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眼中,微信的那些“反人类”的设计

56 评论 34293 浏览 253 收藏 28 分钟

微信今年7岁了,7岁的小朋友可以上小学了,而微信,也承载着无数责任与希望躺到了近10亿人的手机里,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就在“七年之痒”到来之际,我们也看到,伴随微信成长的这7年时光里,或许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微信那些“反人类”的设计?

拉群不需要验证

1. 用户心声

可见,一部分用户对于被拉群不堪其扰,而他们抱怨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用户感觉作为上帝的主权被侵犯。大部分情况下,用户对于自己点击确认做出选择有执念,认为更有安全感,因此对不验证直接进群的操作感到愤懑不满,即使本身他的意愿也是同意加入群的,但他就需要确认过自己的权威心里才爽,不可否认这种用户心理是存在的,占比还不低。
  2. 信息轰炸的困扰。莫名奇妙被拉入一个群,而且如果一天到晚信息不断,还全都是垃圾无用的信息,又没有办法彻底屏蔽,那可能会给用户造成很大的困扰。那就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直接退出呢?当然可以,但是你退出了,他也可以再次把你重新拉进去,虽然最后可能以删除好友为结局,但总归过程是够让人郁闷的,要是当初让我确认一下,不就免去这种不愉快的体验了吗?这也是用户思考的一个维度。
  3. 人情世故的唐突。知乎上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研究生被导师拉到一个群里,帮群里的另外一个人解决一个问题,但是成本比较高,由于不需验证就加入了,所以无法拒绝。要是需要验证,就可以提前和导师沟通,委婉拒绝,免去后续的困扰。如果微信可以在设计上可以实现确认后才可以拉群,就可以帮助这部分避免这种人情往来上的唐突。

这些用户的抱怨也许有自己的道理,但是也有冷静且客观的分析的用户,主要的角度有以下几个:

  1. 微信是熟人社交,这个锅自己背着。微信中的朋友关系,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有的人说质疑说,有的朋友是熟人的朋友,或者是工作里的上司等,但是有的时候确实不想加入这些群。这种观点是理性的,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自己的交友负责,面对一些你无法拒绝鼻血要维护的关系,其实验证了之后也是多此一举,你还是要同意进群。如果不胜其扰,大可以狠下心清理自己的圈子关系,否则就顶着锅过吧。
  2. 拉群免验证是大概率发生事件。对大部分用户甚至可以说是全部用户来说,能进入我们的熟人圈子,并且发生建群行为,10次有9次我们都是赞同的,也就是从整体上看这个设计是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的!
  3. 保证沟通的高效性:生活里有还有一个场景是需要拉群免验证的,比如:我们一伙人需要建群说一些事,但是此时你没能马上回应,不需验证直接进群,这样当你打开微信看到消息时,也可以直接接收到之前所有的讯息,而不需要其他成员向你再解释一遍,保证了双向沟通的有效性。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微信一开始并没有群的概念,只有讨论组的概念,所以临时性比较强,自然也就不需要用户一一确认。

用户有千千万万种,除了前两种纯抱怨的、理性分析的,还有热心观众直接提出改革建议,可以说是相当“贴心”了。

  • 与时俱进:他们认为微信的熟人社交关系已经发生变革,建议直接加入拉群需要验证功能,和QQ一样;
  • 用户说了算:添加设置功能,但是用户可以选择自由开启,给上帝们足够的决策权;
  • 黑白分明:让用户自己建立拉群验证的黑白名单,则发生拉群动作时,如果是黑名单中朋友,则需要用户验证再进群,如果是白名单里的人,则直接进群。

2. 产品狗你怎么看

其实就这个问题,我相信确实存在一部分用户有拉群验证的需求,但我们还是要回归到微信的本质来看。

站在产品的角度来看待,主要的思考如下:

(1)微信的定位

微信从最开始以免费短信为起点,走入大家的视野,后来逐渐加入语音、朋友圈、公众号以及后来的小程序,一直都十分克制地想要表达克制而简洁的路线。且虽然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变,但是微信首先想要服务和沉淀的一直都是熟人关系,后来的战略和需求也应当是为这条主线服务的。

所以一句话概括微信的定位:围绕交友生活,为用户打造最简单、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基于这样的定位,微信会选择采用最简单的操作方式。

从人的本性来看,当有人吆喝你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无论我们当下的心情是怎么样?

