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产品经理必备的6种能力

10 评论 206134 浏览 315 收藏 18 分钟

我的方法大概都能适用于中小团队,并不一定适用于有严谨流程和细致分工的大公司。要问后者怎么办,跟你的 leader 学啊,干嘛自学,如果没人带这公司就太不靠谱了,还是赶快换下家。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句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是觉得产品经理不能光听,要自己想,而且能有讲道理、摆事实说服别人的能力(不是靠耍嘴皮子抖机灵说服别人)。所以记住不要把我说的(和其他任何人说的)当攻略一步一步走。

锻炼对自己产品的理解

初学者可能刚入门就会被琳琅满目的原型工具和一堆堆的案例绑架,满脑子想的是别人花哨的功能和亮瞎自己狗眼的方案,但唯独对自己产品不了解,脑子里全是别人的东西。

这样的 PM 平时跟别人的对话一般是:

A(老板):你觉得这里放四个标签页合理不合理?

P(PM):当然合理,美团啊、点评啊、微信啊都这么做的。这是天下大势。

A:那我们页面上功能排版这样靠谱不?

P:没问题。现在这样的排版方式是最常见的,交互方式也保证是最流行的。唯一色调设计手法是国际上流行的设计理念 Minimal 。

A:额,那我们这几个功能是必需的吗?

P:这几个功能竞品都有了,我们没有的话不好吧?

A:……

对自己产品的理解又分为多个方面:

对公司定位的理解,跟老板和投资方有关

对用户定位的理解,跟公司的定位和市场的状况有关

对产品定位的理解,跟用户的定位和推出产品的初衷有关

对公司研发能力的理解,包括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运营能力

对其他部门状况的理解,包括各部门在做的事情、大家进行的状态

总之,你做出的每个判断必须基于对产品多方面的理解,而不是对竞品的理解、对市场的理解这零散的因素。

只有这样,当设计师做出你不满意的稿子时你可以说“你的这个风格可能适合年轻人,但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商务人士”,而不是说“你这个不够大气,没有 feel 啊”;当你要求工程师改一个看起来不重要的 BUG 时可以说“后续运营部门计划有好几次大型活动,到时流量会瞬间暴涨,你这个 BUG 会放大 10 倍,所以很危险”,而不是说“重要不重要不是你工程师定的,是产品经理定的,你改就行啦”;当你跟老板讨论要不要加一个功能时可以说“我觉得我们这样的功能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跟下个版本要做的事情不谋而合”,而不是“竞品做了咱们不能落下啊,管它有没有用”。

那具体怎么去锻炼,其实是件费力又费脑的事情,你要不断地去跟老板沟通、跟同事们沟通,去跟用户聊,去做调研,同时做大量的思考和总结。你要有自己的一本词典,记录关于你名下产品相关的事无巨细的解释,每当需要查询就能随时翻阅。

这本词典可以记在心里,也可以整理成笔记。别人看来,它可能无关紧要,也不是那种张口“人机交互的趋势”闭口“立体化设计语言”这些术语。但没有这本词典,你每走一步都是一个坑,等走远了回来想填的时候,已经晚了。

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如果说对产品理解是第一步,那第二步就是怎样基于你的理解做出靠谱的判断。

说来也怪,很多 PM 除了参考别人的,也就是做用户调研,或者唯老板是从。但很多事情简单得要命,只要有生活常识、有基础的推理能力,明明是可以更靠谱的。

举个例子吧。

当初 MIUI 做安卓本地化的时候,日历里加入阴历是作为主打特色之一的,也广受好评。在做 T1 的日历的时候,我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到底加不加阴历?

加的话,整个界面非常满,显得丑陋;不加的话,需要看阴历的用户又会不爽。

这是常见的一个日历界面:

对于重调研的 PM 来说,就做个调查问卷,规模越大越好,看哪边的用户多;对用户定位是偏高端用户或者说发烧友的 PM 来说,可能就做个开关选项,用的打开,不用的关了。

但实际上完全可以往前推理一步:用户到底为什么需要阴历?

大概场景就几个:春节前后用;阴历的节假日用;自己和亲友生日用。这基本囊括了所有用户的需求。

那就简单了,我们能不能就在春节和节假日的时候显示阴历?对于生日的话,我们可以提供设置项,在用户和亲友每年生日那天显示阴历。

这是 T1 的日历界面:

这样既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界面始终显示阴历的尴尬,又满足了大部分用户对阴历的需求。这种方案凭常识很快就能推断出来吧?也不用复杂的问卷调查吧?也不用复杂的产品设计吧?

