计背后有什么深意吗?我们又要如何理解?

 

我最近在看腾讯产品经理的面经,许多面试者被问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微信为什么不加入语音进度条?是啊,为什么不加呢?我在日常使用中,也曾有几次因为领导发来60s长语音而抓狂。因为在录音结尾,领导安排我去某个大厦拿文件,而我为了确定大厦名称,只能从0秒开始又听了3遍的语音。为了确认两个字足足花了3分钟!

我在网上一查,发现跟我一样的吐槽实在是太多啦!

例如下图,知乎高赞回答,点赞数2361

微信设计的渣细节有哪些?答:没有语音进度条!

微博上,同样每天都有人发微博吐槽微信没有语音进度条,还时不时@微信团队。

由此可见,语音消息进度条是明晃晃的一大需求,是许多用户的痛点所在。

加上进度条的子弹短信和QQ子弹短信就察觉到了这一痛点,并且凭借语音进度条的功能火了一把。子弹短信推出于2018年,上线之初其一大卖点就是语音进度条,并凭借该功能在发布一个月内圈下700万用户,实现App Store总榜首连续霸榜9天、社交榜榜首13天。

看到有进度条加持的子弹短信如此火爆,腾讯QQ也选择了跟进。在2019年更新的QQ 8.0版本中,QQ正式推出了语音进度条功能。语音消息支持暂停和进度拖动,原本的语音气泡也被附上了漂亮的声纹。该功能使用至今,并且也同样应用在了QQ的办公版TIM上。

微信有加吗?既然这么多IM软件都加入了语音进度条,那么微信有考虑过加上吗?

有的。2018年2月,业内人士就曾爆出微信语音进度条正在内测的消息,当时各路科技媒体纷纷转载,都在期待该功能的上线。可是时至今年,两年过去了,我们并没有看到语音进度条功能的出现,这只能说明:微信团队在内测之后,选择了放弃该功能。

以下是2018年媒体关于微信语音进度条即将上线的报道

(网上流出的内测版截图)

这就有趣了。是什么样的考量导致微信团队最终放弃了这个万千用户盼望已久的功能呢?

一、需求分析

互联网产品中,分析一个功能该加不该加,一切都要从用户需求入手。先分析语音进度条呼声高涨背后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分析该需求发生在哪些场景,最后判断该需求真伪,大众还是小众,值不值得满足。

步骤一:提炼需求内核

按照需求四要素,语音进度条的需求内核可以提炼为:

  • 用户:微信语音消息接收者场景:第一遍收听语音时,关键信息没有听清楚,需要重听第二遍来确认,但是无法跳过语音前半部分的无用信息,因此浪费了时间。
  • 目标:更高效地确认关键信息
  • 任务:增加语音进度条

若只用一句话,该需求可以概括为:更快地重听长语音中重要信息的需求。

步骤二:罗列需求场景

由于只有长语音才要用到进度条,所以我们先罗列一些可能会产生长语音的场景。

一条长语音五六十秒,包含150-200字的信息,肯定是带有叙事性质的才能这么长,一定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的。像“吃饭了吗”、“我待会去接你”这些问候、陈述、请求类的语句,肯定是短的内容,构不成长语音。

因此,长语音场景普遍为4种:叙事吐槽、咨询事情、交代任务、沟通工作。

场景1:吐槽叙事

用户:好友之间场景:叙述者以讲故事的口吻向朋友描述一件事情,包含起因、经过、结果,内容较多,因此为通常为长语音。语音案例:“哎,我跟你说,我今天遇到一件奇葩事,我们办公室不是有个男的叫XXX嘛,他今天XXXXXXXXXXXXXXXXXX,我一听不对劲啊,我赶紧XXXXXXXXXX,最后XXXXXXXXXXXXXX”

场景2. 咨询事情

用户:熟人之间场景:A向B咨询一些事情,B愿意详尽回答。由于内容较多,打字耗时,因此B决定用语音回复。语音案例:“你问我雅思怎么复习是吗?我当时准备了XXX个月,买了XXX书,上了XXX网站,报了XXX班,平时要多练习写作,不同主题的都要写,我当时练了XXXX,最后才有所提升………..”

