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产品至简——给你的产品做减法

7 评论 11827 浏览 48 收藏 15 分钟

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浅层次的加法实现1+1=2的价值,深层次的加法实现1+1>2的价值,而做减法,要实现2-1>3的价值。

最近得了闲空重温了《红楼梦》,愈发佩服曹公的文学能力。《红楼梦》不愧为四大名著之首,笔墨之间,将各个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文中前后铺垫,环环相扣。整篇小说结合自己家族的兴衰过程,融合自己的人生感悟,穷其数十年精力,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学遗产。

这不禁让我深思:每个产品人不都是这样吗?

为了能够创造出一款好的产品,从发现需求,筛选需求到设计功能,产出demo再到最后运营反馈,版本迭代。辛辛苦苦,兢兢业业,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产品儿子”拉扯长大。

这期间的辛酸苦楚必然少不了,不仅要奋力讨好甲方爸爸,还要照顾组员情绪。产品如果能成功,那自然是极好的;如果失败,还要默默背锅。

进一步思考,那么又如何定义产品的成功呢?是看DAU、MAU,还是看产品盈利,亦或是看产品持续性?

这些都不算全面,例如有些使用门槛较高的产品,如Xpsoed。

Xpsoed是一款在Android高权限模式下运行的框架服务,可以在不修改APK文件的情况下影响程序运行(修改系统)的框架服务,基于它可以制作出许多功能强大的模块,且在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同时运作。

这款产品在极客中可谓好评如潮,但由于使用难度大,需要使用者具备一些专业知识,并且产品定位不同于微信,抖音这种日常使用类产品,其DAU、MAU必然不会很高。

Github是一个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托管平台,程序猿一定知道,github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同性交友网站”,其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许多在github上贡献的优秀代码是免费的,这都出自于每个程序爱好者的热情和无私奉献,所以产品盈利的多少也不能用来唯一判定。

至于产品的可持续性,只能说明这款产品不符合当下的潮流,许多用户不再激情追求,但不可否认其在当初的时间里是取得重大成功的,如QQ飞车,米聊等。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产品人对成功的看法都有所不同。

  1. 满足用户的需求;
  2. 良好的用户体验;
  3. 具有较强的黏性。

上面的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答案了。其中的三点在关系上也是层层递进的,先1,后2,再3。也体现了一个产品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既好看又好用的迭代过程。

目前市面上很多产品都做到了这三点,例如微博,微信,抖音,QQ等,这些都算是比较成功的产品。

大道至简,产品至简

自从智能机出现以来,科技的发展让机器的存储容量,性能步步提升,软件的体积大小也在逐步增加。

软件功能的不断叠加与升级跟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许多APP产品为了吸引用户,收割流量会添加许多无谓的功能,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商业需求,上级硬性规定等因素。

例如wifi万能钥匙,其主要功能是解决用户连接wifi的问题,但是在功能中嵌入太多社交元素和新闻资讯,让人有种社交与资讯软件结合的错觉。

又如墨迹天气,其本质应该为用户提供预报,查询天气功能,现在加入了美团导流,小视频拍摄,资讯浏览等无谓功能,俨然变成了一个大杂烩。

私认为,一款成功的产品,在解决用户需求,创造良好用户体验,增强产品粘性以外,应该能保持至简。这里的“简”是简洁,不是简单。简洁是一种思想,贯穿整个产品的设计过程,让用户在正常使用下免受不必要的干扰。

产品至简看似容易,实则困难。要真正做到这点,需要产品团队保持极度克制,产品迭代中不断的试错。

初级产品经理做加法,一味的挖掘需求,盲目增加功能点,企图把产品做的大而全。高级产品经理做减法,帮助筛选需求,砍需求,打造极度克制的好产品。殊不知,大而全纵然好,但是极其难;小而美也别有一番滋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加法容易,减法难。浅层次的加法实现1+1=2的价值,深层次的加法实现1+1>2的价值。而做减法,要实现2-1>3的价值。

为何要做减法?

做加法获得成功的案例很多,如微信的“摇一摇”帮助微信打响名号;新闻资讯添加评论功能帮助其更好的留存用户。失败的案例也不少。

Quora是著名的问答型网站,可以说是美版知乎。

2012年,Quora在网站上添加“可视功能”,可将所有浏览过某个问题或答案的访问者的真实身份显示出来。能够看到有哪些人浏览过自己添加的内容,这对用户而言无疑是种新奇的体验。

假如某个大牛阅读过你的问题并给出了解答,那会极大的提升你在网站上的活动积极性。但是这项功能最后失败了,因为他将用户的匿名权利变得毫无意义,在运行数周之后,Quora只能放弃。

做加法一方面为产品增加附属功能点,为用户变相创造需求,增强用户留存,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构建产品内部生态,拓宽商业模式,更好的变现盈利。

