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方案反复修改后,还是无法确认怎么办?

3 评论 4971 浏览 31 收藏 12 分钟

工作中,你是否经历过需求、设计被领导的一句话就问倒了,产品设计方案被反复打回修改……久而久之,觉得自己没有了工作热情,做什么都是错的。如果你正经历以上情况,本文或许能为你带来一些帮助。

工作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每个阶段总会有一个瓶颈期,无论怎么学怎么努力就是不管用,上级领导认为你没用心,做出的东西不满意,重新做;需求总是改来改去,导致整个团队无限返工、延期,最后没结果;即使在做的时候已经想了很多,但与领导确认方案的时候还是会被别人的一句话问倒,总觉得别人的方案比自己的好,之前做的全部工作全都白费;已经过会确定的需求,进入研发阶段,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想法就否定自己原先的设计,直接采用新的设计方案,导致需求返工,还是无法确认需求…… 久而久之,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自信,别人说什么都是对的,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对工作没有了热情,让怎么改怎么改,只想着赶紧上线完事儿。

那么,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当自己现在所掌握的能力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时,再怎么努力也是瞎忙,没有任何效果。只有找准问题、分解清楚问题才能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排除其它的影响因素,造成上述现象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真的是自己想的那样,是别人的问题,自己不被理解的缘故吗?

(⼀)产品设计方案不过关,通过率低

在与上级领导确认设计方案时,要不是被别人的一句反问堵回来,要不就被说这个设计方案没有逻辑,要不就是在讨论其它的东西时,已经确认的东西返回来重新修改,最后总结的一句话就是,你多看看别人的东西怎么做的。

这些在之前做的东西中都做过,但为什么现在就行不通了呢,明明之前有做过类似的东西,那时候就想到了,这时候咋忽略了呢……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

1.需求没完全理解

这个是很容易能得到验证的,需求没理解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做的东西看起来像但实际上不是那样。

需求是用户在一定场景下遇到的问题而得出的解决方案,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很有限的,有了需求却不知道背后的场景与这个场景下的问题,本来是解决了问题才能解决需求,但实际上连问题是什么都不清晰。这就会与实际的业务逻辑不符合,页面做的再漂亮,到了实际用户手中是没有用的。

2.可能是因为没有建立自己的产品框架

就比如线上购买支付这个功能,我们都知道网上买东西或者线上开通会员都需要用到支付,都是一个选—确认—支付—返回支付结果的过程,后台都需要记录相关的业务单和财务账单。

如果我们把线上支付(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对接到用户线上支付流程的闭环)相关的东西掌握,只要与具体的业务场景相结合,它就可以满足一个新的需求。

如果没有这个框架就会导致自己每得到一个需求,总是从0-1的思考,从0-1的去设计,到最后,虽然做了很多东西,但接到新任务、新需求还是从0-1开始,再做多少年,也是这样,或者说自己的功能库多了点。

(二)反复修改确认,产品设计时间过长

实际工作中,设计方案不满意经历几次修改确认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已经进入UI设计阶段或者研发阶段再去修改、确认,这是不正常的。这个现状的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呢?

1.与真实用户脱节,对业务的理解还不到位

每个需求都是有具体的目标用户的,用户身份不同,同一个问题背后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当与真实用户脱节,业务理解不到位,很可能就把整个需求理解错误,打回返工的机率可想而知。

2.核心需求没掌握,目标感弱

当核心需求没掌握时,就会出现什么问题都想解决,但最终每个问题都没解决,或者说解决不到位,用户不会用;本来是为了解决A问题,却提供满足B需求的方案,这时候先别说用户懵,可能产品设计方案的提供者自己也是懵的。

产品的每一个功能,每一个页面,每一个产品设计方案,都是围绕着用户、围绕着具体场景下的核心需求来做的,当目标感缺失,就会造成领导想要A我们给的是B,用户想要B,我们可能给的是C。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每次输出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以核心需求来做的?每个版本迭代的目标,是不是都有核心的内容、流程在把控。

3.产品设计能力欠缺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产品设计能力欠缺。

每个产品设计方案其实都是可以的,我们需要提供的是适合当前用户、场景和业务逻辑的方案,比如选品—下单的流程,有的未登录也可以直接下单并支付,有的必须在点击“直接购买”的按钮时就必须登录,这两个产品设计方案都可以,但要具体分析一下,我们做的产品,当前阶段是否必需做这个,做的价值是什么,不做的价值是什么,是否有更多的资源去提供后期订单归属的功能。

当这些我们都没思考过,再多的产品设计方案也是功能的堆砌,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别人的一句话就让自己产生怀疑,想要立刻使用别人的方案

功能库缺乏,对功能背后的东西理解不透彻。

除去心理等其它外在因素,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功能库不健全,没有理解每个功能是什么,背后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满足了什么需求,能够得到的价值是什么。

每一个功能的产生都是别人在解析用户、场景、问题及背后的需求所得出的结果。如果我们没有理解透彻,只是搬过来使用,久而久之的否定就会造成上边所说的现状。

二、怎么改变现状呢?

(⼀)接到任务时,预留更多的理解需求和思考的时间

当我们让自己的大脑更多的沉浸于做事,而没有时间去思考为什么做这件事、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也没有时间去复盘总结,这时候的忙碌不仅没有任何效果,还会让自己的大脑停止思考,久而久之,就会每天处于赶项目赶进度,看似做了很多自己的能力却没有任何提升。

当我们预留更多的时间去理解需求、思考任务的目标时,才有可能有正确的目标指引,做出来的东西才是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进阶的。反之,很可能走偏甚至背道而驰。

接到新项目新需求,多预留一部分时间,用来理解用户、理解需求,梳理优化流程,思考合适的产品设计方案,总比一有需求直接上手做错了再返回重做的好。

(二)产品框架的搭建

无论是一个平台、模块、页面、功能,都是可以提炼出来共通的产品框架的,而产品框架搭建的过程就是我们梳理产品核心模块/功能的过程。

如果我们提前将这些核心模块、核心功能考虑明白并总结出来,那么无论新的需求还是功能的修改都是在这些框架内进行,而不会没有核心没有边际。

这样在做东西时,从思考的维度框架、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劣、功能技术可能要遇到的难点及所需研发时长,我们都会有整体的把握,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反复修改,还能让我们对这个产品设计方案整个生命周期有整体的认识。

(三)产品设计过程中多碰撞、多讨论、多确认

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确认、碰撞的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需求理解不透彻或者有某些信息未同步而导致的产品设计方案推翻、重来的机率,特别是在我们无法一下子达到能够准确把握住用户的心理、理解分析需求的情况下,这样做更能够集思广益,避免走偏。毕竟每个人所掌握的信息、能力也是不同的,碰撞沟通的过程也就是确认、吸收学习的过程。

(四)抓住并理解核心需求,根据核心需求去思考、做东西,强化目标

抓住核心需求有利于我们确认目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满足核心需求上,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这个也做,那个也要。这样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就可以知晓哪些当前阶段必做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特别是在研发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核心需求是基础,目标是建立在核心需求之上的,相辅相成。

三、总结

这些问题,可能有些产品还没遇到也有可能正在经历,但不管怎么说,找准问题—解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也是我们整个产品生涯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强化自己的思维,找到快速定位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对自己、对产品、对团队都是有价值的。

 

本文由 @阿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的 太对了 ,工作常态就是 怎么做都不对。

    来自陕西 回复
  2. 跟领导过需求就是你看看别人家怎么做的,不给自己发言的机会,真的很难顶。

    来自上海 回复
  3. 加油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