我们也会先参和一脚,一来是不好拒绝,二来如果加入之后发现自己不喜欢,也还可以退出或者不参与讨论。所以就拉群这个需求,最简单的也是最自然的处理方式,先进去再说,这和产品的定位是吻合的。

(2)微信的用户

微信服务的用户是没有进行细分的,面对的是全部的用户,事实也证明,微信用极致的体验,最原始的处理方式赢得了近10亿用户的心,用户群是十分庞大的。

  • 一方面,其需求层次、种类都十分复杂,无法准确预测或者是尽善尽美,所以只能小步快跑,不断地进行迭代和优化。这么多年我们看到微信的付出和进步,作为一个七岁的产品,它为用户做出的考量恰恰就体现在这些细节的地方。
  • 另一方面,用户的需求是处于一直变化中的。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和产品都一直在变,用户想要的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产品的迭代就越来越快、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基于这一点,大部分情况下,任何一款产品都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人喜欢、满意,所以只能基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及用户调研、反馈,遵循二八原则去做出让大多数人舒服的一个决定。

群/好友不分组

1. 用户心声

  • 在知乎、微博上搜索,微信群/好友分组,可以看到也有一部分用户在吐槽,因为他们的好友数量都是500起以千为单位的,群聊数量也是“百群争鸣”,所以每次要查找群或者好友都比较痛苦;
  • 另一部分用户更多地是受到QQ的影响,认为QQ都有分组,为什么微信却没有,这很不科学;
  • 还有一些用户觉得标签功能分起来较痛苦,没有分组罗列来的直接。

从这部分用户的吐槽中,我们看到似乎他们真的很需要一个群分类/好友分组的功能,并且如果微信提供了这项功能,他们就可以把微信的群聊/好友们都通通安顿好,你信了吗?

2. 产品狗来拆穿你

(1)群聊/好友数量多到需要分组管理的用户是少数

我给微信上的227位好友群发消息,麻烦他们帮我统计一下自己的微信好友数量,最后收到回信83个,去掉了最高的1273(做微商的活跃分子),还有一个31个(80多岁高龄的我奶奶),所以最终得出的平均值是123个。

然后我从回信的人里面选出了人数最高的前30人,咨询他们统计一下自己常联系的人有几个?

最后得出的平均值约为10个,基本都是家人(3-5)、对象(1个1个1个,朋友们还是比较专一的)、还有3-5个密友或交流较多的同事。所以可见,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找群聊、找朋友的困难度没有这么高,分组的需求不高。

(2)社交中的分组本身不是刚需

微信的“爸爸”张小龙大大曾说过: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通讯录里什么人都有,你不会要说要去键一个强关系组,或者是弱关系组,况且关系是可以转化的,微信的通讯录不会做分组,所有人以一种平等的方式平淡地处于一条线上”。

就好比,我们今天把这个人放在好友组,明天她就变成对象了,再加上人越多。其实分组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所以大家通常不会强制性地把所有的朋友都要分到某个组中,这个需求不够刚;

(3)人性都是懒惰的

人都是懒惰的,所以相信吧,即使有了分组功能,也是个摆设。因为大部分用户不会用的,我活了20多年,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看到会对QQ好友进行分组管理的人还是极少数极少数,就拿生活中的电话通讯录而言,也没见过几个会对联系人分组的,说明这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选择。

(4)真的有需求,试试标签吧

其实微信已经相当贴心了,不仅提供了打标签的功能,而且对于微信好友/群聊数量实在很多的好友,提供了搜索框、字母排列,而且字母的排列是相当有小心机的,注意体验就感受到它的用心了,即使真的有这个需求,我也劝你不要贪,哈哈哈……..

虽然微信和QQ是兄弟,在QQ上能做到的,在微信上从技术上也全部都能做到。但是微信就是微信,它有自己的定位,它永远都不会像谁,只会坚持做它自己!

群消息屏蔽不彻底

1. 用户心声

  • 微信的群消息设置了免打扰之后,还是会有小红点提示,所以每次都会激起强迫症,这样的免打扰意义何在?
  • 如果想要彻底屏蔽群消息,只能退出这个该群,但是有的群消息偶尔又还想看,所以一直很困扰。
  • 微信这个流氓,就不能像QQ一样让我不想看到的群彻底打入冷宫吗?

你看有的用户真的已经是咬牙切齿,所以微信会从了他们吗?

