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的形态、战略层和市场层,聊聊互联网产品的构建

3 评论 16070 浏览 78 收藏 21 分钟

本文作者主要是给大家介绍整个互联网产品的构建、产品研发的过程。enjoy~

产品的形态

1. 产品的形态

既然我们要跟大家去介绍整个互联网产品的构建、产品研发的过程,首先第一部分就跟大家聊一聊互联网产品都有哪些形态?到底什么叫做互联网产品?跟大家平时看到的一样,例如,最简单的就是APP,就是手机上的应用,这是互联网的产品。

第二个是 Web,网页又分成PC端,PC端还包括桌面上的软件。然后又有移动端的 Web,包括大家在微信里面大家看到的H5的页面,这些也是产品的一些形态。

第三还有一些嵌入到第三方平台的一些产品形态。例如,有些公司哪怕就是做一个微博这样的账号、做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往往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这些公司在做这些产品的时候会做得特别大。

一些公司在做一个微信公众号的矩阵,早期微博开始的时候做微博的矩阵,一个这样的矩阵可能容纳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

大家在微博上或者微信上关注的账号幕后可能有很多的公司在操作,可能一个公司会有大量的号存在,用这些方式来不断的覆盖用户,这其实也是一种产品的形态。然后另外我们经常也会采取的一种方式就是SDK的方式,可能这种方式很多同学没有去接触过,就是有些产品它没有自己独立的一个产品形态存在,它是依附在各个产品之上的。

它的一些独立的应用或者其它的一些产品提供第三方的开发者的这些套件,例如,支付、分享、数据的追踪分析等等。虽然这些产品没有独立的方式出现,但是可能它们渗透进了成千万上亿的用户手机里面,可能装了很多应用里面都有它的身影,有很大的数据、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2. 人机系统

(1)用户与机器(产品)组成的系统

所以就像我们以前课程里所说的,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产品大家千万不要把它局限在我们现在的应用,看见的手机应用这叫做互联网产品。非常多的可能和非常多的形态可能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产品存在,而这些产品的特征是一方面我们要去降低用户的获取成本,降低流量的获取的成本,另外一方面就是从商家、从资源的一端去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这是这些产品的关键。

而对于用什么样的产品形态,这些反而是次要的,有各种各样的人,其实我们都知道去年的时候美国出了一个新的产品,然后在国内有很多的人在跟风开始做,是什么产品呢,这个产品叫magic。它的一个特点是,当我们在互联网各种各样的应用特别是互联网产品风行的时候,他们做了一个用短信的方式来做。就相当于它做一个助手的服务,你有一个短信的号码,然后你把你的需求发到那边去。

举例来说,你要订鲜花、订酒店、订车等等这些然后它那边会集中的帮你去做。所以你要面对的产品的形态是什么,就是一个短信的号码,你就发个短信过去,然后他们那边就能用助手服务去实现。

当然早期的时候,这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再往后通过AI通过人工智能等等不断的去提升效率。这样的产品在国内后来就有好多家在做,可能大家就用一个微信公众号等等这些就能做出来了,但是背后可能是一个团队,有人工的、有人工智能的等等不同的方式,这也说明了任何一个载体只要是他能够和用户发生交互,能够和用户发生交流,它就有成为一个产品平台的潜在可能。

(2)人机系统思考

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硕士的专业叫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什么?

其实,我们要说另外一个就是人机系统,当我们每天在用这些产品,而这些产品是孤立的产品本身,当它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的时候它一定要去涵盖人和机器,也就是整个系统,在中间来发生交互。

所以,我们所有做产品的思维都是围绕人与机器,人与人来进行思考的。有些地方甚至是机器和机器之间来进行思考,这是一个和以前的产品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很多的互联网产品往往不能脱离于人而存在,这跟我们以前的工业产品不太一样,工业产品是可能我们做一个桌子或者椅子放在那,那它就是一个产品。

但是,我们现在用的知乎这样一个社区、这样的产品,如果没有了我们这样的参与者,那这个产品只是空有这些功能是没有用的。

所以,往往人和机器共同组成了这些系统,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系统里面去做这些事情,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这些成本,去降低用户的获取成本也好、去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也好,都是围绕这整个系统去做的,这是一个系统。

