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完善的设计验收机制?

3 评论 12340 浏览 85 收藏 16 分钟

导语:在日常工作中,设计师经常会有这样的烦恼:上线的产品和原先设计的不一样,不是这个交互提示没有显示,就是那个图标大小显示错了。更有甚者,产品功能的交互逻辑就有问题,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大打折扣。那么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在产品开发链路中,设计师完成对设计稿的交付后就认为这个任务告一段落,开始着手下一个任务。而后续环节中的队友对设计意图、设计细节理解不足或产生误解,将关注度仅集中在主要功能的提供上。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们需要设立设计验收环节,进行设计输出和产品实现的比对和检测。

而在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流程中,由于产品实现周期较久,产品上线前设计师可以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验收;但是在敏捷开发过程中,每个迭代的任务多、时间紧,设计验收往往草草收场,以至于问题不断累积,影响产品整体用户体验。

本文将会结合酷家乐工具型产品-酷大师在敏捷开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说明如何搭建设计验收体系,在设计师与队友们的高效沟通的前提下,保障产品高品质在线。

一、搭建设计验收框架

很多设计师反馈:产品上线前验收过,有些小问题没法立即解决;上线后会发现一些新问题;随着产品功能的增加,问题越来越多,通常呈现分散式、零星式的特点,有些防不慎防的感觉。

实际上,这是因为大多数设计师认为设计验收就是上线前的事情,结束了就完成了,没有建立系统验收框架,缺少全生命周期去跟进设计实现的概念。

由于酷大师项目是我从0到1一直跟进的项目,在启动初期就做好了搭建设计验收框架的准备,按照单一功能验收、部分模块功能验收、全局功能验收、阶段性整体复查这样的顺序,网格状、系统性、地毯式进行验收。验收阶段贯穿上线前、上线后,形成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布局。

如何建立完善的设计验收机制

单一功能验收阶段——模块验收阶段——全局验收阶段——周期性复查阶段【配图】

1. 单一功能验收阶段

大多数项目进行敏捷开发时,一个sprint结束后会上线该sprint研发的功能,此时可以进行该sprint中开发的功能的验收。在酷大师敏捷开发过程中,一个sprint往往会完成1个复杂功能或多个独立的简单功能,我通常会给每个功能建立设计验收文档,逐个进行验收。这个阶段的验收往往比较细致,会关注每个功能的设计输出中涉及的所有细节点。

这样一轮精细化验收结束后,往往能够发现产品实现中90%以上的问题。我称这个阶段为点状验收。

2. 模块验收阶段

有些功能比较复杂,会拆解为多个子功能,花费多个sprint进行研发。比如说酷大师中的渲染功能,先实现构图外景等能力,再实现阳光调节能力。

所以会先进行构图场景和阳光调节的单一功能验收,当这些能力研发完成,渲染功能比较完整时,再进行整个模块功能验收。此时的验收既是对单一功能的复查,也是对模块功能的检测。我称这个阶段为线状验收。

3. 全局验收阶段

通常我会在一个相对具体的时间节点,比如半年、一年或者大版本更新迭代时,去查看整个产品功能迭代情况。这样的时间节点就很适合进行一场全局性的功能验收。

平日的验收结束后陆续会进行优化,但是由于优化时间点不一定是即时的,也有很多情况下是问题优先级较低,很久才修复。全局功能验收就能从全局角度了解半年或一年进展情况,查漏补缺。

由于酷家乐体系下,半年会对产品做一次回顾,所以我会在1个季度结束后进行一轮全局验收,检查出的问题可以下一个季度进行优化,保证每半年回顾时整体状态可控。我称这个阶段为面状验收。

4. 周期性复查阶段

前面三个环节结束后其实会沉淀下数量客观的验收问题,一部分在上线前会解决掉,一部分上线前不容易解决的会在上线后短期内解决,还有一部分问题可能涉及资源、产品方向等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会留档,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解决。

为了防止短期内没有解决的问题被时间所遗忘,我会安排周期性复查,比如在半年的节点上,复查这半年的验收文档,对问题进行跟踪整理,适合近期进行优化的推进优化解决,短期内还是没法解决的再进行备注说明。

这样体系化的全生命周期的验收,就可以保证产品稳定的质量呈现。

二、明确基础验收流程

如何建立完善的设计验收机制

建立验收文档——验收问题录入——同步&沟通验收问题【确定问题优先级&跟进机制】——过程中跟进调整情况———上线前复查【配图】

1. 建立验收文档

有些团队内部协作习惯于直接口头沟通,面对简单且量少的问题时比较快速,但是也存在信息遗漏、沟通误差等问题。所以建议每次设计验收时先建立验收文档。

如果团队共同使用线上协同工具,那么验收记录留档和信息同步都能及时有效进行;如果没有团队协作工具,可以自己使用在线或本地文档工具,比如石墨、语雀、Pages等。建立文档时也需要按照一定规则,方便后续查找,比如命名按照功能、模块、时间顺序等。

随着文档的增加,为了方便进行管理,可以建立一张验收文档管理表,记录单个文档的基础情况。有些团队分工较细,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会分别建立验收文档,在我们的团队协作中发现共同维护一份文档比较高效,只需要在问题类型中进行交互、视觉的分类即可。

2. 验收问题录入

设计师在对最初的设计输出和设计实现进行比对时,往往会发现与最初设计意图有出入的地方,建议将差异点都作为验收问题进行录入,在后续沟通跟进弄清缘由的情况下,再去判断是否列入验收问题。

