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盲点—用格式塔理论解释

0 评论 5957 浏览 1 收藏 9 分钟

今天看到一个哈佛做的实验,变化盲点实验(Change Blindness),有关UX,觉得很有趣。

实验设计

1.实验设置

首先,一群可怜的志愿者被通知去参加一个实验,于是他们被安排一个一个进了某个房间,有一个接待台。上面贴着一个纸条,写着大大的,“实验中”。

实验的道具是这两个小伙。他们无论从五官上,发型上,衣服上,声音上,甚至气质上都颇有不同。

2.实验程序

当一个志愿者被安排进来的时候,穿米色衣服的小伙子先站在柜台上接待 – 递给志愿者一个自愿表, 一个常见的程序。

蓝色衣服的小伙子呢? 他在这期间一直蹲在柜台下面。当志愿者终于填好表之后,签了名字之后,自愿表生效了! 之后发生什么恐怖的事都不负责了! 米色衣服的小伙子将表拿过来,俯身下来,将表收起来。这时候蓝色衣服的小伙子就闪亮登场了!

他趴到米色小伙站的位置,起身,拿出另外一份两页材料,告诉志愿者拿到走廊的里侧去。

当志愿者进去房间之后,里面的人告知他们实验已经结束。然后录下他们对刚才的体验的回顾,在他们说了一些他们的观察以后,再确认问一下他们是否注意到任何异常。

3. 实验结果

75%的实验者没有发现接待员换了。根据视频上来看,应该参与者有8人左右。
而什么令另外25%的人能够察觉则还不是很确定。下面这张截图里的女性一下就发现了问题,诡异又得意的笑了起来。

4. 实验观察

  • 有的参与者似乎感觉到有异样,但又不是很确定
  • 再复述当时情景的时候他们注意到了很多当时的细节,但是却没发现最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 (Gestalt) 20世纪初被提出的一个心理学原理。我最近才从一本摄影书里得知一个大概。作为训练,我尝试在这里运用格式塔理论的几项法则来从一个角度解释这个实验的结果。

首先我先罗列一下这些法则: (译自英文Wikipedia)

  • 闭合法则 – 意识会为了达到某种规律而经历一些并非真实感受到的体验。
  • 相似法则 – 意识会将相似的元素整合成集合或是整体, 根据形状, 颜色, 大小, 亮度等。
  • 接近法则 – 空间上或时间上接近的元素会导致意识倾向于将他们整合成集合或整体。
  • 对称法则 – 对称的多个图像会被作为一个整体被意识接受,即使他们之间有一定距离。
  • 连续法则 – 意识会根据视觉上的,听觉上的,或是位移的规律延伸。
  • 同向法则 – 向同一个方向移动的元素会被当作一个整体。

具体的法则我就先不多说了,免得贻笑大方。百度上这个文章格式塔心理学应该是个不错的概括。

用格式塔法则解释实验结果

闭合法则

其中几个实验者在第二个人站起来以后,似乎察觉到了异样,但是好像没能清楚的说出是什么地方有问题。我认为他们应该在下意识下发现了很奇怪的变化,男人的声音,眼神,衬衫等等。但是在不是很确定的情况下,大脑的闭合作用便帮助他们努力的让眼前的情景变得与他们以往的体验一样 – 方法可能是假设自己眼花了,或是没记住,或是别的 – 总之是保持情景的合理性。想想看,如果突然你遇到某种情况一个男人突然悄悄的变脸了,至少也要后背发凉一下吧。个人的经历不同,对这种突然的变化应该会有不同程度的压抑。压抑越强烈,反抗也就越强烈, 越希望眼前的情景都是合理的。

相似法则

这两个男人虽然并排看差异很大,但是在实验中你一次只会看到一个人。对我们熟悉的人或事物,我们可能会了解他们的没个细节,但是对于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则未必会特别了解他的每一个特征。换了人以后,还是一个男人,头发长度比较接近,声音的高低差距也不是太大,衬衫的颜色都是比较淡的纯颜色,没有纹理,高度差似乎也在5cm以内。从这个角度说,他们俩的相似度是很高的。

连续法则

第一个男人弯腰以后,消失在台子下面,这时候从视觉上必然是一个断点。被实验者看不到接待员了。当第二个男人站起来的时候,那些没看出问题的人则自然的认为这是第一个人蹲下有站起来了。包括那些发现的问题的人,也似乎在脑袋里迟疑了一下才感觉的异样。第一个人蹲下的时候速度故意放慢,给足时间用来在桌子下移动位置,然后再以相似的速度站起来。这时候人脑就会形成一个自然的运动轨迹,因而认为两个人是一个人。

其他相关的理论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心理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个现象。譬如,由于实验者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努力的填表,所以注意力都集中在表上,却不知道刚签了字实验就开始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对某个事物的注意力多了,必然就会忽略一些别的事物。有一个实验者甚至都没怎么抬头看接待员,自然也没办法看出有什么变化。

对UX有什么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时候用户并不很擅长发现细节和细节的变化。这是否意味着设计师对每分每毫的精确的追求有时候是自己的偏执呢?或者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如何能让用户发现我们的苦心设计呢?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需要更新界面的时候,也许会遇到有的用户的反对,但细微的变化也许并不会被大部分发现。这样是否能加速流程呢?

其次,在人命关天的的用户界面中,必须要有能够打断用户的其他注意力的功能,能够在危急的时候及时制止问题,这是人脑的局限。应该从设计上进行辅助,而不是单纯靠人本身的记忆或者是条件反射。

另外,就设计师本身而言,也有这种缺陷。当你专注于设计一个功能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整体功能的变化。有的时候也许变成了一个很熟知的问题,但你却重新发明了轮子。

你觉得呢?

来源:http://www.uxd2.com/2010/01/变化盲点-用格式塔理论解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