场景3. 交代任务/事情

用户:员工与老板场景:老板给员工发语音指挥工作,需要交代任务的执行方式、细节和要求,因此通常为长语音。语音案例:“那个小刘啊,吃饭了吗?是这样的,我今天去了客户那里,他同意跟咱们签合作了,你需要明天打印XX份资料,明天XX点送到客户办公室,他们在XX路XX大厦的三楼,不要迟到了。”

场景4. 讨论/沟通工作

用户:同事之间场景:工作上的沟通,有时候会涉及到比较多的细节,信息量较大,打字会很耗时。这种情况下同事之间有时候会用语音进行沟通。语音案例:“你刚发的文件我看了,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好像跟原定的方案不太一致,我语音给你说吧。第一部分XXXX….,原计划是….,但是你这里…..,第二部分…..。我觉得你可以再问问陈总?”

步骤三:确认需求场景

那么4个长语音应用场景中,哪些是需要用到语音进度条的?

场景1“吐槽叙事”显然不是,因为不符合“重要信息”的定义(需求内核为“更快地重听长语音中重要信息”)试想朋友跟你吐槽,发了一个60秒语音,你听过一次就不会点开听第二次吧?因为语音内容根本不重要,大体听懂来龙去脉就好。

那而场景2“咨询事情”呢?它显然符合“重要信息”,但不符合“更快”(需求为“更快地重听长语音中重要信息”)因为对于咨询事情得到的语音回复,大多数用户倾向于“仔细、完整地重听”。

剩下场景3“交代任务/事情”和场景4“讨论/沟通工作”。这两个场景完全符合“更快地重听长语音中重要信息”这个需求内核。处于工作状态,所以讲究“更快”;因为是工作,所以语音消息中有“重要信息”。因为重要,所以必须要“重听”。

所以,语音进度条的应用场景为“交代任务”和“讨论工作”。这两个场景明显属于办公场景,因此语音进度条可以认为是主要覆盖办公场景的功能。语音进度条这个需求可判定为真实的、明确的。

那么,既然语音进度条的需求那么明显,微信为什么不设计这个功能,满足用户呢?

二、定位优先,需求未必要满足

首先,用户有需求,产品不一定就非得满足。例如,iPhone用户有手机和PC自由连通访问文件的需求,但是苹果有满足吗(用户仍然必须通过PC上的iTunes来访问手机文件)?iPhone用户有蓝牙传输文件至安卓手机的需求,可是苹果满足用户需求了吗?不是苹果没有这个技术,也不是苹果不知道用户的需求,而是因为产品的战略定位优先于用户需求。苹果的战略是打造封闭的iOS系统,当用户的需求有违战略时,只能选择无视。

回到微信语音进度条,微信的战略定位是什么?从微信的Slogan“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就足以看出,微信希望把自己打造成集沟通、社交、支付、内容、服务于一体的生活平台,希望成为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的工具。沟通功能对于微信而言并不是全部,只是战略产品定位中的一个部分,因此是不需要做到功能齐全,尽善尽美的。尽善尽美,反而还模糊了定位。

三、专注生活沟通,给企业微信让路

况且沟通功能也分为商务沟通和生活沟通。从微信团队单独开发了企业微信APP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微信APP的定位是生活沟通。目前微信已承载了太多功能和关系,人们既在微信上谈工作,又在微信上聊生活。而企业微信APP的存在,就意味着微信团队的战略方向是将商务沟通从现在的微信上逐渐剥离出去,让微信APP回归生活沟通。

目前企业微信已与个人微信的通讯录相打通,未来应该会继续发力推广。语音进度条这个偏办公属性的功能,未来很有可能加在企业微信上,作为差异化功能进行宣传。个人微信不加语音进度条,其实是在给企业微信的差异化留一条后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微信不能传输超过100MB的文件,为什么文件保留有时效性,为什么删除消息聊表也会删除消息记录。因为,他们都是办公功能,而微信的定位是生活沟通。

四、语音进度条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高效

许多人觉得有了语音进度条,就可以瞬间拖拉到想要听的位置,效率奇高。但我觉得其实语音进度条的效率是被高估了的。因为当你想要定位到语音中某个关键词时,你只是大概知道所处的语序,但并不知道具体在哪一秒,所以拖动是不精准的,经常会拖过头。

因此,拖动进度这个操作一定不是瞬间实现的,而是要包含几个步骤

  1. 操作:按下,拖动/约2秒
  2. 判断:拖动后识别所在进度是不是关键词所在位置/约3秒
  3. 等待:判断出所在节点在关键词之前,接下来就是等信息出现 / 约2秒
  4. 重新拖动:如果第一次拖到的节点不对,要重新拉/ 重复前三步骤/约7秒