验收问题录入的过程,实际也是对功能的二次思考,在这过程中真切验证原先规划的操作路径是否真的易用。有时也会在录入过程中,发现需要增加延展的能力,那么也是可以录入并备注,为未来的体验优化积累突破点。

验收文档的撰写标准将在后文具体说明。

3. 同步&沟通验收问题

验收问题常常会涉及多个岗位团队成员,比如前端、后端、运营等,如果是团队使用在线协作工具,在问题录入的同时设计师可以先做好原因预判,立即@相关队友,在正式进行沟通之前,能够给相关队友预留一些排查原因的时间。

在一次设计验收完成后,可以依据整个验收文档,与相关队友共同沟通验收问题。可以召集相关几位队友直接沟通,或者召开会议。在沟通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复现问题,判断原因,以及确定跟进优化的负责人。

同时会根据问题的影响程度、调整难易程度、资源配比程度,综合判断各个问题的优先级,再根据优先级进行排期调整。设计师在排定优先级时需要遵循体验原则,尽量保证新功能上线时以较好的效果呈现。这样用户初次接触功能时,在首因效应影响下,会对该功能体验抱有好感,对产品整体体验也会给到好评。

4. 调整跟进

验收问题调整的过程中,对于复杂问题往往需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工程师需要在过程中与设计师确认方向正确性,防止偏差导致的再次误差。

此时设计师应给予充足的支持,比如详细解释设计意图,比如帮助工程师寻找类似场景的实现效果,比如相关组件资源等。既是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难题,同时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底层原因,为预防后续遇到类似问题积累经验。

5. 上线前复查

体验问题调整结束,依据体验文档,再次验证修复情况。在这个时期,如果还遇到其他问题,也是可以进行问题录入和优化。

三、制订验收文档标准

如何建立完善的设计验收机制

标明序号——定位问题范围——定位问题分类——问题清晰说明——差异截图对比——原因与解决方案——定位负责人——记录优先级———跟进记录【配图】

1. 标明序号

验收文档支持以多种形式呈现,比如word、excel、ppt等,尝试过多种形式后,选择使用excel表格。对问题属性、范围、负责人等进行说明时可以单独呈现,很容易最终进行分类整理。

比如复查时,可以拉取一段时间的验收文档,整理后可以知道视觉问题占比10%,那么视觉还原程度还是不错的。比如渲染模块问题占比20%,那么说明这个模块下还需要集中进行优化调整。

确定呈现形式后,可以在文档中标明序号,方便后期整理。

2. 定位问题范围

验收问题影响范围往往并不相同,比如影响当前功能、多个功能、当前模块,也有些问题涉及产品全局,甚至还有些问题会涉及公司其他产品线,此时需要说明清楚。

工程师在修改问题时就可以针对该范围进行问题解决,防止解决问题覆盖面太小,产生遗漏。而涉及到公司跨业务线的问题时,可以@对应负责人,进行沟通解决。

3. 定位问题分类

在酷大师验收过程中,通常遇到的问题分类为:交互类问题、视觉类问题、运营类问题、技术类问题、产品方向类问题等。相关人员通常会直接关注对应问题,帮助高效处理。

4. 问题清晰说明

清晰描述问题,尽量具体,避免类似于“不符合”、“不好看”、“与设计稿不一致”等主观笼统的概括;提出问题的同时尽量说明解决方案,当然有些方案设计师能够直接给予,而有些涉及其他岗位时就可以@队友进行解决方案的描述。

5. 差异截图对比

将设计稿与开发界面进行截图对比,标注出差异问题点,帮助相关队友快速直观理解问题。有些情况下截图不能说明清楚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采取录制gif的方式,演示操作行为。

6. 原因与解决方案

通常问题涉及的相关人员会在这个区域进行跟进说明,比如造成当前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案、排期等。

7. 定位负责人

记录当前跟进的跟进入。

8. 记录优先级

优先级的评定可以有多种维度。通常可以直接做判断的维度有两个,易于调整的问题优先级较高,对完成功能影响大的问题优先级高。其他维度可以根据具体产品,与团队共同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

9. 跟进状态记录

主要集中于对问题解决情况的跟进,通常分为已解决、跟进中。

四、其他思考

为了实现产品高品质在线,除了在研发实现后落地系统的验收机制以外,设计师可以在很多环节发挥作用:

  1. 设计稿本身的高标准输出,考虑清楚开发成本和可实现性;
  2. 交互评审环节尽量解释详尽,与相关工程师达到理解上的一致;
  3. 开发过程中参与沟通,帮助工程师先做一波问题的排除;
  4. 出现问题帮助促成解决,包括跨团队资源的收集、组件支持之类;
  5. 明确产品设计还原度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6. 以多种方式邀请合作伙伴参与到验收环节中,比如bugbush、专家走查、可用性测试。

 

作者:怀瑾;公众号:酷家乐用户体验设计

本文由 @酷家乐用户体验设计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验收文档我们开发老大想全都用Jira来建立和管理,但Jira上单条的对我们设计来说不方便查阅和检索。想问贵司团队是怎么使用Jira和文档的呢~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们没有用jira,但有类似jira的产品做产研需求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将文档链接贴近去,也就是多个设计验收的问题汇总在一个“jira”任务里,设计在文档里一定要追踪跟进状态的变化,当文档所有问题是done(当前解决、协商指定某个时间解决、暂不解决)的情况下,“jira”任务才可以往下流转

      来自浙江 回复
    2. 嗯嗯,很有帮助~ ☕️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