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底层逻辑&顶层设计

9 评论 11865 浏览 52 收藏 18 分钟

编辑导语:提到马斯克,可能你的第一反应便是第一性原理,其实除了这个,还有一个第二性原理。本文作者拆解分析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显性)和第二性原理(隐性)背后的底层逻辑,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提到马斯克,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第一性原理。但是,如果我们只知道他讲第一性原理,糟糕,就被他骗了。他从来不说背后还有一个第二性原理。

今天,我们就来认知拆解一下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显性)和第二性原理(隐性)背后的底层逻辑。

一、马斯克谈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在接受采访说:

在我们的生命的主要阶段,我们一生都在进行类比思维来思考,实际上就是模仿别人的做法并稍加改动,我认为有一种很好的思考框架,那就是物理学。也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维

我的意思是,把一切都归结于事物的基本本质,并由此开始推理,而不是采用类比推理。

有人曾提出电池成本十分昂贵,它的成本约为600美元每千瓦时,未来也将居高不下,因为它一直都是这样的。如果使用这第一性原理来思考它的话,构成电池的原材料是什么?我们将它拆解成各种原材料之后,分析它们的现货市场价值为多少?

天哪,实际只需要80美元每千瓦时。所以明显的,你只需要想出聪明的方法,将这些原材料结合放进电池组里,然后你就能得到比人们认知中便宜的很多的电池了。

二、第一性原理与特斯拉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特斯拉在2007年被美国媒体评为年度最失败的科技公司项目。

而到了2021年,马斯克被《时代周刊》(Time)选为2021年度人物。特斯拉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车公司。

《时代周刊》怎么评价马斯克呢?小丑、天才、领袖、有远见的人、实业家、表演者、无赖;爱迪生(发明家)、巴纳姆(现代公关之父)、卡内基(企业家)和曼哈顿博士(DC漫画中的超级英雄、科学家)的疯狂混合体。可见,马斯克本人是多么的富有争议性。

那下面我们来拆解一下,马斯克怎么把第一性原理应用到特斯拉的?

1. 原料级透视

比如,特斯拉跳过传统供应商,使电池成本大幅下降;在使用新供应商的同时,一直在布局自主研发电池技术(比如:无极耳电池、无钴电池、生硅电池、三元锂电池、电池内置车身结构等),甚至还布局锂矿的开采。

如果说掌握电池技术,我们还能理解。特斯拉自己挖矿,这个跨度就太大了。但是,更不能让人理解的是,特斯拉还自己生产座椅等一些不起眼的非核心零部件。

过去50年,我们企业增长有一个时代大红利,是什么呢?是社会专业化分工。专业的事,有专业的人用专业的方法来做,一定是效率与效果都更好的。

然而,马斯克从第一性原理视角,跳过供应商,直达原材料,这个和我们常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

2. 软硬件适配

特斯拉把汽车不当成硬件,而是当成一个真正的智能终端,进行软硬件适配。比如:在芯片缺货时,它就靠软件来优化算力,缓解芯片的计算负荷。

而我们传统汽车,就算200万、300万一辆,它的算力可能还不如一个单片机。为什么呢?因为以前都是以硬件为主,有一个行车电脑可以维修就行了,不需要一个整体软件方面的统合,所以,算力就非常低。

3. 抓核心技术

特斯拉围绕着算力和算法,来建构竞争壁垒。算力是硬件的,算法是软件的。它就开始自主研发芯片了,还招大量的高级算法工程师。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往往围绕着底盘、发动机、风阻、驾驶感、乘坐感等来建构。显然,特斯拉不像是一家汽车公司,更像是一个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智能硬件公司。

4. 生产线设计

传统汽车生产线,是先人工后自动化,长周期迭代形成的。而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先自动化(假设)来设计,然后,在迫不得已需要人工时,再配套人工,这样来迭代生产线。

这件事要一分为二的看。一方面,特斯拉在早期吃了大苦头。我们来看马斯克的原话:“我们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试图将那些对人来说非常容易,但对机器人来说却非常难的事情自动化。”

“当你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它看起来超级愚蠢。天哪!我们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

另一方面,特斯拉熬过最艰难的学习曲线之后,进入中后期,他的生产线迸发出极大的效率与效果。有点像飞机刚刚起飞时的颠簸与进入平流层之后的平稳两种状态。

5. 系统迭代

因为设计理念不同,特斯拉生产线升级迭代速度和传统汽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比如:它生产ModelS时,把电池和发电机装进车里,需要15个工作台和17名工人,等到了Model3时,它只需要5个工作台,不需要工人了。