2. 产品狗猜一下

短期来说,微信还是不会实现群消息的彻底屏蔽,因为:

(1)对于当前的微信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微信的每一步都很克制和慎重, 希望带给用户最简单和高效的体验。

比如:近期我们看到的微信在订阅号上尝试了信息流的方式,想要分散一下流量,提高公众号的体验。而公众号这样的功能也为微信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成为一个特色项目,类似于怎么提高公众号的管理效率比所谓的群分组、屏蔽之类的优先级应当要高出许多。

(2)微信鼓励用户进行社交、互动

微信的初衷是希望帮助用户维护好熟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微信尽管知道你受到了某个群消息的困扰,它还是尽力维护不会让它变成死群,折中采用小红点的方式告知你,至于看不看则留给用户决定。

我自己觉得这里也是有一些小心思的,因为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未读消息的小红点怎么都过不去,所以一定会点开看,点开看。点开看,则微信还是鼓励用户对自己选择留下的用户和好友多互动的。

(3)未来会支持彻底屏蔽也未可知

当产品成熟到一定阶段,用户的需求发生转换,屏蔽变成大量用户的高频功能点的时候,微信就会出手了,所以在微信出手前,我们就静静等着吧!

你看,我们会发现:有那么一部分用户总是会拿QQ和微信对比,无可否认,当初QQ强大的用户基础,为微信引来了许多流量,使得微信在成长的初期免于担心无人问津。但也正因为如此,后期一些用户就免不了会拿QQ的使用习惯来要求微信。

但还是那句话,微信就是微信,它有自己的使命,绝对不会用户说什么就是什么!

为什么微信不标记信息已读

1. 用户心声

  • 发送完消息之后,很想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消息,是否读完,为什么不回复?
  • 陌陌、米聊人家都是可以直接看到消息是否已读的,这样的话感觉比较有安全感?
  • 这样我的男朋友就再也不敢撒谎了,没看到消息,这可不好使了………

在社交中,人是十分复杂的,就像朋友圈我们也看到人生百态,有的人天然喜欢分享,吃个饭听个歌都要汇报一下,早中午晚都更新动态;也有的人,喜欢安静过小日子,除了一些重大纪念意义时刻,基本不发朋友圈。

那对于发送消息之后是否已读的状态,需求也是很不一样的。对于很多人来说,需要一切尽在掌握中才放心,而微信作为一种生活交流的载体,他们希望它可控,但事实是什么呢?

2. 产品狗说说真心话

(1)已读是无形中的一种压力

试想,如果标记已读之后,大部分的用户应该不敢轻易打开微信,万一看到领导,女朋友的召唤,又不能继续装瞎,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无形中会对人民接收信息形成压力。微信希望两个朋友间的交流是简单的,轻松的,任何一方都不会在形式上带给另一方压力。

你想:有的时候,我们和朋友在一起说话,有的时候不想回应某个人说的话,我们可不是听完了之后不出声。听没听到只有自己知道,一会如果实在要回应,还可以推脱说之前没听清,或者说我在思考,但是如果有了已读,你总不能说自己瞎了吧?

(2)不标记会有更多的期待和可能

没有标记的话,用户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善意地撒个小谎,便于两个人之间关系的修复。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也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可能,这也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放到生活中,其实有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是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

(3)没那么急迫

微信承载沟通是比较日常的,平时如果有什么十分重要的事,还是要当面或者电话沟通。微信做的就是把日常中和朋友分享一些想要分享的事情,有没有立即的回应其实不是那么重要,甚至有没有回应都是可以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加上已读也是不合适的。

(4)一定送得到

微信的基础架构、性能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微信在送达用户的消息上有足够的自信,而至于什么时候“已读”,这是用户的自由,是沟通的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微信对此不插手。

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已读功能对于微信而言是多此一举,不符合微信的价值观,所以那些想要已读的,我劝你放宽心…….

微信撤回消息提醒

1. 用户心声

  • 既然对方都撤回了,为什么还要告诉我有消息撤回撤回,引得我很好奇对方又不说?
  • 我都撤回了,可是对方还是一眼就看出来我撤回了消息,真是尴尬了。
  • 为什么只可以撤回两分钟内的,要我这种反射弧长的人怎么办?

为什么可以撤回?但是撤回之后又要告诉对方,并且只有两分钟内的消息可撤回,这应该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那么微信产品团队的人是怎么想的呢?

2. 产品狗的小道消息

(1)QQ邮箱的影响

据微信的团队回应(百度搜索告诉我的,真实性无从得知),为什么可以撤回?