(3)建立系统化思维

正因为这样,我们往往在做产品的时候就要建立一个系统化思维意识,不能够孤立的只去看一些点。例如,我只看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子,功能是什么,界面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这些还远远不够。其实我们做产品做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实际做的不是产品,做的是人,我们是在对于人性的洞察,人性的优点、缺点、各种各样的方面,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文字、图形、视频等等,这些方式都是在辅助我们,真正我们要去处理的是人的认知的心理。

举例来说,他看到了一个手机、看到了一个应用或者一个互联网产品,这个时候他是怎么认知的?我们都知道我们有一门学科叫认知心理学,在这里面就涉及到你的感觉、你的听觉、你的各个通道和这些软件的系统、计算机的系统之间的交互。这个里面我们解决的就是认知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当我们去做传播,我们去促进用户的行为,让用户买东西、让用户相互之间聊天,相互之间交往等等行为,在这里面我们更要处理的就是挖掘人性的各种各样的特点,有好的特点也有坏的特点,然后放到产品里面去,让人和机器去形成一个系统并且成为一个良性的运转。

战略层

首先,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最顶层是什么?是整个企业的战略或者是对于这个产品的战略。

这个战略首先是指企业的整体的战略、企业的使命、企业的愿景,不同的企业其实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就像我们之前看的这些互联网企业,有些企业例如百度这样的企业侧重于搜索,它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这个去展开。有些企业像腾讯侧重的是社交还有游戏等等相关的产品。阿里也有电商相关的产品。为什么它会有这些战略呢?都是跟他的企业整体的使命、愿景等等相关的,因为一个公司第一是不可能做所有的产品,第二也不可能四面出击,一定要确保这个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人、甚至所有的产品都要顺这一个大的方向去走,这就是整个企业的战略。

1. 明确企业战略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去明确,不管你自己对于这个战略的理解还是整个企业对于这个大的战略的理解,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要做的事情一定是要顺着这个大方向去做,这也是我以前给很多朋友的建议。当你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你就要明确,你在这个组织里面去做,你不是完全凭兴趣,或者一个小团队的兴趣,而是要和整个企业的战略、企业的节奏去融合在一起,这样往往你在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能够事半功倍。因为你在往下去做这些产品的时候你就能知道更多资源的投入,从0到1开始做产品就开始不断的投入。

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做好,有些企业做不好呢?就是因为当他符合企业的战略思想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资源的投入而且有持续不断的各种的支持,如果不符合企业的这种战略和需求,可能做着做着你的资源就越来越少,或者过一段时间大家一看不对劲,这事不值得全力以赴,然后决定退出,一切就结束了。所以我们就要去明确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管理层是怎么样的?它的整个公司要做什么事情?可能当我们在一个大的部门的时候,大的部门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要这样一层一层的深入下来。

2. 企业战略与自我职业发展

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就顺便跟大家说一下,这也是经常很多朋友在问我的问题。就是当大家在面临着毕业或者找工作等问题,要加入不同的公司,那加入这些公司的时候要怎么去考虑呢?其实你也会发现你整个职业的发展、和整个公司的战略也息息相关,大家不要觉得这只是老板要考虑的事情。为什么呢?当你加入一家公司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大型一些的公司,它有很多的部门有很多的团队,你一定要去看自己部门做的产品和整个公司的战略是不是一致。

例如,这是一家非常倾向于技术的公司,整个公司的整个战略都是通过怎么样围绕自己的技术建立壁垒来获取更多的市场的地位等等,那你的这个角色加进来甚至是整个大的团队是不是跟它整个的产品战略有关系。举例来说,像有些公司像类似于搜索类的公司,百度或者是腾讯等等,他们公司又有他们整体的战略,你的这些小的产品或者是团队能不能跟这些战略是一致的?那在很多大公司里面当我们要去加入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团队,就是要去选择贴近核心业务、贴近战略业务的团队。

再比方说一家只是顺带着做互联网产品,其实现在有很多的传统企业,我认为再过两三年之后可能就没有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存在。大家都会去做,把互联网产品和传统产品去融合起来,但是现在其实还是很明显的,有很多完全没有经验的互联网的公司,他们看着感觉好像互联网产品还不错,顺带着来做一下,这种公司相比于把互联网产品纳入自己核心战略的公司,同样让你选择两家你应该选择哪一个呢?显然是要做后者,因为在前者的时候你做很多的事情没有资源,然后也没有一些相关的支持,没有相关的人,而后者一旦进入到整个企业的核心里面,就意味着未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去重视的问题。