史玉柱说过:企业不盈利是不道德的。

企业生存,产品运营这些都需要钱,这无可厚非。诚然产品做加法能有诸多好处,但是也需要做减法。做减法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创造更多价值。

降低开发,运营成本

每一个功能点的增加都需要技术,资金和时间的投入。而且一个产品中,大部分功能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好的产品中,功能点与功能点之间往往会产生交互关系。

这意味着单一功能点的增加会大幅提升开发成本。做减法,把握用户刚需,缩短开发时间,实行MVP原则,让产品有更多的时间去试错。

附属功能点的去除也意味着运营难度的降低,运营人员只需把握主体功能即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突出产品核心功能,发挥产品优势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发布了第一款iPhone。在当时,主流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都还是采用实体按键输入模式。

在很多情况下,实体按键是一个累赘,并不会被使用,例如通话过程中,浏览新闻资讯过程中。乔布斯打破这一格局,让交互回归屏幕,极大的提升了手机使用效率,至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同理,摒弃无谓的功能,让用户更加专注于体验产品核心功能。在wifi万能钥匙中,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功能被杂糅在一起,甚至还能看到微信的影子。但是真正使用这些功能的用户又有多少呢?这些功能不但没能帮助产品更好的留住用户,反而还让产品变得十分臃肿,引起了用户反感,进一步导致用户流失。

如何做减法?

产品做减法,并不是一上来就删减各种功能。做减法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品更为简洁,让用户在使用核心功能的基础上,鼓励用户去发现和体验其他辅助功能,方可收获2-1>3的效果。

立足刚需,删繁简多

产品的需求来自多方面:市场调研,甲方爸爸,公司战略,竞品分析等等。需求有层次,不同阶段,需求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例如开发一款手游,在前期,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建立合理的对战机制,有趣的游戏模式是主要需求;而在中期,为了更好的留存用户,建立完善的积分制度,奖励制度是主要需求。

由市场调研获取的用户需求虽然是最贴切的需求,但是由于用户水平参差不齐,某些需求缺乏可行性,因此,也要经过筛选和排序,保留刚需,去除无谓需求。

可以说,对需求的准确分辨与把握是做减法的最关键一步,毕竟后期的功能开发都是在前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需求分析能更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功能。

突出主干,隐藏细枝

每个产品都有其核心功能。将核心功能放在一级入口,缩短用户触达路径,降低使用难度。如果有些功能因为种种原因实在无法删除,可以选择将其隐藏在二级入口甚至更深。

如微信,在微信“我”—>“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中,可以将一级入口“发现”中的许多功能进行关闭隐藏或者开启显示,如“摇一摇”,“看一看”,“漂流瓶”等,给用户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

又如网易云音乐,其核心功能是听歌,虽然其带有社交,为了避免打扰用户,将 “附近的人”,“我的好友”等都放置在二级入口的附属功能页。

广告推广是很多产品的盈利方式,出于商业需求其无法被删除。信息流广告,虽然其仍然属于广告范畴,但是改变了往常的推广方式,将广告以内容形式隐藏在其中,让页面变得简洁,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又如许多APP将部分广告放在“我”的二级入口下面,也是一种变相的隐藏。

此外,还可以将相近的功能放在一起,不仅方便用户寻找与使用,更能大幅简化用户界面。腾出更多的空间资源,进一步突出产品核心功能。

例如支付宝将各种相近的服务功能分门别类,划分在“便民生活”,“财富管理”,“资金往来”等多个二级模块中。这种服务型功能的集中放置,方便用户使用,提升了办事效率。

做减法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对需求进行筛选,去除无效需求,保留有效需求;第二步,对有效需求中的主要需求进行深化,在功能点设置上进行突出,将次要需求进行隐藏弱化,鼓励用户去自我发掘(这里的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都是相对而言)。

总结

许多情况下,产品做减法会失去很多东西,引发盈利减少,功能单一,用户流失等问题,这需要团队具有壮士断腕的魄力。

当然世事无绝对,邓小平先生说过: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同理,不管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只要能让产品努力提升用户生活质量,创造有效价值,那就是好的方法。

 

本文由 @pm_SWolf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太难

    来自重庆 回复
    1. 的确很难,但是很有价值!

      来自浙江 回复
  2. UI想转产品该如何开始啊

    来自重庆 回复
    1.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产品思维,从APP入手,对产品的需求,功能,盈利,留存等做深入思考,做一些竞品分析,努力输出。
      学习一些常用软件,如axure,xmind等等,多总结,多探索,能有实战机会是最好的。

      来自浙江 回复
  3. 回复
    1. 就是就是

      来自浙江 回复
    2. 谢谢!有任何意见,欢迎交流。

      回复