这是因为张小龙老师以前是做QQ邮箱的,所以这个功能可能有一点类似于QQ邮箱的功能,当你发送出去之后,对方可能就已经看到了,但是可能没看完,所以如果直接撤回,但是又不留下一点点影子。

对于对于而言可能会怀疑自己的系统出现了故障,叫你把消息重发一遍,这岂不是很尴尬!

(2)保护用户的利益

有的场合可能会利用微信完成一些重要的商务谈判,或者发红包什么的,如果撤回之后没有提示,对一些用户的利益可能造成伤害,而且用户的体验也不完整。

(3)两分钟的由来

为什么是两分钟?

微信通过大数据分析知道,一个人从看到到读完一段消息的大约耗时两分钟,正好可以在两分钟之内撤回,超过这个时间可能再去撤回就会很奇怪!所以两分钟是出于尊重用户的本能!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神奇,如果站在用户的层面,我相信大部分人对这个撤回消息的提醒都是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但是如果真正地静下心来,把微信的所有这些小细节放在一起,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并且更能理解产品的定位和初衷。

在自己今后做产品的路上,你也会更加清楚,有的时候用户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就要替他们想,替尽可能多的用户想,背着再重的锅也要一直不停止地想!

删除对话框的同时删除聊天记录

1. 用户心声

  • 我只是见不得对话框太多,想要整理一下,结果就把很珍贵的聊天记录也删除了;
  • 有的时候一时害怕或生气,不想在对话框里看到这个人,但是并不想删掉关于他的记录;
  • 不小心误操作,发过来的微信的重要微信消息被删除掉了。

无论是出于整洁的强迫症,还是情绪上的回避或是心虚,微信都会在用户长按对话框之后发出提示框,如果删除当前对话框,则会连同聊天记录一起删除。

2. 产品狗评评理

  • 用完即走:微信的设计理念秉持用完即走,所以微信的功能服务可能更多关注于如何帮助用户快速地进行沟通、提高效率,而不是一直沉浸在反复查看聊天记录中?
  • 聚焦当下:希望用户更聚焦于当下,微信希望用户把自己精力用于现有社交关系的维护,即在设计上默认用户会选择性地把重要的聊天记录备份,因而删除对话框会直接提示删除聊天记录。
  • 着眼未来:其实对于微信这样一个庞大体量的产品,用户的聊天记录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数据,按道理应该是有备份的。像QQ那样通过云存储、备份也不是不可行,但是为什么不开放给用户使用,也许是时机还不对,所以未来有彩蛋也不一定哦。

张小龙对外透露说:其实微信的版本迭代是没有特别长远的规划的,但是很难得的是,我们看到每一版本的功能联结起来显得迭代十分有序,功能点的出现总是那么地恰如其分,比如:浮窗功能,感觉就是在用户心声最鼎沸的时刻出现,赢得一片好评。

所以,就聊天记录的问题,我们看到微信也是有自己的改进的。最开始删除对话框默认直接删除聊天记录,而后增加了弹窗询问,提示用户谨慎操作。那么在未来,也可能删除的同时询问用户是否需要备份聊天记录,甚至在未来有更高效的处理方式,这些都是未知的,也正因为未知,才更有期待!

微信为什么没有夜间模式

1. 用户心声

  • 微信为什么没有夜间模式,晚上玩会微信太亮了;
  • 从浏览器回到微信时,一下子切换到强光差点没亮瞎狗眼;
  • 阅读订阅号文章的时候只能使用浏览器打开使用夜间模式阅读,然后再使用同样方式打开下一篇,心好累。

2. 产品狗你瞎没瞎

(1)夜间太亮是系统的锅

其实所谓的手机应用的夜间模式,就是在手机的系统上打个小补丁,所以如果微信在夜间使用如果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我劝你可以调节一下手机屏幕的亮度。

虽然现在大众都认为微信已经成为一个超大的流量平台,但是对于张小龙老师来说,始终坚持微信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用完即走,下次需要就会自然再想起的工具型产品。所以他们自然也是优先提供用户更为迫切的服务!

(2)夜间模式有适配的场景

由于夜间模式一般是将文本、背景、主题颜色作“黑色”处理,它不能对图片、视频做任何处理,做多改变屏幕的显示亮度,让图片和视频看起来暗一些。因此,对于图片多、视频多的应用,夜间模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在文本和视频之间切换得越频繁,对于人眼睛的危害更大。

所以对于这类应用,夜间模式不是必要功能,甚至会影响用户体验。

所以,为什么微信不设置夜间模式?

