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WhatsApp产品设计的这一年:对WhatsApp和Facebook工作风格的思考

10 评论 7065 浏览 18 收藏 12 分钟

文章为作者在WhatsApp和Facebook工作中的一些心得总结,希望给你带来启发。

作为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已经快四年了,我曾经在诸如群组、共享、隐私策略等团队工作过。而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开始了在WhatsApp的激动人心的工作。

我很清楚的知道在WhatsApp做产品设计与在Facebook是不同的。在WhatsApp解决问题和工作的方式会比我原以为的更加的开放。

在过去的这一年中,我获益良多。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在WhatsApp和Facebook这两个产品工作中的收获。

强调原则

WhatsApp的设计和构建是基于其根深蒂固的产品原则的。这些原则是进行决策分析的依据。比如:

  • 对于用户来说,界面要简洁
  • APP必须是轻量级的,尽量少的占用存储空间
  • 交互必须简单
  • 用户操作以及动画的响应要快
  • 非常易用,基本上不需要介绍即可快速上手

Facebook使用高层级任务来驱动决策,而WhatsApp则使用上述这类规则来进行沟通和决策。也因此WhatsApp让大多数的设计设想直接进入了执行阶段。

在Facebook,几乎所有设计师都会反对这样做。他们会说:我讨厌那样!谁来决定产品的方向?你难道没觉得失控吗?你能推介新的创意吗?

当谈及“路线图”时,WhatsApp的决策分析过程相较于Facebook来说,属于自底向上的决策方式。我个人发现这让我更加聚焦我正在做的工作。通过我的设计来影响产品,这让我越发的觉得,偶凑是一个设计者!

换句话说,我可以对“路线图”的决策提出我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虽然我并不这么做。因为“路线图”的制定是需要遵循共享原则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最受益的是发现,如果你的团队可以找到协商一致的设计原则,那么会让整个团队的工作更有效率。你们达成一致的原则越多,工作就会越高效。整个团队很有默契的一起奔着一个目标前进。

在构建一个产品的时候,如果可以清晰的定义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你已经赢得了一半的战争。如果你有一个可以判断解决方案有效性的框架会帮你在另外一半战争中取得先机。

价值驱动 vs. 规则驱动

在Facebook工作的时候,设计师有的时候会接到介绍产品新特性的任务。这个任务因为Facebook已经有很多有用的特性而颇有难度。平台的变化对用户来说不大容易接受,但是我们所要介绍的新特性一般来说是为了提升用户体体验,并提供有用的工具。我们得想方设法让用户注意到我们提供的新特性。

WhatsApp的策略完全不同。我们尝试设计和构建明显有用的特性,如果这些特性是需要额外解释了,那么说明这个特性做好发布准备。

我们倾向于让用户自己在产品中发现新特性。我们假设如果新特性非常有用,那么用户会发现它,并且自然而然的遵循它的规则来使用。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挺幼稚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产品决策方法会让用户与WhatsApp产生共鸣。我学到的是:产品进步是没有单一公式的。你可以帮助用户去尝试新的东西 (NUXs, popovers等等) ,你也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吸引用户(发现,口碑等等)。但在产品决策中找到尊重他人意愿的方法,并且据此进行产品体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工具和设计技术

我非常怀念在Facebook工作期间由设计工具带来的惊喜。Facebook有一个专注于创造让设计更容易更有效率工作的工具研发团队。我每天都用Origami制作原型,真的超级好用。但是遗憾的是,WhatsApp因为没有相应的接口组件,比如Facebook的图形API,所以不能使用这些工具。

为WhatsApp维护一个接口套件对我们这样的小团队来说价值可能也不是那么高。因为我们是基于平台的设计模式,基本上没有标准组件。我们共享图形文件作为常用模板,相比较Facebook和Instagram系统来说,这样的方式相当“原始”。

在WhatsApp让我真正诧异的是,我经常要手工设计并导出一些图标、插图。因为我在Facebook的工作经验让我可以轻松应对UX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于图形设计我是真的没有天分。我从不认为我是一个图形设计师,但是在小团队里,你每件事情都要做好,包括良好的图形细节设计。

工具肯定会让你的工作更简单,但是我建议你后退一步,尝试不使用工具来设计。至少,这样会让你发出工具是多么的有用的感慨。

独特的问题

我在WhatsApp遇到了一些闻所未闻的问题。比如,端到端的加密设计。信息存储在用户端,而一旦信息发送后,WhatsApp不会存储信息。这对于不理解后台逻辑的用户来说不大合理。比如,当你用一台新设备登录WhatsApp后,你不会看到之前的历史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是被存放在了你之前的设备上,我们的服务器上并不会做备份。

在Facebook,身份认证是设计的基础。而在WhatsApp,我们并不要求每个访问者都有个人主页,我们也不要求每个人都注册登录。这与Facebook完全不同,在Facebook身份认证是所有操作的前提。而因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我需要处理很多以前没有处理过的问题。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关于定位信息的部分。在WhatsApp用户可以发送语音、照片、视频这类非文字的信息。我在做WhatsApp登录接口设计的时候,用户不仅要能成功的获取到之前的信息,还需要知道他们之前读到哪里了。