市场层

1. 市场是一个个水池

首先形象的来说市场是什么?市场是一个个的水池,大家想一想,企业都是在不断的挖掘这个水池里面的蓝海或者是在红海当中去寻找蓝海。在激烈竞争的领域里面总能够去找到一些差异化,是一些有差异蓝海,这个时候一个公司进去的时候它的竞争优势是足够大的。最终一定会经过一个过程,就是从一个蓝海逐渐的转变成一个红海,然后这些企业开始在这些红海里面去搏杀。包括前面这几年涌现出来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往往都是如此,都是在整个的经济变化里面去寻找一些结构性的创新,或者是结构性的变化的一些机会。像大家现在看到的滴滴打车或者说最近的共享单车等等,这些都是原有已经存在的一些市场需求,但是在里面所谓的一些玩家、一些竞争者其实做的不是特别好或者仍然有空间的时候就有一些新的公司进去利用互联网来提升效率,然后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市场机会,这就是占领了一个小的水池。从一个小的水池里面逐渐的巩固了之后就进入一些大的水池不断的去打仗,这是一个市场的行为。

2. 盖房子与交易

在市场上面我们经常做一个比喻,我经常用盖房子或者做交易这两个事情作比喻,我们都知道在现实当中开发商要盖房子,盖完了之后要有商店,然后我要在里面产生商业的行为,有各种商店、酒店、宾馆等等。在这里面往往有两种,一种就是我可以一边来盖房子,一边来做交易。典型的说就像电商一样,只要我把这些商品找到了,然后我用各种方式去做产品等等获取用户,这些用户进来之后我这房子已经盖好了,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交易的行为。

还有一种也可以先用几年时间盖房子,这往往就像我们盖一座大房子,然后再来做产生各种交易的行为,这典型的说就是各种社交的产品,例如,知乎就是这样子,还有就像微博和陌陌,这两个也特别典型,我为什么拿这两个举例呢?我们都知道其实前两年的时候像微博其实盈利并不是很高,我记得去年还是前年的时候有一个季度微博的收入,反正非常少,大家都在笑说微博运营这么久还不值五道口的一栋房子的价格。但是大家会发现从去年开始因为直播等等这些业务开启,这些社交的产品包括像微博、陌陌等等利用它原来已经存在的大量的用户,刚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变现的模式,通过直播等等产生了这些收费,这一下让它的收入情况好了很多。可以看到前几个月微博的股价在不断的上涨,翻了很多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它本质上就是先用了几年的时间来盖房子,盖完了房子之后来逐渐把这些交易去形成,再找到一个盈利的模式。

3. 早期烧钱,实质是在“盖房子”

多年前当我们正在做互联网的产品,我印象比较深,那个时候我们做了一款后来比较知名的产品,刚刚开始推出这个产品时,在市场上的很多的媒体向我们提出了疑问:“你们怎么盈利啊?”我们说:“我们在这个阶段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个时候很多媒体就说:“你看他们都不知道怎么盈利,做一些根本不挣钱的产品,这个产品怎么办啊?”等等的话。但是其实又过了好几年,现在回过头来当我在和很多的朋友聊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些人这样的没有见识,竟然还在想着那些产品怎么挣钱,因为后来事实证明这些产品其实非常能够盈利,它的盈利空间特别大。但是在一开始往往我们还看不到,所以我们就说早期的互联网在烧钱其实就是在盖房子。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识是什么?就是经常大家在聊这个产品的时候,一说互联网产品就说这个人在骗钱,这些人在烧投资人的钱。这是因为大家不懂行,当你真正懂行的时候就会知道我要花这些钱,我要做这些事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整个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外行有外行的看法,但是真正内行有内行的门道。当我们特别深入的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当大家开始开始不断的去掌握一些信息,让我们逐渐的从外行变成内行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就会发现整个产品环节包括产品研发看似简单,而内部要考虑非常多的事情:各种角色的配合,各种层面上的考虑。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大家,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不吝点赞。

#专栏作家#

马力,最美应用创始人&CEO,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互联网产品设计、需求挖掘、流量和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号:可能性与大设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itboyhp@163.com 求脑图,谢谢😜

    回复
  2. 求完整思维图 我得邮箱295133989@qq.com

    来自广东 回复
  3. 求完整思维图!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