微信聊天和朋友圈当中,会出现大量图片、表情、小视频等不能“被”夜间模式的元素,这时候夜间模式就没那么有意义了。而且微信的绝大部分使用场景中,需要在夜间完成或者继续进行的还是极少数,这个需求并没有如此强烈。

(3)微信的产品理念

微信坚持极简、克制、用户即走,所以不管你信不信,它确实不希望用户长时间地停留。比如:在微信用户激增,使用时长也越来越长的时候,张小龙老师的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喜出望外,而是感到担忧,并表现出担忧。

有人说这是在秀情怀,但是我觉得,真正优秀、用心的产品,确实更多的是想着怎么为用户解决问题,如果体验足够到位了,用户下一次遇到问题还会想起用你,而不是只记得你让他沉沦,这是一种更宏伟的产品观。

所以微信没有夜间模式,真的是为了你好,为了产品好!

小结

七年之痒,有的人也许因为这样或那样体验上的不足,所以想要逃离微信,逃离朋友圈。但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微信从来没有放弃的自己的初衷,而是一直遵从内心的简单、克制,重视用户的体验。所以我也相信,微信还是那个全民热爱的微信,未来也会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

以上这些观点只是我自己结合用户的一些反馈做的微信产品设计小细节的思考,可能会比较局限,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或者其它不同的观点,欢迎一起讨论哦!

 

本文由 @ AI产品小白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抱怨这抱怨那,你怎么不直接用QQ呢

    来自福建 回复
  2. 白天黑夜模式的问题。其实比较刺眼有必要改进的的无非是深夜长聊的场景。那其实就可以只替换聊天背景就可以解决。

    来自北京 回复
  3. 微信是很牛掰的产品,但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完美的,微信有“反人类”的设计,存在即存在,没有必要强制洗白。

    来自江苏 回复
  4. 从个人角度回想微信给我一种相对简洁高效的体验 这应该也是它用户基数大的原因之一 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简洁高效是很重要的 我想这也是推出Tim的原因之一

    来自重庆 回复
    1. 嗯嗯有道理

      来自广东 回复
  5. 会看这七年,微信并没有过多的逼迫我们去咽下难吃的臭豆腐并让我们慢慢习惯那种味道的产品策略出来。 很喜欢微信的克制并佩服真正能把产品想透的能力。 就像添加完好友后返回的列表页而不是添加页,很多网站或APP都是返回之前页,这就是初级产品的处理方法,但是想想返回上一页干嘛? 难道我加了一个好友之后还有一个列表的好友要继续添加么? 微信在用父亲的姿态教导用户什么是最好的,而不是像99%的产品像母亲那样的溺爱用户。 国内能有多几个这样的想得明白事的产品的话 市面上就不会充斥着各种伪需求的创业项目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是的呢,我觉得微信的用心体现在很多细节的地方 😳

      来自广东 回复
  6. 请问你有换工作的打算吗 😳

    来自北京 回复
    1. 前辈不好意思,现在在忙着秋招,所以回复晚了 ,我是个应届生,还木有正式参加工作哈,前辈有好的锅? 😳

      来自广东 回复
    2. 私聊哦,你的微信多少,我加你 😳

      来自北京 回复
    3. 加你了

      来自北京 回复
  7. 👍

    回复
  8. 朋友圈回复没有线索,都是大平板,都不知道回复的上下文——看看woshipm的回复。

    来自上海 回复
    1. http://api.woshipm.com/pmd/1336844.html?sf=mobile/woshipm/1336844?mobid=5zedP

      这篇文章中有阐述到这个问题。其实这种情况我感觉和群聊是有点类似的。

      回复
  9. 有一种你有钱你是爸爸你怎么样都对的感觉:)

    回复
  10. 球球张小龙把订阅号改回来

    回复
    1. 😉

      来自广东 回复
    2. 赞同

      来自江苏 回复
  11. 分析得主观性太强了。。

    来自陕西 回复
    1. 体验的话就是比较主观的啦,但是微信团队本身在做的话肯定不是这样靠想,而是进行大量的数据、用户调研、A/B测试等保证设计的客观性,但毕竟我只是一个人,只能主观地从现有的经验分析对吧

      来自广东 回复
  12. 微信的创建是区别于QQ的,QQ的功能基本上都是很人性化设计,微信反而不这么做,也许有它设计的出发点,虽然比较反人类,但给人的感觉是不伦不类的