你可能说,这就是个抖机灵的需求分析,况且是个小功能。我再举个例子。

我们之前在嘟嘟美甲讨论最基本的功能和界面时,并不是参考的市面流行的 O2O 工具都有什么功能、都有哪几个标签页、都怎么排版的。我们先做了一次用户的分析。

用户的分析不是靠什么问卷来做的。你在问卷里问“你是哪类用户”、“你平时做美甲会更看重什么?”,他们很难答清楚。如果你给的是具体的选项,又会有诱导回答的可能,最后的结论往往不能说明问题。

我们的分析方法是,先从常识判断美甲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有哪几种场景:

  • 已经有想做的样式的用户。
  • 想来做美甲但不确定样式的用户。
  • 不确定做不做只随便来看看的用户。

对于每种用户,来这的需求肯定是不同的:

  • 看你这有没有想做的那个样式或者类似的样式。
  • 看你这有没有好看的样式。
  • 看你这有没有什么足够吸引她做美甲的地方。

对于这三种需求,我们要提供的功能又是不同的:

  • 根据用户的样式提供定制服务;搜索和筛选功能。
  • 精品/热门推荐;搜索和筛选功能。
  • 专题;精品/热门推荐。

所以,在用户第一次看到我们产品的时候,我们需要提供的功能就一目了然了:专题、推荐、搜索/筛选和定制。

而我们起初的判断是,产品刚上线,第 3 种用户肯定最多,第 2 种用户会逐渐多起来,而第 1 种用户会是高端、深度的用户,出现得更晚。这样对功能的主次也都分得清了。

最后初版的产品,我们就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荐和专题上,搜索功能是第二版上线的功能,而定制将是更未来版本的功能。而界面的布局和排版,也都因为功能主次分明,所以心里有数了。

最终结果上来看,做出来的界面似乎大同小异。但因为每个功能从研发角度都会消耗精力、从用户角度都会影响体验,如果是拍脑袋想的,一点小差别、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都会成为南辕北辙的错误决定。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常识完全可以判断的。你说我不是女人哪懂美甲咋回事,但你总逛过淘宝用过京东吧?购物时用户的思路还是可以想象得出来吧?当你有了初步判断之后,用户调研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它是作为验证的手段。但它不能作为需求的来源。

总结起来,产品经理在做任何决定时,都要做到三个字:

讲道理。

那怎样培养这种能力呢?也不难。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问为什么。

这个小区的停车场入口需要绕三个圈,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个优衣库进门一眼看到的全都是内衣裤,这么摆放是什么道理?楼下咖啡店平时顾客也不多,但居然撑了五年还没关门,他们的收支能够平衡吗?

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每天都在想明白一些事情,那真遇到棘手的产品问题,你肯定想的比别人远,也比别人靠谱。

纯银说的办法也是这种考虑。不断去看别人的产品,但不是学皮毛,而是去想从商业模式、到交互细节、再到视觉风格的原因,这么做都是什么道理。

确保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如果能够对产品有充分的理解、对各种问题有了清晰有据的判断,下一步就是把这些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跟同事们做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其实说来也不会很难,也就是注意沟通的技巧,一方面是说要有常提到的情商,怎样让没有实权的你在推进大家完成任务、在协调大家的工作时不那么讨厌;另一方面是要让每次沟通都有效率,不耽误时间。

对于前者,我的建议有:

始终清楚自己是产品经理,但不是经理,不要盛气凌人

用有理有据的事实来说服别人,而不是“老板的决定”、“反正跟你没关系”这种操蛋的说法

别人遇到困难不要说“我不管,这是你的事儿”,主动去理解他的困难,并且尽力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一起想备选方案

产品项目组中的任何同事之间有了矛盾,要主动去协调,别在旁边看热闹

随时让每个产品线上的同事了解全局的进展,让大家产生主人意识

用户的反馈整理后可以周知同事,让大家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价值

对于后者,我的建议有:

每次讨论问题,不管是一对一聊,还是开会,都明确这次的目的,有腹稿

描述问题清晰,想好了再说,同时不要偏题

每个问题都形成结论,不要讨论来讨论去觉得很充实就行了,没有结论都是瞎扯

不要把任何事情都交给别人决定,自己时刻准备提出更多方案和建议

每次讨论的过程和结论都有记录,可以随时查阅

交际能力学习最快的方法其实不是从书本上背诵,或者记下我说的这些小抄,而是找一个你觉得交往起来特别舒服、又很优秀的人,学习他身上的优点。

对产品的责任心

责任心似乎是最容易能有的,但却是我直到现在面对很多优秀的 PM 都觉得自愧不如的。

我特别喜欢 @池建强 老师的一句话: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让正确的事情相继发生。

你做到我说的 1-3 了,但那只是做“正确的事情”,是不是能让它们相继发生,却要考验你的责任心。

在午夜工程师为项目上线加班时,你是在楼下电影院里吃爆米花,还是在旁边默默陪他?在设计师跟老板因为方案闹僵了的时候,你是等着他们握手言和,还是主动找老板或者设计师聊一聊赶快把项目推进下去?在运营的同事为了某个紧急活动给你提出不太实际的功能需求时,你是一句“做不完”就打发走,还是认真跟她讨论下有没有什么别的方法能凑合着用?

