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创业漫游指南中篇:二次元细分产品的基本逻辑

0 评论 19789 浏览 77 收藏 6 分钟

我们先拆解概念,“二次元细分产品”分为“二次元”、“细分”和“产品”。

一、二次元

三文娱在上篇已经分析过,有几个关键词:年轻人的好奇心(猎奇)、对所谓“真善美”的追寻(可能包括软色情)、KGC……

二、产品

二次元的产品分为内容和平台,有人生产内容,有团队搭建平台,最基础的关系是这样:

如果考虑平台内内容传播的多个环节,PGC要经过KOL到达亚文化受众,然后部分内容能走向大众用户,关系是这样:

图2-1副本.jpg

抓住其中任一环,都有做成平台的机会。平台自身又分为基于内容的平台和基于关系的平台,比如做文字为主的资讯、图片、音频、视频、周边衍生品这几个维度的内容平台,或者做画师、翻唱UP主、普通亚文化爱好者等等社区角色之间关系的平台。不过由于上篇论及的“二次元在扩张”,各种基于关系的平台之间会有一定交叉。

三、细分

不论是基于内容还是基于关系的平台,KOL都是关键环节,平台们也都有细分与否的问题。

虽然说垂直细分的产品一般有某种优势:成功主流产品往往有包袱,有自己的用户群和品牌标签,用户认知难以改变,有时需要面向新的人群和需求去做一个新的产品来满足他们。

但这种定律不一定总能100%适用。互联网产品与用户产生交互有push(平台推送)和pull(用户获取)两种行为。

对于以push为主的平台,比如资讯网站、视频网站,由编辑运营push内容,会面临众口难调的问题。相对垂直的产品更容易获取相对忠诚的用户,后者会喜欢上前者为他们营造的某种氛围,认为找到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人,从而留下来高频使用。

但对于以pull为主的平台,用户是可以自发地进行垂直细分的。比如微博和百度贴吧,喜欢某韩流组合跟喜欢某日本声优的人都可以自在玩耍。这种平台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给用户提供足够好的过滤冗余信息的功能,比如分组比如拉黑;第二是留住KOL。

试想一下,做二次元专用微信是否有机会?

坚守垂直定位的产品也会遇到细分带来的双刃剑作用。

首先小众平台上崛起的KOL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当他们从生产KGC变成有能力生产PGC,往往会跳跃到大众平台上谋得更广阔的发展,更多的粉丝常常意味着更高额的商业利益诱惑,或者一开始就同时两种类型产品都在用。

比如山新,几年前还在A站当过UP主,现在网络上主要以新浪微博为阵地了。比如王思聪,混迹过Chiphell,也玩过字幕组,现在也在新浪微博做一只低调的网红。

其次在国内由于某些原因,或者是财力不足,部分垂直网站可能难以提供KOL想要的功能。比如S1上的一些大牛就得去斗鱼视频直播。

再次绑定某个细分概念,也会受限于这一细分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思维局限。

图3副本.jpg

在降低社区门槛、扩大用户群的时候,细分产品要面临部分核心用户流失。这时需要做的,包括:

发现美好(注重社区质量)。要健全推荐和筛选机制,一直发掘和突出高质量的内容与素质高的内容生产者。给普通用户推荐好的内容,给优秀的生产者他们想要的荣誉或互动,比如社区排行榜,比如定向邀请的小圈子交流。

打击丑恶(注重社区权威),通过运营、技术或发动用户,反spam要迅速。比如运营人员对发牛皮藓的账号要及时处理,比如验证码,比如设定发帖人需要注册账户满2小时或威望值超过20,比如给普通用户举报违规内容和折叠垃圾信息的权限,让更多的人来打击假丑恶。

降低难度(前台的操作尽可能简单),让普通用户也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和生产内容,进一步充实社区生态。

提高选择的丰富度(后台逻辑要复杂),强化pull功能,注重个性化并引导用户。

 

本文为作者@三文娱 (微信公众号:hi3wyu)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