当特斯拉发现生产线可以升级迭代时,就在2条正式生产线的厂房外的空地上,直接建个大棚,就把第3条生产线建设起来了。这个对传统汽车来说,完全做不到。因为生产线设计理念不同,这样仓促地上马,不知道会产生多少质量与安全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是生产线迭代这么简单,而是整个系统都在升级迭代。

6. 跨界应用

在传统汽车的经验中,铝材成本高、喷漆难、一体化压铸有安全风险等诸多问题。马斯克认为这些都是汽车行业的问题,是低维度的问题,当进入航空业,高维度时,这些都不是问题。

谁能找到聪明的方法,把航空成本降到汽车成本,就完全可以使用了。这是典型的,抛开专业常识,直接应用第一性原理。

7. 商业技巧

比如:特斯拉就是直营店,不像传统汽车一样大量使用4S加盟店。这一点特斯拉还专门解释过:买传统品牌汽车手续繁琐。采用直营模式,大幅压缩买车步骤,降低营销成本。

以上,都是第一性原理在特斯拉上的应用。

三、第一性原理的总结

我们能不能结合第一性原理在特斯拉的应用上,给第一性原理做一个总结呢?

我们从“术”“道”两个层面来认知拆解一下:

1. 首先看“术”

1)原料级透视

马斯克要透视到原子、细胞等底层,不太愿意听行业专家生产的半成品的产品与信息,他就用物理学的逻辑,直指要害。

2)模块化应用

马斯克为什么搭建第3条生产线这么快?是因为底层用了模块化设计。这就是典型的软件思维。别人建生产线,相当于现场建房;而他是装配式建房,很多零部件都模块化了,在工厂就可以装好,哪个有问题,就单独升级迭代,不需要整体再返工。

3)可重复使用

这种可重复使用,不是单指物理上的,像火箭发射后再回收利用;而是指像华为任正非说的那样,要建设一个主航道,在这条主航道上,有很多无形的比如管理经验、技术路线、学习曲线等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这些就是术的层面。

2. 那“道”的层面呢?

就一句话:找到因果律,不断地快速迭代。

这个“道”说起来特别容易,但做起来,还要克服三个问题:

1)常识的偏差

比如汽车行业大量的专家和零部件供应商,都是有专业经验的。他们会提供大量的半成品的产品与信息。如果我们基于这些产品与信息进行决策,就没有马斯克的创新了。

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的潜台词,就是常识是有非常大的偏差的。比如电池为什么这么贵?这个是常识啊,本来如此,而且未来还是如此。

2)专业的缺点

当我们专业没有走到天花板的时候,专业往往呈现出特长、优势。而当专业触碰到天花板时,专业就有可能变成缺点和短板了。

比如:铝在航空高维应用时,就没有多少问题;而在汽车低维应用时,就存在大量的专业难点。专家们都不认可。

3)思维的定式

很多专家都认为特斯拉这个车是有很多问题的。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现实的能力。

马斯克不一样,他是个科技狂人。他是基于未来判断现在。于是,用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马斯克在思维定式上,没有很多局限性,保留了基于未来的非常大的可能性。

这样,我们小结一下,第一性原理的核心,就是用物理学、逻辑学的科学思维,从未来逆向推导现在,找到因果律,不断地快速迭代。

如果讲到这里,我们就结束了,我们仅仅认为这就是马斯克的全部,那就糟糕了。那我们就中了马斯克的计了。

因为他还有一个没讲的,隐藏在第一性原理背后的第二性原理

四、马斯克商业帝国的顶层逻辑

马斯克现在做事,商业赚钱的考量不大,实现自己的理想因素更大。那我们不经要问:马斯克一会儿做东一会儿做西,这个内在商业逻辑是什么?

这个恰恰是他回避的地方。记者采访他,他就说:我做不同的行业,主要是找到第一性原理。

那么不同的行业,有没有顶层设计呢?我们来拆解一下。我们先简单粗暴地把马斯克的业务分为三类:

  1. 包括特斯拉汽车、超级高铁、地下隧道、可回收火箭、火星移民、太阳能等。我们姑且把它们归为一类,不难发现,这个内在逻辑是基于未来交通设施。
  2. 包括星链计划、脑机接口、推特、手机、AI等。也不难发现,这个内在逻辑是基于未来信息设施
  3. 包括移动支付、比特币等。这个也不难,内在逻辑是基于未来资金设施。这个目前精力不足,还没顾得上。