你看,这套拖动进度的机制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效,就算只拖动一次,整个流程也要耗费约7秒。10秒内的语音,其实没有拖动进度的需求,因为在用户能够忍受的耐心阙值之内。Youtube的片头广告长5秒,歌曲的前奏长10秒,因此大概可以推算出听觉的耐心阙值大概在7秒左右。而10-20秒以内的语音,使用拖动进度也许还达不到节省时间的效果。因为拖动进度一套操作下来就需要7秒了,而且还有拖过头的风险,更耗时。

五、温度感、简洁性

除了战略层面和效率层面,不加入语音进度条也有视觉上的考量和交互逻辑上的考量。加上进度条,在视觉和交互上,则更像是“音频文件”。使用语音气泡,则更像是“对讲机”

说得可能有点抽象,拿QQ来举例子。这是QQ加入语音进度条之前和之后的对比。

其实加入进度条之后,交互逻辑是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有进度条的语音条,既有暂停键,又有声纹,还能够拖动快进。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对方发给你了一段声音文件,是冰冷的,机械的,是可操作的,是功能性的

有点像WhatsApp里面的录音,你从视觉上感受一下。

(是不是有点像音频文件的感觉?)

而微信现有的语音气泡设计,点开就是对方的一段完整声音,没有播放暂停的按钮,没有快进的功能,播放时只有一个喇叭的图标的抖动,这种交互更像是“对讲机”。给人的感觉更有温度,更像是对方发来了一段对话,而不是一份音频文件。(事实上,微信刚推出时,语音消息功能就称为“对讲机”)

为什么QQ要用音频文件的交互逻辑,而微信要用“对讲机”的交互逻辑呢?

因为QQ面对的是年轻用户,更注重功能性。而微信有大量的中老年用户,更注重沟通的温度感。

另外,不加进度条,界面和功能才能保持简洁,保持清爽。这也是在照顾到中老年用户的感受。据说当初微信之所以能从QQ手中圈走一大批中年用户,靠的就是简洁易用性。因此坚持这个设计理念对覆盖全年龄段用户的微信而言,是重要的。

总结一下,微信不加语音进度条的原因在于

  1. 保持生活沟通的战略定位
  2. 进度条实用性被高估
  3. 坚持温度感和简洁性的设计逻辑

 

本文由 @HotRa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评论区大神好多,有点百家争鸣的感觉😬

    回复
  2. 看了您的分析觉得也对。但是您说的是没听清重要的信息内容,这主要应用于工作场景,但是在生活中比如说听个60秒的语音,听到一半被别的事情打扰了,还是得重头听,也挺烦躁的。要是不听完就不好回复对方。只加暂停键不要进度条?是不是符合您所说的这两条呢?(1.保持生活沟通的战略定位 2.进度条实用性被高估)
    这个问题亲身体验,也想了好久,还望回复。嘿嘿

    来自安徽 回复
  3. 不予苟同。
    a. 场景方面,我个人使用就是纯生活,但是就是纯粹生活社交时候,发生了误操作断了需要重听,对方某几秒我没听清需要重听等。我觉得得不出,进度槽适用于工作等场景更多的结论
    b. 高效性方面,点击-拖动等消耗时间的性价比和语音长度有关,如果有落差,自然就有了性价比。况且,即使消耗时间一样,但是从心里体验和交互的角度来看,用户能感受到的是自己决定的听取的时间,即使没能节约时间,但是心里满足

    来自江苏 回复
    1. 第一点认同你的想法,所以对答主总结的需求场景不是很认同;但是第二点,首先考虑用户拖动进度条的场景,语音信息占用页面面积小,用户单用手指进行进度控制是非常不精确的,难以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听见的内容;同时考虑到拖动进度条需要及时向用户反馈当前进度的语音,实时性要求比较高,这对一些低质量的手机机型而言是个挑战。所以即便用户能够有效掌控自己的听取时间提高满足感,但是很有可能造成部分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微信作为一款覆盖各年龄段用户的国民级app,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合适的。

      回复
    2. 分析的很好👍

      回复
  4. 阈值,不是阙值吧?

