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产品新人:如何直观认识产品经理职位?

8 评论 30264 浏览 146 收藏 14 分钟

“我想转岗做产品,你能不能跟我说说产品究竟是干啥的?文章看了很多,光是觉得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好多,可是那些才是重点呢?”

——一些准备转岗产品的朋友如是说。

笔者同样为半路出家,转岗成为产品经理。非常幸运地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后,对产品的入门有了自己简单的积累。在此仅将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写出来,希望能够对一些新入行的朋友有所启发,也欢迎各路神仙指点。

产品经理究竟是什么?

产品在一个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大多因为行业性质和公司结构多少有所不同,对应的能力要求也有所区分。

例如:在一个互联网创业团队中,产品通常可能是由技术leader直接担任的,需要同时对交互设计和开发资源进行把控,真正的职责可能是“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

而在一些业务型团队中,产品岗位通常意味着需求,因为实际上商业模式、渠道、产品已经完全成熟,一个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职能是对接好客户的需求,协助团队完成准确定制。

那么产品经理究竟是什么呢?

我个人看来可用通过以下几点来了解:

1. 尝试解决问题的人

产品经理首先是一个常识解决问题的人,人们为什么用你的产品?就是因为你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不论是写方案、写需求还是做交互,产品经理的脑子里,总是在构思自己产品的业务场景是如何运转的。在许多实际生产的场景中,用户往往面临的是传统模式中复杂、成本高、不能有效运转的问题,那么能否够通过一款产品来构建一个快捷、有效的流程,帮助用户更好地完成生产呢?

就像一些人使用kindle进行阅读,使用在线系统代替人工审批一样。

那么,你所构想的新产品(方式),有哪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呢?你的产品生产出来了,又与其他类似产品有何不同?为什么你的产品比别人的更能吸引用户使用?真的是这样吗?

产品经理未必是第一个发现问题的人,但绝对是思考这些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的好手。

2. 讲故事的人

我们常常需要扪心自问的是:自己的产品功能解决了谁的问题?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怎样使用你的产品?

在正式开始画图之前,不妨尝试用一张便利贴去描述你的用户,往往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清晰地讲述用户的故事。

描述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

王小明 ,男,13岁,初中学生,喜欢讲段子,每周五十块零花钱。

刚上中学感到不适应,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兴趣,希望表现自己获得新的朋友。

喜欢QQ聊天,分享有趣的段子,喜欢玩王者荣耀,关注游戏主播。

倾向冲动消费,容易受到群体、明星效应的影响,愿意花钱买皮肤,习惯使用微信支付。

以上的描述分别针对用户的静态属性、心理属性、动态属性和消费属性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尽管这样的形象可能是于大量的调研和案例的综合体,但往往代表了最明确的用户需求与消费意向。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再选用一张符合描述的照片,并将它与便利贴一起贴在你的用户墙上。类似的用户形象最终会形成产品发展阶段中的指导案例,伴随产品及产品经理自身一同成长。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多样的用户故事,可以帮助产品人较为直观地确定自己的业务模型,也会成为我们与团队描述业务功能时的好帮手。

3. 团队中的“翻译官x参谋官”

在弄清楚了自己面向的用户和问题后,也就是时候扮演好团队内的两种角色了。

(1)翻译官

翻译官的核心是“信、达、雅”。而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最为基本的首先是理解公司(业务线)的战略目标、业务需求,明白自己的团队的方向及周期性目标。

其次,充分理解市场团队来给自己的反馈,其实就是理解自己的用户是谁?需要什么?

在此基础上,尽量充分地了解手头可分配的资源及能够向上获取的支持。

(2)参谋官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大概是每一位少年的美梦。有了张小龙这样的大触存在,有不少刚入行的朋友大概都会觉得产品经理也是风光无限。

事实上,普通的产品经理岗位,实际上很难对产品线拥有一票决定权。好的产品绝不是依靠某一个人成长起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针对某一需求的解决方案提出后,往往需要经过团队评审以确认实施的可行性。说白了,产品不是将军而是参谋。

而真正能够凭个人决定产品方向的自称产品的大佬,实际上大多已经是战略决策层的人物,产品经理不过只是一种来自情怀的名头罢了。

所以,我们还是做好一个产品的基本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做好定位,收集来的需求进行筛选并传递有效的需求,帮助团队树立目标并及时跟进研发进度、促进团队目标的达成。

二、项必备软技能

产品经理除了要求能够画图、写文档这样的硬技能外,实际工作中会有诸多软技能的考验。尽管对于一些新人产品来说,许多东西都是需要依靠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来掌握的,但我认为有两项技能非常的基础和必要。

沟通!沟通!

沟通绝对是作为一名产品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产品经理的执行力,必须建立在准确沟通的基础上。

举个例子:

在某产品新版本上线前夕,市场同事打电话来交代了一句“现场王总这提了个建议,非常重要,你们看着改一下。”

然后挂掉了电话,这时要直接着手处理需求吗?

