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页,历经5个月的迭代回顾

23 评论 12921 浏览 106 收藏 10 分钟

跟在竞品后面走,是最安全也可能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但我们永远只是一个低级的执行者。

随着美团点评的不断发展,公司的品类越来越多,诞生了诸如二手交易、美团打车等新的战略业务。

而APP现有首页导航栏,可供给展示的品类坑位,已远远无法满足新品类曝光的需求。

如果继续向下拓展导航栏坑位,采用类似携程首页九宫格架构设计,则将压缩活动运营位的空间与推荐信息流的露出率。

由此,为了保证业务流量的分发效率,导航栏尾部的分类入口的重要性逐步凸显。

该入口既需要承担起业务/运营活动,流量分发第二战场的使命,又要成为扶持公司新/战略发展业务的摇篮。

在此背景下,Link从去年11月份开始,接手负责了全部分类页的改版设计。

目标则是在保持用户固有查找品类习惯的基础下,兼顾常用品类的稳定性和效率,扶持新品类/活动的导流曝光。

下面我将围绕市面上优秀APP的设计案例与自身改版的经验,谈谈关于全部分类页的前世今生。

一、入口来源

目前,全部分类页主要有两种形式的流量入口。

第1种是类似淘宝、美团、点评的设计,位于首页导航栏的尾部,帮助用户继续浏览查找目标品类。

第2种是类似网易考拉、一号店的设计,在APP底部tab导航区有单独的入口,成为用户快速查看寻找目标品类的常用快捷入口。

不少APP,例如京东,则是共存了上述的两类入口。

二、页面设计

全部分类页从内容模块上,主要由一级业务、二级业务、活动资源运营位和搜索框四个模块组成

从框架结构上,可分为顶部导航栏、左侧导航栏、无导航引导三种类型。

1.顶部导航栏

适用于用户个性化推荐体系较精准完善的产品,通过用户实时/历史的搜索、浏览、收藏等行为数据积累,直接命中用户的查找诉求,引导用户完成交易。

优点:导航栏占据空间较小,可最大程度凸显实际内容,增加点击吸引力

缺点:单屏露出的一级品类较少,可能导致效率低下

2.左侧导航栏

适用于公司一级品类纷繁复杂的产品,在有限空间内曝光较多的一二级业务。

优点:曝光业务数量多于顶部导航栏,用户查找一级分类的效率更高

缺点:导航占据屏幕接近1/3位置,不利于业务实际内容的铺陈

3.无导航栏

适用于公司一级类目较少的产品,设计更加简单高效

优点:最大化的曝光一二级业务内容

缺点:

  1. 信息布局凌乱,一二级业务区分度不高;
  2. 信息单元仅由文字聚合,重点不突出,内容的吸引力较低;
  3. 风格简单,美观性欠缺

三、迭代历程

上文叙述的2种来源,3种页面框架,在点评的全部分类页迭代中,皆有涉及,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1.从1.0到2.0

点评是从信息内容服务延伸到团购闪惠交易,信息内容是APP的价值基础

如何给新生的新业务导流,给诸如家装、结婚等低频的一二级业务获取流量,是点评一直在思考探索的方向。

一个平庸的产品,不一定需要很好的创新能力。但一个想要继续快速成长的产品,必须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否则只能永远跟在竞争对手后面。

抛弃市面上成熟的左侧导航栏设计,在2.0版本中,点评灰度测试了顶部导航栏以及底部tab入口的大胆设计。

虽最终未达到预期,但也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以下是收获的2点反思。

第一点,底部tab入口的效果不佳,从宏观层面来看,是中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

用户在生活中对于O2O分类的诉求仍集中于美食、外卖、电影等高频粗矿的一级分类中,而对于更为细分的如茶馆、采摘、攀岩等服务类目或者说是生活方式,渴求度较低。

该类消费场景的频次也较低,不足以支撑起独立的tab入口。

第二点,顶部导航栏设计效率欠佳,源于与淘宝导航栏展现的是成熟的品牌,在全部分类页通过个性化呈接细分品类相比。

点评在导航栏已根据用户兴趣偏好,铺陈了感兴趣的一级类目,在全部分类页,较难命中用户的诉求。

反过来说,用户在点评全部分类页的诉求也更为分散,页面点击分布也论证了该点判断。

2.从2.0到3.0

在2.0版本的迭代泥泽后,是继续执着的深陷其中,做困兽之斗,小步优化迭代设计?

还是推翻一切,否定之前,自己所有的判断,改为左侧纵向导航栏结构?