    来自福建 回复
  5. 3不是很认同,更大的可能是测试时候发现弊大于利,1是60s这种长时间的语音应用场景和频率极低,能用语音转文字已经能很大部分解决这类问题,包括打断重听也解决了;2.微信是即时通讯,并不是办公软件,短语音才是沟通的方式,短语音还要重听一一遍或者转文字怎么看效益都比拉进度条高,;当然随着微信越来越办公化,长语音的应用场景和频率更高的话,也有可能会重新考虑进度条的问题。

    来自广东 回复
    1. 好吧…不知道为啥大家都觉得文字转语音是为了解决“重听语音关键词”的需求。我觉得文字转语音只是为了覆盖“用户不方便听,只方便看”的场景,例如开会、图书馆、例如在电脑上操作。

      文字转语音是不能解决重听需求的,因为你重听是因为语音中的某些关键词模糊不清。你人耳都听不出来,人脑都分辨不了,怎么盼望机器能顺利转出来呢?

      来自广东 回复
    2. 关于这点我也觉得语音转文字大部分使用场景是我不想听这段语音,或者不想听对方的声音,以及可能现在确实不方便听。至于如果语音听不清楚的,有时候转文字确实也不见得能识别精准!

      来自山西 回复
  6. 其实我觉得吧,分析都很有道理,但是更重要的是,像IOS系统和微信这种垄断性的东西,他就是有资格无视你一些所谓与战略目标相左的用户需求。但凡你市场上有能分庭抗礼的竞品,你看他会不会屁颠屁颠的听用户的?事实上,很多人正是因为IOS系统不能传文件,而跳去了安卓阵营,然而IOS一枝独秀的诸多优点,也在源源不断地吸引一众安卓用户,所以苹果不需要改这个,因为他有别的优点来维持自己的市场。而微信就更猛了,市场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他就算做成一坨翔,咱们还是得吃;平心而论微信的功能复杂吗?实现难度大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国外聊天至少还有Massager,Whatsup等相互竞争督促进步,国内呢,微信就是埋头做,什么用户需求啊都与我无关,反正怎么做,用户也走不掉的

    来自浙江 回复
    1. 我觉得对也不对。微信不做进度条并不是因为无论做不做用户都得用。不然你看为什么微信团队投入了资源开发了内测版本?

      如果真的不在乎需求,连内测版本都不会做出来。

      来自广东 回复
    2. 我的意思是,微信肯定是在乎用户需求的,但是相比于竞品多的产品,他们没有那么在乎用户的需求,而是会把中心偏向他们自己的战略定位上。因为他们有自信,就算用户对某些细节不爽,也是绝对不会跳槽去用别的产品的。

      来自浙江 回复
    3. 这个道理,我感觉就类似上边苹果的那些问题一样,人家苹果也是自信,就算你对某些不满,也不会转用安卓,当然不用苹果的你再好他们也不见得去使用!

      来自山西 回复
  7. 分析很牵强,越讲越玄学,没有必要因为是微信就一通强行分析。个人认为原因很简单:语音转文字,解决98%以上的重听需求。

    回复
    1. 不是玄学,是价值观。微信在模拟真实世界,对方删了你好友你不会知道,你好友列表还有他。对方和你说过的话你也不可能从中间再听一遍,这就是生活方式,不是玄学。

      来自上海 回复
    2. 语音转文字的使用场景针对的也是不方便听语音的情况,60s的语音转文字也不快,加上口音,有时候不如重听。你这个98%是一线城市领导都是211毕业普通话二甲以上的数据。

      来自上海 回复
    3. 不是得出答案了嘛?微信消息的价值观:每一条消息,你都值得认真对待!

      来自广东 回复
    4. 需要重听的,都是因为你在语音中有关键字听不清。既然你人工都听不清,怎么能保证语音转文字功能能够顺利转出来?

      来自广东 回复
    5. 不要让用户去适应你开发的功能,要开发客户需要的功能.
      人比机器强的地方就是人是智能的,能独立思考的.

      比如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事证实明了当你看这完句话之后才发字现都乱是的.
      这句话人脑可以识别出来是什么意思,机器就不一定了.

      机器识别语音不全的时候,要开放人工识别去兜底.一句机器识别不了就觉得人也识别不了就完事了?

      来自山西 回复
    6. 赞同,第一反应是转文字

      回复
    7. 听不清转文字也不会转正确!

      来自山西 回复
  8. 我是从运营(迫切性),产品(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公司(战略性)四个层面考虑这个问题。
    运营:需要数据支撑,如使用长语音的用户占比,被重复听的长语音占比等,来判断是否需求具备迫切性。
    产品:与语音转文字功能重复,进度条可用性不强,影响美观,语音进度条反复拖反而影响用户体验等。
    技术:可能有技术瓶颈功能难以实现,带宽资源不足等。
    公司:产品的定位,功能的投入产出比,与其他产品核心功能冲突等。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与笔者有很多共鸣之处。笔者说的“温度”这个点是我没考虑过却触动我的一个点。所以留下文字,欢迎一起交流!