当然不行!现场反馈的需求优先记下,具体需要再与需求提出方沟通具体需求是什么?来源是什么?是否痛点?需求紧迫度如何?再与研发团队确认实现难度、排期、是否影响现有版本等。

看起来感觉问的问题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可以一通电话搞定的问题。假如什么也不问就开始做功能,到头来发现电话里只是市场应对客户的一种商务沟通手段,那就真是既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时间。

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基础,在正式发布版本之前,产品经理的时间始终在围绕与团队中的各个角色沟通,以确认需求的准确性与研发进度的可控性。对于新人,自己不确定的地方一定要“多说话、多做事”,避免走入误区。

多用、多抄

但凡接触过创业团队,应当都会常听到一个词叫“MVP模式”。实际上就是在项目启动阶段,借助竞品中定位较为一致的其他产品为蓝本,复制其业务功能并快速获客的过程。

实际上对于一个新人产品而言,通过MVP模式来获取成熟的经验也是非常快捷的一种方式。

例如:你刚刚入行做2C的产品,通过竞品不仅可以了解到业务流程的总体设计,甚至会在版本分析过程中了解到对方通过迭代避免的一些的问题。那么这些问再你现有的产品也遇到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直接应用成熟的经验去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BRD、PRD、解决方案、产品原型不会做怎么办?

打开度娘,一样可以MVP。但MVP不代表单纯的模仿,更重要的是积累、总结与思考。同时,经常在使用其他行业及不同类型产品时保持对功能的关注和思考,可以帮助自己提升对多种类型业务的理解。

方法论:卫哲的“3+1思考法”

最后向各位新入行的朋友,介绍来自于业内传奇大佬卫哲先生的这一套经典思考理论,这样的思考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予了我帮助。作为新入行产品的新人,不妨使用这一套方法,去验证并磨练自己的产品思想。

1. 需求从哪来&目标客户是谁?

近来总能看到一些文章在探讨,究竟该相信用户还是不相信用户。这样的讨论实际上反映出很多企业和自己的产品,实际都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当产品日趋成熟的时候渐渐不知道用户究竟还有什么需求。

这往往只能说明一点,没有持续深入地研究自己的用户群体。正如手机QQ在经历了一番“完全可以用微信代替”的评价后,利用年轻化的社群在00后用户群中重新焕发出光彩一样,准确的用户群总会带来深入的需求与思考,只有始终让产品契合你的目标群体,产品的需求才是有价值的。

2. 多少人有这种需求&紧迫程度如何?

需求的适用范围和紧迫度往往考验产品人自身的判断能力,一个长尾的项目往往会因为各种突发的事件(如:重要客户需求、政策变动、资源分配影响等)造成进度的干扰。

而对于产品来说,真正重要的需求往往关系到产品的方向,及时地筛选和确认需求的紧迫度,虽然未必能完全避免排期的延后,但是往往能够保证产品不脱离用户的核心诉求,并且可以通过及时调整需求次序及后续产品方向,避免类似分支版本并行的尴尬情况。

3. 痛点是什么&使用前后的场景有何变化?

用户的痛点决定了当有符合自己的条件且便于使用的产品时,势必会去使用。但是往往需要产品人去思考自己产品在使用后,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也是衡量自己产品实用价值的一个方面。

举个反例:一个乡村的教室里,教师苦于只有锅灰涂抹的土墙与石笔来做黑板用,学生看不清。这时我们假如采用电子大屏来解决问题,那么用户就还要面临着没有电源和经费来支撑这台机器的新问题了。

4. 解决问题后在数据上有何体现?

数据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产品经理看到用户嘴上不说但实际会去做的事。结合运营,数据也能为产品的拉新拉活做出极大的贡献。作为一名产品经历,深入研究数据,能帮助自己建立自己的用户场景公式,并借助数据指标与反馈去考量产品的迭代。

小结

产品经理是一个门槛较低的行业,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光环下,总会有人单纯抱着热情与梦想进入这一行业。但只要是门槛低的行业,想要提升都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希望每一位新入行的朋友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做出经典的产品。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永远思考一个需求背后的原因。

 

本文由 @ 壹度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参谋官这个词真是剖析了产品经理的核心地位啊。市场上有多少产品经理都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建议被否决了还得照样按着将军的决定继续向前冲,同时还要考虑怎么将军的建议会带来什么潜在危险,怎么尽量弱化危险

    回复
  2. 产品经理门槛还低,现在的文章太容易误导新人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也许现在一线的环境好些,但二三线城市的确是鱼龙混杂了。

      来自陕西 回复
    2. 我感觉对于it设计运营来说是还是相对好入行,但是外行还是有困难的

      回复
    3. 这是肯定的,rd转产品重要的是用户思维,运营转产品重要的是底层逻辑。门槛还是很高的

      来自北京 回复
  3. 错别字不少 😡

    来自广东 回复
    1. 时间太少,抽空写的。日后多注意,谢谢提醒。

      来自陕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