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如何管理复杂

4 评论 8458 浏览 43 收藏 9 分钟

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不是让事物变得简单,而是去管理复杂。

凌乱的办公桌上有“隐藏的秩序”

想想看:有多少人有这样的习惯?自己桌上的东西看上去很凌乱,最怕别人来给我收拾东西。

实际上,是我们的“愿望线”破坏了原始的办公桌布局,这说明大家眼中的“整齐”并没有满足我们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我们懒惰,不想把精力分散到整理办公桌上边,所以我们发明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物品摆放秩序。

在物理学中,这被称为“能量最小化”原理。所有的物理系统都会采取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的状态。熟识度和组织性是使物体简化的两个秘密。我们遵循自己的秩序,只有我们自己深谙其道。我们能够拨开世界的纷杂,看到隐藏在其中的秩序和条理。我们看到的世界和别人不一样。

简单并不是复杂的对立面

复杂是世界的真实状态,然而简单则是存在于头脑中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需要复杂。我们追求丰富的功能,于是复杂随之而来。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不是让事物变得简单,而是去管理复杂。

我们如果想让用户体验更好,就要在背后付出更多。尽管用户并不会为此买账。从市场角度来说,用户购买的是功能,即使很复杂。假如有人投入巨资打造具备同样功能的产品却降低了复杂度,人们反而不容易买了,因为它“定价高”。人们不晓得也不关心这背后的艰辛,在这一点上市场获胜了。人们实际上想要的是功能,但同时也希望产品更简单易用。人们一直宣扬个性化,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有个性化的需求,但大多数产品针对群体而不是个人。针对个人做产品这种做法的可行性极低。而实际上,当我们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将功能模块化,也就是让每个功能都对应模块化的代码,由用户选定模块,据此生成量身定做的产品。当功能模块足够多时,基本上就能满足大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了。产品的设计简单易用,具备必需的功能,这就足够了。

然而,真正复杂的不是功能本身,而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哪些功能。许多简单的东西,每个都有不同的功能,就是复杂的了。管理复杂的一方面就是减少选择。如果有必要,请代替用户进行选择。

研发也是如此,真正复杂的不是技术手段本身,而是在应对多种项目时思考要选用哪些技术手段。看似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让研发团队仅用一种解决方案去完成所有的工作。

一个简单的产品是不需要指示的

当某件东西的运转、可选项和外观与人们的概念模型相匹配,它就会被认为是简单的。降低用户学习成本,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了解用户大脑中已存在的概念模型非常重要。有什么方法呢?分析隐藏在用户日常使用最多的产品当中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隐含在人关于事物如何运作的信仰结构中的。我们用记事本记录文字时,就使用了由软件设计师精心放入我们头脑中的概念模型。想象一下我们头脑当中还有哪些概念模型。体育比赛中运用的战术实际上并不存在,它被人为创造出来,并成为人们共同使用的概念模型。当我们分析球队所运用的战术时,我们就在使用由战术发明者放入头脑中的概念模型。

请思考:我们必须使用同一种概念模型吗?

下面这则故事和你一起寻找答案:某公司老板有一个让他颇感自豪的女儿,是高中女子篮球队的队员。在比赛开始前七天,他被女儿邀请去做篮球队教练,因为她们太差劲了以至于没人愿意来给她们做指导。而她们的对手是一支拥有辉煌战绩的明星队伍。她们怎可能在短时间内打败这般厉害的对手呢?他不想让女儿失望,便接受了。七天的训练过去了。他告诫队员们在比赛中坚决执行全场紧逼策略。在篮球比赛中,通常情况下都是一方发球,另一方退回半场防守。而他这样做,毫无疑问颠覆了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模型。结果比赛时对方频频发球失误,给了本方可乘之机。

事实上任何系统都有普通人主观认为的规则与其客观实际存在的规则。当某人发现了客观实际存在的规则后,往往能走捷径做到普通人认为难做到的事,这就是hacking。当下要做的,就是hack大脑中的概念模型。

如何颠覆思维中的概念模型

练习技能的过程就是建立概念模型的过程。首先是对技能本身的掌握,但困难的部分是如何选择性地使用技能。这时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有经验意味着具备基础的概念模型,但有经验就是专家吗?不一定。真正的专家会更新和迭代概念模型。他们在具备一定经验时,便会对自己发起更高的挑战。首先要意识到自己何时是在生搬硬套。比如看到别人用左脚射门,惯用右脚的人不经训练就在实战中用了,结果错失一次大好机会。

我们在学习英语时,若学不来便吐槽其复杂。可语言学家却享受这种复杂。理想的复杂程度是变动的,如果我们在一个领域里越内行,就越喜欢复杂程度更高的。那么我们和语言学家的根本区别在哪?

需求是根本区别。

同样是学习英语,有人是为了生存需要,有人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甚至有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学习这个东西。而语言学家呢?他们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英语,想把它研究透彻。虚荣怎能战胜真心呢?我们已经掌握了一门语言,这足够用来和别人交流。多掌握一门语言,虽说艺多不压身,但也不是什么刚性需求。于是在概念层面就落后了。

概念→形式→风格→结构→工艺→外观

一款产品如果在概念层面没落实, 便会成为无人问津的小草。只有从根本上管理复杂,才能够设计出简单的产品。从此思考学英语的需求是什么,打造一款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结网》一书中谈到,国外有着非常先进的产品理念(不是说我们国家没有),是可借鉴的公共资源,如果具备了较高的英语能力,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这些公共资源,借鉴先进经验。

对于“国外都在抄WeChat(微信)呢!”这种言论,我只想说,微信是你做的吗?

 

本文由 @巴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很有深度!

    来自河北 回复
  2. 我觉得最好的设计就是少变化, 少去消耗用户的时间, 苹果的设计总是非常经典, 但是又很长时间不会去改变他花费用户的时间成本, 这种设计处理方式应该是能存在更久的。

    来自北京 回复
  3. 很棒!为一直都觉得心理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设计中遇到的非常多的问题!感谢前辈的分享!

    来自上海 回复
    1. 真正的产品设计在于产品设计之外

      来自河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