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模型与操作反馈模型的作用

0 评论 4683 浏览 9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语:在上篇文章中,作者对根模型和操作反馈模型进行了基本概念的介绍,《产品设计思想总结:根模型、操作反馈模型》。本篇文章里,作者进一步对两种模型的使用与具体作用进行了阐述。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之前的文章介绍了根模型与操作反馈模型的基本概念,本章将会在理论上介绍其作用。

一、共同的思维、表达方式,帮助团队更快速的抵达目标

所谓言不明则意不达,意不达则事不成。团队在项目初期一定会建立共同的目标,但是很有可能在向目标挺进的过程中各自偏航产生分歧。

简单举例。在南方餐具都是一整套使用的,其中必然会有一个小圆碟。而就是同样的一样东西因为地域的差异,作用却大相径庭。在南方称为骨碟,用于盛放食物残渣。而在北方,它却是用来盛放待食用食品的,和南方的碗是同一个作用。

由此可见,当团队建立了统一的目标后,需要有共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共同的语言,才能够保证整个团队高效完成任务。

并且通过统一语言将问题分析分解后,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从而更加方便进行跨部门的协调工作。

在未使用多方认可的思维方式前,对问题进行分析,往往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认可。最终各部门都打着“为了产品”的口号,实际产品则停滞不前。

二、需求分析:需求列表的中间产品,避免需求的信息孤岛

一般产品分析设计的过程,都是产品经理从用户获取需求,并通过专业知识结合业务流程,转换成用户需求(用户故事)。有条件的公司还有专门的需求分析师,编写用户画像(User Persona)用来描述用户的各种特质。

在用户需求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分析结果即用户需求(用户故事),转换成为软件。

而针对需求列表(用户故事)本身的正确性,我们是无法从文档中得知的。也就是需求列表(用户故事)本身的正确性,是当产品经理了解用户需求时成立。而这个假设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其实存在两方面问题。

如果产品经理换人,且项目中已经没有熟悉客户的人,那么整个产品需求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全部重来。

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人的需求有效时间也大大缩短。由于项目资源的问题,产品设计中的部分需求将会延后实现。这样需求的产生和实现就产生了时差。

而这种需求,我们第一步应当做的就是审视用户需求是否变化,即需求有效性。

如果此时只有需求分析的结果产物,而没有过程产物。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产品经理记忆力不差,且没有更换产品经理。否则此需求将成为无效需求。

总之没有需求分析过程产物的需求列表(用户故事),在一定条件下很有可能无法确认需求的有效性。

三、增加需求分析的过程产物,也就是对过程的管理,有利于结果达成

项目管理的思想某方面来说,就是通过对过程的保证以及阶段性成果的保证,从而保证最终成果。

所以增加这么一个过程产物,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却可以在极大的程度上,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四、通过相关联的特征点,得到一些评定公式

1. 用户收益

  • 用户收益 = 用户实际收益-用户实际成本
  • 用户阶段收益 = 用户收益1+……+用户收益N
  • 用户容忍度 = 用户心理最大负收益

首先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会包含多个步骤,有的步骤收益为正,而有的步骤收益为负。并且当用户阶段收益累计的负值超过了用户的心理最大负收益,认为用户将会放弃使用产品,即用户容忍度。

这里我们要区分用户类型是增值型用户,还是保值型用户。

增值型用户是通过使用产品不断获得收益,例如游戏类产品。

保值型用户是完成必要的任务,确保能够获得最终收益,所以除了最终收益外,其他阶段大部分为付出。

如何使用?

增值型用户在设计时,我们必须要关注阶段性收益,是否超过了用户容忍度。如果临近用户容忍度,那么我们在下个阶段就一定增加用户收益,避免用户的流失。

保值型用户虽然依靠的是最终收益,但是其用户容忍度并不是无限的。所以当用户阶段性收益过低时,我们要适当地设计正收益步骤,确保用户能完成工作。

2. 用户满意度

用户满意度=(用户实际收益-用户期望收益) X A  – (用户实际成本-用户期望成本)X B

注:A、B为两个比例值,根据项目不同而变化。

也就是说用户评判一个软件是否好用,并不在于实际付出以及实际收益,而是将付出和收益与自己的期望相比较之后判定的。

举个例子。我们去超市买菜,买了一颗娃娃菜。昨天是1.5块/斤,菜品也比较新鲜。而今天是2块/斤,菜品还不是很新鲜。那么我们会认为今天的菜不行。

Tip:这里也看出当产品为全新产品时,用户没有参照物以及心理预期,这时候预期管理就会极大的影响用户的评价。

3. 操作反馈闭环

  • 正反馈=用户总收益 > 0
  • 负反馈=用户总收益 < 0

当用户针对自己的需求,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后,我将它称为一次闭环。一次闭环的收益为正时称为正反馈,收益为负时称为负反馈。

针对于增值型用户而言,使用产品/软件为的是获得即时性收益。故正反馈与用户粘性息息相关,并且可以增加用户信任度。

例如,因为用户使用产品时,必然是先付出再获得收益。如果在下一次操作环节中,用户预先评估出,需要较大的付出时,用户则会根据对产品的信任度选择是否继续使用。

所以在培养新用户、以及针对某次较大花费操作时,需要考虑让用户通过完成多个较小的正反馈,增加用户的信任度。

五、可量化评估的模型(展望)

实际通过以上的关系式,再结合出数据结构中图论的知识,我们可以将整个产品过程,抽象为一个带权有向图。

节点权值即操作收益。

节点与节点间的有向路径为负值,即操作花费。

而在整个软件行业中的操作是有限且类似的。所以根据经验和大数据,其实是可以知道每项操作的花费。

常见的操作,都是由输入框、按钮、下拉框、菜单栏、表格等基本元素组合构成。

例如登录功能由账号、密码、验证码输入框以及登录按钮构成。因此登录操作的花费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在整个有向图构建完成之后,则可以在实际上线前,可以对产品用户反响进行预估。而在实际上线后,可以根据用户数据,调整完善整个模型,并确定整个产品的优化方案。

不过要达到此效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大量的数据支持。

 

本文由 @包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