我们的选择,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后者。这样的决断不仅需要勇气和决心,更需要严谨的方法。

正如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判断一个版本中需求、功能的优先级最为常见。这个需求该不该现在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在多个产品设计方案中选择,也是经常面临的情况。

在该种场景下,不管问题、环境多么错综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多么繁复,首先要做的就是抽丝剥茧,抓住问题的重点。

而问题的重点则需要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来推导,也只有通过数据,才能劝服所有人,相信我们,这一次改版一定会比上一次成功。

正因如此,我们分析了页面所有模块的点击分布,类目点击分布,纵向/横向的点击倾向等等数据。

最后以数据为依归,来不断改善产品,收获了现有的改版胜利。

四、反思总结

以上,是对市场上现有及自身对全部分类页设计的分析与归纳。

从1.0到3.0,我并不沮丧自己绕了那么大的路,才回归正途。反而正是沿途路上的风景,让我更有故事,更获成长。

在产品设计工作中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没有条件让人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

真实的产品迭代中,鲜有80%以上把握的方案,更多是50%左右的情况。

好比一个营销人员一年没有花多少费用,那他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因为他没有去做实验。

没有实验,那么永远也不会知道什么营销方案是性价比、效率最高的。

对于产品经理也是如此,跟在竞品后面走,是最安全也可能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但我们永远只是一个低级的执行者。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风险。不能因为曾经失败,而害怕尝试。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往往可能是从千万行代码的坑中爬起来的。

大胆去想,努力去试,即使是通过一个“简陋”的产品原型,也可以去实验自己的想法,然后在不断的通过观察用户反馈和数据,做下一次更完美的判断。

#专栏作家#

Link,微信公众号:从0到1(aboutlink),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美团点评产品经理,负责亿级用户平台,专注于O2O,用户产品设计,数据分析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个分类逻辑很分析的有点全面,但是不够细节,或者说不够深层,不仅有前台的分类,还有后台的分类,前台的是怎么和后台的分类相关联的,这个没有,具体讲解,比如说,淘宝的前台分类,有后台的分类,也有运营的需求加的分类,那么这些新增加怎么和后台的分类相关联的,这些才是产品经理应该了解的设计逻辑。

    来自广东 回复
  2. 为什么现在又是1.0的样子了?

    来自上海 回复
  3. 你这个案例,到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个情况。不知你见过网易严选没,他的首页采用的是你所列的第二个方案,他的分类是第三种方案。他们无所谓哪个更好,而是哪种方式更适合哪里。

    来自北京 回复
  4. 3.0的侧边栏比2.0顶部导航展示内容要多,使用上效率会提高。但是直觉上感觉2.0、3.0增加了图片后,单个入口对用户的吸引力会加强,但并提高用户找想要的入口的效率

    来自浙江 回复
    1. 最后一个话打错了,想说的是“但并没有提高用户找到想要入口的效率。。。😂

      来自浙江 回复
  5. 从1.0到2.0中,笔者通过数据推到茶馆、攀岩等细分类目效果不佳,这里指的是点击率低还是成交/点击的转化率低?这个推导有两个问题:1.细分类目位置靠下,流量本来就不占优势;2. 茶馆、攀岩其实是一级类目“娱乐”的细分,跟一级类目“美食”的数据比较是否不太合理?希望作者多多分享 😉

    来自香港 回复
    1.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会拓展到很大的一个概念。比如说国内第三产业的发展阶段,对应的人民消费水平、消费理念覆盖的人群范围。新业务、新品类的确是或多或少的碰到流量不足的问题,但在整个产品中的曝光比重、运营份额会跟我们所对应产业所占全产业的比重有个比较接近的关系。若某个细分类目还是在培育期,是不是可以先与关联类目建立关联性,然后通过关联类目的子页面去增加曝光,用其他较为成熟的业务来作内部的流量补贴?随便讲讲,希望能获取讨论,感激不尽。

      来自上海 回复
    2. 期待O(∩_∩)O

      来自香港 回复
  6. 一个关于导航分类的做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通篇看完,获益匪浅,希望作者再接再励,继续分享产品经验。

    来自广东 回复
  7. 很赞

    来自北京 回复
  8. 所以最后是做了A/B test,根据数据得出3.0的设计更好吗?

    来自北京 回复
  9. 抄的慢!

    来自北京 回复
    1. 作者是个想突破常规,有自己想法的人。固然饶了一圈,对于他个人而言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当然从公司、项目角度看:抄的慢。

      来自北京 回复
    2. 来自北京 回复
    3. 可参考的有很多,但是居然仍然没有抄袭到精华….从视觉压力的角度分析看看?

      来自北京 回复
    4. 不要听我瞎扯,加油,友商:)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