这么一分析之后,我们就恍然大悟了。马斯克是在建立一个基于未来外太空需求的火星(也适用于地球)底层的操作系统。

其中:

  • 未来交通设施是关于人流的
  • 未来信息设施是关于信息流的
  • 未来资金设施是关于资金流的

这就是马斯克很狡猾的地方,他告诉我们要用第一性原理往下扎,却不告诉我们要用第二性原理往上拉。这个顶层逻辑,他从来不说。

五、第二性原理的底层逻辑

我们把这个第二性原理来认知拆解一下,就三句话:

  1. 有黑就有白
  2. 有下就有上
  3. 有是就有非

什么叫有黑就有白?就是有显性需求,就一定有隐性需求

马斯克现在做的很多产品,不是基于当下的需求。比如火星移民,我们现在没有这个需求啊?这个是来自未来的隐性需求。

马斯克思维的系统性、未来性和迭代性,都是超强的。所以,他在黑白之间的转换能力,是厉害的。

什么叫有下就有上?就是有认知拆解,就一定有认知重构

马斯克不仅向下看底层逻辑,还向上看顶层逻辑。否则,他为什么现在做这种商业布局呢?他的目标不是做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操作系统。他的战略能力是超强的。只是他从来不显山不显水而已。

什么叫有是就有非?就是一个维度的“是”,就一定是另一个维度的“非”

比如铝材在汽车前几年的应用不如现在这么广,也就是在汽车维度上是“非”,但是,换到航空维度上,就是“是”。

马斯克认为,很多我们现在认为的“是”,在基于未来这个高度和维度,就可能是“非”;或者有些“非”,到了未来高度和维度,就是“是”。在这个是非转换上,马斯克还是非常牛的。

六、创新的力量

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看一看两大商业创新代表人物:一是乔布斯,二是马斯克。

首先说说他们的不同点吧:

马斯克是物理学的,是反直觉的。所以做事情要有事实,要有逻辑,要有推理,要有因果,要有未来。他是从未来倒推的,有隐含系统的,直击本质的。

乔布斯是极简的,是反逻辑的。工程师拿5个样机给他,他就打坐。打坐完之后,说就选第4个样机,但是厚度再减2mm。工程师内心想:这厚度不是你想减就可以减的,这个里面还有线路布局和电磁干扰呢。虽然不知道乔布斯是怎么决策的,他是直觉型决策的,也只能尽力去实现。而往往最后也实现了。

他们俩,一个是逻辑的反直觉的创新,另一个是直觉的反逻辑的创新

那他们俩之间有没有共同点呢?

有啊,都曾经被自己的公司解雇过。这个是花絮了。我们来正式谈谈:他们俩做事,最大的相通点,就是“眼高手低”。

什么,眼高手低?这个不是贬义词么。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认为眼高手低是中性词。

马斯克和乔布斯做事,都是两箭齐发,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同步推进。在顶层,都是一个操作系统,在底层,都是代码级设计。然后,在中间层,做大量的杀手级应用(比如乔布斯的facetime和马斯克的特斯拉)

我们大部分人,只见树木(杀手级应用),不见森林(底层逻辑)。

而高手视线穿透了森林的浓雾(显性的第一性原理),还看到了湖边的花朵(隐性的第二性原理)。

#专栏作家#

曹升,灰度认知社创始人,认知营销总教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认知拆解与重构,专注后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战略,帮助大格局企业实现业绩倍增。

本文整理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分析理性 过度解读

    来自北京 回复
  2. 作者的文章写的很有条理性,今天又是学到新知识的一天

    来自山东 回复
  3. 感谢分享显隐性认知思维 有个问题商业布局从一开始就战略好才是后期慢慢调整的?

    来自广西 回复
    1.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战略是事先就有一个大方向,然后不断地动态调整的。

      来自北京 回复
    2. 动态调整情况下市场一下子就双减或红海怎么处理 自行业务断尾吗

      来自广西 回复
    3. 双减可不是在业务端能调整的,这是商业环境变化,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去找隐性需求,找新的市场

      来自北京 回复
  4. 没必要神话马斯克吧

    来自湖南 回复
    1. 这也不是神话吧?这很明显是作者想把马斯克身上认为好的东西抽象出来供大家借鉴而已

      来自北京 回复
    2. 神化了马斯克了么?当我们看到一个信息时,要学会五见:见事实、见分析、见情绪、见假设、见疑问。比如特斯拉从被大家怀疑,不认可,现在变成全球市值最大的车企,这个是事实,不是分析,不是假设。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