是的,严格来说,你跟公司是劳动契约,你不能被强制加班;你的岗位是产品,不该去帮别人想解决方案;你也不是老板,公司的各种坑也不必由你来填。

但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是要对任何与产品相关的事务负责的。任何阻碍产品正常上线的事情都应该由你解决,任何能对产品产生帮助的事情都应该给予关心。

在这方面如何抉择,就决定了你作为产品经理是平庸还是优异。

关于工具的使用

工具放到最后说,是因为实际意义上的产品经理,并不必掌握太多原型工具、交互绘制工具甚至绘图工具。

不管是什么样的工具,都是为人和当前做的事情服务的。还是刚才那句话,你为什么要用它?它对你现在做的事情有帮助吗?

很多初创团队刚刚起步,就开始搭建各种大规模的 Feature/Bug 的记录和处理平台,都在用特别复杂的需求文档描述规则,都把脑图、Axure 作为必备的工具。没有提高效率,反而造成了很多问题。

就跟 MBA 不适合创业者一样,复杂的流程会严重拖累中小公司的运作。我平时就用 Keynote 、Sketch 这样的工具,完全能覆盖 90% 的需求设计工作;产品研发的需求记录和处理就用 Trello 或者风车,操作简单,易用。

记住一条就可以了:只要觉得目前手头的工具好用、高效,那就没必要换成高大上的。

尽力涉猎广泛

上次一个朋友问我,他经常会与设计师有争论,他总觉得那样画排版上有问题,但却说不出哪有问题,该怎么办。我说很简单,如果你直觉上觉得有问题,那可能真的犯了一些基本错误,那你多去学习些排版上的知识,多去了解下常见的排版规则,那之后遇到争论肯定就有底气了呗。

作为产品经理,懂一些其他岗位的基本知识是很有用处的。这样既能保证良好的沟通,也能让你在考虑需求、设计方案时心中有数。这是一个好的补充,当然没有也无所谓。

去看看他们都在看什么书,找些基础的看一下;也可以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来看点快餐类的文章。这样别人就不会在背后说,这小子就会每天想些点子、画点不靠谱的原型、做点不接底气的方案。

#专栏作家#

刘飞,嘟嘟美甲联合创始人,锤子科技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豆瓣《最好的时代:可能是最真诚的创业日记》作者。文能提笔抒骚情,武能切图画交互。对生活讲究。

转载请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原型工具强推一波墨刀,是我第一个学会的原型工具,对比其他的来说,对于初学者太友好了,而且也很适合远程。

    来自河北 回复
  2. 作者不愧是知乎优秀的产品经理话题的回答者,关于作者提出“锻炼对自己产品的理解”观点的最后一点,有一本自己的产品字典。我觉得这地方表达为关于自己产品的结构树更好一点,因为以树的形式可以让你的产品主次分明,枝节部分最好做好注释和自己当时做个需求的心得体会。这样你每做的一个需求都是围绕着你的产品架构来的,你新增需求涉及到“怎么做”、“放在哪”的时候,看着你的产品结构图其实就已经有答案了。此外,向你的老板和同事解释你为啥这么做的时候,你的条理会更清晰,给老板和同事以及用户的感觉会更棒。所以我深深的觉得,构建一颗属于自己的产品树,在做产品、做需求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而建树的过程中,其实就像作者说的你需要不断的思考和与人交流,所以也就回到了本文的第一点,产品经理最重要、最基础的本领应该是会思考!

    来自广东 回复
  3. 我并不觉得你这个日历问题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首先,你做过调查,有人觉得带阴历的日历看着乱吗,我恰恰觉得诸如这种改日历的想法,犯的就是一个很多人常犯的错误,自己费了5成的力气去思考,技术则需要使用7成的劳动力去实现,而最终的效果却是1

    来自北京 回复
  4. 今天突然看到了这篇文章,下定决心从技术转产品,尤其喜欢文章透露出来的自信感,沉浸其中!

    来自江苏 回复
  5. 那个日历的问题,处理的真棒~!首先是问,用户究竟需要阴历干什么?1. 过年过节 2. 24节气 3.阴历生日。在此基础上不论最后是怎么做的,至少有了修改和迭代的依据!

    来自上海 回复
  6. 现在几乎每天都要来看看,不看都不舒服了,赞

    来自广东 回复
  7. 超级多学习的地方!!!

    来自广东 回复
  8. 😡

    来自北京 回复
  9. 说的很不错,如果能再细化一点就好了!!

    回复
  10. 真的好赞啊~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