    来自江苏 回复
    1. 可能是因为QQ趣味性比较强,而微信则追求最自然、原始的操作方式,但是你又先习惯了QQ,所以在这一点上,微信的良苦用心可能不容易被感受到。。。。

      来自广东 回复
    2. qq越来越臃肿了 添加了太多用不到的功能 微信跟QQ半斤八两吧 岁数也到了 圈子都转到微信了 所以没有什么比较高明的地方 只能说年纪决定圈子

      来自北京 回复
  13. 优秀

    来自北京 回复
    1. 😳

      来自广东 回复
  14. 有些观点主观性很强

    回复
    1. 嗯嗯,所以就希望大家都能多提提意见,一起讨论讨论,不一样的声音是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客观的利剑对吗?

      来自广东 回复
    2. 论道无妨

      来自北京 回复
  15. 最大的反人类设计是你打开微信却发现没一个能聊天的,都是没事儿看看群消息,打开朋友圈发现永远都是那几个人发,而你上一条还停留在一年前 🙄

    来自湖北 回复
    1. 这不科学,就冲你这名字,应该很多妹子排队等着和你唠嗑呀,或许你缺一张彭于晏哥哥的头像 😳

      来自广东 回复
    2. 陈独秀你坐下

      回复
  16. 从结果出发看微信的设计理念,作者分析其中的原因真的是非常厉害了。得多少历练才能赶上微信爸爸这种超前的思维呀

    来自浙江 回复
    1. 过奖了,一起加油哦 😳

      来自广东 回复
  17. 写的不错,已学习已收藏!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1. 😳

      来自广东 回复
  18. 微信是熟人社交,这个锅自己背着。微信中的朋友关系,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有的人说质疑说,有的朋友是熟人的朋友,或者是工作里的上司等,但是有的时候确实不想加入这些群。这种观点是理性的,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自己的交友负责,面对一些你无法拒绝鼻血要维护的关系,其实验证了之后也是多此一举,你还是要同意进群。如果不胜其扰,大可以狠下心清理自己的圈子关系,否则就顶着锅过吧。

    说这话的别做产品经理了,让用户自己背锅吧,你永远不用背锅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 产品确实是要自觉背锅的,但前提是我们大部分情况下只有能力替大部分用户背锅,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敢说能一个人背完所有团队、用户的锅,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们不是神,很多情况下只能顾全局舍小利,我还是觉得产品背锅也是有选择地背,挑更有价值的背 😉

      来自广东 回复
  19. 居然没有 双向删除好友 这一点..

    来自广东 回复
    1. 这个也有挺多人抱怨,也是值得好好思考的哟,我觉得还是要回归到产品的定位和用户的使用场景,来最终衡量需求的优先级,拙见哈 😳

      来自广东 回复
    2. 应该也是基于熟人社交,需要给一个能加回来的入口。

      来自北京 回复
  20. 来自广东 回复
    1. 😳

      来自广东 回复
  21. 我认为,不做已读未读,是微信遵从内心的简单、克制的最典型表现,也是微信的大家风范,不同于那些目光短浅、不懂克制的小家子气产品的最典型表现。

    来自江苏 回复
    1. 嗯嗯,是的呢,好多微信这些看起来比较“反人类”的设计,我觉得也许恰恰是它的优势

      来自广东 回复
  22. 一款产品没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好的产品必定是具有时代性和进步性,QQ有的功能为什么一定要微信做出来。

    来自广东 回复
    1. 是的,微信有自己的立场和理念,它和QQ不会趋同 😳

      来自广东 回复
  23. 分析的很到位~ 向你学习~

    来自美国 回复
    1. 一起学习哈 😳

      来自广东 回复
  24. 什麼時候換我成為小龍

    回复
    1. 你不需要成为小龙老师啊,因为已经有一个微信了,但是我相信一直努力的话,说一定有一天你也会做出一款特别优秀体贴的产品,加油哦! 😳

      来自广东 回复
  25. 有些观点不敢苟同!

    来自广东 回复
    1. 嗯呢,没关系,可以说出来一起交流哦,做产品本来就是个不断辩证思维的过程哈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26. 想说你很优秀

    来自北京 回复
    1. 谢谢鼓励 😳

      来自广东 回复
    2. 很有自己的想法,赞一个👍

      回复
    3. 谢谢 😳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