    回复
    1. 所以产品不仅要从数据层面说话,也要明白人性的需求。

      来自广东 回复
    2. 嗯嗯,很棒。关于技术上,我觉得肯定是能实现的吧。QQ都能这样做,微信这么庞大的资源为什么不行?

      来自广东 回复
    3. 哈哈 关于温度这一点确实我也认为有点牵强,也许有点道理,但好像只是一小丢丢因素。无关轻重的那种!

      来自山西 回复
  9. 这样,我们不考虑要不要加。而考虑加了会怎样?第一微信有时长限制,这个时长要做进度条拉动,我想想都烦,还容易误触,还不如想办法提升文字转化能力,技术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个阶段也是习惯的养成,第二,加了之后用户还还会不会认认真真的去捡重点来说,朋友没听懂,我说哪你没听懂,我说37秒那,然后你说等我去听听,就60S,出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场景出来,还有没想到的,估计微信测试的也不少了,说白了直觉判断加了弊大于利

    来自四川 回复
    1. 关于你说的文字转化功能,我觉得解决不了重听语音的需求。因为重听语音本身就是因为关键字听不清楚,有口音或说得太快。既然人耳都听不清,人脑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盼望语音转文字能解决呢?

      关于你说的第二点,我很赞同。捡重点来听,会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场景。赞

      来自广东 回复
    2. 我看了之前你的解释,我的意思是60s的情况下,还是少数才那么长的情况下,重听的成本甚至低于选择到那个时间,第二,说到中华言语的大博精深,未必要整段都能翻译清楚才能看动,第三如果在这两种情况都没法,那么就直接在问一遍好了。其实都是成本的博弈,翻译只是一个特定场景的补充,这点我认同,但我觉得他有一天能从低频走向高频,这是技术的成长,我觉得这很正常。

      来自四川 回复
  10. 其实我觉得快进比进度条更实用,对于60S的语音而言实用性很差,而且有对应的转文字的功能(就现在的转译正确率来说真的很可观了),再者微信的整体方向在那里,手Q对于腾讯而言很多时候都是微信的试金石,从目前来看,我敢肯定使用的人肯定不多的,所以基于几点考虑,没有做这个也属于正常

    来自广东 回复
    1. 文字转化功能,我觉得解决不了重听语音的需求。因为重听语音本身就是因为关键字听不清楚,有口音或说得太快。既然人耳都听不清,人脑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盼望语音转文字能解决呢?

      而且,需要重听确认的都是重要的信息,比如领导让你去某某大厦拿文件。你能放心只看语音转文字就执行任务?我个人而言,只要是重要信息,我肯定会亲自听语音来确认内容

      来自广东 回复
    2. 听是复查,其实我只是想说进度条的方式处理得并不高效,其实可以用文字加语音的方式用来直接做确认,因为文字可以很好的帮你定位到你想听的那一段在哪,需求就二条,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可以反复确认

      来自广东 回复
  11. 我也觉得1、3有些飘渺,2说的挺好的
    之前网上有个人说的蛮不错的
    “如果加入语音进度条发送超长语音的人可能会更多”
    如果这个假设是合理的,微信更像是做了个在方便性(进度条)和鼓励性(网友猜测)中做了个折中,选择了60s

    回复
  12. 如果微信当时没有红包功能,鬼都不是 😂

    回复
  13. 1保持生活沟通的战略定位
    2进度条实用性被高估
    3坚持温度感和简洁性的设计逻辑

    这3条我只认可第2条,13条过于缥缈。

    微信有语音转文字,甚至做了方言版的转文字,这个功能不香么?为啥非要去做声音进度条?
    而且技术上来考虑,用户在没打开过声音的情况下,直接去听中间部分,会有读取下载的时间,影响了体验。

    来自广东 回复
    1. 既然你要重听语音,肯定是有些关键词说得口音太重,太快,模糊不清。对于人肉都听不清楚的语音,我觉得语音转文字也是转不成功的。

      读取下载时间,这一点提的蛮好。

      来自广东 回复
    2. 机器识别不了的方言,非得等你做出来能识别的时候再用么?
      期间就不能让人自己识别?说句难听的话就是没有卫生纸还不拉屎了?

      文字识别是一种场景,还有一种是被其他事项打断听语音或者听的时候走神.

      来自山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