缓慢而谨慎的行动

在Facebook你的工作起始于“问题”,然后你针对这个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如果团队认可,那么你可以对此进行设计、构建并且通过小型测试来验证它是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可以解决问题,你可以进一步设计、构建并发布。这个过程是迭代进行的,并且其中有很多的评审点。整个过程非常成熟,而且运行的很好。

在WhatsApp,同样你的工作起始于“问题”。然后你要去研究各种解决办法,并且根据之前提到的原则来评估哪种方法是最合适的。接着你继续研究、打磨解决方案,直至你觉得可以解决问题。再然后,开发人员开始构建解决方案,最后由你来进行发布。整个过程也可以说是迭代的,但是主要在设计的阶段进行迭代。

Facebook的座右铭是 “快速行动” 。在Facebook开发一个项目可能会非常快,但是到最终发布却会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如果WhatsApp有个类似的座右铭,我相信一定是 “缓慢而谨慎的行动”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前期设计的迭代。当我们转到开发阶段的时候,会提供非常详细的规格说明和设计。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开发阶段的浪费,开发工程师很喜欢这种方式。但是潜在的缺点是,在前期开发工程师并没能参与到设计中来,会觉得对产品的一些决策没有发言权。

不论是Facebook的方式,还是WhatsApp的流程,各有利弊。最终并没有谁快谁慢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两个产品的不同风格。Facebook风格允许一个人担任多个角色,而WhatsApp风格会更加专注。

总结

我希望以上这些介绍可以为你的团队带来一些新方法的思路。对我而言,能够亲身体验不同的工作风格去设计产品是非常开心的。采用什么风格主要取决于人文环境,我相信找到合适的风格是非常重要的。

我写这篇文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了解WhatsApp的工作风格。我们需要新鲜的血液,你的加入。如果你觉得这种工作方式与你三观相符,或者你觉得很有意思想要尝试,请移步到我们的空缺岗位页面,特别是产品设计师的岗位。

 

作者:Charlie Deets

译者:小婧,一名行走在实践路上的资深业务分析师(BA),个人公众号:与小婧同行 (xiaojing-jessieyj)。

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facebook-design/one-year-designing-at-whatsapp-c20b4c46bae6

本文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翻译团队@小婧 翻译,未经本站允许,禁止转载。

题图由译者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还以为小婧是在WhatsApp工作…

    来自北京 回复
    1. 译文啦~其实主要是想让大家了解国外的产品经理都在干嘛,有怎么样苦恼,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来自江苏 回复
  2. whatsAPP 有多难用,用过的人都知道。

    来自广东 回复
    1. 其实作者给出了部分的解答,他们的原则就是简洁,但是这个度对于每个用户来说是不一样的。有趣的是,我们发现WhatsApp提出的原则是很清楚的,但是映射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上,呵呵呵。所以,愿望和原则是美好的,不容易达成的。但是没有愿望和原则却是更加致命的。

      来自江苏 回复
    2. 我当然相信原则和理论的重要性,任何产品都可以说出一大堆背后的产品设计的理念,但是,但是,但是,不管你基于什么样的理念和你所谓的“原则”,最后做出来的产品在我一个普通用户来用的时候,就是超级难用。乔布斯设计iPad的交互方式的时候,遵循的“理念”是:让小孩子不用教都会用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我不知道你是否认同,但是WhatsApp我们一群产品经理(大孩子)下载后,各自互相问:怎么添加好友? 怎么拉好友进新群? 一大堆的数字号码作为初始昵称显示在群里不知道你看了会不会嫌烦,你想听 我还能罗列至少20+ 吐槽。 在此之前,请你回答我一个问题,你所谓的“原则”“理论”支撑的底层基础,是否创造了 一个 好用的 上层建筑? 你真的人为WhatsApp 如你描述的那么的好用吗?

      来自广东 回复
    3. 嗯,可能是我没有表达清楚 🙄 。我的意思是咱不去讨论WhatsApp好不好用的问题。而是,WhatsApp定义原则这件事情,我觉得有借鉴的意义。比如,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多个解决方案,而选择哪个解决方案,你的决策标准是什么?在同一个产品里,这样的决策标准很重要,其实也是原则。比如,如果你重视数据安全性高于用户体验(比如性能),那么你可能你就会选择一个用户体验不是那么好,但是可以保证数据安全性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一些产品在决策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的原则。这样可能导致团队和用户都很茫然,为什么在这个功能下是这样做,另外的一个功能下却是那样做。你说的没错,在很多人看来WhatsApp确实不那么好用,但是呢,存在即合理,为什么不好用而依旧很多人用?这个问题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觉得不在作者的讨论范围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一下Facebook和WhatsApp在设计和流程上的异同,期望给一些设计团队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

      来自江苏 回复
    4. 笑死了,“存在即合理,为什么 有那么多人用” 竟然成了你的论据,很多人用 银行 政府之类的 App,是不是就可以说它他们真的做的很好?

      来自广东 回复
  3. 很有意思的文章~ btw,文中聊到whatsapp的信息存储架构,间接解答了微信会不会查看用户发的消息的问题 /滑稽

    来自广东 回复
    1. 是哒,我在翻译到这段的时候,立马想到了微信。曾几何时,我也吐槽过,新换了手机,连群组都找不到了。特别是一些僵尸群,彻底的随风而逝了……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